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临床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的状况,分析发生针刺伤的相关因素,并探讨预防对策。方法对某综合性医院全体临床护理人员323位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针刺伤的发生状况及相关因素,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次接受调查的323名护理人员在12个月内被针刺伤率为41.80%。针刺时正进行的操作主要是配药、拔针、处理废弃物等;9:00~11:00为针刺伤发生的高发时段;多数护士发生针刺伤时无干扰因素;针刺伤发生与护士视力、工作环境光线的关联不显著;操作中采取防护针刺伤措施的护士的比例为10.07%;刺伤后向护士长报告的仅有16.32%。结论护士发生针刺伤率较高。应提高护理人员重视程度,并减轻临床护士的工作量,督导护士执行操作规程和职业暴露防护措施,以减少针刺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护理人员针刺伤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9,自引:7,他引:12  
目的 了解临床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刺伤原因、环节,有关安全防护理概念等问题。方法 对某医院部分临床护士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结果 被调查的120名护士中,114人曾发生过针刺伤,发生率95%,发生在操作后针刺伤占58.9%,尤其是针头或注射器使用后处置不当;约78.1%的人从未主动报告针刺事件;86.7%的人愿意参加有关针刺伤的职业安全培训。结论 护理人员自我防护意识淡漠,缺乏有关针刺伤知识,针刺伤发生率高。因此,加强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教育和针刺伤防护管理,建立针刺伤报告制度是当前职业防护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22例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分析及防护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戚晶晶  沈美玉 《天津护理》2006,14(5):296-297
目的:探讨护理人员针刺伤的防范措施,保证护士在护理过程中的安全,避免意外伤害事件的发生。方法:对22冽护理人员针刺伤进行调查分析。结果:低年资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比例高;护理人员对护理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缺乏自我防护意识;针刺伤直接发生的原因分析,主要为未规范处理用后的针头;护理人员针刺伤后的心理压力大。结论:护理人员要充分认识针刺伤的危害,提高职业防护意识,落实防护措施,建立、健全防护针刺伤管理制度,确保身心健康和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的原因,探讨相关防护对策。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1 500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统计针刺伤发生情况,分析原因,制定并实施防护对策。结果:本组93名发生针刺伤315次;实习护士针刺伤发生率高于其他职称护理人员(P0.01);儿科针刺伤发生率较高,占30.20%;更换针头再次穿刺时发生针刺伤比例较高,占17.14%。结论:缺乏防护教育、违反操作原则、工作强度大、管理及制度不完善是发生针刺伤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孟晓琴 《华西医学》2012,(1):121-123
目的探讨防范护士针刺伤风险管理的方法与效果。方法通过成立风险管理小组,制定并完善职业防护规章制度,对护理人员进行职业安全防护培训等措施,从而实现对针刺伤风险的有效控制。结果护士职业防护意识增强,针刺伤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风险管理可以有效防范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确保护士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6.
许翠娴 《全科护理》2013,(34):3249-3250
[目的]了解导致临床护士针刺伤高发的各种危险因素,为制定、落实有效的防护措施提供依据,减少锐器刺伤的发生.[方法]采用回顾性问卷方式调查95名护士2011年9月-2012年9月期间的针刺伤发生情况.[结果]护士对导致针刺伤的危险因素普遍存在认知不足及针刺伤发生后的应急处置不规范,如针刺伤防护意识淡薄,针刺伤上报不重视及伤口应急处理不当,护理操作不规范等.[结论]护士是医疗工作中针刺伤的高危群体,应制定、落实诸如加强护士的职业防护培训,规范护理操作等相应的多层次防护措施,规避针刺伤的危险因素,减少针刺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临床护理人员针刺伤及相关因素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临床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的状况,分析发生针刺伤的相关因素,并探讨预防对策。方法对某综合性医院全体临床护理人员323位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针刺伤的发生状况及相关因素,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次接受调查的323名护理人员在12个月内被针刺伤率为41.80%。针刺时正进行的操作主要是配药、拔针、处理废弃物等;9:00~11:00为针刺伤发生的高发时段;多数护士发生针刺伤时无干扰因素;针刺伤发生与护士视力、工作环境光线的关联不显著;操作中采取防护针刺伤措施的护士的比例为10.07%;剌伤后向护士长报告的仅有16.32%。结论护士发生针刺伤率较高。应提高护理人员重视程度,并减轻临床护士的工作量,督导护士执行操作规程和职业暴露防护措施,以减少针刺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临床医护人员职业防护现状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了解临床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及医护人员防护现状,增强防护意识,完善防护措施.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我院98名医护人员关于临床操作受伤的频率、发生环节、发生原因、受伤部位,发生后处理及防护措施等项目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临床医护人员针刺伤情况最为突出,发生率高达98.0%;护理人员防护不到位,防护意识较薄弱.结论 应加强职业安全防护教育,规范医护人员的操作行为,使用安全性能好的医疗护理器材,加强安全防护的管理与控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本地区各级医院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发生情况,并探讨相应的防护对策。方法采用自设的临床护理人员针刺伤害情况调查表对本地区5所不同等级医院工作满1年的护理人员过去1年内的针刺伤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本地区护理人员1年内针刺伤发生率为38.89%;各级医院1年内针刺伤发生率以三级医院最低;针刺伤主要发生在处理针头、加药、注射等操作时,其中,处理针头时发生的针刺伤居首位,占49.76%;针刺伤发生后92%的护理人员能正确对伤口进行处理,但针刺伤后的上报率较低,仅占26.29%。本地区一、二级医院针刺伤发生率较高,针刺伤主要发生在处理使用后针头及给患者进行操作时。结论应完善侵入性操作安全防护措施,规范利器盒使用,加强职业防护培训,落实标准操作流程,严格操作过程监管,大力提倡安全操作,降低针刺伤风险。  相似文献   

10.
护理人员针刺伤原因调查及防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64名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情况及防范意识调查,分析针刺伤发生原因,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以减少刺伤发生率,做好职业防护。方法对针刺伤发生次数、地点、刺伤针头种类、针刺伤环节、针刺伤时是否戴手套、针刺伤后的处理、追踪检查等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被调查护理人员中93.75%发生过针刺伤,与防护意识淡薄、护理操作不规范、护理人员相对不足、锐器处理不规范等有关。结论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率较高,通过职业防护培训提高防护意识、规范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合理配备护理人员、规范处理医疗废物、建立并执行相应的规章制度可有效防范针刺伤发生,而针剃伤发生后伤口的正确处理可减少血源性医院感染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总结了针刺伤防护的方法,主要包括加强护理人员主观防护意识,规范护理操作行为,增加安全性医疗用品的合理使用,普及护理人员针刺伤处理措施。认为护理人员需加强职业防护,以减少和避免针刺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护士针刺伤4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护士针刺伤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以减少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发生。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我院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46例护士针刺伤的情况。结果:低年资护士针刺伤发生率高,护士对操作过程中潜在的安全隐患认识不足,针刺伤发生的直接原因主要是不按规范处理用后针头。结论:医院管理部门应加强对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培训,提高自我防护意识,规范医疗废物的处理,重视针刺伤后的处理。  相似文献   

13.
临床护士针刺伤的原因分析与防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蕾 《当代护士》2009,(12):95-98
目的通过调查了解临床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和刺伤原因、环节,有关防护的概念及安全操作行为等问题。方法对本院护士发生针刺伤进行自制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482名护士中369人曾发生过针刺伤,发生率为76.6%;共发生针刺伤1638次,被调查者年人均被刺伤3.4次;369人中有289人被污染针头剌伤,发生率为78.3%。结论临床护士防护意识淡薄,针刺伤发生率高。因此,加强“全面性防护”概念的教育、建立并执行全面性防护措施是当前职业防护面临的紧迫课题。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临床护理工作中外科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的原因及其常见情况的调查分析,探讨有效的职业防护对策,以降低外科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的职业伤害。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在临床工作的101名外科护理人员进行调查,对其发生针刺伤的护理情况及原因进行调查及分析。结果被调查的外科护理人员中有33名发生不同程度的针刺伤,占所有被调查护士人数的32.67%,由于外科工作内容繁杂,在有其他等待处理事情的情况下受到针刺伤的人数最多,占25.86%,受伤后伤口正确处理的占57.57%,仍有相当比例的外科护理人员对针刺伤后的伤口处理不规范。结论外科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加强职业防护管理,增强职业防护意识,减少针刺伤的发生,对已经发生的针刺伤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将针刺伤的危害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临床护士被针刺伤情况,探讨职业暴露与自我防护对策。方法对临床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从中发现护士职业暴露发生的原因。结果46名护理人员被针刺伤者占89.1%,无1人进行针对性免疫注射。在护理操作中戴手套率为零。结论医护人员自我防护意识淡薄,自我防护措施不到位,急需加强职业防护教育,严格执行全面性防护措施,预防感染。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本院护理人员锐器伤现状进行调查,为提高临床护理人员的防护意识,规范操作行为以及制定职业防护措施提供指导。方法 2013年1月~2014年5月,采用整群抽样调查方法,对本院全体护理人员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及访谈。结果被调查的307名临床护士中,231人曾发生过针刺伤,发生率为75.2%,其发生针刺伤415次,发生密度1.27次/(人·年),不同工作年限和职称的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锐器伤职业暴露发生的环节主要是整理用过的针头及注射器(22.17%)、将使用过的针头重新套上针帽(17.83%)。锐器伤涉及的主要医疗器具是一次性注射器(42.89%),以普通病房为主(24.82%)。不同工作年限的护理人员对于防护知识的方方面面的掌握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或P0.001),护理工作年限1年和10年的护理人员对做注射治疗需要带手套的相关知识相对缺乏,而对于血源性疾病针刺伤暴露后的预防措施,低年资护理人员具备较完备的知识,说明低年资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较高年资护理人员丰富。结论临床护士面临针刺伤职业危险,防护意识淡薄,应强化"标准预防"理念的教育、提高职业防护意识、加强相关知识培训、完善操作规程并规范操作行为,减少临床护士针刺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临床护士针刺预防知识与操作行为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针刺预防知识掌握情况,对安全操作行为的认知和实施情况,针刺伤发生率及有关的防护措施。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3家医院209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结果被调查护士对针刺预防知识及安全操作行为认知程度不高;在过去的6个月内有132人发生过针刺伤,发生率为64.39%,人均刺伤1.97次;结论临床护士防护意识淡薄,针刺伤发生率高。加强职业防护知识教育,规范各项操作行为,加强防护管理及针刺废物处理的管理,督促护士坚持标准预防措施和足够的个人防护,是当前职业防护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俞荷花  彭飞  王芳 《护士进修杂志》2022,(13):1214-1218
目的 将急诊针刺伤预防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降低急诊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率,提高急诊护士的职业安全环境。方法 运用循证护理方法获取最佳证据,制定急诊针刺伤临床审查指标,规范临床行为实践,比较实践变革前后急诊护理人员对针刺伤知识知晓情况、行为依从性以及针刺伤的发生率。结果 最佳证据应用后,急诊各层级护理人员预防针刺伤知识水平大幅提升,其中护师针刺伤知识理论考核成绩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46,P<0.05),主管护师操作考核成绩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64,P<0.05);针刺伤标准操作依从性大幅提升均>70%;针刺伤发生率降低。结论 基于循证的临床实践变革能有效推进急诊护理人员针刺伤防控工作落实,提升急诊护理人员针刺伤防护知识知晓率,提高急诊护理人员针刺伤防护标准操作执行率,有效降低急诊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李爱  芦珊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2):2961-2961
目的 探讨护士发生针刺伤的危险因素,为制订有效的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例护士针刺伤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75.0%的针刺伤发生在操作后整理用物、回套针帽、处理废弃物等环节;发生部门以ICU(40.0%)、神经外科(30.0%)为主;95.0%针刺伤人员未戴手套.结论 护士缺乏职业安全防护意识,亟需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健全针刺伤报告与监测体系,并通过制订相关措施降低针刺伤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门诊儿科护士针刺伤情况及其发生原因,探讨有效的防护措施。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调查2006年1月~2008年12月本院门诊儿科护士在治疗操作中针刺伤的发生情况。结果42名护士有针刺伤经历共65次,以注射发生针剌伤为多,占38.4%,重新注射换头皮针时发生针刺伤占35.3%,因工作忙(49.2%)和一次注射未成功紧张(20%)引起针刺伤较多,认为针刺伤防护观念“弱”和“淡薄”占57.2%和23.8%。结论改善门诊儿科工作环境,增强护士针刺伤防护意识,处理废弃锐器,规范操作,正确能有效预防针刺伤的发生,值得引起护理管理层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