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元宝枫中绿原酸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介绍近年来元宝枫中绿原酸的最新进展。方法依据文献对绿原酸的药理作用,以及从我国传统植物元宝枫中分离纯化绿原酸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果绿原酸具有抗癌、抗衰老等多种药理作用,采用醇提大孔树脂吸附法提取分离、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被证明是合理高效的。结论深入地分析如何生产制备和检测高纯度的绿原酸,从而为绿原酸的开发利用和绿原酸类药品的研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考察绿原酸与磷脂形成复合物的最佳工艺条件,并初步评价复合物的脂溶性。方法以绿原酸与磷脂的复合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设计试验进行系统性评价,考察药物浓度、药物与磷脂投料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因素对磷脂复合物形成的影响,并通过测定表观油水分配系数初步考察复合物对绿原酸脂溶性的改善情况。结果确定了绿原酸磷脂复合物的最佳制备工艺,即20℃时以无水乙醇为溶剂,绿原酸与磷脂比例为1∶1,反应2 h。形成复合物后,绿原酸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提高了28.6倍。结论绿原酸磷脂复合物的形成受投药比、反应温度、绿原酸的浓度影响较大,所采用复合物的制备工艺稳定可行,且显著改善了绿原酸的脂溶性。  相似文献   

3.
《中南药学》2019,(3):352-355
目的免疫指纹图谱法研究双黄连注射剂中绿原酸的致敏性,并建立高效、快速筛查中药注射剂过敏原的检测方法。方法通过人工合成绿原酸完全抗原并用紫外光谱对其鉴定,所得抗原免疫动物制备抗体血清并对其分离纯化,用酶联免疫法检测绿原酸是否呈阳性,再用免疫指纹图谱法研究双黄连注射剂中绿原酸的免疫原性。结果紫外光谱的结果显示绿原酸抗原合成成功;酶联免疫法的结果显示绿原酸组颜色明显较阴性组深而呈阳性反应;运用免疫指纹图谱法检测绿原酸在双黄连注射剂中的致敏性,发现用IgE、IgG吸附前后绿原酸指纹图谱特征峰发生显著性变化,其吸附率分别为44.55%、38.42%。结论用酶联免疫法初步锁定绿原酸为致敏原,而免疫指纹图谱法则进一步确定了绿原酸为双黄连注射剂中的致敏性成分,同时建立了高效、快速检测中药注射剂中致敏性成分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4.
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绿原酸、新绿原酸、隐绿原酸与溶菌酶之间的相互作用。绿原酸(cA)、新绿原酸(NcA)、隐绿原酸(CCA)均能显著焊灭溶菌酶的内源荧光并以静态焯灭为主;随着温度的升高其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均呈现降低的趋势。根据热力学参数判断确定CA与LYSO之间以疏水作用力为主,NCA与LYSO之间以氢键和范德华力为主,CCA与LYSO之间以静电作用力为主。  相似文献   

5.
小儿咽扁颗粒为中药复方制剂,金银花为主要药物之一,其主要成分为绿原酸,选择绿原酸为含量测定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品中绿原酸的含量进行研究,建立了绿原酸的高效液相含量测定方法,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一测多评法(QAMS)测定藏茴香中6种咖啡酰奎宁酸类成分含量,并验证该方法在藏茴香质量评价中应用的可行性与适用性。方法 取藏茴香粉末(过三号筛)0.5 g,精密加入70%甲醇 20 mL ,超声处理(250 W、频率 53 kHz)30 min,制备供试品溶液;采用Phenomenex GeminiR C18(250 mm×4.6 mm,5 μm)色谱柱,以乙腈-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 330 nm,体积流量 1.0 mL·min-1,柱温 30 ℃,进行专属性、供试品提取条件、检测波长选择、色谱条件、线性关系、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加样回收率方法学考察,建立异绿原酸A、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 B、异绿原酸 C成分含量检测的 HPLC法;以异绿原酸 A为内参成分,分别计算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C 5种成分的相对校正因子,分别采用3种不同色谱仪和3种色谱柱进行相对校正因子、相对保留时间耐用性考察,对藏茴香样品同时采用外标法与 QAMS 测定 6 种成分的质量分数,比较 2 种测定方法结果的差异。结果 建立的6种成分的HPLC检测方法的专属性、供试品提取条件、检测波长选择、色谱条件、线性关系、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加样回收率均符合要求;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C的相对校正因子平均值分别是 1.362、1.257、1.335、1.470、1.134,3种不同色谱仪和 3种色谱柱对相对校正因子、相对保留时间均无明显影响;QAMS与外标法2种方法测定3批藏茴香样品中6种成分得到的结果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建立的QAMS简便、准确、可靠,可用于藏茴香中6种咖啡酰奎宁酸类成分——异绿原酸A、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C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离鉴定平卧菊三七乙醇提取物所含绿原酸类成分,并用一测多评法建立其质量标准。方法:用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平卧菊三七中单体成分,利用液质联用、核磁共振法鉴定其结构。建立能准确测定其成分含量的HPLC方法,在此基础上,以绿原酸为对照,计算相对校正因子,建立"一测多评"法。结果:从平卧菊三七中分离纯化新绿原酸、绿原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B和异绿原酸C。相对校正因子的耐用性良好,一测多评法与外标法对比结果无显著差异。结论:异绿原酸A、B和C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所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可用于同时测定平卧菊三七提取物中5种绿原酸类成分。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银黄吸入溶液的指纹图谱,并同时测定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的含量.方法 以黄芩苷为参照峰,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建立银黄吸入溶液的指纹图谱;以绿原酸为参照物,采用斜率校正法计算新绿原酸、隐绿原酸的相对校正因子,再根据相对校正因子计算两者的含量,并将上述一测多评(QAMS)法的检测结果与外标法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9.
热重法研究绿原酸的热稳定性、分解动力学及贮存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受热条件下绿原酸的热稳定性、分解动力学和贮存期。方法利用TG-DTG技术测得绿原酸在氮气气氛中不同升温速率(β)下的热分解曲线,协同使用Achar法、Coats-Redfern法、Kissinger法和Ozawa法等4种方法进行动力学处理,根据热分解的表观活化能(Eα)和指前因子(A)计算推断绿原酸的贮存期。结果随着升温速率的提高,绿原酸的热分解温度逐渐升高;绿原酸三步热分解的机制依次是三维扩散、二维扩散和化学反应控制,对应的函数名称是Zhuralev-Lesokin-Tempelman方程、Janer方程和反应级数方程;根据第一步热分解的Eα和A推断,在室温(25℃)下,绿原酸的贮存期为1.5~2年。结论4种热分解动力学方法相互验证,获得了绿原酸的热分解动力学方程,由动力学参数求得绿原酸的贮存期,可以为目前大量含绿原酸药品的质量监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文介绍了根据绿原酸的性质和双黄连口服液制剂特点,通过改进工艺达到增强双黄连口服液中绿原酸稳定性的目的。方法:①采用调节pH值、加入抗氧剂、pH稳定剂的方法,改进了双黄连口服液工艺,抑制绿原酸的氧化和水解。②通过加速稳定性实验,考察改进工艺后双黄连口服液绿原酸的稳定性。结果:与原工艺相比,改进工艺方法后,双黄连口服液中绿原酸的稳定性明显增强,产品质量更加稳定。结论:采用调节pH值、加入抗氧剂、pH值稳定剂的方法,抑制绿原酸的氧化和水解,应用于双黄连口服液工艺是可行的,增强了绿原酸稳定性,使产品质量更加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硫熏和烘干金银花中绿原酸含量测定方法,测定不同产地硫熏和烘干金银花中绿原酸含量。方法:色谱柱:Hy-persil gold C18(4.6mm×250mm,5μm),流动相:乙腈∶0.4%磷酸水溶液(85∶15);检测波长350nm;流速:0.5ml·min-1;柱温:30℃。结果:绿原酸在0.05~0.45μg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线性关系(r=0.999);河南封丘地区硫熏及烘干金银花绿原酸含量最高,硫熏方式制成的金银花中绿原酸含量高于烘干。结论:该方法可有效测定不同产地硫熏和烘干金银花中绿原酸含量,不同产地硫熏和烘干金银花中绿原酸含量差异较大,硫熏金银花中绿原酸含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2.
《中国药房》2017,(25):3502-3505
目的:研究天然乳化剂阿拉伯胶对绿原酸自微乳体内外性能的影响。方法:以阿拉伯胶逐步取代含非离子型乳化剂的绿原酸自微乳(简称"传统绿原酸自微乳")中的聚山梨酯80制成含阿拉伯胶的绿原酸自微乳(简称"新型绿原酸自微乳"),评价两种自微乳的外观、乳滴形态、粒径、电导率、p H值、稳定性、体外释放度和肠吸收动力学指标。结果:新型绿原酸自微乳采用阿拉伯胶取代了聚山梨酯80处方量的50%。传统和新型绿原酸自微乳的微乳液外观澄明,乳滴为近似球形,粒径分别为(24.53±3.03)、(35.51±5.91)nm,电导率分别为(195.6±0.3)、(189.5±0.4)μs/cm,p H分别为3.87±0.02、4.08±0.03(n=3)。与传统绿原酸自微乳比较,新型绿原酸自微乳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中的吸收速率常数、有效渗透系数和吸收量均略有增加(P>0.05),在结肠中的上述指标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新型绿原酸自微乳可保持传统绿原酸自微乳的性能,并能增加绿原酸在小肠的吸收。  相似文献   

13.
金银花中含有绿原酸、异绿原酸、木犀草素、三萜皂苷、挥发油等多种化学成分 ,其中绿原酸、异绿原酸是目前公认的金银花有效成分 ,并被作为金银花药材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指标之一。研究金银花植株体内绿原酸的含量及其变化 ,对于探讨绿原酸在植物体内的合成与积累规律 ,保证或提高金银花药材的质量 ,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已有研究报道 ,对影响金银花植株体内绿原酸含量的因素进行系统总结 ,并综述于下。一、植物的遗传特性绿原酸是植物体内普遍存在的有机酸 ,来源于次生代谢途径。不同种类的植物由于遗传特性的不同 ,合成与积累的绿…  相似文献   

14.
绿原酸为金银花的主要抗菌成分,本文对绿原酸提取分离方法作了介绍,为工业上绿原酸的制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HPLC-DAD波长切换法建立同时检测银翘藿朴退热合剂中新绿原酸、咖啡酸、绿原酸、苦杏仁苷、连翘酯苷B、连翘酯苷A、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连翘苷、牛蒡苷、厚朴酚及和厚朴酚共13个成分的定量分析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色谱柱(250 mm×4.6 mm, 5μm),以甲醇-乙腈-纯化水-磷酸四元溶剂组成的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40℃,检测波长为327 nm(0~42 min,检测新绿原酸)、207 nm(42~60 min,检测咖啡酸、绿原酸和苦杏仁苷)、327 nm(60~113.5 min,检测翘酯苷B、连翘酯苷A、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A和异绿原酸C)、228 nm(113.5~144 min,检测连翘苷与牛蒡苷)、210 nm(144~160 min,检测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结果:新绿原酸、咖啡酸、绿原酸、苦杏仁苷、连翘酯苷B、连翘酯苷A、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连翘苷、牛蒡苷、厚朴酚及和厚朴酚13个成分分离度良好;13个成分的进样量分别...  相似文献   

16.
绿原酸作为植物的一种重要的次生代谢产物,具有抗氧化、抗菌、抗病毒、抗肿瘤、抗炎、保肝、降糖等多种生物活性,在药物开发领域具有重要价值,因此其衍生物的设计与合成受到广泛关注。按照绿原酸生物活性的不同,本文综述了天然的和合成的绿原酸衍生物的构效关系的研究进展,展望了以绿原酸为先导化合物开发新药的发展趋势,为绿原酸的研究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醒脾养儿颗粒中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 6种咖啡酰奎宁酸类成分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色谱柱为ACE Excel 5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2%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325 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10μL。结果 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质量浓度分别在2.65~53.06μg/mL、4.20~84.00μg/mL、3.43~68.57μg/mL、1.40~27.96μg/mL、0.72~14.47μg/mL、2.06~41.45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6,n=6);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结果的RSD均低于2.0%(n=6);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48%,99.34%,102.95%,103.13%,102.03%,103.02%,RSD分别为1.09%,0.73%,1.71%,2.36%,2.43%,0.53%(n=6)。21批样品中6种咖啡...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山菊降压胶囊中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洋蓟素、木犀草苷、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 8个成分的含量,并结合量值传递规律对菊花化学成分的变化进行分析。方法:采用Waters Symmetry C18色谱柱(250 mm×4.6 mm, 5μm),以乙腈-0.1%磷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328 nm。以上述8个成分的转移率为主要评价指标,进行从饮片到提取液的量值传递分析。结果:8个成分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洋蓟素、木犀草苷、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分别在各自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3%~101.9%,RSD为0.066%~0.64%。3批山菊降压胶囊样品中测得的上述8个成分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257~0.279、0.629~0.650、0.402~0.476、0.454~0.539、1.118~1.278、0.653~0.740、0.659~0.706、1.138~1.167 mg·g  相似文献   

19.
《中国药房》2017,(7):975-978
目的:优化杏花中绿原酸的提取工艺,比较不同产地、不同品种杏花中绿原酸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杏花中绿原酸含量;以提取溶剂乙醇的体积分数、料液比、超声提取次数和超声提取时间为因素,以绿原酸含量为指标,设计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并进行验证试验。采用优化后提取工艺提取并比较7个产地杏花和3个产地山杏花中绿原酸的含量。结果:最优提取工艺为加12倍量的75%乙醇,超声提取2次,每次30 min。在此条件下,杏花绿原酸含量可达77.38 mg/g(RSD=0.58%,n=3);山杏花、杏花中绿原酸含量分别为77.38~83.33、63.12~70.22 mg/g。结论:建立的提取工艺合理、稳定、可行;山杏花中绿原酸含量较杏花高,同品种、不同产地的杏花中绿原酸含量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本研究基于中国药典中对含有杜仲的中成药的处理方法以及绿原酸含量测定方法,测定四种不同杜仲叶渣中绿原酸的含量,为杜仲叶渣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醇提取法、水提取法、醇水双提取法以及提取杜仲胶四种方法对杜仲叶干燥品进行预处理,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中绿原酸含量。结果:醇提取法后的杜仲叶药渣所含绿原酸的质量分数为0.04559%,水提取法后的杜仲叶药渣中绿原酸的质量分数为0.0159%,醇水双提处理之后的杜仲叶药渣所含绿原酸的质量分数为0.01439%,提取杜仲胶后的杜仲叶渣滓不含绿原酸。结论:醇提、水提取之后的杜仲叶药渣中绿原酸含量较为丰富,可回收利用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