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济南机务段机车乘务员疲劳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万军  王新纯 《现代预防医学》2006,33(11):2098-2099,2104
目的:了解第5次列车提速后机车乘务员的工作负荷疲劳状况.方法:采用现况调查方法做疲劳主观感觉问卷调查、闪光副合频率值测试、视觉运动反应时值测试.结果:主观感觉疲劳情况严重,在调查的30项疲劳感觉症状中有17项症状出乘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闪光融合频率值测定结果,绿色、红色、黄色各闪频值在乘务员出乘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绿色闪频值出乘后比出乘前下降1.0%,红色闪频值出乘后比出乘前下降1.7%,黄色闪频值出乘后比出乘前上升0.3%.视觉运动反应时测定结果,选择反应时平均值、红色反应时值、黄色反应时值、蓝色反应时值、绿色反应时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错误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32,P<0.05).结论:机车乘务员疲劳情况严重,测试方法选择应慎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了解重载机车乘务员的疲劳情况。方法随机抽取现职重载机车乘务员141名,分别进行作业前和作业后的疲劳调查,主观感觉指标运用《疲劳自评量表》测试,心理物理指标测试用选择反应时、动视力、夜视力、深视力、闪光融合频率进行测试。结果重载机车乘务员作业后视觉运动延迟,思维与动作迟缓,选择反应时延长的人数达66.0%,闪光融合频率值下降的人数达46.1%,疲劳总分增加26.0%,且与乘务员年龄增加有关。结论重载机车乘务员作业后疲劳明显增加,建议延长作业后的休整时间,以保证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高速动车组司机作业前后疲劳状况。方法采用现场测试及疲劳指标评估表调查高速动车组司机的主客观疲劳状况并与既有线动车组司机进行比较。结果京津城际高速动车组司机作业前后闪光融合频率测试疲劳状况不明显,而既有线动车组司机却有统计学差异;疲劳指标评估表经疲劳类型除权后高速动车组司机的疲劳类型按疲劳程度由高到低排序为整体身心疲劳、脑力疲劳、心理疲劳、眼疲劳及体力疲劳,退乘后与出乘前的疲劳程度表现相吻合:既有线动车组司机退乘后的疲劳类型按疲劳程度由高到低排序为心理疲劳、整体身心疲劳、脑力疲劳、眼疲劳及体力疲劳。结论应根据动车组司机的作业特点,重点关注动车组司机的心理疲劳状况。  相似文献   

4.
<正>机车噪声在我国铁路运输行业是一种常见的职业危害,特点是噪声源多、噪声强度高。随着机车运行速度的不断提高和机车乘务员双班单司机值乘方式的推广,机车普遍存在大负荷、高速状态运行,机车工作噪声高达100dB(A)以上,司机在这样的环境下每天工作16h,甚至更长时间,恶劣的工作环境严重危及机车乘务员的身体健康,直接影响到行车安全。为保证铁路运输畅通,安全、正点地运送旅客及货物列车的牵引任务,降低机车噪  相似文献   

5.
铁路机车司机驾驶疲劳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机车司机值乘后疲劳状况,为铁路运输安全提供基础保障。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5个不同值乘区间机务段52名机车司机进行“疲劳主观问卷调查”及血压、色觉疲劳等检查。其中以318km值乘区间为对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值乘后主观疲劳感显著增强(P<0.05),选择反应时值平均变化率明显升高(P<0.05),闪光融合频率平均变化率明显降低(P<0.05),心率变异亦比对照组低(P<0.05);但两组比较血压值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值乘后的疲劳感等指标有明显变化,建议机车司机值乘300km区间为宜。  相似文献   

6.
储钢  刘颖萍  卢玉川 《职业与健康》2010,26(19):2185-2187
目的了解铁路提速后机车乘务员驾驶状态与身体健康情况,以便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机车乘务人员驾驶适应性,确保铁路运输生产安全。方法对机车乘务人员从出乘开始到退乘结束期间佩戴动态心电监护仪进行全程动态心电监测,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机车乘务员心率变异性进行监测。结果在整个工作过程中,研究组最快心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研究组职业紧张程度较高;各组人员在各时段的全部正常窦性心搏间期NN的标准差(SDNN)值均低于正常值(P0.01);研究组在各测试阶段低频幅值/高频幅值(LF/HF)平均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研究组人员在行车过程中交感神经兴奋性较高。结论机车乘务员心血管系统有一定的功能性改变,职业紧张程度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掌握机车司机的健康状况,做好劳动用工安全和健康保健指导。[方法]2004年12月至2006年12月,对济南铁路局机务段的部分机车司机进行健康体检,调查部分司机值乘前、后的疲劳情况,测试部分司机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调查1959人,心电图异常占33.64%,脂肪肝占33.54%,视力不良占22.53%,高血压占22.00%,高血脂占21.03%,前列腺疾病占7.40%,高血糖占5.36%,胆囊结石占1.99%。测试383名机车司机,SCL-90躯体症状、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症状、焦虑症状、敌对情绪、恐怖情绪、偏执情绪、精神病型因子及阳性项目数均高于国内常模(P<0.01)。调查52名当班机车司机,有全身懒倦、腰酸痛、肩酸痛、腿无力、腿痛、无唾液、口发粘、口发干、打哈欠等疲劳症状者所占比例,退乘后均高于出乘前(P<0.01或P<0.05)。[结论]机车司机的疾病患病率较高,心理健康状况较差,班后疲劳明显。  相似文献   

8.
664名火车司机健康体检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京铁路分局东机务段司机主要承担着南京至蚌埠及南京至常州的货运列车牵引任务,每次出乘时间一般16~19小时。牵引车头主要为美国产的ND5型。据测试,运行时司机室内噪声88dB(A)左右,振动加速度azw0.67m/s2,ayw0.43m/s2,夏季司机室内的气温较环境温度要高10C以上。为了解火车司机健康状况,并为采取医疗保健措施提供依据,我们于2001年对该段司机进行了健康检查,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9.
小知识(7)     
闪光融合频率(flicker fusion frequency,FFF)一种检测大脑皮层活动兼测定疲劳的方法。光刺激作用于视网膜所引起的光感,在照光时逐渐发生,撤光后则逐渐消失。如2种不同的光在眼前交替出现而改变速度不快时,所见到的为闪光;假如交替速度很快,达到一定频率时,即见2种光融合起来,成为一种连续的光。发生融合的最低频率即为闪光融合频率。疲劳时闪光融合频率即减低。可用闪光融合频率测定器测定,测定器是利用转速恒定的马达带动1个由3叶制成的遮光板,后  相似文献   

10.
李铭  马好  李万军  陶明锐 《职业与健康》2011,27(24):2820-2822
目的 了解机车乘务员的职业紧张、应对能力和疲劳状况,探讨其影响因素,为更好地开展相关职业健康监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0年8、9月,在济南铁路局选取济南机务段机车乘务员310名进行调查.结果高、低乘务龄组机车乘务员之间在职业紧张因素的工作压力和与领导关系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乘务龄组分值高于高乘务龄组.在应付能力方面的了解自己、兴趣、尊重别人、主动性和创造性方面,2个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乘务龄组分值高于高乘务龄组.感觉工作负载感重的,低乘务龄组有97人,占71.32%;高乘务龄组有141人,占81.03%,2个机车乘务员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退乘后感觉极累或很累的,低乘务龄组有58人,占42.65%;高乘务龄组有106人,占60.92%,2个机车乘务员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l).结论 机车乘务员的职业紧张、应对能力和疲劳状况与乘务龄有关,高低乘务龄之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客运机车司机疲劳状况。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分别抽取52名机车司机和65名地面勤杂工作人员进行疲劳调查,同时进行视觉疲劳检查。结果观察组主观疲劳感明显增强。观察组复杂选择反应时各项平均变化率明显升高,而闪烁融合频率各项平均变化率明显降低。结论机车司机值乘后的疲劳增强。建议为了减轻机车司机的工作负荷,应考虑由地面勤杂工作人员来完成部分机车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12.
许德江 《预防医学论坛》2007,13(10):872-874
[目的]了解机车司机班后生理、心理健康状况,以便采取有效措施,保障行车安全。[方法]2004年12月至2005年1月,对济南机务段的52名当班值乘机车司机和117名车站值班员进行调查。[结果]机车司机主观疲劳7个方面的罹患率均高于值班员(P<0.01或<0.05);自觉疲劳症状中的躯体疲劳、精神疲劳和感觉疲劳阳性率均高于值班员(P<0.01或<0.05);对红色、绿色和平均反应时间高于值班员,红色、黄色、绿色闪烁融合频率时间值均低于值班员(P<0.05)。[结论]机车司机值乘后的疲劳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铁路机车乘务员职业紧张现状及与付出—回报失衡之间的关系。方法:2022年7—8月,整群随机抽取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公司3个机务段5 738名机车乘务员为调查对象,利用付出—回报失衡问卷(ERI)和职业紧张量表(OSI-R)进行问卷星线上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分析影响列车乘务员职业紧张的主要因素。结果:职业角色紧张方面,同一组别比较,B机务段、<30岁、电力机车司机、值乘列车为货车、硕士及以上学历、丧偶、工龄6~10年、周工作时间>50小时、临时合同制列车乘务员的职业紧张量表评分较高,近5年换过3个以上工作岗位的个体紧张反应分值较高,说明以上群体职业压力较大。个体应变能力方面,同一组别比较,A机务段、动车司机、值乘列车调车、近5年换过1个工作岗位、周工作时间40~50小时、技师的评分较高。付出、回报和内在投入与职业紧张各维度具有显著相关性。在控制人口学变量的影响后,付出和过度投入能够增加职业角色和个体紧张反应程度,使个体应变能力降低;回报能够降低职业角色和个体紧张反应程度,增加个体应变能力。结论:铁路机车乘务员职业紧张水平适度,但付出—回报失衡严重,建议相关部门改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铁路机车乘务员所接触的有害因素对其作业能力的影响.[方法]测定观察组和对照组作业环境的气象条件、噪声、振动、CO、细菌总数和照度;测试机车乘务员和对照组的剂量作业、视觉运动反应时、目标追踪、闪光融合临界频率等作业能力指标.[结果]观察组作业环境稳态噪声强度超过相关标准.观察组的视觉运动反应时错误率低于对照组(P<0.05);按工龄分层后,剂量作业错误率、AYP和平均反应时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按工龄分层后,各指标随工龄的增加而呈现不同程度的衰退.[结论]机车乘务员工龄增加,作业能力下降可能与噪声、振动和其他有害因素联合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 ,铁路部门面临的市场挑战也日益加剧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铁路运营部门为提高运能 ,增加经济效益 ,对运行 12 h左右的短途旅客列车实行不挂宿营车一班值乘到终点后再更换乘务员的轮乘制。本文就轮乘制对列车乘务员劳动能力的影响进行探讨。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选择在旅客快车上实行一班值乘担任白天和夜间乘务工作 12 h的乘务员各 10 7名 (男 40名、女 6 7名 )为观察对象。同时选择实行“连续两班制倒班”的长途车乘务员 70名 (男30名、女 40名 )为对照 ;各组年龄、工龄、文化程度、构成均衡。经济状况、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SARS疫情对列车乘务员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为采取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某局承担SARS疫情较重的南部线行车任务的 15 4名列车乘务员 ,在返乘途中采用SCL -90进行心理健康状况分析。结果 观察组除阳性症状均分、人际关系因子分外 ,SCL -90其他各项指标都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高年龄组与低龄组相比 ,除敌对、偏执外 ,其余 11项指标二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SARS疫情对列车乘务员心理状况产生影响 ,相关职能部门不但要重视其身体健康 ,防止感染SARS ,同时也应关注其心理健康 ,特别是高年龄组乘务员 ,要帮助他们解决特殊情况下的后顾之忧 ,使他们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估高原值乘对客运列车乘务员身体健康的影响.方法 在高原值乘作业前后,对528名参加高原客运段作业的乘务员进行健康体检,体检指标主要包括血压、心率、心电图及肺活量等.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对2次体检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高原值乘半年后,乘务员血压升高,其中收缩压升高明显,从(105.4±11.7) mmHg升高到(114.5±13.8)mmHg,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30,P=0.001),高原值乘后心率与高原值乘前比较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原值乘前后,血压、收缩压异常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舒张压、心率、心电图及肺活量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原值乘可能会对客运乘务员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8.
韶山Ⅰ型电力机车司机反映,退乘后自感耳呜、疲乏、睡眠不佳。因此,我们对该机车运行中司机室的噪声进行了测定。结果,司机室稳态噪声:平原区、丘陵区短轨分别为79~82、83~87dB(A),平原长轨区为77~78dB(A),平均为80dB(A)。其中机车运行速度相同时,一般平原区比丘陵区低  相似文献   

19.
江北  聂东 《中国校医》2008,22(3):272-273
光刺激断续作用于人眼时,会引起闪烁的感觉。随着闪烁频率的不断增加,闪烁感觉就会逐渐消失,最后变成一个稳定的光,这种现象称为光的融合。介于闪烁与稳定之间的能引起连续融合感觉的最小断续频率称为“闪光融合频率”(以下简称CFF)。CFF是用来衡量神经系统工作水平和判别神经系统疲劳的常用指标之一,其特点是测试方便,效果明显。一般来说,闪光融合频率值随着神经系统工作能力降低和疲劳程度加重而降低。由于目前网络普及和信息化发展越来越快,大学生上网的人数越来越多、上网时间越来越长,由此带来的对大学生健康隐患也越来越大。因此,本文以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连续上网对神经系统工作能力的影响及其疲劳恢复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列车乘务员的强迫行为及心理特点为科研向国际接轨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MSCPOR量表的两个分量表即强迫行为检查清单及Beck H心理测试表对 3 5 9名列车乘务员进行调查。 [结果 ]通过对 3 5 9名列车乘务员的强迫行为调查发现 ,列车乘务员组与对照组间有显著差异 (t′ =5 979,P <0 0 1) ,列车员与餐车工作人员间有显著差异 (t=-2 783 ,P <0 0 1) ,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乘务年限的乘务员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列车乘务员表现中度无望者 111人 ,占 3 1 0 9% ,男女乘务员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taub =0 10 6,P <0 0 5 ) ,轻度无望者男性多于女性 ,而中、重度无望者 ,女性多于男性。各年龄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taub =1.0 0 0 ,P <0 0 1)。 [结论 ]根据调结果显示列车乘务员中存在一定的强迫行为及无望情绪 ,为了促进列车乘务员的心身健康 ,要求有关部门尽量改善列车乘务员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以确保入世后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