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将2011年1月~2012年12月来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48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鼻内窥镜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良好48例,占64.86%,达标者21例,占28.38%,待达标者5例,占6.76%,总有效率为93.24%(69/74);对照组良好32例,占43.24%,达标者18例,占24.32%,待达标者24例,占32.43%,总有效率为67.57%(50/74)。两组患者疗效评定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临床效果显著,具有副损伤小、安全性高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复发或转移性孤立性纤维瘤(SFT)的临床诊治策略。方法:收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2年1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19例复发或转移性孤立性纤维瘤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分析局部治疗及药物治疗的疗效。结果:10例患者复发或转移后再次行手术治疗;未手术的患者中,4例采用放射治疗,2例采用介入治疗,3例广泛转移者采用药物治疗(其中1例联合介入治疗)。19例患者随访7~79个月,中位随访43个月;1年总生存率为94.7%(18/19),2年总生存率为73.7%(14/19)。结论:复发或转移性孤立性纤维瘤进展缓慢,以局部复发多见,也可出现远处转移;再次手术疗效可靠,不可切除的患者可采用局部治疗(介入或放疗)联合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显微支撑喉镜下二氧化碳激光手术治疗早期声门型喉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2001年2月~2003年10月在该院应用显微支撑喉镜下二氧化碳激光手术治疗的56例早期声门型喉癌进行分析.其中Tis 6例,T1a19例,T1b 21例,T2 10例,术后随诊5年.结果 56例早期声门型喉癌在显微支撑喉镜下二氧化碳激光手术后7例局部复发,局部复发率Tis 0%(0/6)、T1a 10.5%(2/19)、T1b 14.3%(3/21)、T2 20.0%(2/10),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56例激光手术治疗的患者50例存活,失访2例(按死亡计算),死亡4例.3年生存率94.6%(53/56),5年生存率89.3%(50/56).结论 显微支撑喉镜下二氧化碳激光手术治疗早期声门型喉癌效果良好,喉部结构和喉功能保全良好.  相似文献   

4.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胆囊炎5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胆囊炎的疗效。方法将114例慢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8例,对照组56例,对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胶囊口服,每次0.2 g,每日2次,连续服用2周。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消炎利胆方剂中药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为51.7%,对照组的治愈率为33.9%,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2.1%,对照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1%,治疗组的不良反应较对照组少,但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提高慢性胆囊炎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选择我院2010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67例重型脑外伤脑疝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手术方式,根据患者及家属的意愿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6例。对照组行常规手术治疗,治疗组行脑疝复位天幕切开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52.78%(19/36),明显高于对照组32.26%(10/31),且治疗组治疗后植物生存以及死亡的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7.78%(10/36),明显低于对照组64.52%(20/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脑外伤脑疝患者行脑疝复位天幕切开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注射用细辛脑治疗肺结核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8例肺结核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使用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予以注射用细辛脑24 mg(加入250 mL 5%葡萄糖中静脉滴注)治疗,每天1次,10 d为1个疗程,连续使用1~2个疗程。观察患者痰菌阴转率、X线片病灶吸收率及临床疗效。结果 58例患者痰菌阴转率为96.55%(56/58),X线片病灶吸收率为84.48%(49/58);显效36例,有效1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3.10%。治疗过程中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注射用细辛脑治疗肺结核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较好,可作为临床安全有效的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7.
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重型肝炎56例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重型肝炎患者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将121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与对照组65例.对照组行保肝、支持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术,并给予精心护理.结果:治疗组治愈16例(28.6%),好转19例(33.9%),无效21例(37.5%);对照组治愈18例(27.7%),好转10例(15.4%),无效37例(56.9%).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保肝、支持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重型肝炎安全、有效,密切观察与精心护理有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二丙酸倍氯米松(BDP)和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以2010年3月至2013年6月于该院消化内科门诊或者住院就诊的80例UC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传统组和BDP治疗组,每组各4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采取多因素Logistic分析影响治疗疗效的因素。结果传统组患者治疗后显效12例,有效16例,总体有效率为70.00%(28/40),而BDP治疗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90.00%(36/40),明显高于传统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C反应蛋白(OR=3.81,P=0.002),血小板(OR=2.01,P=0.031),药物不良反应(OR=2.34,P=0.017)和重型(OR=2.54,P=0.014)是影响传统组治疗疗效的风险因素;而BDP治疗组治疗效果的风险因素分别是重型(OR=3.11,P=0.025)和C反应蛋白(OR=2.86,P=0.004)。结论 BDP对UC的疗效明显优于传统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影响其疗效的因素主要是疾病的严重程度和C反应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9.
鼻内镜下额窦引流术治疗慢性额窦炎4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额窦引流术治疗慢性额窦炎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43例(78侧)慢性额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与额窦内镜手术相关的镜下额隐窝解剖特征,介绍鼻内镜下额窦引流术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通过43例(78侧)慢性额窦炎鼻窦CT片统计得出,35侧(44.87%)额窦开口于钩突与中鼻甲之间;43侧(55.13%)额窦开口于钩突和眶纸板之间.根据以上解剖特征分析对这43例患者分别行Draf Ⅰ型、Ⅱa/b型额窦引流术,有效率分别为Ⅰ型84.21%(32/38),Ⅱa型82.76%(24/29),Ⅱb型90.91%(10/11),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随访3个月、6个月、1年分别有17侧、19侧和20侧额窦口周围黏膜或骨质出现增生致狭窄或闭锁.结论 鼻内镜下额窦引流术对慢性额窦炎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临床表现与影像学征象,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确诊的58例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胸部影像学表现。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6版),将所有患者分为轻型(7例)、普通型(34例)、重型(7例)和危重型(10例)并分析影像学表现。结果:COVID-19患者常见临床表现为发热(47例,81.0%)、咳嗽(31例,53.4%)、乏力(10例,17.2%)。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减低52例(89.7%),淋巴细胞计数减低14例(24.1%),C-反应蛋白升高18例(31.0%)。CT表现为双下肺分布阴影(46例,90.2%),COVID-19普通型患者CT主要表现为磨玻璃影(23/34,67.6%)或混合型(17/34,50.0%),周边分布为主(28/34,82.4%),重型及危重型患者CT主要表现为实变(13/17,76.5%)及混合型(14/17,82.4%),周边及中心同时受累(14/17,82.4%)。其他常见征象包括胸膜平行征、晕征、血管增粗征、铺路石征、空气支气管征等。5例重型及危重型患者有胸腔积液。结论:COVID-19患者的胸部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不仅能做为早期诊断参考,还能对临床病程及严重程度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英夫利西单抗联合免疫抑制剂维持治疗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 36例UC患者均经使用英夫利西单抗5 mg·kg-1于第0、2和6周诱导进入缓解期后,将其按用药的不同分为3组:治疗组、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12例。治疗组采用注射用英夫利西单抗治疗,对照组采用硫唑嘌呤治疗,联合治疗组采用注射用英夫利西单抗联合硫唑嘌呤治疗。观察3组临床疗效的情况。结果治疗组、联合治疗组缓解率分别为66.7%、58.3%和总有效率分别为91.7%、91.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5.0%、58.3%(均P<0.05);治疗组缓解率、总有效率与联合治疗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英夫利西单抗联合免疫抑制剂维持治疗中重度UC疗效显著,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可作为治疗中重度UC的选择方案之一。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复发的临床特点以及复发相关因素。方法随访并统计分析2006—200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确诊的137例初发型UC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复发情况。结果137例患者经治疗完全缓解率为38.69%(53/137),部分缓解率61.31%(84/137),总有效率为100%(137/137)。1年累积复发率为26.28%(36/137),2年累积复发率49.64%(68/137),3年累积复发率59.85%(82/137)。其中偶发(≤1次/年)者37例,占27.01%(37/137);频发(≥2次/年)者45例,占32.85%(45/137);55例患者(40.15%,55/137)经首次治疗,随访期间未复发。复发与性别无关(P〉0.05)。〈50岁组的复发率为68.09%(64/94),显著高于≥50岁组[41.86%(18/43)](X2=8.444,P〈0.05)。维吾尔族患者的复发率为70.42%(50/71),显著高于汉族[48.48%(32/66)](X2=6.851,P〈0.05)。左半结肠的复发率为71.64%(48/67)、广泛结肠的复发率为71.88%(23/32),显著高于直肠的28.94%(11/38)(P〈0.05)。重度组的复发率为82.61%(19/23)显著高于轻度组的52.38%(33/63)和中度组的58.82%(30/51)(P〈0.05)。维持缓解组接受维持治疗者占52.73%(29/55),显著高于复发组的31.71%(26/82)(X。:6.053,P〈0.05)。精神紧张可能是导致uc复发最重要的诱因,占64.63%(53/82),其次为饮食不当和劳累过度,分别占56.10%(46/82)和39.02%(32/82)。结论维吾尔族UC患者复发率高于汉族,青壮年的复发率高于中老年人,病变范围、病情严重程度、能否维持治疗与UC复发相关,精神紧张、饮食不当和劳累过度是UC复发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与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肠黏膜组织中$100阳性表达的树突状细胞(S100^+DC)、CD83阳性表达的树突状细胞(CD83^+DC)与白细胞介素(1L)23P19的表达差异。方法以60例UC、60例IBS患者的结肠镜活检组织蜡块标本为研究对象,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两种病变肠黏膜组织中S100^+DC、CD83^+DC及IL-23P19的表达情况。结果两种病变组织中S100^+DC、CD83^+DC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23P19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5.O%与70.O%,)(2=3.87,P〈0.05);轻型UC组S100^+DC、CD83^+DC及IL-23P19三个指标阳性细胞浸润密度分别为(24.43±8.26)、(5.23±1.66)、(95.03±18.39)个/mm^2,重型UC组分别为(36.13±11.36)、(10.13±3.29)、(133.38±25.32)个/mm^2,两组对应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全结肠型与局部结肠型UC的三个指标阳性细胞浸润密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UC组织中DC的浸润密度增高且分化能力增强,IL一23P19分泌增多;UC组织中,随着病情的加重S100^+DC、CD83^+DC、IL-23P19阳性表达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益生菌对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嗜酸乳杆菌颗粒制剂(乐托尔)联合美沙拉嗪,对照组单用美沙拉嗪,治疗8周,8周后统计临床疗效并对比血清C反应蛋白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高于对照组(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8周后血清C-反应蛋白下降幅度(7.46±3.51 mg/L)明显高于对照组(4.62±2.09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联合应用乐托尔比单用美沙拉嗪治疗临床疗效好。  相似文献   

15.
IL-17F与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炎症性肠病是一类慢性、易反复发作的非特异性肠道炎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虽然距溃疡性结肠炎的首次报道至今已经有160余年的历史,但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目前认为溃疡性结肠炎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环境、遗传、感染、免疫因素等。其中免疫功能的异常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关系更为密切。最近研究发现一类新细胞亚群,称为Th17细胞。分化成熟的Th17细胞可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其中的IL-17F在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和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为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手术适应症和安全的手术方式。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13年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施行手术的36例UC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手术方法及预后等进行分析。结果:36例中择期手术23例,急诊手术13例。23例择期手术均为一期全结直肠切除+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ileal pouch-anal anastomosis,IPAA);其中4例合并中毒性巨结肠患者通过急诊结肠镜下留置肠梗阻导管暂时缓解症状,再择期行IPAA。13例急诊手术患者均一期行全结肠切除+回肠造口术,二期行IPAA。36例患者中除1例消化道穿孔、1例中毒性巨结肠及1例有腹部手术史的患者行开腹手术,其余33例患者均行腹腔镜手术。36例患者均无严重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UC患者,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合理选择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UC择期手术、急诊手术中行IPAA,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分析活动性和非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UC)病变MRI表现的差异。材料与方法对经内镜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UC患者(活动性病变7例;非活动性病变6例)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测量病变肠壁厚度,分别计算靶征、梳齿征和肠系膜淋巴结增大的出现率,描绘动态增强MRI(DCE-MRI)检查病变肠管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计算达峰时间(TTP)及经腰大肌校正后的相对强化率(Er),评价活动性UC病变与非活动性病变之间MRI表现的差异性。结果活动性UC组(7例)肠壁厚度[平均(11.1±3.7)mm]大于非活动组(6例)[平均(5.3±1.2)mm]。活动组肠壁靶征及梳齿征出现率高于非活动组(71.4%与0;85.7%与0;P值均<0.01),而两组间肠系膜淋巴结增大出现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2.9%与16.7%;P>0.05)。活动组肠壁TIC均呈速升缓降型,非活动组TIC均为缓慢上升型,病变活动组TTP[平均(111.4±48.1)s]低于非活动组[平均(240.0±50.2)s],Er[平均(166.3±98.8)%]高于非活动组[平均(49.6±41.6)%]。两组间TTP、Er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活动性和非活动性UC患者的受累肠壁厚度、肠壁靶征和梳齿征出现率,动态增强检查TTP和Er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8.
周红兵  吴小平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8):1511-1513,1517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 UC)患者精神心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焦虑抑郁情绪测量表 (HAD)对86例UC患者(UC组)及 86例健康者(对照组)评分,比较两组以及UC组中不同病情程度患者之间的评分差异,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UC患者HAD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UC患者病情程度增加,H...  相似文献   

19.
Ulcerative coliti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Ulcerative colitis is a chronic disease with recurrent symptoms and significant morbidity. The precise etiology is still unknown. As many as 25 percent of patients with ulcerative colitis have extraintestinal manifestations. The diagnosis is made endoscopically. Tests such as perinuclear antineutrophilic cytoplasmic antibodies and anti-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antibodies are promising, but not yet recommended for routine use. Treatment is based on the extent and severity of the disease. Rectal therapy with 5-aminosalicylic acid compounds is used for proctitis. More extensive disease requires treatment with oral 5-aminosalicylic acid compounds and oral corticosteroids. The side effects of steroids limit their usefulness for chronic therapy. Patients who do not respond to treatment with oral corticosteroids require hospitalization and intravenous steroids. Refractory symptoms may be treated with azathioprine or infliximab. Surgical treatment of ulcerative colitis is reserved for patients who fail medical therapy or who develop severe hemorrhage, perforation, or cancer. Longstanding ulcerative colitis is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risk of colon cancer. Patients should receive an initial screening colonoscopy eight years after the onset of pancolitis and 12 to 15 years after the onset of left-sided disease; follow-up colonoscopy should be repeated every two to three years.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酿酒酵母菌抗原在炎症性肠病(IBD)结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评价酿酒酵母菌抗原在IBD诊断中的作用,初步探讨其在IBD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随机抽取航天中心医院2003年1月至2009年4月47例有完整临床资料的IBD患者的蜡块标本,其中克罗恩病(CD)22例、溃疡性结肠炎(UC)25例,另取非IBD结肠炎患者的蜡块标本20例作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标本石蜡切片进行染色,检测酿酒酵母菌抗原在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采用χ2检验分析酿酒酵母菌抗原在不同肠病中表达的差异性。结果免疫组织化学分析表明酿酒酵母菌抗原在CD阳性表达率为86.4%(19/22),在UC中为80.0%(20/25),在非IBD结肠炎中为70.0%(14/20),三组之间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16,P=0.424)。结论酿酒酵母菌抗原在IBD中的表达无疾病特异性,暂不能作为诊断及鉴别诊断IBD的指标;酿酒酵母菌抗原在CD、UC患者及非IBD结肠炎患者结肠黏膜内的较广泛表达,也提示此类抗原蛋白在IBD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不确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