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8 毫秒
1.
目的:讨论残胃癌及残胃黏膜病变的病因及相互关系及残胃癌早期诊断问题.方法:以167例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行远端胃次全切除后5年以上的残胃病人的胃镜及黏膜活检病理组织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67例中检出残胃癌1例,检出率0.60%;检出临界性息肉病变3例,检出率1.80%.残胃黏膜的内镜所见:黏膜明显发红(64.07%),粗大皱襞(20.96%),息肉(10.18%);病理组织学检见萎缩性胃炎(56.29%).结论:吻合口病变较残胃体严重,胃镜下重度黏膜发红,病理组织学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等在吻合口均比残胃体明显多见.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检查中ASC-US的意义.方法 回顾1432例ASC-US病变,与做病理活检的480例进行组织学对照.结果 同期ASC-US的诊断率为5.27%.病理活检结果慢性炎症占43.96%;慢性炎症伴HPV感染占38.45%;CIN1级占2.92%;CIN2级占4.38%;CIN3级占8.33%;宫颈癌3例,宫颈尖锐湿疣6例.结论 ASC-US的患者,其组织学检查结果差异较大,临床妇科医生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胃黏膜病变内镜下形态与内镜活检符合率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2011 年间因胃黏膜病变在我院行内镜黏膜剥离术的266 例患者相关资料,对其中234 例(246 处病灶) 内镜活检病理诊断为上皮内瘤变或早癌患者进行胃黏膜病变与内镜活检的差异分析.结果 内镜活检病理与术后病理均提示有瘤变或癌变的总符合率达94.3%(232/246),不同形态胃黏膜病变总符合率分别为I 型91.7%(22/24)、IIa 型90.9%(70/77)、IIb 型94.4%(17/18)、IIc 型95.7%(22/23)、IIa+IIc型98.1%(102/104).其中内镜活检与术后病理诊断完全一致的占51.6%(127/246),以IIa 型病变完全一致率最高(P<0.05),达67.5%(52/77) ;术后病理较活检病理级别升高的占33.7%(83/246),以IIc 型病变术后病理级别升高率最高(P<0.05),达52.2%(12/23) ;术后病理较活检病理级别降低的占8.9%(22/246),以IIa 型病变术后病理级别降低率最高,达13.0%(10/77).术后病理为炎性组织的占5.7%(14/246),其中I 型有8.3%(2/24)、IIa 型9.1%(7/77)、IIb 型5.6%(1/18)、IIc 型4.3%(1/23)、IIa+IIc 型1.9%(2/104).结论 根据胃黏膜病变内镜下形态表现判断其活检病理的准确率具有一定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胃黏膜上皮内瘤变组织活检病理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其诊断准确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商丘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且经胃镜活检病理诊断为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胃黏膜上皮内瘤变患者87例,均经手术治疗。比较患者胃镜活检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的符合情况。结果:手术病理证实87例均为胃浸润癌,其中胃镜活检确诊比例为25.29%(22/87)。47例轻中度胃炎患者中胃镜病理诊断与手术病理结果符合者17例,占36.17%;40例重度胃炎患者中胃镜病理诊断与手术病理结果符合者5例,占12.50%。不同胃炎轻重程度患者胃镜活检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经胃镜活检病理诊断为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胃黏膜上皮内瘤变患者,应考虑有更重病变的可能;幽门螺杆菌感染所致胃炎可能会影响胃镜活检结果,密切随访和及时手术治疗很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分析早期胃癌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提高对早期胃癌的检出率.方法:选择开展内镜以来,20年间胃镜发现并行外科手术后经病理证实为早期胃癌的病例187例,对病理组织学特点及随访结果加以分析.结果:早期胃癌切除占胃癌切除的4.99%;电子内镜检查活检证实为早期胃癌的阳性率为93.1%(174/187);部位以胃窦居多占49.2%;Ⅰ型、Ⅱ型、Ⅲ型早期胃癌检出率分别为25.7%、54.0%及20.3%.结论:早期胃癌临床无特征性症状,诊断主要靠内镜医师认真细致观察和识别早期胃癌的形态改变.  相似文献   

6.
常见胃部疾病的胃黏膜活检组织的病理诊断并不难,但部分胃部病变的黏膜活检的病理组织学改变如不全面观察、认真鉴别,易导致误。现将近5年来我科胃黏膜活检组织的病理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对照手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对易误诊病变的鉴别诊断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分析胃黏膜活检及病理诊断的特点。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行胃镜检查的72例患者,全部患者均在其胃镜检查同时通过活检钳对胃黏膜组织进行获取,并进行病理诊断,观察分析患者的病理诊断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的检查诊断均完成后显示,72例患者中,19例患者为慢性胃炎(26.39%),16例患者为肿瘤(22.22%)、14例患者为胃息肉(19.44%)、12例患者为胃溃疡性出血(16.67%)、8例患者胃真菌性感染(11.11%)、3例患者为胃结核病(4.17%)。结论胃黏膜活检病理诊断能够对胃部病变进行准确的诊断,为患者的临床诊治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乳腺癌超声造影(CEUS)肿瘤血管灌注特点及与病理组织学分级和分型的关系.方法 110例乳腺肿瘤患者术前均进行实时灰阶CEUS检查,术后病理活检同时分析乳腺癌CEUS肿瘤血管的灌注特点与病理组织学分级、分型的关系.结果 乳腺癌患者CEUS表现以树枝状或环状不均匀高增强为主,占80.9% (89/110),灌注方式主要以快进慢退(50.9%,56/110)和快进延迟慢退(28.1%,31/110)为主;CEUS灌注特点与病理组织学分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病理组织学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癌CEUS特点表现与病理组织学变化有密切关系,肿块的CEUS形态特点对组织学分级有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共聚焦内镜(CLE)下胃黏膜萎缩的形态学特征,探讨其对伴有肠上皮化生诊断的可行性及准确性。方法:应用CLE对42例既往患有胃黏膜萎缩伴肠上皮化生的患者首先行胃镜检查,对黏膜可疑病变处行CLE扫描,分别给出内镜诊断和共聚焦活体组织学诊断。对扫描部位进行黏膜活检,分别对内镜诊断、共聚焦内镜诊断与病理组织学诊断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LE扫描42例患者获得7200帧图像,清晰显示胃小凹结构、柱状上皮细胞、杯状细胞、细胞周围结缔组织和微血管网图像。胃黏膜萎缩表现为单位视野内腺体数目减少、胃小凹间隙增宽;肠化腺体中的杯状细胞具有特殊的形态特征,易于识别。与病理结果对照研究显示:普通内镜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44%、16%和28%;共聚焦内镜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88%、87%和88%。结论:共聚焦显微内镜是一种全新的诊断工具,可以在内镜检查同时进行活体的虚拟组织学诊断,是诊断胃黏膜萎缩及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一种有用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阮洪军  吴伟权  柯进晶  徐启顺  郑卫华  赵仲生 《浙江医学》2010,32(10):1443-1446,1584
目的 应用定标活检技术评价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根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再予服用替普瑞酮和叶酸序贯治疗后的疗效.方法 对42例CAG伴Hp感染患者采用标准三联疗法根除Hp治疗1周,继续口服替普瑞酮和叶酸治疗6个月,治疗前后均行胃镜检查并在胃窦和胃角处应用定标活检技术(marking targeting biopsy,MTB)作定标活检,记录并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胃镜下表现和病理组织学积分.结果 Hp感染根除率为88.10%;42例患者治疗后上腹痛、上腹胀、反酸和嗳气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有降低(均P〈0.05);胃镜下疗效评估总有效率为40.48%;胃黏膜病理组织学的变化为黏膜炎症、活动性和萎缩积分明显降低(均P〈0.05),肠化积分略有降低(P〉0.05).14例患者轻度异型增生病变消失.结论 应用MTB可以保证治疗前后胃黏膜活检标本的可比性,疗效评估可靠,可广泛应用于胃癌前病变的随访监测;CAG根除Hp治疗可使患者消化不良症状好转,胃黏膜病理组织学改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早期胃癌的临床和内镜下及病理特点 ,提高早其胃癌的诊断水平。方法 选择我院近 2 0年胃镜发现并行外科手术后经病理证实为早期胃癌的病例 3 5例 ,对其主要临床症状、内镜下表现及病理组织学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早期胃癌切除占胃癌切除的 2 .5 6%;胃镜检查活检证实为早期胃癌的阳性率为 91.4%;部位以胃窦居多占 5 1.4%;Ⅰ型及Ⅲ型早期胃癌检出率分别为 2 2 .8%及 2 8.5 %。黏膜下小胃癌占 2 0 %。直径大小 2 0MM黏膜下癌占 75 %,明显增多 (P <0 .0 1)。结论 胃镜检查为诊断早期胃癌的最有效的手段 ,癌灶面积大小对癌灶浸润深度判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2.
黄慧艳 《实用医技杂志》2022,(11):1125-1127
目的 分析胃黏膜及幽门螺杆菌双重染色在早期胃癌普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于都县人民医院2019年3月至2020年8月行胃癌筛查的60例疑似早期胃癌患者,全部患者均接受胃黏膜及幽门螺杆菌双重染色检查,并行病理组织活检、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查;比较幽门螺杆菌双重染色检查与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查结果,且将病理组织活检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胃黏膜及幽门螺杆菌双重染色在早期胃癌普查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幽门螺杆菌双重染色检查与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查结果有极好的一致性(Kappa=0.832);60例疑似早期胃癌患者经病理组织活检检出27例早期胃癌,占45%(27/60);依据病理组织活检检查“金标准”,胃黏膜及幽门螺杆菌双重染色诊断早期胃癌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8.89%(24/27)、87.88%(29/33)、88.33%(53/60),且与病理组织活检检查结果有极好的一致性(Kappa=0.765)。结论 胃黏膜及幽门螺杆菌双重染色在早期胃癌普查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考虑未来可作为早期胃癌筛查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应用定标活检技术评价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萎缩性胃炎(CAG)根除Hp并联合应用替普瑞酮和叶酸治疗后的病理组织学疗效。方法 225例CAG伴Hp感染患者,根除Hp治疗10天后,再随机分为试验组A组(115例,口服替普瑞酮和叶酸治疗),对照组B组(110例,非特异治疗),疗程6个月,治疗前、后均行胃镜检查,并在胃窦或胃角处定标活检,记录并比较同一部位病理组织学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前后两组病例胃黏膜病理组织学的变化为黏膜慢性炎症和活动性积分明显降低(P均<0.05),胃黏膜萎缩和肠化积分略有降低(P均>0.05),在胃黏膜病理组织学有效率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定标活检技术可应用于胃黏膜癌前病变的随访监测,CAG根除Hp并联合应用替普瑞酮和叶酸治疗可使患者胃黏膜病理组织学改善。  相似文献   

14.
乔晓  徐峰  张菊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9,22(10):1213-1214
目的:探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对胃黏膜癌前病变的治疗效果及其临床应用安全性。方法:应用普通电子胃镜结合病理,对30例胃黏膜癌前病变患者进行氩离子凝固术治疗,结合病理组织学改变进行比较分析。结果:30例伴随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的胃黏膜在进行氩离子凝固术治疗后6个月,胃黏膜形态上与周围无异,且其相应病理组织学转变为慢性活动性炎症(84.5%)及萎缩性炎症(9.1%),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消融率分别为90.3%及92.4%。所有病例治疗中未发生如出血、穿孔电意外等并发症。结论:氩离子凝固术是一种胃黏膜癌前病变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收集分析早期胃癌的镜下表现,以提高内镜医生对早期胃癌的认识。方法对本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0月,经胃镜检查并活检,内镜下切除或外科手术证实的早期胃癌40例临床表现、镜下特点、病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胃镜诊断40例早期胃癌,以胃窦部居多,占42.5%;其次为胃体,占27.5%。95%的早期胃癌发生在萎缩肠化的背景下,病理以分化型癌为主。结论目前内窥镜检查对早期胃癌是首选的,特别是NBI放大内镜,其可直接看到胃黏膜早期病变,同时借助活检进行组织病理学等检查,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胃黏膜上皮内瘤变伴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接受组织活检病理检查结果。方法:选取我市中心医院2014年9月到2016年9月收治的患者88例,全部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对患者胃镜活检与手术病理诊断相符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经手术证实所有患者均为胃浸润癌,胃镜活检比例为26.1%(23/88)。41例重度胃炎患者中,病理与手术相符6例,占14.6%;47例中度胃炎患者中胃镜病理与手术相符者16例,占34.0%;不同程度胃镜活检率准确率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胃粘膜上皮内瘤变伴幽门杆菌感染者要考虑重病变的影响,同时幽门杆菌引起的胃炎还会影响胃镜活检结果,临床上必须尽早开展手术治疗,并加强随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阴道镜检查对子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2006年4月~2007年6月乐昌市妇幼保健院对290名患者行阴道镜检查加活检,以组织学诊断为金标准,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经病理确诊宫颈上皮内瘤变(CIN)17例,宫颈癌2例,活检CIN检出率5.86%.CIN发病年龄在25~39岁之间的病例占76.47%.宫颈光滑及轻度糜烂才占发生CIN的41.17%.结论 阴道镜检查对宫颈癌前病变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861例肾活检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861例肾活检病理结果,以了解肾脏疾病的病理类型及其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01~2009-01间,861例因肾脏疾病行肾活检的病理资料,并进行统计和总结.结果 861例患者中,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占85.6%,继发性肾小球病占13.4%,小管间质性疾病占0.8%,肾移植相关肾脏疾病占0.2%.原发性肾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胃黏膜活检提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患者的临床、胃镜特点与胃镜黏膜下剥离术后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对胃镜下胃黏膜活检提示LGIN的124例患者实施胃镜黏膜下剥离术,分析患者的临床、胃镜特点和病理资料,并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术后75例(60.5%)维持LGIN诊断,23例(18.5%)提示黏膜慢性炎症和(或)伴萎缩、肠上皮化生,12例存在(9.7%)高级别上皮内瘤变,14例(11.3%)早期胃癌。研究发现,术后病理结果与患者性别、病变位置、胃镜下形态无关(均P>0.05),而与年龄及病变长径有关(均P<0.05)。结论胃镜下胃黏膜活检为LGIN的患者存在癌变的风险,应对其实施密切随访或胃镜下治疗,应十分谨慎。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胃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诊断与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胃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诊断方法 与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原发性胃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治疗情况.结果 临床表现主要为腹痛、消瘦、腹部肿块及上消化道出血;术前确诊率:胃镜活检72%,消化道造影25%,CT 38%;术前误诊率为28%;术后组织标本幽门螺杆菌(HP)检出阳性率为84%.行根治性手术24例,全胃切除术3例,剖腹探查活检术3例,所有病例术后都明确病理分型及免疫组化结果 .结论 原发性胃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术前确诊率低,胃镜及病理活检是主要的检查手段;外科手术是原发性胃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的重要治疗方法 ,该病常通过外科手术获得组织学诊断和分型;HP感染是原发性胃黏膜相关组织淋巴瘤的一个重要致病因素,应重视抗HP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