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分析并探讨囊性肾细胞癌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提高囊性肾细胞癌的诊治水平。 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囊性肾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 结果:44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15例行肾部分切除术,1例行单纯性肾切除术。术后病理结果:多房囊性肾细胞癌18例,囊性坏死肾细胞癌25例,单房囊性肾细胞癌11例,单纯囊肿恶性变6例。56例获随访,平均随访52个月(6~100个月) ,1例尿毒症患者术后15个月死于肾衰竭;余患者随访期内均未见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结论:囊性肾细胞癌无特征性临床表现,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术前诊断困难者可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囊性肾细胞癌预后较好,治疗应争取行保留肾单位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对囊性肾癌的认识。方法:对1997~2006年收治的8例囊性肾癌的诊断、治疗、预后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超声诊断囊性肾癌5例,CT诊断囊性肾癌6例,术中冰冻切片提示恶性肿瘤2例;7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1例行肾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均为囊性肾透明细胞癌。8例获随访,7例生存至今。结论:囊性肾癌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及病理学检查,确诊后应行根治性肾切除术或部分肾切除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提高囊性肾细胞癌的诊断治疗水平.方法 对14例囊性肾细胞癌B超、CT、手术方式和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14例囊性肾细胞癌中,根据B超和CT结果进行根治性肾切除7例,肾部分切除2例,另5例行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术后根据病理再行根治性肾切除.其中12例随访6~84个月,无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 B超和CT对囊性肾细胞癌是很有价值的检测手段,对可疑囊性肾细胞癌术中应切除全部囊肿及部分周围肾组织送病理检查,以减少误诊.手术治疗囊性肾细胞癌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亚型的囊性肾癌的诊疗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囊性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影像学检查:56例考虑恶性病变,13例考虑单纯性肾囊肿,6例考虑为多房性肾囊肿。47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其中开放手术20例,腹腔镜手术27例;保留肾单位手术14例,其中开放手术9例,腹腔镜手术5例;后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13例 ,其中2例术中冰冻病理检查提示恶性,同期行根治性肾切除术,9例术后2~3周二期行根治性肾切除术,2例密切随访;1例行保留肾单位手术,术中冰冻病理检查提示恶性病变,同期行根治性肾切除术。结果:75例术后病理报告均为囊性肾癌,其中肾细胞癌囊性变38例,多房囊性肾癌16例,单房囊性肾癌(囊腺癌)8例,肾囊肿恶变13例。随访25~147个月,平均63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囊性肾癌的诊疗及预后需根据不同的亚型分析,保留肾单位手术可作为囊性肾癌的一种可选择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5.
囊性肾癌14例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iu B  Chen J  Jiang H  Wang S  Shen BH  Jin BY  Xie LP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40):2861-2862
目的 探讨囊性肾癌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 总结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浙江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4例囊性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4例,年龄40 ~71岁.术前CT检查显示囊性病变伴钙化4例,有分隔8例.术前诊断为复杂性肾囊肿12例.术中行冰冻病理检查12例,10例报告为囊性肾癌,1例报告为肾囊肿,1例报告为多房性肾囊肿.结果 14例术后病理均为囊性肾透明细胞癌,14例中行根治性肾切除术6例,后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术4例,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2例,先行后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后又行根治性肾切除术1例,先行后腹腔镜下肾上极肿块切除,后行根治性肾切除术1例.随访4个月~6年,无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 CT检查对术前诊断囊性肾癌有帮助,术中应行冰冻病理检查确诊,囊性肾癌保留肾单位手术为首选,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6.
肾嫌色细胞癌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提高肾嫌色细胞癌的诊治水平.方法复习24例肾嫌色细胞癌的临床病理资料,重新观察每例HE光镜切片,所有病例均行免疫组化检查,部分病例行胶体铁染色.结果3例行肾部分切除术,其余行根治性肾切除术,15例随访6~110个月(平均34个月),2例术后1.5~2年死于癌转移,其余无瘤存活.结论肾嫌色细胞癌是一种低度恶性、预后较好的肿瘤,病理诊断是关键,宜及早手术,提倡在术中快速病理诊断指导下决定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提高对乳头状肾细胞癌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2007年1月205例肾癌患者中15例(7.3%)乳头状肾细胞癌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病理学及影像学特征、临床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 15例患者中11例行肾癌根治术,4例行肾部分切除术.15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70个月,除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15、21个月死于转移外,其余患者均无瘤生存.结论 乳头状肾细胞癌是一种比较少见的肾细胞癌,其确诊有赖于病理检查,治疗仍以手术为主,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MCRCC)临床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对3例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进行病理形态分析及免疫形态观察,总结临床治疗方法及预后,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3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42~48岁,平均45岁,3例均行根治性肾切除术,随访2~42个月,均无复发转移。肿瘤均有包膜,由大小不等的囊腔组成,囊腔内衬透明细胞,肿瘤细胞核Furhman分级Ⅰ~Ⅱ级,免疫组化显示广谱细胞角蛋白(+),上皮细胞膜抗原(+),CD68(-)。结论: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有特殊的病理形态,经过积极治疗后预后较好,术前诊断常与囊性肾病难于鉴别,术后病理检查特点是镜下间隔内可见聚集的透明细胞巢。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多房性囊性肾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 例多房性囊性肾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总结其诊断和治疗经验.2 例中,1例腹部包块,1 例无症状.B超与CT,均诊断为多房性囊性肾瘤.肿瘤发生于右侧1 例, 左侧1例, 2 例均行肾部分切除术.结果 术后病理检查证实均为多房性囊性肾瘤.术后随访6个月和5 年,无肿瘤复发.结论 影像学检查是多房性囊性肾瘤的重要检查手段,保留肾单位的肿瘤切除术是本病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房性囊性肾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多房性囊性肾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总结其诊断和治疗经验。2例中,1例腹部包块,1例无症状。B超与CT,均诊断为多房性囊性肾瘤。肿瘤发生于右侧1例,左侧1例,2例均行肾部分切除术。结果术后病理检查证实均为多房性囊性肾瘤。术后随访6个月和5年,无肿瘤复发。结论影像学检查是多房性囊性肾瘤的重要检查手段,保留肾单位的肿瘤切除术是本病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