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新云 《新中医》1991,(9):47-47
阴吹一症,始出张仲景《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篇“胃气下泄,阴吹而正喧,此谷气之实也”。是谓妇女阴道有气排出,并带声响的一种病症。在治疗上,提示以猪膏发煎为施治之方。以后历代医家众说纷纭,按肝郁气滞或心脾两虚不同证型辨  相似文献   

2.
和法应用杂谈310009浙江中医学院何赛萍,徐晓东和法的确立首推汉代张仲景。其在《伤寒论》中所记载的小柴胡汤证,是用和法的典型,《伤寒论·辨少阳病脉证并治》对小柴胡汤证的病机解释说:“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  相似文献   

3.
热证用灸谈体会230000安徽中医学院附属针灸医院陈浩灸治的适应范围,一般以虚证、寒证和阴证为主,而凡属实证、热证及阴虚发热证,一般不宜用。例如《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微数之脉,慎不可灸……,火气虽微,内攻有力,焦骨伤筋,血难复也。”说明用灸...  相似文献   

4.
汪履秋主任医师治疗痹证,经验丰富,临证详审病机,细辨脉证,区别标本,推判转归,以变应变,随变而治,致许多顽痹得解。现将江老治疗痹证的经验归纳如下。1证治分型,随证加减痹证的形成内为正气不足,外为风寒湿热侵袭。正如《灵枢》云:“粗理而肉不坚者,善病痹”;《素问》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风寒湿热之邪侵袭机体,势必影响卫气营血津液,营卫不和则生寒热,气血不和则气滞血瘀。如《素问}}云:“血凝于肤者为痹,凝于脉者为泣”。《灵枢})云:“沫得寒则聚”。综述痹证的病因病机,为风寒湿热痰瘀之邪留伏骨…  相似文献   

5.
乌梅丸出自<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伤寒,脉微而厥,……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今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脏寒,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厥阴肝经为风木之脏,内寄相火,木能疏土,参与消化,病入厥阴则木火上炎,疏泄失常,因而发生上热下寒的胃肠证候,厥阴经脉挟胃贯膈,肝经气火循经上扰,所以心中疼热,嘈杂似饥.在临床上凡遇到肝木横逆,犯胃乘脾所致寒热错杂之证均可用乌梅丸治疗.笔者用本方治疗胃痛、便秘、泄泻、腹痛均获良效,现将治验举隅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针灸治疗流行性感冒182例疗效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流行性感冒,在祖国医学文献上,虽无此名,但类似症状的记载,早散见在历代各家著说中,如公元六百多年前的巢氏病源,其中时气候曰:“时行病者,春应温而反寒;夏应热而反冷,秋应凉而反热,冬应寒而反温,非其时而有其气,是故一岁之中,病无少长,率相似者,此则时行之气也……”,这里所说的时气,是指今天的流行性传染病,是属于时气之一,且好发于春秋之间,似与今日流行性感冒的具有流行特性和流行季节相同。清代吴鞠通氏在总结寒疫的症候群时说:“……究其病状,憎寒壮热,头痛,骨节烦痛、虽发热而不甚渴,时行则巷里之中,病具相类,若疫使然,非若温病之不甚头痛骨痛而渴甚,故名寒疫耳。”这些症状群的描  相似文献   

7.
《黄帝内经》认为六气的逆从胜复等可以作为病因导致疾病的发生。宋·陈无择尊《黄帝内经》之旨,依时气病证之异,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创立六气时行民病证治主方6首。本文从六气角度对6首方剂主治民病证治特点及组方特色进行研究,发现六气司天、在泉不同、民病证治各异,六气所主气候、病证不同,组方各异。同时笔者也提出临床在尊经旨运用六气方的同时,应结合当今时气的特点及个人体质的实际情况,对六气方进行适当加减、灵活运用,从而发挥五运六气对临床辨治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从阳毒辨治红斑狼疮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阳毒辨治红斑狼疮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研究院赵智强周仲瑛(210029)关键词阳毒红斑狼疮中医辨治《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阳毒之为病,面赤斑斑如锦纹”。红斑狼疮好发于青年女性,以面部对称性蝶翼形红斑为其临床特征之一。对面赤红斑之病...  相似文献   

9.
徐珊 《中医杂志》1996,37(7):405-407
导师蒋文照教授早年师承晚清御医陈莲舫之弟子徐松全,尽得其传。医教工作50余载,学验俱丰。临证注重气之为病,倡言浊邪致病,匠心独具。认为浊阻气郁而病生,疏化调达则法验。兹择要论述如次。1 论治气病经验气之为病,临证极为广泛。《素问·举痛论》说:“百病皆生于气”。蒋老甚赞此说,临证辨治,注重气分病证,喜用气分方药。他说:就气分  相似文献   

10.
时行病为晋·王叔和《伤寒例》首先提出。王氏以六淫作为外感病的病因,并分为四时正气和时行之气为病二大类。所谓时行之气,即非其时而有其气,如春应暖而反大寒,夏应热而反大凉,秋应凉而反大热,冬应寒而反大温,这是与四时正气相对而言的反常的四时气候变化。时行病由时行之气所致,都系感而即发,概属新感范畴。因其“一岁之中,长幼之病多相似”,故又称时行之气为时疫之气,这说明王氏已认识到时行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时疫病,见于明吴又可的《温  相似文献   

11.
耿晓江 《光明中医》2010,25(9):1702-1702
<正>时行感冒是感受触冒时行邪气所致,"夫时气病者,此皆因岁时不和,温凉失节,人感乖戾之气而生,病者多相染病","一岁中,病无长少,率相近似者,此时行之气"。2009年秋冬时节全国大部分地区发生了时  相似文献   

12.
疑难杂病重脉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过程中 ,如何根据四诊证据的前后顺序进行分析 ,正确地辨证论治 ,一直是历代医家注视的重要问题。例如 :《内经》在指出辨证论治要四诊合参时 ,强调“欲知其要 ,则色脉是矣”。《难经》中又提出“独取寸口以决五脏六腑死生吉凶”。《伤寒论》、《金匮要略》则提出辨证依据的前后主次序列 ,《伤寒论》六经辨证即明确提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辨阳明病脉证并治”、“辨少阳病脉证并治”、“辨太阴病脉证并治”、“辨少阴病脉证并治”、“辨厥阴病脉证并治”。《金匮要略》论杂病亦强调“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篇中均以“辨某某病脉证…  相似文献   

13.
笔者结合《伤寒论·辨脉法》第29条,从脉证等对此分析,认为《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中记载的“大气一转,其气乃散”“大气”当为脾胃之气,“其气”为脾之精气。又从病位、方药等方面再证此观点,并示仲景转气之法,为临床运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张仲景《金匮·消渴小便利淋病脉证并治》篇对小便不利的辨证论治颇为周样,治法方药变化多端,现作初步归纳如下。一、辨明寒热虚实,治分温清补泻小便不利虽病位在肾和膀胱,属膀胱气化不利,与肾、肺、脾、肝、三焦的水液运行,吸收排泄,通调蒸化功能失司有关,但其病机还有寒热虚实之异,因此治有温清补泻之别。《景岳全书·癃闭》:“凡癃闭之证,其因有四,最当辨其虚实”。《诸病源候论·淋病候》云:“诸淋者,由肾虚而膀胱热固也”淋与癃,皆以小便不利为主证,可谓言之中的。《金匮》云“风湿相搏,骨节疼痛……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  相似文献   

15.
罗明辉 《中医研究》2005,18(5):12-13
本文论述了<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篇>中所论及的"汗"的不同涵义,其意涉及症状、病因病机、治法、证与证之间的鉴别点、用药后疗效指标及病情的愈后转归等.并认为只要仔细体会其涵义,对于太阳病的辨证论治及正确遣方用药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六气时行民病证治方见于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共6首,依司天在泉不同而立方.对六气时行民病方的比较和数据分析,研究其用药规律发现因六气司天、在泉不同,其组方用药随六气所主气候、病证不同有较大差异;制方依据《黄帝内经》五味胜复理论配伍,君药随六气胜复而不同,用药偏辛甘温,注重调理脾胃.六气时气民病证治方为针对六气变化而...  相似文献   

17.
医家郑重光,精于伤寒,善治阴证,运用当归四逆汤治疗厥阴病.而辨治厥阴首重脉诊、当归四逆汤的临证加减以及对厥阴病转归把握有据三方面是郑重光运用当归四逆汤辨治厥阴病的特色.  相似文献   

18.
痹证类似于现代医学的风湿或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热、痛风等病。《金匮要略》(以下简称《金匮》)虽未有痹证专篇,但在《痉湿暍病脉证第二》、《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及《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篇中,对痹证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本文试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1 病因病机 《内经》中有:“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此外还指出“粗理而肉不坚者,善病痹”。《金匮》在此基础上,对痹证的认识更系统,尤其对于“历节”这一痹证的特殊类型,强调正气不足是发病的  相似文献   

19.
<金匮要略>治痰饮咳喘4方即小青龙汤、小青龙加石膏汤、厚朴麻黄汤、射干麻黄汤.小青龙汤除见于<金匮·痰饮咳嗽病证并治>篇外,又载于<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篇;后3方见于<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篇,4者皆为治疗痰饮、咳嗽上气的良方,配伍得当,组方严谨,各方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厥脱,包括厥逆与虚脱。《伤寒肾上腺性、药物性等休克近似。故导致厥脱的原因主要有:论》辨厥阴病脉证谓“厥者,手足临床可参照厥脱辨证论治。1.热盛伤阴:不论外感六淫、厥冷是也”,“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二、厥脱的病因病机疫病,或内伤情志、乳食,都能郁厥”。《景岳全书·杂证漠》:“厥逆之厥脱主要是因阴阳、气血、津而化热、耗伤气阴而致厥脱。因六证,危证也。”徐灵胎评((I右证指南液的失衡、逆乱与外脱所致二一般淫、疫毒伤人,由表入里,由上而医案·脱》云:“脱之名,惟阳气骤阴阳不相顺接为厥,“下虚则厥”,下,郁而不解,皆能化火.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