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葛铭举 《河北医学》2012,18(10):1392-1394
目的:探讨非血管化骨移植即刻修复下颌骨缺损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实验选取在2011年3月至2011年10月份到我院进行治疗的下颌骨缺损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对下颌骨缺损按HCL分类法进行分类,采用非血管化骨移植法对不同类型的下颌骨缺损即刻修复,分析并总结修复后移植骨成活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移植骨成活率89.7%,其中L类下颌骨缺损成活率最高.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31.6%,其中H类下颌骨缺损感染率最高,L类下颌骨缺损感染率最低.结论:采用非血管化骨移植即刻修复下颌骨缺损是重建和恢复其外形和功能的简单、有效、理想治疗方法,该方法最适合于L类缺损者.  相似文献   

2.
口腔颌面部肿瘤的治疗常常需要部分或全部切除患者的下颌骨,而下颌骨的切除,会造成患者面下1/3畸形和咀嚼功能的下降,给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造成极大的伤害.要解决因下颌骨部分或全部切除造成的畸形和功能障碍,往往需要进行下颌骨重建,即采用自体骨游离移植修复下颌骨,重建面部外形和口腔功能.这类患者从术前准备到术后护理,尤其是术后护理尤为重要.现将我们近年来这方面的体会做一总结.  相似文献   

3.
国内新闻     
颌骨重建术获成功本报通讯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陈祖亮报道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应用数字信息技术、血管化骨肌瓣移植以及种植体修复的全新术式,重建上、下颌骨获得成功。120余例因肿瘤切除致使上、下颌骨大型缺损患者,经重建修复后照样能说能吃。该项成果日前通过专家鉴定,该领域专家认为,这一成果展示了颌面修复治疗的广阔前景。口腔颌面部因肿瘤切除往往造成上、下颌骨大型缺损,给患者生理和心理带来灾难性打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合理选择髂骨或肋骨修复下颌骨切除术后缺损的方法。方法对10例进行同期下颌骨切除的下颌骨肿瘤患者,根据患者下颌骨肿瘤的性质,以及下颌骨切除缺损的大小,分别切取髂骨或肋骨进行修复,术后观察植骨的成活情况及功能,面容恢复情况。结果10例患者中,除1例口内创面部分裂开,其余创面Ⅰ期愈合,无1例发生植骨感染、坏死。术后观察见面部外形恢复良好,咀嚼功能得以恢复。结论下颌骨切除术后同期选择合适的肋骨或髂骨修复,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游离髂骨移植结合重建钛板固定修复下颌骨缺损的经验,并探讨进行功能性颌骨重建的可能性。方法对35例下颌骨良性肿瘤切除后采用游离髂骨移植结合重建钛板固定同期修复下颌骨缺损。结果术后随访1个月-2年,35例下颌骨缺损患者修复后外形及咬合功能恢复良好,感染率为5,7%。结论游离髂骨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中应用重建钛板固定技术可提高移植骨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钛板重建修复下颌骨缺损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钛板在下颌骨缺损修复重建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探索修复重建下颌骨缺损的理想材料。方法:对20例下颌骨肿瘤手术切除部分或全部下颌骨的病例行钛板或钛网的修复治疗。结果:20例病例中1例死于肿瘤转移,1例术后感染,去除钛板,其余均愈合良好,较好地恢复了颌骨的连续性及功能。结论:钛板在获得性下颌骨缺损的修复治疗中,治疗效果良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对牙源性肿瘤造成的下颌骨缺损进行修复术后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33例牙源性肿瘤进行下颌骨部分切除+植骨术后的患者进行严密的病情观察及精心护理。结果 33例患者中,无一例发生术后窒息、出血、感染、植骨坏死等并发症。结论 手术后的精心护理有助于植骨术的成功,修复下颌骨缺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选择理想的下颌骨缺损修复方法和时机,重建下颌骨患病前的外形,恢复患病前的咬合关系,纠正颌面畸形,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恢复正常吞咽功能和咀嚼功能。分析下颌骨缺损修复重建中不同办法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1999年7月至2009年1月在我院颌面外科因各类肿瘤切除手术后实施下颌骨缺损修复重建的患者76例,比较76例下颌骨缺损患者修复方法的优缺点,分析与下颌骨修复方法选择相关的各种因素。结果:自体游离骨移植同期修复下颌骨缺损者63例,占82.8%,其中4例因术后感染失败。5例吻合血管的自体骨移植全部存活,修复效果理想。结论:自体游离骨移植是目前最常用的修复办法,但是适用范围局限。血管化骨移植是目前最理想的修复方法,但不是所有患者都适合。各类下颌骨缺损应考虑同期修复,应结合患者自身多种因素综合考虑修复重建的办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舌根癌的方法。方法 :分别为 2例舌根癌患者实施咽侧入路及下颌骨正中裂开外旋入路切除肿瘤 ,应用胸骨舌骨肌肌筋膜瓣和胸大肌肌皮瓣修复缺损。结果 :2例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 ,经锻炼逐步恢复了吞咽及语言功能 ;术后 10月和 18月复发。结论 :术前充分检查 ,准确评估肿瘤范围是选择合适的术式 ,彻底切除肿瘤的前提 ;咽侧入路及下颌骨正中裂开外旋入路是切除舌根癌最常用的有效手术径路 ;胸骨舌骨肌肌筋膜瓣和胸大肌肌皮瓣修复是两种有效的修复方法 ,前者对术后吞咽、语言功能的影响较小 ,后者可修复局部较大的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0.
马征  夏德林  贾娟  肖鸣  吴双江  付光新 《广东医学》2014,35(15):2388-2390
目的 总结评价血管化髂骨复合组织瓣在下颌骨缺损修复重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口腔颌面外科14例下颌骨肿瘤患者,采用下颌骨部分切除术同期行血管化髂骨复合组织瓣移植修复术治疗,并对治疗效果进行随访观察.结果 移植血管化髂骨复合组织瓣全部成活,供、受区创口均Ⅰ期愈合,所有患者修复后下颌骨形态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血管化髂骨复合组织瓣组织量丰富,供区隐蔽并可直接缝合,是修复下颌骨部分缺损的理想组织瓣.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应用髂嵴游离骨组织修复下颌骨缺损的经验.方法:回顾21例应用游离髂嵴骨组织即时修复下颌骨缺损,对手术方法、术中、术后处理等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用髂嵴游离骨组织修复下颌骨术后并发症少,手术成功率高(87.5%),能进行即刻种植体植入.结论:对不能开展显微外科的医院,下颌骨缺损患者用游离髂嵴骨组织修复仍可作为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髂骨游离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对面型及下颌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下颌骨缺损患者28例,常规术式取髂骨游离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使保持下颌骨的连续性.结果:27例Ⅰ期愈合,1例延期愈合.6个月后复诊,所有患者双侧面型基本一致,开口度正常率92.3%,咬合关系良好率84.6%;X线显示骨端骨痂形成,骨皮质密度增高.结论:髂骨是良好的供骨源,常规髂骨游离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手术创伤小,预防和消除感染是提高下颌骨缺损修复重建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下颌骨切除自体骨游离移植立即整复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1例下颌骨切除患者,用自体肋骨肋软骨及自体髂骨游离移植立即整复下颌骨,观察近远期疗效。结果31例患者成功29例,原发病治愈无复发,面形及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自体肋骨肋软骨自体髂骨游离移植整复术是下颌骨缺损较理想的修复术式,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14.
1989年以来本文对所遇治的口腔癌及恶性肿瘤手术扩大切除癌肿及下颌骨术后缺损患者、行成品羟基磷灰石人工骨下颌骨(以下简称人工骨)移植立即修复重建下颌骨切除术后缺损5例。获得较满意疗效。现分析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带肋骨胸大肌肌皮瓣重建下颌骨形态及功能的临床疗效,为修复重建下颌骨提供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带肋骨胸大肌肌皮瓣修复重建下颌骨12例,其中创伤8例,肿瘤4例.术后6,12,24,36个月随访观察,评价下颌骨形态及术后咀嚼效率恢复情况.结果 12例带肋骨胸大肌肌皮瓣全部成活,患者下颌骨形态恢复较好,术后咀嚼效率与健侧对比为30%-75%.结论 带肋骨胸大肌肌皮瓣在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的修复中具有很大的灵活性,能修复口腔颌面部较大面积的缺损,且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钛网即刻修复上、下颌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X线片及CT表现在全口模型上预制钛网支架;彻底切除颌骨病灶,调整咬合关系将其固定修复缺损区,后行前臂游离皮瓣或自体髂骨松质骨移植。结果:本科治疗上颌骨缺损患者2例,下颌骨缺损患者3例,创口均一期愈合,上下颌骨形态恢复良好,颜面部对称,固定良好,咬合关系正常,张口度3.7 cm以上。结论:应用钛网修复上、下颌骨缺损方法相对简单,成功率高,是一种修复颌骨缺损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非血管化骨移植即刻修复下颌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39例下颌骨肿瘤患者切除肿瘤后采用白体非血管化髂骨或肋骨同期移植,以钢丝固定或钛板予以坚强内固定,修复下颌骨缺损。结果术后6个月X线显示:37例非血管化移植骨与下颌骨形成良好的骨结合,外形及健侧咬合功能满意,移植成活率为94.9%。2例缺损范围较大者,X线骨界面边缘有不规则的骨吸收。结论非血管化骨移植是修复下颌骨缺损的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管化腓骨修复各型下颌骨缺损病人的术前准备及术后护理的重要性.方法:对14例因各种原因所致下颌骨缺损患者给予充分的术前准备和精心的术后护理.结果:通过我们全方位的、精心的护理,病人骨瓣存活成功率100%,下颌骨形状和功能恢复良好,所有患者均能正常行走,无1例出现踝关节不稳定.结论:对血管化腓骨修复各型下颌骨缺损病人充分的术前准备和精心的术后护理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必须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3D数字化技术辅助下游离腓骨瓣修复重建下颌骨缺损的临床病例进行分析研究,探讨成釉细胞瘤切除术后3D数字化技术在修复下颌骨缺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3月至2015年1月的15例应用游离腓骨瓣修复下颌骨缺损的青少年(年龄≤30岁)患者。采用数字化3D技术对肿瘤的切除及下颌骨缺损的修复重建进行术前模拟设计,包括模拟肿瘤及下颌骨的切除范围,计算腓骨瓣的截骨长度及分段塑形角度,对相关的统计数据、术前模拟效果、术后恢复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入组患者游离皮瓣术后成活情况良好,平均随访(15.0±6.4)(10~19)个月没有感染、移植骨溶解坏死等并发症的发生,腓骨瓣与下颌骨缺损准确吻合,面容恢复理想。结论数字化3D技术能够准确地提供肿瘤切除边界范围,为腓骨瓣的取骨长度及分段成角塑形提供准确的设计方案。数字化辅助技术下的游离腓骨瓣用于下颌修复重建可以获得良好的功能和可接受的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颌骨肿瘤是口腔疾病的常见病之一,对颌骨的良性及早期恶性肿瘤的治疗,主要是采用手术切除,但术后造成的颌骨缺损引起严重的颜百畸形及功能障碍,给患者造成了沉重的精神负担和生活上的困难。为了修复下颌骨切除后的缺损,国内外许多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一般将修复缺损的移植物分两大类:一、生物性代用品(通常采用自体骨移植);二、异物类代用品(非生物性)。以往对下颔骨切除后的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