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临床以进行性呼吸困难、进行性低氧血症、Velcro罗音、气不相续而致喘、同时伴刺激性干咳或伴少量黏痰为主要症状。研究团队系统梳理历代名医辨证施治喘证的用药治疗规律,并结合导师吕晓东教授近10年来,临床中医药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用药经验,从虚、寒、热、痰、饮等五类喘证为着眼点,治疗以益气养阴为主,化痰定喘、清热解毒为辅。制定出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相关喘证中医治疗策略,为中医临床治疗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喘证治验     
<正> 临床所见喘证颇为多见,辨别虚实最为紧要,如误犯虚虚实实之戒,病情极易恶化。《景岳全书、喘促》:“气喘之病,最为危候,治失其要,鲜不误人,欲辨之者,亦惟二证而己。所谓二证者,一曰实喘,一曰虚喘也”。病案病例例1:男性,59岁,患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18年。3天前因情志刺激加外出淋雨,以致咳嗽、喘促、胸胁满闷不得卧,体温最高时达39.5℃,查:白细胞总数13.2×10~9/L、中性82%。在大剂量使用青霉素、氨茶碱、氢化考的松后,体温降至37.3℃。但喘促咳嗽不减,张口抬肩、不能平卧,咳痰始为黄白相挟,后为黄稠粘痰,多汗、口渴,3日未行大便,小便黄赤,舌  相似文献   

3.
冯秀芳 《黑龙江医学》2010,34(7):549-549
哮喘是一种发作性的痰呜喘咳疾患。发作时,喉间有哮鸣音,呼吸急促困难,甚至张口抬肩喘息,不能平卧,咳吐大量黏稠痰液后缓解。发作时间短者数分钟或数小时,长者可持续数天。喉间哮呜有声者为哮证,呼吸急促闲难者为喘证。由于哮与喘常常并见,故称为哮喘。临床上所见哮必兼喘,而喘不一定有哮。西医学中的支气管哮喘、  相似文献   

4.
喘证古文献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喘证是临床常见难治与危重病之一 ,故有“内科不治喘”之说 ,历代古文献对该病论述丰富而详实 ,为进一步研究喘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本文将清代以前历代对喘证的重要论述进行了系统的整理与分析总结 ,以期提高喘证的临床疗效。1 喘证的概念及其与肺系其他病证的关系喘证是以喘息、气息迫促为其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最早记载于《内经》 ,其中有“喘咳”、“喘喝”、“喘逆”、“上气”、“气满”、“肩息”等多种别名与描述 ,其临床特征 ,明代王肯堂《证治准绳·杂病·喘》描述为“喘息 ,促促气急 ,喝喝息数 ,张口抬肩 ,摇身撷肚”。喘证与…  相似文献   

5.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发作性的、肺部过敏性疾病。在祖国医学中属于“喘证”的范畴。我们近年来采用挑治方法治疗了支气管哮喘病人616例,收到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一、疗效标准 1.近期控制:咳、痰、喘等主要症状基本消失,病情稳定一年以上无复发者; 2.显效:病情好转并较为稳定,发作次数明显减少; 3.进步:病情虽有好转,但不稳定,其发作次数有所减少; 4.无效:经针挑3次后,病情无改善。  相似文献   

6.
喘证多见于肺心疾患,治疗方面多固化于降肺平喘、益肾纳气之属。然在临床中却有部分喘病并非肺心疾患所引起,而是由胃食管反流等胃系疾病所导致,仝小林教授将此类喘证纳入"胃喘"范畴。古人对"胃喘"的认识早见于《针经》,指出"胃络不和,喘出于阳明之气逆"。然"胃喘"之名则首见于《证治准绳》,就其病因病机及治则治法,历代医家多有论述发挥,有食积致喘、热郁致喘等学说,但在选方用药方面则无成法可寻。仝小林教授在古人认识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研究及个人临床经验,发现此类喘证多由胃食管反流病所导致,并将半夏厚朴汤作为"靶方"治疗此类患者数例,均收到满意的临床疗效。中医文献中亦很少将胃食管反流病与"喘证"相联系论述,故仝小林教授引出"胃喘"一词,并在参考古文献的基础上,结合胃食管反流病来探讨"胃喘"的病因病机,同时运用"态靶因果"的方略,阐述"胃喘"的治法治则,进而为喘证的治疗开阔思路。  相似文献   

7.
浅论情志致喘黄丙亮(河南省濮阳县子岸乡卫生院,河南457007)主题词情志/病因学喘证/中医药疗法人有七情六欲,情志也能致病,本文主要论情志致喘,也称气郁伤肺,属喘证实喘中的证型。《素问·经脉别论》说:“有所堕恐,喘出于肝,淫气害脾;有所惊恐,喘出于...  相似文献   

8.
小儿喘证的治疗体会韩亚玲(陕西省蒲城县中医院,陕西715500)治疗小儿喘证,我自拟息喘汤即二陈与三子养亲汤加减治疗。通过门诊临床观察效果较好。且大多三剂可治愈,病情顽固多加一剂,以驱余邪。治疗办法根据辩证论治和内儿科对喘证的分类,只需随证稍加1~2...  相似文献   

9.
喘证是临床上多种疾病表现的一个证候,以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不能平卧,动则更甚为特征。由于本地气候干寒,故发病多在寒冷季节,其病因有外感、内伤两个方面,而以邪实正虚夹杂为多见,实喘由肺气塞阻,祛邪利气则愈;而虚喘一般表现为气衰不足以息,久喘及肾,或劳欲伤精,肾之真元虚损,根本不固,不能纳气,逆气上壅为喘,或外邪反复袭肺,肺气上逆为喘。亦遵循“血生于脾,统于心,藏于肝,宣布于肺,根于肾”,既肺肾两脏主血也可病血的观点;例如喘久血虚肺失所养,血液难以盈敷濡肺,则致宣肃失调而血虚喘证。喘证日久不愈,…  相似文献   

10.
咳、痰、喘病症脏腑辨证体会青海省中医院张光茹,王晓勤中医肺病包括咳嗽、喘证、哮证、肺痈等。以痰、喘、咳为特点,根据中医理论,从其它脏腑治疗肺病,临床效果好,现分述如下。1治心与治肺相结合:心主血,肺主气。气为血帅,血为气母,心肺密切相连。故肺气虚或肺...  相似文献   

11.
代赭石可用以治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喘证之作,病位在肺,其本在肾,又与风、寒、热、痰诸邪有关。历代医家治疗喘证,多以宣肺、肃肺、化痰、纳气为基本大法,有表证者解表以宣肺定喘,有热者清肺热以定喘,有寒者温肺散寒以定喘,有痰者化痰以定喘,虚喘者纳气以平喘,这是治之常法。然治喘之药,很少有用代猪石者,近代名家张锡纯独辟区径,临床用代蕉石以治喘,并获佳效,接之临床,颇有灵验,兹举病案以验证之。张锡纯于《医学衷中参西录》治喘息方参括镇气汤条下记录:治一妇人,年三十余,劳心之后兼以伤心,忽喘过大作,迫促异常,其翁知医,以补敛元气之药治之,觉胸…  相似文献   

12.
哮喘以呼吸急促,喉间有哮呜声为主证,其发病机理,多由痰气交阻,闭塞气道,肺失肃降之权所致。《证治汇补》说:“哮为痰喘之久而常发者,因而内有壅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膈有胶固之痰,三者相合,阻拒气道,搏击有声,发为哮喘。”《诸病源候论》说:“肺主于气,邪乘于肺,肺胀则肺管不利,不利则气道涩,故气上喘逆,鸣息不通”。由上所引,可知本病的病位在肺,病机主要为痰阻气道,闭塞不通,所以喉间痰鸣,气逆胸闷。其与喘证的区别,喘但气促而无喉间痰呜,哮则既喘促又有痰呜。朱丹溪谓:哮喘“专主于痰”  相似文献   

13.
韩宴斌 《中原医刊》2006,33(14):75-75
目的探讨痰热清注射液对中老年人喘证的治疗疗效。方法我科收治中老年人喘证100例,60例给予痰热清注射液与抗生素联合治疗。结果病人短期内喘证得到控制。结论痰热清注射液是治疗中老年人喘证很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4.
哮喘是多种细胞和细胞成分参与的以肺部可逆性气流阻塞、气道黏膜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发病机制非常复杂,至今尚未完全明确。在中医理论中,认为支气管哮喘属于中医学“哮证”、“喘证”范畴,其基本病理变化为“伏痰”遇感引触,痰气互结,肺气宣降失常,而致痰鸣气息喘急;多属本虚标实之证,与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现有的平喘药物对哮喘发生发展的防治能够起到抑制作用,然而在控制症状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多的副反应,因此不宜长期使用。中药复方制剂的整个治疗作用体现于各种成分的综合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医学大家叶天士治疗喘证的思路及方法。[方法]收集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治疗喘证的医案及处方,对处方进行整理、分析,归纳其治喘思路及方法。[结果]叶氏认为,肺系疾病不外乎咳、痰、喘,治喘本乎肺,却不拘泥于肺。叶氏治喘,以肺体为中心,着眼于肾、肝、脾胃、三焦等脏腑,依据脏腑经络、气血阴阳的相互关联及转化,分而治之。治疗喘证以辨阴阳、辨虚实、辨脏腑、辨缓急为特点,治疗方法包括温肺化饮法、清热泻肺法、宣肺利水法、补中益气法、补肾纳气法、温阳利饮法、分消走泄法、降气活血法、益胃养阴法、固元收摄法10种。[结论]叶氏治喘求古博新,以肺体为中心,着眼于肾、肝、脾胃、三焦等脏腑,依据脏腑经络、气血阴阳的相互关联及转化,分而治之。其治疗经验值得后辈医者探讨学习。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喘证的病因病机、证候特点、治则与论治等方面对《类证治裁》辨治喘证进行浅析,强调辨虚实、责肺肾和分治喘胀,从而更为系统地掌握对喘证的辨治要点。  相似文献   

17.
痰是人体疾病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病理产物,同时又是一种致病因素,能促使病情的发展或产生另一种并发症,以致病情复杂,缠绵难愈。因此,痰病的治疗,在临床中就显得十分的重要。1痰的病理痰是津液的病理形态,人体水液代谢障碍产生的病理产物。古人将粘稠者称为痰,清稀者称为饮。痰与饮,异名同类。《三因方》曰:“人之有痰饮病者,由荣卫不清,气血败浊,凝结而成也。”《仁斋直指方》曰:夫痰者,津液之异名也,人之所恃以润养肢体者也,气血平和,关脉条畅,则痰散而无。气脉闭塞,脘巧凝滞,则痰聚而有。”古人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之说,盖痰本…  相似文献   

18.
彭荣琛 《中国医刊》1999,34(9):48-49
哮与喘是两个症状或两个病证 ,《医学入门》说 :“呼吸气促者谓喘 ,喉间有响声者谓哮。”这种分法是在金元时代以后出现的。后世有人进一步以喉间有无声响来分哮与喘 ,但并未得到公认。因为除了哮、喘之外 ,还有短气需要进行区分 ,所以哮喘都是喉间有声 ,哮声声频较高 ,以吸声为主 ,除了痰鸣声之外 ,还有气管紧张引发的声音 ;喘除了有气促之外 ,喉间也有声 ,以呼声为主 ;短气为呼吸短促 ,但无声 (尤其是无痰声 )。哮证实证较多 ,喘证虚证较多 ,哮喘则往往虚实夹杂。近年中医主要治法有以下几方面。未发时以扶正为主 :冬病夏治 ,《内经》中有…  相似文献   

19.
哮喘是儿科常见的肺系疾病之一。常发于冬春两季,学龄前儿童更为多见。每逢天气变化,寒温失调,感冒后而易发作。喘证以呼吸急促,甚至张口抬肩,鼻翼扇动为特征。是以气息而言;哮证以呼吸急促,喉间哮鸣为特征,是以声响而言。哮多兼喘,喘不一定兼哮,呼吸困难,气急痰鸣,是本病的主要证候特点。不少发育不良的小儿,往往因本病而促使鸡胸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九、呼吸系统用药 咳痰、咳嗽、喘息,简称“痰、咳、喘”,为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症状,通常用祛痰药、镇咳药与严喘药来控制这些症状,以防病情发展。 1.祛痰药 祛痰药的作刖为增加痰液中水分,降低痰液粘调性、粘附性,改善或增强支气管上皮细胞纤毛活动,从而有利于痰液排出。祛痰中西药合用可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