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操作要点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神经外科收治的4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其中电解式可脱性弹簧圈(GDC)栓塞14例,机械式可脱性弹簧圈(MDS)栓塞28例,评定所有病例栓塞效果.结果 动脉瘤100%栓塞37例(88.09%),85%栓塞4例(9.52),1例90%栓塞.随访1例患者因高龄术后合并应激性溃疡导致消化道出血而死亡,其余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 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具有微创、安全、疗效好的优点,介入治疗有望成为治疗颅内动脉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为临床常见的血管性疾病 ,具有自发破裂致死的潜在危险性。随着血管内介入治疗材料与技术的发展 ,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已得到广泛的应用。我院自 1998年始 ,应用机械性可脱性弹簧圈 (MDS N)与直流电解脱铂金弹簧圈 (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 13例 ,共计 15个动脉瘤 ,取得了良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 13例 ,男 5例 ,女 8例 ,年龄 2 1~ 70岁 ,平均年龄 5 3岁。临床表现 :蛛网膜下腔出血 8例 ,头痛伴视力障碍 2例 ,动眼神经麻痹 3例。1.2 影像学资料 本组 13例均行脑血管D…  相似文献   

3.
血管内介入治疗96例颅内动脉瘤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动脉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96例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对血管内介入治疗动脉瘤的临床效果作出评价.结果:100个动脉瘤,86个行弹簧圈栓塞术,完全栓塞62个(69.8%),次全栓塞22个(25.6%),不完全栓塞2个(2.3%).发生术中动脉瘤破裂3例(3.5%),脑血栓形成或脑梗死3例(3.5%),血管痉挛2例(2.3%).术后动脉瘤复发2例,未见动脉瘤栓塞后再出血,脑积水5例,颅内感染1例.病人出院12mo后完全恢复正常生活、工作者65例(72.2%);有轻度到中度神经功能障碍10例(11.1%);有严重神经功能障碍及死亡者5例(5.6%).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动脉瘤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发中 《中国医药导报》2010,7(5):151-151,155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21例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1例动脉瘤患者经血管内介入治疗后,15例患者达到完全闭塞,4例患者95%以上闭塞,2例患者90%~95%闭塞,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术后载瘤动脉均显影正常,无死亡、异位栓塞及永久并发症发生。随访1~24个月,未再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生活均正常。结论:电解脱微弹簧圈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1月—2015年5月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56例,其中28例患者采用传统保守治疗,设为对照组;28例患者给予血管内栓塞介入治疗,设为观察组。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2%,对照组为14.3%,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4%,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5%,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血管内栓塞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能够有效防止颅内动脉瘤再次破裂,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姜健魁  梁旭光  朱迪 《吉林医学》2013,34(5):818-819
目的:评价颅内动脉瘤破裂后不同时机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效果,探讨中期行介入栓塞对患者病情的改善。方法:回顾性分析180例患者颅内动脉瘤破裂后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的完整临床资料。结果:早期、中期再出血率明显低于晚期(P<0.05)。结论:晚期再出血发生率较高,中期与晚期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于因各种原因错过早期行动脉瘤栓塞术的患者,中期行动脉瘤栓塞术可尽可能早地避免动脉瘤再次破裂,中期预后与晚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的经验,探讨微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的技巧、效果及相关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31例,32个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用弹簧圈栓塞25例,宽颈动脉瘤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4例,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1例,载瘤动脉闭塞1例。结果栓塞程度:致密栓塞27例,疏松栓塞3例,闭塞载瘤动脉1例;术中动脉瘤破裂3例,术后完全康复22例,不同程度神经功能障碍8例,死亡1例。结论电解脱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具有微创、安全、效果可靠等优点。选择合适的技术和方法,对提高栓塞率,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颅内假性动脉瘤(intracranial pseudoaneurysms)是因各种原因导致的血管壁全层损伤,血肿机化成瘤肇,形成与血管相通的动脉瘤。颅内假性动脉瘤在临床上较少见。山东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外科自1992-2002年间共收治颅内动脉瘤302例,其中颅内假性动脉瘤18例,占总数的5.9%。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显微外科手术与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效果.方法 对2004年7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114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行开颅夹闭52例共52个动脉瘤,行血管内栓塞治疗62例共66个动脉瘤.结果 显微外科手术组恢复良好44例、功能障碍6例、死亡2例;血管内介入治疗组术后恢复良好56例、功能障碍4例、死亡2例.结论 临床上应根据动脉瘤的位置、形态、大小、临床分级、单发或多发以及医生经验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巨大颅内动脉瘤为最大外径超过25 mm的动脉瘤,它的发生率占颅内动脉瘤的3.0%~13.5%,巨大动脉瘤多见于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前交通动脉、基底动脉干及分叉部。虽然颅内大、小动脉瘤发生破裂出血的几率相同,但是易出现颅内巨大动脉瘤持续的占位效应、破裂出血的危险及脑缺血等不良后果,如果不进行治疗,一旦出现了症状,其危害性较普通动脉瘤大。由于颅内巨大动脉瘤瘤体巨大、动脉瘤形态不规则,瘤颈宽且有钙化,及重要穿通支和脑动脉分支与其关系密切,其治疗难度大,致残率和死亡率均较高,预后较差,所以颅内巨大动脉瘤的处理一直是神经外科的难题。  相似文献   

11.
12.
冯正健  伍益  黄戈  谭林琼 《河北医学》2010,16(12):1481-1482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近2年来我院采用血管内植入电解可脱弹簧圈术治疗35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在患者全身肝素化后造影,根据动脉瘤部位,放置导引导管,选用合适的微导管、微导丝,放入动脉瘤腔近瘤颈1/3处。并选择合适的GDC规格,送入动脉瘤内保持载瘤动脉通畅,解脱GDC,根据患者病情,反复进行以上操作,每次操作后均进行DSA检查,以确保手术效果。结果:动脉瘤完全闭塞22例,90%~99%闭塞11例,90%以下闭塞2例。术中出血2例,术后半年内再出血1例。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具有微创、安全、近期疗效好的优点,术中球囊辅助成形技术的应用,可有效提高宽颈动脉瘤的致密栓塞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讨论可脱性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及技术要点。方法对1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20个动脉瘤分别采用电解及水解可脱弹簧圈进行动脉瘤囊内栓塞。结果 20个动脉瘤中14个被100%闭塞,4个90%闭塞,术中动脉瘤破裂2例,3例在术中出现颈内动脉痉挛。术后DSA随访11例,1例复发,1例弹簧圈轻度移位。结论血管内弹簧圈栓塞动脉瘤是防止动脉瘤再出血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颅内动脉瘤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其中24例患者给予开颅夹闭手术治疗,设为对照组;24例患者给予血管内介入治疗,设为观察组.观察分析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术中,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7.5%,对照组为54.1%;术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0.8%,对照组为45.8%,观察组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结论 以血管内介入的方法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跟开颅夹闭手术效果相当,可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46例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 术前做好充分准备,加强护患沟通,做好心理护理和基础护理;术后应密切观察意识、瞳孔、肢体活动及生命体征的变化,严防颅内再出血,血管痉挛、血栓栓塞、穿刺处血肿等并发症采取有效预防措施.结果 45例痊愈,1 例死亡,未发生护理并发症.结论 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严密监测病情变化,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是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促进痊愈、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以脑血管局限性瘤样突起为表现的脑血管疾患.其发病率较高,尸体解剖检出率约为1%~5%,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后30 d的病死率达45%,存活者中有30%存在不同程度的残疾[1].现将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4月经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的23例破裂颅内动脉瘤的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对颅内动脉瘤进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手术时机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08-2010年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30例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3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经血管内介入治疗后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术后载瘤动脉均显影正常,无死亡、异位栓塞及永久并发症发生;随访6个月,未再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结论:血管内介入栓塞是治疗颅内动脉瘤有效方法,早期治疗可以预防再出血。  相似文献   

18.
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并发症的防治,以提高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微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66例(70个),4例发生动脉瘤破裂出血,2例发生血栓,1例发生微弹簧圈误栓,5例发生血管痉挛,分别进行对症处理.结果 因并发症而死亡2例(3.03%),因脑血管痉挛而出现的一过性神经功能障碍2例(3.03%),经积极处理后,预后良好.结论 栓塞技术的提高,栓塞材料的改进,术中发生情况的正确处理,有助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朱刚  冯华  吴南  王宪荣 《重庆医学》2002,31(12):1220-1221
目的:着重讨论电解脱弹簧圈(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有关技术及体会。方法:采用神经介入技术和美国波斯顿科技公司生产的GDC系统栓塞29例颅内动脉瘤。结果:100%闭塞15例,90%闭塞12例、80%闭塞2例。术后并发头痛1例、微弹簧圈部分脱出并悬挂于载瘤动脉内1例、动脉瘤破裂、严重消化道出血死亡各1例。结论:血管内栓塞动脉瘤腔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治疗动脉瘤的方法。选择适合的弹簧圈和栓塞技术对提高动脉瘤的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颅内宽颈动脉瘤应用血管内支架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82例,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微弹簧圈栓塞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血管内支架介入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方面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颅内宽颈动瘤患者在微弹簧圈栓塞治疗基础上加用血管内支架介入治疗,效果明显,能有效的提高疗效、缩短手术住院时间,临床症状改善明显,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