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周围神经减压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神经感觉恢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通过神经松解减压对糖尿病周围神经感觉的影响。方法对3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人进行双下肢神经松解,在显微镜下分别在内踝管胫神经及其分支、膝外侧腓神经管腓总神经、足背腓深神经处在显微外科技术微创手术下分别减压神经受压及神经外膜、束膜切开松解。观察病人手术前及术后检查上述神经传导速度,足部麻木、疼痛症状缓解程度,两点辨别觉及10g尼龙单丝试验。结果术后患者麻木、疼痛症状明显缓解有效率分别达93.3%、96.67%,10g尼龙单丝试验阳性率达到93.33%,腓总神经、胫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加快(P〈0.05),两点辨别觉明显改善(P〈0.05)。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经过在显微外科手术下进行神经管道性狭窄松解及神经外膜、束膜的松解后病人的麻木、疼痛症状明显缓解,神经感觉功能明显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进行神经松解减压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疗效。方法对3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人进行双下肢神经松解,在显微镜下分别在内踝管胫神经及其分支、膝外侧腓神经管腓总神经、足背腓深神经处用显微外科技术分别减压受压神经及切开松解神经外膜、束膜。观察病人手术前及术后足部麻木、疼痛症状缓解程度,两点辨别觉,足底欧米诺试验,检查上述神经感觉及运动传导速度。结果术后患者麻木、疼痛症状明显缓解有效率分别为93.33%、96.67%,足底欧米诺试验阳性为90.00%,腓总神经、胫神经感觉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加快(P均<0.01),两点辨别觉明显改善(P<0.01)。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经过在显微外科手术下进行神经管道性狭窄松解及神经外膜、束膜的松解后能明显缓解病人的麻木、疼痛症状,神经功能有一定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前列腺素E1)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63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在控制血糖同时加用前列地尔200μg/d,疗程3周,观察治疗前后上下肢神经传导速度、膀胱残余尿量等变化。结果:两组血糖均有改善(P<0.001),而临床症状、周围神经传导速度以治疗组改善明显(P<0.001)。两组膀胱残余尿量治疗后均明显减少(P<0.001),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前列地尔可明显改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膀胱残余尿量等指标。  相似文献   

4.
选用Wistar大白鼠,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单纯减压组,神经内松解组及神经内松解加地塞米松组。于松解术后10,20,30,60及90天各组分别进行生理检测。其结果显示,神经内松解术组神经传导速度恢复明显优于单纯减压组,加用地塞米松药物对神经传导速度的恢复无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尺神经卡压疗效的对比分析(附40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周围神经卡压更有效的松解方法。方法:将40例尺神经卡压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单纯作神经外膜松解,另一组在神经外膜松解的基础上,于病变神经周围注入醋酸泼尼松龙1 mL。结果:使用醋酸泼松龙组术后症状、体征及神经传导速度的恢复均较未使用组恢复得好。结论:醋酸泼尼松龙可对受卡压的周围神经起到化学松解作用,能使松解术后的神经功能更快、更好地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58例患者分成对照组28例,治疗组30例.对照组在显微镜下行外膜加束膜松解及外膜缝合或束间固定加外膜缝合,神经缺失>2.5 cm行自体腓肠神经移植;治疗组显微外科技术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便携式经皮神经肌电刺激仪电刺激治疗.结果 治疗组优良率为87%,对照组为61%,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显微外科修复的基础上应用经皮神经肌电刺激治疗有利于受损神经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甲钴胺在糖尿病足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观察糖尿病足患者使用甲钴胺后周围神经病变和足部溃疡的变化情况。方法 治疗组在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甲钴胺,观察2组病人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和足部溃疡的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得到明显提高(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无变化(P>0.05)。除1例放弃治疗外,其余患足溃疡均愈合。结论 糖尿病足治疗中要更注重神经病变的治疗,这将有效地预防糖尿病足复发。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动态变化及葛根素的干预效果。方法: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盐水组及缺血再灌注葛根素组,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Pulsinelli4血管阻塞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行大鼠脑组织的iNOS测定。结果:缺血再灌注盐水组较空白对照组iNOS明显降低(P<0.05),且再灌注时间越长,与空白对照组的差异越显(P<0.01);缺血再灌注葛根素组较空白对照组无明显差别;随缺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盐水组iNOS逐渐降低,再灌注24小时与1小时iNOS差异明显(P<0.05),葛根素组iNOS逐渐增高,但各时间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缺血再灌注24小时,葛根素组较盐水组iNOS明显增高(P<0.05)。结论:全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iNOS系统有明显损伤,葛根素可减轻这种损伤。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9):148-151+155
目的 探讨在常规神经外膜吻合的基础上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创伤性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创伤性周围神经损伤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在常规神经外膜吻合的基础上,治疗组予以补阳还五汤加减口服,对照组予以甲钴胺片口服,两组患者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评分,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统计两组的近期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后手足麻木不仁、刺痛、肌肤甲错和舌质紫暗或瘀斑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两组术后6个月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显著增高,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的近期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补阳还五汤能够缓解创伤性周围神经损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肌电图中神经传导速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对促进腕管综合征减压术后正中神经功能恢复的疗效。 方法 选取腕管综合征的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PRP注射组各20例。对照组行腕管切开减压正中神经松解术;PRP注射组行腕管切开减压正中神经松解+PRP注射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感觉、肌力及肌电图指标恢复情况。 结果 共有31例患者得到随访,对照组有4例患者失访,PRP注射组有5例患者失访,均随访12个月以上。2组术后1、3、6和12个月的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评分、肌力分级、正中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e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NCV)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NCV)在组间、时点间、组间和时点间的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PRP 能促进腕管综合征减压术后正中神经的感觉及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不同时机手术对胸腰段椎体骨折伴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临床疗效及复位效果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 年1 月-2015 年1 月手术治疗的胸腰段椎体骨折伴脊髓不完全损伤患者的资料,按手 术距离受伤的时间将其分为两组:伤后72 h 内手术者为A 组;≥ 72 h 者为B 组。A 组40 例,年龄21 ~ 62 岁, T11 3 例,T12 10 例,L1 15 例,L2 12 例。B 组39 例,年龄20 ~ 69 岁,T11 2 例,T12 9 例,L1 16 例,L2 12 例。比 较两组术后脊髓功能恢复情况及矫形效果。结果 随访24 ~ 47 个月,平均(31.3±9.8)个月。两组均无术后 感染、继发性脊髓神经损伤、内固定松动的发生。A 组40 例中15 例进行椎管内减压(37.5%),B 组39 例中 33 例进行椎管内减压(84.6%)(P <0.05)。术前两组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P >0.05);术后两组间ASIA 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两组感觉评分和运动评分比较, A 组感觉评分和运动评分均高于B 组(P <0.05);术前两组伤椎前缘高度压缩比及伤椎Cobb 角比较,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P >0.05),术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椎体高度的恢复、矫形效果高于B 组。 结论 对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伴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的患者,伤后72 h 内进行手术治疗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和矫形效果,72 h 内手术利于进入椎管内的骨折块复位可使部分患者避免椎管内减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改良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O例,观察组给予改良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标准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3.33%,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6.67%,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改良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制作颞骨骨折性面瘫的动物模型,初步探讨大鼠面瘫的自然发展过程,了解不同手术减压时机面瘫的治疗效果及减压后面瘫的恢复变化过程。方法选用Wistar大鼠32只,制作颞骨骨折性面瘫动物模型。将完全面瘫的大鼠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即不减压组,2周减压组,4周减压组,8周减压组。分别于以上不同的时间行面神经减压术,并于不同时间测定面神经刺激阈值,以观察面神经的恢复情况。结果对完全面瘫的大鼠于面瘫后1周行面神经阈值检查,对最大电流刺激(3mA)无反应。4组大鼠面神经刺激阈值的恢复速度相比,2周、4周减压组比不减压组及8周减压组快;2周减压组面神经的恢复速度比4周减压组快。结论通过血管钳钳夹大鼠的面神经骨管,可以造成颞骨骨折性面瘫的大鼠模型。面神经减压术在面神经受损后4周内进行,可缩短其面神经阈值的恢复时间;且减压时间越早,面神经的恢复速度越快。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椎板分区切除法脊髓减压内固定术在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thoracic ossification of the ligamentum flavum,T-OLF)的疗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T-OLF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将其分为:A组(25例),根据黄韧带的解剖学特点及与椎板的毗邻关系,在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单纯开窗减压术与减压复位融合内固定术治疗Ⅰ、Ⅱ度真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6月-2010年6月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75例Ⅰ、Ⅱ度真性腰椎滑脱症住院患者,按手术术式分为单纯开窗减压组(A 组,35例)和减压复位融合内固定组(B 组,40例),比较2种术式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3个月、1 a 随访时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滑脱率、滑脱角、椎间隙高度变化。结果A 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明显少于 B 组(P <0.05),A 组有4例患者术后根性症状缓解不明显,其中2例随访观察3个月后症状缓解,2例行复位融合内固定术后症状缓解,1 a 后随访有4例患者腰椎滑脱程度加重并出现根性症状。B 组术中1例出现脑脊液漏术中行缝合修补,神经根损伤1例。3个月时两组 JOA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1 a 时两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3个月、1 a 时腰腿痛 VAS 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其中术后3个月时 A 组与 B 组腰腿痛 VAS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术后1 a 随访时腰腿痛 VAS 评分与 B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3个月、1 a 行腰椎X 线复查,A 组滑脱率、滑脱角度及椎间隙高度无明显改变。B 组术后3个月、1 a 复位情况良好,术前术后滑脱率、滑脱角、椎间隙高度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单纯开窗减压术与减压复位融合内固定术2种术式治疗Ⅰ、Ⅱ度真性腰椎滑脱症早期的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前者手术创伤小、时间短,所以患者耐受较好,但单纯开窗减压术的远期疗效不如减压复位融合内固定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颈椎骨折合并颈髓损伤患者前、后入路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手术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绵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颈椎骨折合并颈髓损伤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行经前后路联合复位减压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对照组实施经前路复位减压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植骨融合时间等手术相关指标,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6个月Cobb角、椎体间滑移距离和日本矫形外科协会评分(JOA),采用Frankel分级标准评价两组手术前后神经功能状态,并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手术时间(197.2±25.3)min较对照组明显延长,术中出血量(359.20±45.68)mL高于对照组;试验组住院时间(7.76±1.33)d、植骨融合时间(11.23±0.45)周,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6个月Cobb角(6.42±1.03)°、椎体间滑移距离(2.56±0.17)mm明显小于对照组,而JOA评分(15.28±1.26)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6个月Frankel神经功能分级优于对照组(Z=9.726,P<0.05);两组术后6个月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50%、12.5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椎骨折合并颈髓损伤采用前后路联合方式进行手术稳定性更强,术后近期颈椎解剖结构、脊髓神经功能恢复良好,不会增加并发症,但手术操作难度大,手术时间延长,会增加出血量,应在严格把握适应症情况下合理选择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7.
吴粤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7):127-128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20—09年采用手术治疗的63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以同期采取内科保守治疗的63例患者为对照组,治疗组采取以大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措施,对照组采取内科保守治疗,对比两组的疗效及预后。结果治疗组63例患者存活39例,其中恢复良好22例,中度残疾11例,重度残疾6例,死亡11例,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措施早期治疗,是提高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生存率、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格列本脲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后期神经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应用C57BL/6小鼠,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经灌胃给予格列本脲(20 mg/kg)连续治疗5周,每周监测小鼠的空腹血糖与体重变化?通过角测试?圆柱体测试?转棒实验及踏空实验等观察小鼠的行为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缺血脑区星形胶质细胞的变化?结果:格列本脲(20 mg/kg)连续治疗5周,不影响小鼠的空腹血糖;与对照组比较,从治疗第2周开始,能显著增加小鼠的体重(P < 0.01);从治疗第3周开始,能减少踏空实验中小鼠的足失误率(P < 0.05)及延长转棒实验中的棒上停留时间(P < 0.05),并减少缺血脑区胶质瘢痕的形成范围(P < 0.05)?结论:格列本脲连续治疗能够促进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期神经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复杂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OCS)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 分析2016 年3 月—2018 年3 月在武警海警总队医院治疗的56 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合并OCS 患者的临床资 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筋膜室减压后同期内固定组(A 组25 例)和筋膜室减压后二期内固定组(B 组 31 例)。术后随访24 个月,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情况、关节功能Lysholm 评分、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 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B 组比较,A 组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出血量减少、住院时间缩短、住院费 用减少(P <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与B 组术前及术后3、6、 12 和24 个月的Lysholm 评分、EQ-5D 评分比较,在不同时间和变化趋势上有差异(P <0.05),不同组间无 差异(P >0.05)。随访期间,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筋膜室减压后同 期内固定与二期内固定治疗复杂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OCS 的临床效果均令人满意,对肢体尚未出现明显缺血 症状的患者可采用筋膜室减压后同期内固定治疗;而对肢体出现严重缺血症状,短时间内难以完成骨折一期 复位的患者,采用筋膜室减压后二期内固定治疗更为合适。临床医生应该严格把握适应证,根据患者具体情 况选择合适的术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创伤致无骨折脱位颈髓损伤的外科手术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2007年诊治的59例创伤致无骨折脱位颈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及接受手术时间的不同分成4组:非手术治疗组(12例)、1-7d手术组(15例)、8-14d手术组(19例)、14d以后手术组(13例),比较4组间治疗前后的JOA评分改变。结果所有病例未发生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59例均获得24-30个月随访,脊髓神经功能按JOA评分比较,手术组高于非手术治疗组(P〈0.05),8-14d手术组高于1-7d手术组(P〈0.05),1-7d手术组高于14d以后手术组(P〈0.05)。结论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手术治疗明显优于非手术治疗。手术时机对脊髓功能恢复有重要影响,最好在伤后8-14d(平均10.2d)内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