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WT1基因表达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中表达的意义。方法采用筑巢式RT-PCR观察27例MDS患者WT1基因表达的相对水平。结果27例MDS表达阳性率29.6%,其中RA组明显低于RAEB及RAEBT组,其表达阳性率逐渐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WT1基因在MDS患者中高表达,与MDS疾病进程关系密切,可作为对MDS疾病发展的高危评估,监测治疗效果,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老年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特征。方法对32例老年MDS患者进行13年的诊治、随访,分析其发病年龄、疾病分型、合并其它脏器疾病、生存时间等。结果 MDS发病年龄集中在80~89岁(59.38%),其中以难治性贫血(43.75%)及中低危组(87.50%)最常见。患者5年生存率为56.25%,大部分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影响其治疗的耐受性。结论老年MDS患者预后差,MDS相关病死率达50%,需要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3.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具有发展成急性白血病的倾向,是一种基于突变或染色体异常所引起造血阶段恶变的疾病。染色体异常在MDS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其异常检出率在40%~70%,且与MDS向急性白血病的进展密切相关。本文对MDS患者染色体核型分析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老年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32例老年MDS患者进行13年的诊治、随访,分析其发病年龄、疾病分型、合并其它脏器疾病、生存时间等.结果 MDS发病年龄集中在80~89岁(59.38%),其中以难治性贫血(43.75%)及中低危组(87.50%)最常见.患者5年生存率为56.25%,大部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细胞计数参数对再生性障碍性贫血(AA)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1月初诊为诊AA患者40例,MDS患者38例,应用血细胞计数参数对两种疾病进行回顾性鉴别诊断。结果白细胞(WBC)计数、血小板(PLT)计数和贫血程度在中度以上者,MDS较AA组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AA组较MDS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网织红细胞百分比(RET%)、网织红细胞绝对值(RET#)AA组较MDS组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细胞计数中WBC、Hb、PLT、MCH、MCHC、MPV、RET%、RET#等各参数对AA与MDS两种疾病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是造血干细胞功能紊乱而导致的克隆性疾病,发病机制复杂,近年来表观遗传学改变成为研究的热点,DNA甲基化是表观遗传修饰中最为重要的一种。MDS患者多种基因启动子区域高甲基化与疾病的发生、发展、预后及治疗密切相关。去甲基化药物氮杂胞苷和地西他滨已先后应用于临床,取得了一定疗效,给MDS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耐药性和预防措施。方法收集浙江省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MDS患者736例,其中发生医院感染158例(21.5%);对年龄、病程、中性粒细胞计数、侵入性治疗、合并其他疾病、医院感染部位、病原菌进行评估和分析。结果 MDS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感染因素与年龄(r=0.78)、住院天数(r=0.69)、侵入性治疗(r=0.61)、合并其他疾病(r=0.72)呈正相关(P0.05);与中性粒细胞计数(r=-0.74)呈负相关(P0.05)。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46.8%),其次为血流感染(16.5%)、胃肠道(8.9%)和泌尿道(7.0%);病原体多分布于痰液、血液、胃肠道和泌尿道。结论 MDS患者易发生医院感染,控制易感因素是预防医院感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MDS是造血干细胞水平上的恶性变的疾病,部分患者最终转化成急性白血病,患者经常因出血而死亡。我们对其进行了部分凝血项目的测定分析,以观察患者凝血系统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儿童平均红细胞体积>96fL的相关疾病.方法 在881例确诊的贫血患儿中共发现平均红细胞体积增大患儿96例,对该群患儿的平均红细胞体积和红细胞分布宽度等指数进行分析.结果 96例平均红细胞体积增大患儿中,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2例(2.1%),非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94例(97.9%),其中甲状腺功能减低症2例,化疗药物所致者4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11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21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31例,白血病25例.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大部分MDS、AA、白血病和AIHA表现为红细胞大小不均一性贫血.以各种疾病间的发生率比较存在显著差异(χ2=60.862,P=0.000).结论 研究中发现收治的儿童大红细胞性贫血常见的疾病是MDS、白血病、AIHA、AA;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所占比例较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炎性肠病(IBD)合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临床发病特点.方法 总结9例IBD合并MDS患者的临床特点,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1)患者MDS与IBD发病年龄相仿.(2)以克罗恩病多见(7例),常见结直肠累及(5例).(3)IBD早于MDS诊断1例,晚于MDS诊断5例,与MDS同时诊断3例.(4)所有患者均有贫血,其中单纯贫血1例,贫血伴血小板减少1例,三系减少7例.(5)IBD的预后取决于MDS.结论 IBD和MDS可能存在未明的共同发病机制,特别是当IBD伴发不明原因中度及以上贫血、血小板减少或三系减少时,应进行有关MDS的检查.  相似文献   

11.
曹霞  奚影 《工企医刊》1999,12(6):66-67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为一组造血干细胞受损性骨髓赘生疾病。现对我院确诊的50例MDS病例,作回顾性分析。1 临床资料本组50例,男32例,女18例。>30岁的占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流式细胞术积分系统(flow cytometric scoring system,FCSS)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syndrome,MDS)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疑似MDS的患者32例,利用流式四色荧光标记技术分析其骨髓细胞的抗原表达情况。结果:21例确诊MDS的患者中,不同比例地出现髓系抗原表达紊乱的情况。FCSS≥2分时敏感性为80.95%,特异性为89.47%,是诊断MDS较为合适的一个指标。结论:FCSS分值对MDS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syndrome,MDS)为造血干细胞病,表现为血细胞减少,无效性血细胞生成,有病态造血,可向白血病转化。近年来,有关MDS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很快。兹介绍临床研究的一些进展供参考。MDS的分型国际上仍广泛采用1982年FAB协作组MDS分型即:难治性贫血(refractory anemia或re-  相似文献   

14.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的基础研究显示:MDS是一组源于多功能造血干细胞的获得性克隆性疾病,具有发展为急性白血病的高风险性。目前尚无十分有效的治疗方法,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是惟一可能治愈MDS的治疗方法。近几十年来开展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MDS取得可喜的成绩。但清髓性allo—HSCT治疗MDS非复发病死率(NRM)高,且患者年龄愈大,病死率愈高(37%~50%),而MDS本身好发于老年人(MDS在人群中总体发病率5/10万;在超过70岁的老年人中,发病率高达45/10万),  相似文献   

15.
骨髓移植为有望治愈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惟一方法,但受限于年龄小于55岁的患者。而大多数MDS患者为老年病人。迄今已有很多药物试用于治疗MDS,如粒系集落刺激因子、促红细胞生成素、维甲酸以及化疗等。但结果不尽如人意,以至于支持治疗仍为大多数患者的选择。晚近研究发现MDS患者骨髓存在过度的血管形成现象,并与进展为白血病有关,高水平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见于伴有骨髓前体细胞异常定位的MDS患者,且提示预后不良。基于此,我们应用具抗血管生成作用的沙利度胺(商品名反应停)治疗28例MDS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血浆C-反应蛋白检测在预测骨髓增殖综合症预后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动态检测血浆C-反应蛋白(CRP)在预测骨髓增殖综合症(MDS)病情进展与预后的意义。[方法]用日立7170全自动生化仪采用透射比浊法动态检测63例MDS患者血浆中的CRP浓度。[结果]MDS患者转化为急性白血病时血浆中的CRP浓度高于未转化者。[结论]动态检测血浆CRP可以初步预测MDS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检查MDS中有无Auer小体的存在,明确MDS分型.方法 用显微镜对75例MDS进行回顾性观察有无Auer小体.结果 75例中10例(13.3%)可见Auer小体的,其中6例(8%)与分型存有异议.结论 Auer小体的存在对MDS诊断及分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骨髓移植为有望治愈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惟一方法,但受限于年龄小于55岁的患者,而大多数MDS患者为老年病人。迄今已有很多药物试用于治疗MDS,如粒系集落刺激因子、促红细胞生成素、维甲酸以及化疗等。但结果不尽如人意,以至于支持治疗仍为大多数患者的选择。晚近研究发现MDS患者骨髓存在过度的血管形成现象,并与进展为白血病有关[1],高水平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见于伴有骨髓前体细胞异常定位的MDS患者,且提示预后不良。基于此,我们应用具抗血管生成作用的沙利度胺(商品名反应停)治疗28例MDS患者,现报道如下。一、对象与方…  相似文献   

19.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免疫表型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患者细胞免疫表型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酶标法及APAAP法对 2 8例MDS患者骨髓细胞进行免疫表型检测。结果 MDS患者早期髓系抗原CD1 3、CD33明显增高 ,较成熟抗原CD1 5明显减少 ,单核系抗原CD1 4无明显减低 ;淋巴细胞抗原CD3在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 (RAEB)、转变中的原始细胞的难治性贫血 (RAEBT)时减少 ,CD1 0 在MDS各亚型间无显著差异 ;干 祖细胞抗原CD34 在RAEB、RAEBT时明显增高 ,在RA RARS期无明显异常 ;早期红系抗原CD71 在MDS各期表达增高 ;CD4 1 阳性的小巨核 (7~ 12μm)明显高于正常对照。 结论 MDS患者骨髓细胞免疫表型检测有助于MDS的分型诊断。  相似文献   

20.
近十几年来,对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研究日益引起重视,并取得了一定进展,对MDS的诊断与预后评估提供了新的手段。 一、MDS的发病机制 大量证据表明,MDS和急性白血病一样,是由一个异常的造血干细胞衍生的恶性克隆发展的“克隆性疾病”。为了识别MDS患者异常造血克隆,通常用细胞遗传学(染色体核型),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同工酶,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RFLP)和聚合链反应(PCR)技术,检测细胞具有常见的体细胞突变。其中G6PD、RFLP和PC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