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心肌梗塞后患者绝大多数都有室壁运动异常.而室壁运动异常对心室晚电位是否有影响,各家报道不一.本文旨在研究室壁运动与心室晚电位的相互关系.1 临床资料随机选择陈旧性心肌梗塞患者50例,男46例,女4例;平均年龄57(40~73)岁.2 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42例均为老年人陈旧性心梗(OMI),按梗塞部位不同分为下壁18例、下前壁5、前壁5例。晚电位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2%、20%、20%。另外,前同壁6例、广泛前壁5例、正后壁2例、下后壁1例,均未能检出阳性晚电位。从观察结果分析:陈旧性心梗比急性期心梗晚电位阳性检出率低;下壁梗塞检出率高于其它部位梗塞;对老年人心梗后心功能恢复情况的预后观察意义较大。  相似文献   

3.
本文42例均为老年人陈旧性心梗(以下称为 OMI),按梗塞部位不同分为下壁18例,下前壁5例,前壁5例,晚电位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2%,20%,20%,另外,前间壁6例,广泛前壁5例,正后壁2例,下后壁1例,均未能检出阳性晚电位。从观察结果分析:陈旧性心梗比急性期心梗晚电位阳性检出率低;下壁梗塞检出率高于其它部位梗塞。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阐明经常规治疗的Q波型心肌梗塞患者急性期心电异常和机械损伤后的恢复能力,作者对平均年龄57.1(36~81)岁的23(男19、女4)例首次发生的Q波型梗塞患者(根据标准12导联心电图:12例前壁梗塞,11例下壁梗塞),于发病后第5天、出院前(约第16天)和第6个月,进行120导联体表电位标测和放射性核素左室造影.除评价心电类型  相似文献   

5.
已经证实压力反射敏感性(BRS)对估计急性心肌梗塞(AMI)病人的预后有一定的价值,AMI病人的BRS常常降低,其机制在于交感兴奋性的升高和迷走兴奋性的降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已用于AMI伴有低射血分数的玻健人,但是ACEI均能降低正常人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的BRS。本文旨在研究巯甲丙脯酸对心肌梗塞病人BRS的影响。材料和方法:选择25例心肌梗塞病人(男21、女4;平均年龄52.5±8.9岁),其中前壁梗塞12例,下壁梗塞13例,接受巯甲丙脯酸治疗;另选择20例类似病人(男16、女4,平均年龄51.2±9.1岁),前  相似文献   

6.
<正> 本文就陈旧性心肌梗塞(OMI)患者的超声心动图(UCG)的室壁节段性运动与左心功能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目的是分析这组患者的病变与预后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1 病例选择 1987年以来OMI住院患者50例(男44,女6),均确诊为冠心病心肌梗塞,病程平均16.8±1.57(2~168)月,年龄31~77岁(平均54.8±12.3岁)。心梗部位有30例为前壁梗塞(包括前间壁、广泛前壁和高侧壁),8例为下壁梗塞(包括后壁、右室),复合性梗塞(两个部位以上者)12例。  相似文献   

7.
刘传木 《山东医药》2000,40(20):29-30
1996年 1 1月~ 2 0 0 0年 7月 ,我院对 44例冠心病患者实施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和支架置入术 ,除 4例未置入支架外 ,其余 40例共置入支架 48枚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40例 ,女 4例 ;年龄 34~ 74岁 ,平均 55.4± 9.3岁。不稳定心绞痛 1 7例 ,心肌梗塞 2 7例 ,其中急性心肌梗塞恢复期 1 0例 (前壁梗塞5例 ,前间壁梗塞 1例 ,下壁梗塞 2例 ,前壁合并下壁梗塞 1例 ,前壁广泛合并高侧壁梗塞 1例 ) ,陈旧型心肌梗塞 1 7例 (前壁梗塞 7例 ,前间壁梗塞 4例 ,下壁梗塞 2例 ,前壁合并下壁梗塞 2例 ,下壁合并…  相似文献   

8.
我们对1993年以来本院收治的178例急性心肌梗塞(AMI)住院患者进行回顾分析,以探讨梗塞后心绞痛(PIA)的相关因素。临床资料:本组男123例,女55例;年龄34~81岁,平均615±85岁。梗塞位于前壁(前间壁、前侧壁、广泛前壁)105例,下壁(后壁、右室)49例,前、下壁复合梗塞11例,无Q梗塞13例。心功能Ⅲ级以上者33例,各种心律失常和(或)传导障碍者90例。梗塞前有心绞痛发作者69例。合并有高血压者78例,本组37例应用了溶栓治疗。回顾性分析数据采用X2检验。结果:本组178例…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死(AMI)后,信号叠加心电图(SAECG)上出现晚电位,是2~24个月内室速和猝死的危险标志。晚电位是QRS波群终末部的低幅、高频信号,相当于心室组织的碎裂电活动,源自病变心肌区的缓慢不同步传导。顺序101例AMI,男79、女22例,平均年龄63.2±10.5岁(35~81岁)。分为四组。组1,于症状开始后平均2.8±1.1h作溶栓治疗,54例;组2,常规治疗,47例。其中82例冠脉成形术病例分为二组:组3,梗塞区供血冠脉恢复通畅,56例;  相似文献   

10.
1984~1991年我们收治60岁以上老年再发性心肌梗塞31例;男18例,女13例。其中28例为2次梗塞,3例为3次梗塞。梗塞间隔为2个月至10年,平均5年。初次心梗部位:下壁16例,前间壁12例,前壁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 ,我们在急诊室内对 16例≥ 75岁的 AMI患者实施溶栓治疗 ,未见有出血等并发症 ,且效果优于同期相匹配的非溶栓治疗组。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观察组 16例 ,男 14例 ,女 2例 ;年龄 75~ 82岁。均符合 WHO的 AMI诊断标准 ,其中广泛前壁梗塞 10例 ,前间壁梗塞 6例。另取对照组 2 2例 ,男 18例 ,女 4例 ,为同期未溶栓的 AMI。其中广泛前壁心梗 12例 ,前壁 4例 ,前壁 下壁 4例。两组患者均符合以下条件 :1发病 4小时以内入院 ;2无糖尿病史 ;3非下壁及心内膜下心肌梗塞 ;4心功能 (Killi P分级 ) 级以上 ;5无溶栓的其它禁忌症。两…  相似文献   

12.
<正> 本文通过测定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心室晚电位(VLP)、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动态心电图记录中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探讨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病例与方法入本院心内科CCU病房的AMI患者,符合WHO的AMI诊断标准30例,男20例,女10例,平均年龄65±5.5岁。全部研究对象于AMI后17±4d记录24h动态  相似文献   

13.
我们应用东菱精纯抗栓酶(DF-521)对20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作溶栓治疗,观察在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含量的动态变化,并讨论该变化的意义。资料与方法患者选择胸痛持续≥30min,经含服硝酸甘油不缓解,至少两个相邻导联ST段抬高≥1mm,年龄<70岁,起病6h以内,无使用溶栓药物禁忌证[1]的急性心肌梗塞20例(男12,女8),平均年龄60.1±5.8岁。梗塞部位:前壁5例,前间壁6例,广泛前壁7例,下壁及右室2例。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用一般治疗方法,静滴丹参、ATP、辅酶…  相似文献   

14.
报告6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塞(AMI)临床资料,并与同期55岁以下的48例对照分析,探讨老年AMI的临床特点及治疗。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老年组:男41例,女19例;年龄60~84岁,平均72.3岁。其中再发梗塞4例。非老年组:男37例,女11例;年龄40~55岁,平均51.4岁。二、发病季节2组病例均以冬季最多,春季次之,高峰期11月~2月。其间无差异。三、梗塞部位依据心电图检查,老年组梗塞部位:前侧壁23例,前间壁17例,广泛前壁13例,下壁7  相似文献   

15.
我们测定了16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血浆中过氧化脂质(LPO)和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水平,并对SOD和CPK峰值进行相关性研究。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对象AMI组:16例,(按WHO诊断AMI标准)。其中下壁梗塞7例,前壁梗塞7例,前壁+下壁梗塞2例,均为透壁性心肌梗塞。男13例,女3例,平均年龄62.62(39~85)岁。对照组,30例,为住院体检干部、以往体健均为男性,  相似文献   

16.
1988年以来,我院采用硫酸镁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21例,并设对照组进行临床对照,着重观察硫酸镁对AMI早期心律失常的防治作用。1.临床资料:21例均按WHO的诊断标准确诊,其中男18例,女3例,平均年龄51岁;发病时间平均为2.5小时。均为透壁性梗塞,其中广泛前壁4例,前间壁7例,前侧壁5例,下壁4例,下壁并右室梗塞1例。14例合并高血压病。对照组18例,其临床资料与治疗组相似。  相似文献   

17.
心肌梗塞急性期直接冠状动脉内支架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对直接冠状动脉内支架术的安全性和疗效。我们对21例距发病≤12小时,年龄≤80岁,无心原性休克而未予溶栓治疗的AMI患者男17例,女4例;年龄(687±94)岁。梗塞部位:前壁11例,下壁8例,前壁+下壁2例;梗塞相关动...  相似文献   

18.
采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脏超声和心室晚电位(VLP)检测技术,旨在探讨冠心病、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CHF)并发的室性心动过速(VT)的机理。 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冠心病23例,扩张型心肌病4例,男20例,女7例,平均年龄62±10岁;对照组高血压心脏病20例,男16例,女4例,平均年龄69±10岁。  相似文献   

19.
刘同宝  杨国宝 《山东医药》1994,34(11):29-29
本文旨在探讨心脏负荷试验对AMI非梗塞导联ST段下移患者预后判断的价值。 1.资料与方法:52例AMI住院患者(符合WHO诊断标准),男44例,女8例;平均年龄为58岁。其中前壁梗塞29例,下后壁梗塞18例,其他5例。住院过程中,据病情每天记录1~2次EKG,取发病初期EKG,观察有无非梗塞导联ST段下移,据此分为有、无ST段下移两组进行分析。②心脏负荷试验:发病后3~4周行食管调搏及踏车  相似文献   

20.
我院1978~1981年收治急性心肌梗塞病人60例,随机分为三组。西医组男15例,女5例,平均年龄54岁;中医组男17例,女3例,平均年龄为49岁;中西医结合组男17例,女3例,平均年龄为57.5岁。各组梗塞部位见下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