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影响人工气道患者吸痰时舒适度的相关因素以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人工气道患者吸痰时的舒适度。方法通过对50例人工气道患者的调查分析,找出影响其吸痰时舒适度的相关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对后续77例患者采用相应的护理对策后评价效果。结果经实践后发现提高人工气道患者吸痰时舒适度的有效护理对策为:严格把握吸痰指征,吸痰压力执行三基吸痰标准,选用合适的吸痰管和合适的吸痰深度和时间,改良吸痰手法,操作熟练,吸痰过程中的有效沟通等。结论通过找出影响人工气道患者接受吸痰时舒适度的相关因素,采取相应护理对策,对患者进行舒适护理,可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2.
总结了52例气管切开患者的吸痰护理,主要包括掌握吸痰指征与时机、选择合适的吸痰管、吸痰时的体位、负压吸引注意事项、吸痰管插入的深度等。认为对不同的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应当选用不同的吸痰方法 ,掌握正确的吸痰护理方法 ,可以减少吸痰带来的不良并发症,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3.
两种吸痰方式在经口腔无创吸痰中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丹  张小冯 《护士进修杂志》2009,24(23):2121-2122
目的观察比较两种不同吸痰方式在无创吸痰中的效果。方法将行无创吸痰的3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经口咽通气管吸痰法(观察组)和经鼻腔/口直接吸痰法(对照组)吸痰。比较两种方法的吸痰效果、吸痰次数和总量、并发症的发生以及吸痰方法对血氧饱和度的影响。结果观察组的吸痰效果、吸痰次数和总量、并发症的发生以及吸痰方法对血氧饱和度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口咽通气管吸痰法比经口直接吸痰法更能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临床护理工作量,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4.
置人工气道吸痰在临床护理中是一项常见的护理手段。本文以置人工气道患者为研究出发点,主要从吸痰时机的选择、吸痰方式及操作方法、吸痰的其他影响因素等阐述置人工气道患者的吸痰护理,介绍吸痰护理领域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并从中总结经验教训,旨在提高吸痰护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和总结脑出血呼吸道分泌物过多患者的吸痰方法和护理经验。方法:对我科46例脑出血伴呼吸道分泌物过多患者吸痰护理措施进行改进:既改进湿化方法和吸痰的顺序,适时调节负压,按需吸痰。对护理效果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总结。由于及时正确应用有效的吸痰技术,是保持气道通畅的主要方法,从而使脑出血患者的死亡率在同类报道中降低了40%以上。  相似文献   

6.
综述了气管切开患者安全吸痰的护理进展,包括心理护理,病室环境要求,吸痰护理。认为护理工作者要掌握临床发展的动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适合患者的吸痰方法,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7.
不同密闭式吸痰方法在机械通气患者吸痰中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两种密闭式吸痰方法在机械通气吸痰中的效果。方法将17例气管切开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例)和对照组(9例),分别采用试验吸痰法(观察组)和常规吸痰法(对照组)吸痰各30 d,对两种方法的吸痰效果2、4 h吸痰次数、吸痰总量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试验法的吸痰效果2、4 h吸痰次数、吸痰总量与常规法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对机械通气患者采用试验法吸痰可减少日吸痰次数及痰量,吸痰效果好,提高人工气道护理质量,减少了临床护理的工作量,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改进喉癌术后气切患者吸痰方法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选择喉癌手术治疗并同时行气管切开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喉癌术后气道护理;观察组按全程负压浅部吸痰联合氧气雾化吸入的个性化吸痰法进行气道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4~72 h吸痰次数、吸痰彻底程度、气道黏膜损伤情况、痰痂形成及吸痰舒适度等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术后24~72 h吸痰次数、吸痰彻底程度、气道黏膜损伤情况、痰痂形成、吸痰舒适度5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负压浅部吸痰联合氧气雾化吸入法用于喉癌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可减少吸痰次数,提高每次吸痰彻底程度,降低气道黏膜损伤率和痰痂形成率,同时提高吸痰舒适度,提高吸痰依从性,方法简单,适合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一次性呼吸道护理盒用于吸痰患者中的效果.方法:将80例吸痰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吸痰前物品准备方法,试验组采用自制的一次性呼吸道护理盒,观察对比两种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两组吸痰前准备时间、两组患者吸痰后显效时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使用一次性呼吸道护理盒可为患者及时、安全、有效地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孔静  张冬惠  王绍谦 《临床医学》2010,30(11):119-120
目的 观察急性重症监护室(EICU)脑出血颅骨钻孔引流术后人工气道患者膨肺吸痰的效果.方法 将EICU 51例脑出血颅骨钻孔引流术后人工气道患者分别采用常规吸痰护理方法和膨肺吸痰护理方法,分别观察吸痰前及吸痰后30 min的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颅内压(ICP).结果 传统组吸痰法吸痰后30min较吸痰前患者SpO2明显下降,HR较吸痰前增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CP较吸痰前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膨肺吸痰护理法吸痰前及吸痰后30 min监护所得的SpO2、HR参数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ICP的监护参数较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脑出血颅骨钻孔引流术后人工气道患者膨肺吸痰护理法,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有很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EBN)在械通气患者吸痰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0年8月~2013年3月收治的78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操作吸痰,观察组在EBN指导性进行吸痰操作.结果:两组患者吸痰后10 min的收缩压、HR和PaO2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吸痰后10 min的SpO2高于对照组(P<0.05),吸痰间隔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EBN指导械通气患者的吸痰护理,可明显提高吸痰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特性要因图在提高护士有效吸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前后对照方法,将2015年1~2月和4~5月入住呼吸内科医嘱有吸痰的患者分别列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将实施"特性要因图"法分析前的吸痰患者及护士列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操作;将实施"特性要因图"法分析,采取针对性措施后的吸痰患者及护士列为观察组;比较实施前后两组患者痰堵导致低氧血症发生的频次,比较两组护士吸痰技能得分和处理突发事件得分,比较两组护士由吸痰引发的护理缺陷次数。结果观察组患者由于痰堵造成低氧血症发生频次降低、护士吸痰技能提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增强,由吸痰引发的护理缺陷次数减少,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特性要因图"法开拓护士解决日常护理操作问题的思路,使护士准确地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制定出针对性策略,提高护士有效吸痰技能,是一种很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危重病患者行气管切开后吸痰时减少呼吸道黏膜损伤的护理体会。方法:对80例危重病患者在行气管切开后,吸痰过程中,给予正规正确的吸痰护理操作。结果:无血性痰出现者60例,20例出现少量血性痰,大大降低了呼吸道黏膜的损伤。结论:掌握适宜的吸痰时机,选择合适的吸痰管,采用正确的吸痰方式、方法,是减轻吸痰时损伤呼吸道黏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武琦 《护理学报》2012,19(15):56-57
目的 探讨改进气管切开患者吸痰方法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 将136例重度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浅昏迷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观察组采用改进后的方法吸痰,分浅部吸痰和深部吸痰,对照组实施传统吸痰方法.观察比较两组吸痰次数、吸痰时间和黏膜损伤情况.结果 观察组应用改进的吸痰方法,与对照组比较,每日吸痰次数和气道黏膜损伤发生较少,痰液吸净时间较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气管切开患者改进吸痰方法,可节省吸痰时间,减少吸痰次数,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患者黏膜损伤,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5.
总结10例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改进吸痰方法的体会,即采用密闭式和持续小负压吸痰法相结合,认为使用改良的吸痰方法,可避免因吸痰操作不当引起的各种并发症,明显提高吸痰安全性、有效性和舒适性,从而较大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救治率和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6.
经口气管插管吸痰方法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琼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9):1876-1877
目的:探讨吸痰方法对经口气管插管气道护理的影响。方法:对106例经口气管插管患者根据吸痰方法随机分为规范组51例和常规组55例。规范组要求吸痰管带负压插入吸引,适时吸痰,加强气道湿化,有效排痰,吸痰管金霉素眼膏润滑,加强口腔护理等。常规组按临床一般吸痰方法吸痰。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痰液性状、痰量、痰痂,痰细菌培养、肺部感染等变化。结果:常规吸痰组患者黄色粘稠痰者占69.09%,痰量>80ml占70.91%,痰痂形成占61.82%,细菌培养阳性占65.45%,肺部感染占52.73%,而规范组患者分别为31.37%、25.49%、5.88%、21.57%、23.53%,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规范吸痰,可有效改善痰液性状,减少痰量及痰痂,减少肺部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17.
将我院2007年8月~2008年7月ICU机械通气患者54例作为时照组,2008年8月~2009年7月机械通气患者51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采用传统按时吸痰法,观察组应用六西格玛理论中DMAIC流程,分析影响机械通气患者吸痰感染的主要原因,改进吸痰操作流程.结果观察组吸痰操作更为安全有效,感染率较对照组有大幅度下降(P<0.05).提示掌握吸痰时机、吸痰的操作过程(吸痰管的选择、吸痰的负压、具体操作方法)及加强吸痰护理等对降低吸痰感染率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18.
将我院2007年8月~2008年7月ICU机械通气患者54例作为对照组,2008年8月~2009年7月机械通气患者51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采用传统按时吸痰法,观察组应用六西格玛理论中DMAIC流程,分析影响机械通气患者吸痰感染的主要原因,改进吸痰操作流程。结果观察组吸痰操作更为安全有效,感染率较对照组有大幅度下降(P〈0.05)。提示掌握吸痰时机、吸痰的操作过程(吸痰管的选择、吸痰的负压、具体操作方法)及加强吸痰护理等对降低吸痰感染率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集束化吸痰护理管理对气管切开患者吸痰耐受性及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9月—2021年4月收治的92例气管切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20年9月—2020年12月,n=46)和观察组(2021年1月—2021年4月,n=46)。对照组采用常规吸痰护理管理,观察组采用集束化吸痰护理管理。比较实施干预后1 d、5 d、7 d两组患者的吸痰耐受性、吸痰次数以及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吸痰后的血氧饱和度更高,24 h内的吸痰次数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第5 d、第7 d的吸痰耐受性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呼吸困难、气管黏膜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集束化吸痰护理管理能够提高患者的吸痰耐受性,改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并降低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杨翠  唐梦琳 《华西医学》2010,(9):1747-1748
目的总结封闭式吸痰管在气管切开患者应用过程中的价值。方法 2008年7月2009年7月对60例气管切开患者,使用封闭式吸痰管进行吸附痰液,并根据临床观察情况予以护理。结果封闭式吸痰管有利于减轻患者肺部并发症、降低吸痰所引起的血液动力学的改变、防止交叉感染,减轻了护士工作量及提高了护理质量。结论封闭式吸痰管适用于气管切开患者的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