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川芎嗪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沈梅英  胡林雅 《新医学》1994,25(6):299-300
川芎嗪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内科沈梅英,胡林雅,田丽红糖尿病并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高,最根本的措施是迅速控制糖尿病,对中型及重型糖尿病往往还需要其他辅助治疗[1]。我们采用川芎嗪治疗33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取得比较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2.
川芎嗪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105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翁孝刚  樊东方  窦敬芳 《新医学》1998,29(10):253-254
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其中又以多发性末梢神经病变最为常见。我科于1991年1月至1996年6月间采用大剂量川芎嗪静滴治疗糖尿病多发性末梢神经病变患者105例,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选用糖尿病合并多发性末梢神经病变患者共212例,其中男98例,女114例,年龄(56±11)岁,病程(5±5)年。糖尿病诊断采用WHO(1985)诊断标准。其中胰岛素依赖型19例,非胰岛素依赖型193例。多发性末梢神经病变的诊断参照郑白蒂[1]诊断标准,并加以补充。诊断依据为:1患肢皮肤呈对称性疼痛或感觉异常,包括痛觉、温觉过敏或迟钝,感觉异常…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川芎嗪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予维生素B1、B12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成药川芎嗪注射液,治疗2周;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及有效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明显改善(P<0.01或P<0.05),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治疗组有效率93.33%,对照组有效率7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川芎嗪注射液能明显缓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神经传导速度,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本组病例均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治疗组60例(男36例、女24例),平均年龄56.7岁,糖尿病病程(1~20年)出现周围神经病变(2个月~12年)平均6.2年,对照组58例(男31例,女27例),糖尿病病程(1个月~19年)平均5.6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依据:(1)轻型:四肢感觉异常或疼痛,腱反射正常或减弱。(2)中型:四肢深浅感觉减退或消失,肌张力减低,腱反射减弱,有植物神经功能障碍;(3)重型:深浅感觉减退或消失;(4)电生理检查:下肢肌电图传导速度减慢,并排除其他神经系统疾患。  相似文献   

5.
6.
[目的]系统评价足部按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应用循证医学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维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医学文献数据库中的足部按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和数据的提取,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纳入文献6篇,共383例病人,其中5篇对临床疗效进行了报告,Meta分析显示足部按摩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一定的疗效;6篇文献均单独报告了足部按摩改善神经传导的速度,但因测量的神经有较大的差异不能进行Meta分析,但定性分析显示各项研究的结论均支持足部按摩能够改善神经传导的速度。[结论]足部按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一定的疗效,但因入选的绝大部分研究质量不高降低了该研究的可靠性,还需设计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来支持本结论。  相似文献   

7.
足部按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系统评价足部按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应用循证医学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维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医学文献数据库中的足部按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和数据的提取,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纳入文献6篇,共383例病人,其中5篇对临床疗效进行了报告,Meta分析显示足部按摩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一定的疗效;6篇文献均单独报告了足部按摩改善神经传导的速度,但因测量的神经有较大的差异不能进行Meta分析,但定性分析显示各项研究的结论均支持足部按摩能够改善神经传导的速度。[结论]足部按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一定的疗效,但因入选的绝大部分研究质量不高降低了该研究的可靠性,还需设计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来支持本结论。  相似文献   

8.
前列腺素E1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系统评价前列腺素E1(PGE1)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06年第1期、PubMed、EMbase、CNKI、VIP,手工检索《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中华糖尿病杂志》、《新医学》,收集以PGE1为干预措施治疗DPN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并提取有效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了31个RCT,包括2497例DPN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PGE1改善DPN症状及体征均优于B族维生素、安慰剂及其它改善微循环药物,其RR(95%CI)分别为[RR=1.75,95%CI(1.54,2.00)]、[RR合并=1.57,95%CI(1.42,1.74)]及[RR=1.31,95%CI(1.19,1.45)]。PGE1对DPN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善亦优于B族维生素、安慰剂以及其它改善微循环药物。PGE1不同剂型间比较,前列腺素E1脂微球载体制剂(Lipo-PGE1)较PGE1粉针剂(PGE1-CD)改善自发性疼痛和感觉异常等症状更有效[RR=1.43,95%CI(1.16,1.76)]。有16个研究报道了不良反应,结果显示大多较轻微。结论本系统评价结果显示,较之B族维生素、安慰剂及其他微循环改善药物,PGE1对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症状、体征及神经传导速度均有较好疗效。在PGE1的剂型选择上倾向于Lipo-PGE1。但目前收集到的文献质量较低,若有高质量、大样本、长期随访的研究进一步证实其有效性和安全性,该结论将更可信。  相似文献   

9.
葛根素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评价葛根素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按照国际Cochrane协作网的系统评价方法,通过对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库(2003年第1期)、Medline(1966~2003.2)、EMbase数据库(1984~2001.12.4)、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8~2003.2)的机检,以及17种中文核心杂志的手检和参考文献的查阅,检索出葛根素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随机或半随机对照试验进行系统评价.两位研究者独立地评价试验质量和提取资料.结果10个试验共包括726例病人符合纳入标准.大部分试验的方法学质量较差.与常规治疗及B族维生素相比较,葛根素能显著提(下转第569页)高治疗的总有效率和感觉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治疗期间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由于试验方法学质量低下和可能存在发表偏倚,葛根素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效的证据尚不充分,亟待更多大样本、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予以证实.  相似文献   

10.
石振峰 《临床荟萃》2006,21(13):961-96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s periphenl neuroply,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临床发病率高,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是糖尿病致残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无定论,也无确切有效治疗方法。我们采用硫辛酸注射液(商品名:亚宝力舒)与川芎嗪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甲基维生素B12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了解甲基维生素B12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按照国际Cochrane协作网的系统评价方法,检索全世界关于甲基维生素B12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随机或半随机对照试验,包括Cochrane 图书馆2003年第4期、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MEDLIN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以及所有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由两位评价者独立地对符合纳入标准的试验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采用下列指标对甲基维生素B12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评价:临床症状体征的总有效率、感觉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以及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30个试验共纳入1 949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大部分试验的方法学质量较低.甲基维生素B12与其他B族维生素比较的13个试验的"漏斗图"图分析显示基本对称,提示发表偏倚的可能性较小,结果比较可靠,但是不一定能代表整体发表偏倚情况.Meta分析结果显示:甲基维生素B12可明显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且疗效优于其他B族维生素;甲基维生素B12改善某些周围神经传导速度的疗效优于其他B族维生素;在治疗期间,试验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甲基维生素B12可能是一种相对安全和有效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药物.但由于纳入试验的方法学质量低下和可能存在发表偏倚,证据强度不足,尚有待大样本、高质量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研究糖尿病各种代谢因素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关系。方法:将182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肌电图和神经传导速度测定的结果分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大纤维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组(66例)和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大纤维病变组(116例)。分别记录2组患者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测量体质量、身高、血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血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指标。结果:糖尿病患者年龄越大(P=0.014),病程越长(P=0.000),合并高血压(P=0.003)和体质量指数(BMI)异常(P=0.033),餐后2h血糖(P=0.046)以及糖化血红蛋白(P=0.008)控制不佳,容易发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大纤维病变,其中年龄、糖尿病病程、收缩压、血糖化血红蛋白均和下肢腓肠神经感觉波幅呈负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高血压情况以及餐后2h血糖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大纤维病变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糖尿病发病年龄、病程以及血压、BMI和血糖控制水平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大纤维病变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醛同酮受体拮抗剂安体舒通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2008年第3期)、MEDLINE(1950~2008.8)、EMBASE(1984~2008.8)、CNKI(1994~2008.9)、VIP(1989~2008.8);手工检索相关会议论文集、药厂资料及所有检索到的文献的参考文献,纳入安体舒通治疗糖尿病肾病的随机或半随机试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并提取有效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3篇随机对照试验,但3篇研究存在临床异质性,无法进行Meta分析,故仅进行描述性分析。RCT试验证实安体舒通对于减少尿蛋白可能有一定作用,但是对于改善肾功能和降低血压可能并无确切疗效。结论据现有研究尚不能证实安体舒通是否对糖尿病肾病患者有效和安全,需要今后有大样本、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5.
16.
雷公藤多甙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系统评价雷公藤多甙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电子检索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2010年第1期)、MEDLINE(1996~2010年3月)、EMbase(1980~2010年3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2010年3月)、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8~2010年3月),手工检索《中华肾脏病杂志》等相关杂志及重要会议论文集、学位论文汇编,并追溯已获文献的参考文献,收集雷公藤多甙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随机对照试验和半随机对照试验。由两名研究者独立选择试验、评价质量、提取数据,并交叉核对。使用RevMan5.0.7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个随机对照试验,862例DN患者,"漏斗图"呈不对称分布,提示可能存在发表偏倚或纳入文献方法学质量较低。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雷公藤多甙在降低DN患者24小时尿蛋白[临床期WMD=-0.49,95%CI(-0.63,-0.34);未分期:WMD=-0.60,95%CI(-0.96,-0.24)]、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率[WMD=-148.75,95%CI(-238.01,-59.48)]上优于常规治疗;②雷公藤多甙对糖尿病肾病血肌酐水平[临床期WMD=-8.43,95%CI(-18.15,1.29);未分期:WMD=-0.66,95%CI(-2.12,0.79)]、内生肌酐清除率的影响[WMD=1.74,95%CI(-6.34,9.83)]与常规治疗没有差异;③雷公藤多甙对DN患者血脂、血压的影响因纳入研究较少,论证强度较低,不能确定;④治疗期间尚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雷公藤多甙可能是一种相对安全和有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药物。由于纳入研究的方法质量低下和可能存在发表偏倚,使本系统评价的证据强度不高,上述结论有待进一步开展大样本、高质量、多中心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来证实。  相似文献   

17.
巴曲酶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巴曲酶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60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n=30)应用维生素B1针剂100mg维生素B1:针剂500μg,每日1次,肌肉注射,14d为1个疗程。治疗组(n=30)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巴曲酶静脉点滴,首次剂量为10BU,以后隔日给5BU,30BU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记录患者临床表现,肌电图,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巴由酶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肯定,而且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18.
Diabetes is a leading cause of peripheral neuropathy. Fifty percent of patients with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DPN) will have pain. All patients with diabetes should be screened annually for neuropathy by performing a neuropathy-specific history and physical examination. The Michigan Neuropathy Screening Instrument can easily be used to screen patients in the primary care setting. Tight glycemic control is the most important interven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DPN. For the patient with painful DPN, tricyclic antidepressants are considered the first line of treatment. Many patients may require a combination of pharmacologic and nonpharmacologic interven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