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小木通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系统研究小木通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和中低压制备色谱等技术分离小木通的化学成分,利用理化性质和波谱法鉴定其结构.结果:从小木通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7-二甲氧基-5-甲基-香豆素(1),异松脂素(2),松脂素(3),(+)-2-(3,4 -dimethoxyphenyl)-6-(3,4-dihydroxyphenyl)-3,7-dioxabicyclo[3,3,0]octane (4),matairesinol (5),落叶松脂素(6),justieiresinol(7),丁香脂素(8),鹅掌楸苷(9),3-甲氧基-对苯二酚-4-O-β-D-葡萄糖苷(10),3,5-二甲氧基-对苯二酚-1-O-β-D-葡萄糖苷(11).结论:除了化合物9外,其余10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研究小木通、绣球藤抗炎、利尿作用及急性毒性.方法:采用蛋清、角叉菜胶所致小鼠足肿胀模型;小鼠利尿试验;急性毒性试验.结果:灌胃给药,小木通对蛋清所致小鼠足肿胀有明显抑制作用,绣球藤对蛋清、角叉菜胶所致小鼠足肿胀有明显抑制作用;绣球藤能明显增加小鼠尿量,明显促进尿中K 、Na 的排出.小木通亦有增加尿量作用趋势,并能明显促进尿中K 排出;小木通、绣球藤小鼠最大耐受量均为300g(原生药)/kg.结论:小木通、绣球藤具有相似的抗炎、利尿作用,绣球藤作用稍优于小木通.小木通、绣球藤急性毒性较小. 相似文献
4.
小木通木脂素成分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小木通Clematis annandii Franeh.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方法和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小木通木质藤茎的乙醇提取物中分得9个木脂素成分.分别鉴定为armandiside(1),liriodendrin(2),( )pinoresinol 4,4′-O-bis-β-D—glucopyranoside(3),( )-pinoresinol 4′-O-β-D-glucopyranoside(4),( )-syfinga-resinol 4′-O-β-D-glueopyranoside(5),( )-lariciresinol 4,4′-O-bis--β-D-glueopyranoside(6),( )-lariciresinol 4-O-β-D-glueopyranoside(7),( )-lariciresinol 4′-O-β-D-ghcopyranodde(8),salvadoraside(9)。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9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5.
中药小木通系毛莨科铁线莲属植物小木通Clematisarmandii Franch.的木质藤茎 ,西南、华南地区将其作为川木通入药 ,具有清热利尿、通经下乳的功效 ,用于水肿、淋病、小便不通、关节痹痛、经闭乳少 [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的作为川木通使用的有绣球藤 C.montana Buch.- Ham.和小木通。有关绣球藤化学成分的研究有不少的文献报道 [2 ] ,但对小木通化学成分的研究报道甚少 ,仅见1 993年文献报道从小木通分得一个双氢黄酮苷clematine (编者按 :非生物碱 ,原文 clematine不妥 ,根据 CA索引指南宜改用 clematin作正名 ) [3 ] 。为此对… 相似文献
6.
7.
本文根据四川道地药材小木通的生长适宜性要求,通过遥感与GIS空间分析、空间数据建库等技术,提取土地利用信息,结合小木通生长的环境指标进行量化和综合分析,获得四川道地药材小木通的适宜分布区域。研究结果表明,四川省古蔺县、叙永县、宝兴县和天全县等是小木通的适宜分布区域,其中古蔺、叙永两县是主要分布区域,分别占适宜区总面积的23.2%和25.4%。通过与中药资源数据库对比可知,本次研究结果与第三次全国中药普查数据基本吻合。这表明利用GIS与遥感技术对小木通适宜区进行研究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可提高小木通的合理利用,为四川道地药材小木通的合理种植提供信息支持,为其它野生中药材道地区域监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9.
10.
目的:对马尾藻科植物半叶马尾藻[Sargasumhemiphylum(Turn.)Ag.]藻体的甾醇类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真空液相层析、SephadexLH20层析和反复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根据甾醇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得到5个甾醇类化合物,分别确定为岩藻甾醇(SPⅠ)、24氢过氧基24乙烯基胆固醇(SPⅡ),(22E,24S)24甲基5α胆甾7,22二烯3β,5,6β三醇(SAⅢ),saringosterol(SPⅣ)和麦角甾醇过氧化物(ergosterolperoxide)(SAⅥ)。结论:SPⅡ,SAⅢ和SAⅥ为首次从褐藻类中发现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马尾藻科植物半叶马尾藻[Sargassum hemiphyllum(Turn.) Ag.]藻体的甾醇类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真空液相层析、Sephadex LH-20层析和反复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根据甾醇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得到5个甾醇类化合物,分别确定为岩藻甾醇(SPⅠ)、24 氢过氧基 24-乙烯基胆固醇(SPⅡ),(22E,24S)24-甲基-5α胆甾7,22二烯3β,5,6β三醇(SAⅢ),saringosterol (SPⅣ)和麦角甾醇过氧化物(ergosterol peroxide) (SAⅥ)。结论:SPⅡ,SAⅢ和SAⅥ为首次从褐藻类中发现。 相似文献
12.
滑桃树茎皮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滑桃树茎皮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凝胶柱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波谱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滑桃树茎皮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部分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豆甾-4-烯-6α-醇-3-酮(1),豆甾-4-烯-6β-醇-3-酮(2),7β-羟基谷甾醇(3),7α-羟基谷甾醇(4),schleicheol 2(5),蒲公英赛酮(6),abbeokutone(7),β-hydroxypropiovanillone(8),邻香兰醇(9),单棕榈酸甘油酯(10)。结论:化合物1~5,7~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14.
臭牡丹茎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马鞭草科大青属植物臭牡丹Clerodendronbungei茎的甲醇提取物中,经反复硅胶柱层析分得3个结晶性化合物,经物理数据测定及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木栓酮(friedlin),蒲公英萜醇(taraxerol),■桐甾醇(clerosterol)。 相似文献
15.
苦瓜的化学成分研究(Ⅱ)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从葫芦科植物苦瓜MomordicacharantiaL.果实的乙醇提取物中分得4个化合物,经理化和光谱方法鉴定,确定其中3个为四环三萜型葫芦苦素类化合物,即苦瓜素甙F1、G和Ⅰ;另1个为胡萝卜甾醇,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6.
斜脉暗罗茎化学成分研究(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斜脉暗罗Polyalthia plagioneura茎的化学成分.方法 95%乙醇提取斜脉暗罗茎,制备总浸膏,硅胶柱色谱分离其成分,理化性质和波谱法鉴定其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12个已知化合物,分别为马坎哥纳香碱A(1)、邻苯二甲酸正丁基异丁基酯(2)、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3)、邻苯二甲酸二丁酯(4)、丁香醛(5)、对羟基苯甲醛(6)、香草醛(7)、异吴萸酮酚(8)、乌苏酸(9)、木栓酮(10)、邻羟基苯甲酸(11)、4-羟基-2-甲氧基-3,6-二甲基苯甲酸(12).结论 化合物1~6、8、11、1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2种白色木腐高等真菌淡黄裂孔菌Schizopora flavipora(Berk.&M.A.Curtis ex Cooke)Ryvarden和硫色小木层孔菌Phellinidium sulphurascens(Pilát)Y.C.Dai(syn.Coniferiporia sulphurascens)发酵液中的化学成分。方法淡黄裂孔菌和硫色小木层孔菌发酵液乙酸乙酯提取物的分析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中压液相色谱、制备HPLC等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淡黄裂孔菌发酵液中分离得到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methoxy?7?hydroxy?methylxanthone(1)、1,7?dihydroxy?methylxanthone(2);从硫色小木层孔菌发酵液中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异地花菌素(3)、7?drimene?3,11?diol(4)、7?drimene?3,11,12?triol(5)。结论化合物1~2为首次从淡黄裂孔菌中得到,化合物1为首次以天然产物形式分离得到;化合物3为首次从硫色小木层孔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中草药》2018,(2)
目的对腰痹通胶囊醇提部位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反相色谱(DAC)、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以及制备型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并结合NMR等波谱学技术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腰痹通胶囊醇提部位中共分离得到了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紫花前胡内酯(1)、哥伦比亚苷元(2)、阿魏酸(3)、伞形花内酯(4)、佛手酚(5)、花椒毒素(6)、异欧前胡素(7)、滨蒿内酯(8)、(Z)-6-hydroxy-7-methoxydihydroligustilide(9)、4-羟基-3-丁基苯酞(10)、3-(3′-羟基)-丁基苯酞(11)、洋川芎内酯C(12)、洋川芎内酯H(13)、洋川芎内酯I(14)、秦皮定(15)、异秦皮定(16)。结论化合物1~16均为首次从该复方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为首次通过分离手段得到的天然产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腰痹通胶囊内容物醇提抗炎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体外抗炎模型进行活性部位的筛选,运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以及制备型HPLC等方法对活性部位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对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采用脂多糖(LPS)诱导的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A7r5)炎症反应模型,考察化合物对炎症因子NO的影响,评价其抗炎活性。结果从腰痹通胶囊内容物中共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包括2个有机酸、1个生物碱、2个洋川芎内酯、1个倍半萜和5个香豆素类成分,分别鉴定为咖啡酸乙酯(1)、阿魏酸(2)、延胡索甲素(3)、洋川芎内酯H(4)、洋川芎内酯I(5)、藁本酚(6)、哥伦比亚苷元(7)、尤劳帕替醇(8)、meranzin hydrate(9)、angelitriol(10)、6-[1(R),2(R)-1,2,3-thihydroxy-3-methylbutyl]-7-methoxycoumarin(11)。化合物1~6对LPS刺激的A7r5细胞炎症因子NO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结论化合物1、3、6、8~11为首次从该复方中分离得到,有机酸和洋川芎内酯类化合物可能是腰痹通胶囊抗炎的主要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20.
栝楼化学成分的研究及其α-菠菜甾醇的含量测定(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栝楼了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的化学成分并建立栝楼中α-菠菜甾醇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反复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采用双波长薄层扫描法研究栝楼中α-菠菜甾醇的含量测定方法。结果:从栝楼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已鉴定其中10个化合物:正三十四烷酸(tetratriacontanoic acid,I),2-甲基-3,5-二羟基四氢吡喃-4-酮(5-oxymaltol,Ⅱ),α-菠菜甾醇-β-D-葡萄糖苷(β-D-glucopyranosyl-α-spinasterol,Ⅲ),葡萄糖(glucose,Ⅳ),富马酸(fumaric acid,V),琥珀酸(succinic acid,Ⅵ),尿嘧啶(uracil,Ⅶ),正三十四烷(tetratriacontane,Ⅸ),α-菠菜甾醇(α-spinasterol,X),栝楼仁二醇(karounidiol,Ⅺ)。化合物Ⅷ和Ⅶ正在鉴定中。测定栝楼中α-菠菜甾醇的含量为0.0171%。结论:化合物I、Ⅱ、Ⅲ、Ⅳ、Ⅶ、Ⅸ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而且该含量测定方法灵敏性高,稳定性和重现性较好,可作为栝楼生药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