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面神经瘤的临床表现、早期诊断和治疗,为面神经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临床经验。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6例面神经瘤的诊断和治疗过程进行分析。面神经瘤的手术入路为,颅中窝—乳突径路1例,乳突径路4例,乳突腮腺联合径路1例。3例面神经瘤切除后同期进行耳大神经移植。结果面神经瘤完全切除6例,术后随访一年,6例均无复发,病理检查面神经鞘膜瘤5例,面神经纤维瘤1例。面神经功能恢复House-Brackmann评级:Ⅱ级1例,Ⅲ级2例,Ⅳ级2例,Ⅵ级1例。结论虽然面神经瘤的发生率低,但是只要了解其临床特点,加以重视并借助影像学手段,可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高疗效。对于面神经瘤的治疗根据不同情况可考虑不同径路摘除肿瘤并行面神经重建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面神经鞘瘤的误诊情况进行总结,探讨提高早期诊断的方法。方法:对4例面神经鞘瘤的临床资料及误诊原因进行分析,并介绍典型病例,结果:面神经鞘瘤早期除面瘫外无其它症状,临床容易造成长时间误诊,多误诊为Bell氏麻痹,慢性中耳炎,中耳肿瘤,告示仙听力学检查和普通X线片诊断意义不大,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可提高早期诊断率。结论:面神经鞘瘤误诊率高,临床医生对面瘫病人应特别调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的重要性,并应定期随诊复查。  相似文献   

3.
面神经鞘膜瘤的颞骨薄层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原发性面神经鞘膜瘤较少见。临床首发症状多为面瘫,常易误诊为贝尔麻痹而延误治疗,先进的影像技术有助于本病的早期诊断。我院近15年来收治颞骨内面神经瘤7例,现报告其中2病例CT表现,就其CT诊断及鉴别诊断作一讨论。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面神经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手术时面神经功能的保留和恢复。方法 报道3例原发面神经水平段的鼓室内面神经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治疗。结果 经乳突入路3例患者均彻底切除肿瘤。切除肿瘤后,2例保留了面神经。1例进行了面神经移植术,术后功能为Ⅲ级。结论 结合病史,及早进行CT及MRI检查可以早期诊断面神经瘤,切除面神经瘤后,保留面神经纤维或及时移植神经可较好的恢复面神经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面神经瘤的诊断与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面神经鞘瘤和面神经纤维瘤的临床和病理特点以及影像学表现,为面神经瘤的早期诊断和不同类型面神经瘤的治疗提供经验。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20例面神经鞘瘤和2例面神经纤维瘤的诊断和治疗过程进行分析。面神经瘤的手术入路为:颅中窝入路2例,乳突径路8例,乳突腮腺联合径路10例,腮腺径路2例。17例面神经瘤切除后同期进行面神经移植。其中耳大神经颞内段移植3例,颞内外联合移植1例;腓肠神经颞内段移植5例,颞内外联合移植8例。2例后期行面肌悬吊术。结果面神经瘤完全切除21例,20例术后无复发,失访1例。次全切除1例,次全切除者术前和术后接受1刀治疗,随访无复发。影像学表现:CT示面神经鞘瘤为呈膨胀性改变面神经管缺损。面神经纤维瘤主要表现为面神经管增粗,行走于面神经骨管内。磁共振成像可以显示所有面神经行走途经径,并显示面神经瘤从乳突扩展到腮腺的情况。病理诊断面神经鞘膜瘤20例,面神经纤维瘤2例。结论虽然面神经瘤的发生率低,但是只要了解其临床特点,借助影像学手段,可以早期诊断。对面神经瘤治疗可考虑不同径路摘除肿瘤并行面神经移植手术。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面神经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原发性面神经瘤的诊断程序与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原发性面神经瘤的诊疗经过和术后1~12年的随访结果,包括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及手术治疗经验。结果5例患者中,面神经鞘瘤4例,面神经纤维瘤1例;术前曾误诊为颈静脉球体瘤、中耳癌、耳硬化症、慢性中耳炎各1例。3例经乳突径路,2例经Fisch径路手术;切除肿瘤同时保留全部或部分面神经纤维3例,肿瘤与面神经同时切除2例,面神经与舌下神经吻合1例。随访结果所有病例肿瘤均未复发。3例保留面神经的患者1例面瘫完全恢复,2例获得Ⅰ~Ⅱ级恢复;1例神经吻合获Ⅲ级恢复。结论 原发性面神经瘤的早期准确诊断很重要,术中彻底切除肿瘤同时保留面神经或部分神经纤维的效果最为理想,不能保留神经纤维者可行面神经吻合或移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面神经瘤误诊的缘由。方法统计1980至1996年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及作者经治的面神经瘤44例,其中误诊25例。对主要临床症状,手术发现病变的部位,手术前误诊,误诊病例手术发现病变的部位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对长期渐进性面神经功能不良,听力减退,外耳道、颌下、腮腺区肿块等症状应作系统耳神经学检查及颞骨、颅脑、桥小脑角X线摄片及CT摄片,以期早期诊断面神经瘤。面神经瘤的病理学行为和不同部位的发生率尚不完全清楚,面神经瘤可发生在颞骨内抑或颞骨外,所以临床症状多种多样,加之目前对此瘤术前诊断能力有限,临床上常误诊为Bell面瘫、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颈静脉球体病、桥小脑角病变、腮腺肿瘤等。结论面神经瘤可原发面神经任何节段,临床亦表现为不同部位先后发病,且可迁延发展致多部位罹病,经再次手术发现面神经瘤病变,本组25例误诊病例就表现为颞骨内、外先后发病和(或)同时发病。因此,需对颞骨内面神经瘤病理行为学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面神经鞘瘤误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面神经鞘瘤的误诊情况进行总结,探讨提高早期诊断的方法。方法:对4例面神经鞘瘤的临床资料及误诊原因进行分析,并介绍典型病例。结果:面神经鞘瘤早期除面瘫外无其它症状,临床容易造成长时间误诊,多误诊为Bell氏麻痹、慢性中耳炎、中耳肿瘤等,常规听力学检查和普通X线片诊断意义不大,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可提高早期诊断率。结论:面神经鞘瘤误诊率高,临床医生对面瘫病人应特别强调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的重要性,并应定期随诊复查。  相似文献   

9.
颞骨内面神经肿瘤极为少见。面神经瘤有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神经鞘瘤好发于前庭神经,其次多发于三叉神经,面神经少见。神经纤维瘤更为少见,通常神经纤维瘤症较为多见。有关面神经瘤的诊断,仅从临床症状方面难以确诊。虽然高分辨率CT(HR-CT)和MRI对诊断有帮助,但在性质诊断方面还很困难。文章对领骨内面神经痛HR-CT和MRI影像学特征等进行了研究。手术及活检经组织确诊为面神经瘤7例(神经鞘瘤5例,神经纤维瘤2例),男4例,女3例,年龄29~周岁。全组病例行颧骨HR-CT和MRI横断面、冠状面摄像,并作GdDTPA增强检查。…  相似文献   

10.
面神经鞘瘤(facial nerve Schwannoma,FNS)来源于施万细胞,包膜完整,生长缓慢,不容易恶变,大多数面神经鞘瘤为良性肿瘤,部分有侵袭性,其可以发生在面神经传导路上的任何位置。一般认为其有性别偏向,女性多于男性,以中年妇女多见。临床表现常有面神经麻痹、听力下降、眩晕等症状,对无面神经麻痹或仅伴有轻微面神经麻痹,尤其是不以面神经麻痹为首发症状的患者,早期诊断困难,误诊率高。  相似文献   

11.
面神经鞘瘤临床少见,因肿瘤生长缓慢,早期除面瘫外无其他症状,早期诊断困难,常被误诊为贝尔麻痹,如有耳漏史易误诊为中耳乳突炎合并周围性面瘫,甚至肿瘤侵入颅内致颅内并发症时仍未能确诊.部分病例可无面瘫表现,使诊断难上加难,延误治疗.本科2005年3月收治1例无面瘫的面神经鞘瘤,误诊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面神经瘤误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分析面神经瘤误诊的原因,提高对面神经瘤的认识。方法1993年1月至2006年9月手术治疗的28例面神经瘤患者,11例有误诊的经历。所有患者均行CT或MRI检查、纯音测听,面神经功能的评估采用House-Brackman(HB)系统。结果11例患者被误诊。2例术前被误诊为腮腺肿块,行腮腺浅叶切除术,术中发现肿块来自面神经。4例单侧面神经麻痹长期外院误诊为贝尔面神经麻痹,病史1至8年。由于长期面神经麻痹无好转,行影像学检查发现面神经占位病变。2例复发性面神经麻痹误诊为贝尔面神经麻痹,行影像学检查发现均为面神经膝状神经节占位。1例因左耳渐进性听力下降,体检见外耳道新生物,诊断为外耳道新生物,行活组织检查示神经鞘瘤,进一步影像学检查提示为面神经瘤。1例右耳流脓数年,面神经麻痹1个月。查体示右鼓膜穿孔,CT检查诊断为慢性中耳炎行手术,术中见上鼓室肿块同面神经关系密切,取部分组织送病理,术后病理为面神经鞘瘤。另1例面神经麻痹1年半,CT检查误诊为先天性胆脂瘤,入院后发现乳突肿块同面神经关系密切,MRI证实为面神经肿瘤并且侵及腮腺内面神经。11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结论面神经瘤较罕见,不为大多数临床耳科医生熟悉,在临床中易被漏诊和误诊。临床中,如贝尔面神经麻痹半年内无好转现象或患者表现为反复面神经麻痹,应行影像学检查排除面神经瘤的可能。如患者出现面神经麻痹,CT示中耳占位并同面神经关系密切时,行MRI检查可同中耳胆脂瘤、肉芽、胆固醇肉芽肿等区分。腮腺肿块同面神经总干关系密切者应警惕面神经可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颈静脉孔区脊索瘤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颈静脉孔区脊索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复习有关文献.3例患者均以面神经麻痹为首发症状,面肌变性>90%.采用颞下窝径路肿瘤切除术1例,岩枕径路肿瘤切除术2例.术中未行面神经修复1例,取游离耳大神经面神经桥接术1例,面-舌下神经吻合术1例.结果 3例患者均为肿瘤一次性全切除,经6个月至1年随访,均无复发,2例行面神经修复的患者面神经功能按House-Brackmann分级评估:1例Ⅲ级,1例Ⅳ级,均未出现其他并发症.结论 颈静脉孔脊索瘤临床表现复杂,影像学检查可以为早期诊断提供重要参考,确诊尚需术后病理检查.应根据病变部位及肿瘤大小选择手术径路.经典的颞下窝径路可充分暴露视野、达到肿瘤全切除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手术治疗面神经鞘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诊断面神经鞘瘤的方法、手术治疗该病的效果及修复面神经功能的途径。方法:入住本院的面神经鞘瘤患者11例,在确诊前全部误诊为他病,确诊后,对6例中耳乳突腔面神经鞘瘤患者行神经移植,其中5例应用耳大神经移植,1例行干热骨骼肌桥接;对2例中耳乳突腔-颅内面神经鞘瘤的患者,1例行舌下神经移植(舌下神经攀植入舌下神经),1例直接将舌下神经襻植入面神经远端;其余患者面瘫时间较长,已不能恢复面神经功能,仅1例行阔筋膜口轮匝肌悬吊术,其他放弃面神经功能的重建。结果:3例未行面神经功能重建的患者,遗留完全面瘫;6例中耳乳突腔面神经鞘瘤的患者,面神经功能恢复分别为(Brakmann House功能分级)功能2级3例、3级2例、未恢复1例;2例舌下神经以及攀支重建面神经的患者,功能2级1例、3级1例。结论:面神经鞘瘤的临床症状多种多样,应进行系统检查排除误诊。术中为了完整切除肿瘤,可采用面神经改道吻合术、面神经移植等方法,在断端套用静脉血管给予保护,予以耳脑胶进行粘合。另外,干热骨骼肌的桥接在临床上应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面神经血管瘤又称海绵状血管瘤,为罕见且难以诊断的良性肿瘤。表现为进行性或突发性面瘫,常伴有面肌抽搐。除程度不一的骨化一血管性间隙内及周围出现刺激性生长的蜂窝状新骨外,面神经血管瘤的临床表现完全与面神经瘤相同。早期诊断的关键是对面瘫者行积极与全面的检查,包括纯音与言语听力图,听诱发电位及位置与变温性眼震电图,若有可能还应作正弦谐波加速度(sinusoidalharmonicacceleration,SHA)、计算机眼跟踪(computerizedoculartracking,COT)及前庭自转测试(vestibularautorotatlontest,VAT)检查。MRI结合利注射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原发于内听道内的面神经鞘膜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本文报道了2例原发于内听道内的面神经鞘膜瘤,并对其临床表现,治疗及鉴别诊断进行了描述。结果:2例内听道内的面神经鞘膜瘤,。分别用迷路径路,颅中窝径路进行肿瘤彻底切除,其中1例行术中面神经道吻合,术后无明显并发症,结论:内听道内面神经鞘膜瘤在诊断上MRI检查是必要的。手术是治疗的首选,手术方式以迷路径路,颅中窝径路或枕下径路为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面神经鞘膜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分析我科2002~2004年收治并于术中诊断为面神经鞘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复习面神经鞘膜瘤诊断和治疗的有关文献。结果:2例患者于术中诊断为面神经鞘膜瘤,其中1例行肿瘤切除,并取耳大神经行面神经移植吻合;另1例行腮腺深叶肿瘤切除。结论:原发于面神经的良性肿瘤,由于病变部位的不同所引起的临床表现不同为诊断带来了困难。在临床症状和全面体检的基础上,影像学检查可确定病变范围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并为手术进路的选择提供必要的信息。治疗原则是全部切除肿瘤组织,保留或恢复面神经功能,保存听力。影响术后面神经功能恢复的主要因素是术前面神经损伤时间的长短,损伤时间达1年以上,术后面神经功能恢复较差,而病变部位和术前面神经功能的分级并不影响面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颞骨内微型面神经鞘瘤病理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颞骨内微型面神经鞘瘤的原发部位和病理行为。方法 用光镜对815人(1526侧)颞骨连续切 片进行面神经颞骨内全程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 发现未诊断的无症状微型Antoni A型面神经鞘瘤15人(17耳),占1.84%,依其病理行为特征分为外生性和内生性两种类型。肿瘤起自迷路段者2耳,水平段12耳,第二膝段1耳,垂直段2耳。结论 将颞骨内面神经鞘瘤分为内生性和外生性两种类型有重要的病理和临床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颞骨内微型面神经鞘瘤的原发部位和病理行为。方法用光镜对815人(1526侧)颞骨连续切片进行面神经颞骨内全程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发现未诊断的无症状微型AntoniA型面神经鞘瘤15人(17耳),占1.84%。依其病理行为特征分为外生性(13耳,起自面神经管裂处神经束膜,并向管外生长)和内生性(4耳,起自面神经主干)两种类型。肿瘤起自迷路段者2耳,水平段12耳,第二膝段1耳,垂直段2耳。结论将颞骨内面神经鞘瘤分为内生性和外生性两种类型有重要的病理和临床意义,有助于手术目的的确定和手术方法的设计  相似文献   

20.
两例听神经瘤的听力学改变杜福荣,王洪听神经瘤的早期诊断是耳科和神经科共同关注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听力学检查的发展,尤其是听性脑干反应(ABR)在耳科的广泛应用,为早期发现诊断听神经瘤提供了重要方法。例1男,31岁,诉左耳高调耳鸣伴听力下降1年,近半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