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2009,30(4)
五、安全性结果西罗莫司(SRL)转换组和原方案治疗组患者观察12个月和24个月时,经活检证实的急性排斥反应(AR)发生率、移植物功能丧失率、死亡率等综合安全性研究结果无明显差异.一般而言,基线肾小球滤过率(GFR)为0.33~0.67 ml/s(20~40 ml/min)亚组的上述指标数值较高,而基线GFR>0.67 ml/s亚组和基线GFR>0.67 ml/s且基线尿蛋白与肌酐比值(Upr/Cr)≤0.11的亚组数值较低. 相似文献
2.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2009,30(3)
西罗莫司转换试验(即Convert试验,也称为316试验)是由惠氏公司发起的、在全球111个移植中心(包括亚洲、大洋洲、欧洲、中东、北美洲和南部非洲的多个国家)进行的西罗莫司(SRL)Ⅲ期临床随机对照试验.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西罗莫司转换治疗后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对12例肝移植术后完全停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alcineurin Inhibitor,CNI)改用西罗莫司治疗至少1个月以上的病人进行随访,观察转换治疗后排斥反应的发生及CNI相关肾功能损害和肝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12例肝移植病人术后平均11个月开始西罗莫司转换治疗,治疗时间平均为1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37个月.采用西罗莫司转换治后,12例中有6例肝穿证实未出现排斥反应.发生CNI相关肾损害的7例中有5例肾功能恢复正常,但有1例反而引起蛋白尿.反复肝功能异常的4例没有改善.结论 我们的小样本临床资料表明,对于某些经过选择的肝移植病人,例如合并CNI相关性肾损害者,可以尝试在肝穿活检指导下进行西罗莫司转换治疗. 相似文献
4.
转换西罗莫司治疗肾移植后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转换西罗莫司(SRL)并撤除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NI)类药物对高胆红素血症影响及其安全性和可行性进行临床观察。方法:2006年2月~2007年11月对肾移植后伴有高胆红素血症患者37例转换SRL并撤除CNI类药物,观察转换后总胆红素(TB)水平变化、血清肌酐(Scr)变化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TB和直接胆红素(DB)由转换前的30.45μmol/L和10.10μmol/L下降至转换后的12.13μmol/L和3.7μmol/L(P〈0.01)。Scr和血尿酸(Ua)转换后较转换前均有较明显降低,肌酐清除率(Ccr)有所提高。移植肾和患者全部存活。不良事件主要为高脂血症。结论:转换SRI.治疗肾移植后高胆红素血症是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肝癌肝移植受者应用西罗莫司对肿瘤复发和受者存活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行肝癌肝移植的142例受者的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应用西罗莫司分为研究组(62例)和对照组(80例).采用生存分析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无瘤生存时间、带瘤生存时间及受者对西罗莫司的耐受性.结果 两组受者无瘤生存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符合米兰标准者、超过米兰标准且符合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标准者、超过UCSF标准者分别相比较,受者无瘤生存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有35例肝移植后肿瘤复发,其中21例肿瘤复发后加用西罗莫司,带瘤生存时间中位数为12个月;14例复发后继续使用原有免疫抑制剂,带瘤生存时间中位数为8个月;两者带瘤生存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研究组新发糖尿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是口腔溃疡和高脂血症发生率却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未发现西罗莫司能明显降低肝癌肝移植后肿瘤复发率,但移植后肿瘤复发者应用西罗莫司可延长其带瘤生存时间;应用西罗莫司者移植后糖尿病的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6.
7.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2019,(4)
脉管畸形是一组起源于血管和(或)淋巴管的发育畸形,可侵袭多个脏器和系统,造成疼痛、毁容、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生命。目前,脉管畸形的治疗方法多样,但效果不尽如人意。西罗莫司是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受体抑制剂,治疗脉管畸形效果较好。本文对西罗莫司治疗脉管畸形疾病的机制、应用效果及可能的副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慢性肾功能损伤的肝移植受者转换为西罗莫司治疗的疗效.方法 应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NI)并伴有慢性肾功能损伤的肝移植受者23例(其中19例应用他克莫司,4例应用环孢素A)转换为西罗莫司(SRL)治疗.SRL的起始剂量为4mg/d,次日为2 mg/d,应用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全血SRL浓度,当血SRL浓度达5~8 μg/L后,停用CNI类药物,同时服用吗替麦考酚酯,1 g/d.记录受者入组前的基础血清肌酐(Cr)、肌酐清除率、肾小球滤过率(GFR),并分别于用药后第1、3、6、12和24个月时监测血SRL浓度、Cr、肌酐清除率、GFR,同时监测受者体重、血压、血细胞计数、肝功能和肝脏生化指标、血脂、尿蛋白.于用药后12个月时行肝脏穿刺活检确认有无排斥反应.结果 23例平均随访29.4个月,随访期内死亡2例,另21例于用药后1、3、6、12和24月时的Cr分别为(147.40±23.36)、(152.60±20.08)、(150.20±22.64)、(137.60±18.09)、(138.30±17.04)μmol/L,与Cr的基础值[(158.91±29.13)μmol/L]相比较,1、12、24个月时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1、3、6、12和24月时的肌酐清除率分别为(0.97±0.18)、(0.99±0.14)、(1.00±0.17)、(1.07±0.29)、(1.14±0.12)ml/s,与基础肌酐清除率[(0.91±0.14)ml/s]相比较,1、12、24个月时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1、3、6、12和24月时的GFR分别为(0.80±0.15)、(0.78±0.11)、(0.75±0.12)、(0.84±0.10)、(0.94±0.13),与基础GFR[(0.71±0.11)ml/s]相比较,1、12、24个月时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SRL后第1、3、6、12和24个月时,Cr≤123μmol/L者所占的比例分别为38.1%、33.3%、28.6%、47.6%和52.4%.随访期内无受者发生排斥反应.结论 慢性肾功能损伤的肝移植受者转换为西罗莫司治疗可改善其肾功能.转换治疗未增加排斥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肾移植后发生尿路上皮肿瘤的患者转换西罗莫司治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肾移植后发生尿路上皮肿瘤的患者使用西罗莫司(SRL)联合低剂量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NI)免疫抑制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15例肾移植后发生尿路上皮肿瘤的患者调整免疫抑制方案,采用SRL替代霉酚酸酯(或硫唑嘌呤).SRL的初始负荷剂量为2 mg,次日剂量为1 mg,之后根据SRL血药浓度调整维持剂量,使血药浓度维持在4~6μg/L;在其血药浓度稳定后将CNI减少至原用量的1/3.全部肿瘤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并辅以局部灌注化疗.转换SRL期间观察患者肿瘤的复发情况、移植肾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 对15例患者随访2年中,9例肿瘤无复发;6例复发,其中2例复发2次,4例复发1次.在复发的患者中,4例肿瘤病理分级较转换SRL前降低,2例与转换前相同.所有复发的患者均再次行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在使用SRL期间均未出现急性排斥反应,且其中11例患者肾功能指标较治疗前下降,4例肾功能保持稳定.转换治疗过程中出现高脂血症12例,不明原因发热4例,血小板减少3例,关节疼痛2例,所有不良反应经对症治疗后症状均有所好转.结论 肾移植后发生尿路上皮肿瘤的患者使用SRL联合低剂量CNI的免疫抑制方案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探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NI)转换为西罗莫司治疗慢性移植物肾病(chronic allograft nephropathy,CAN)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研究对象为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肾移植科随访的95例肾移植后并发CAN患者,术后均接受CNI为主的免疫抑制剂方案.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患者确诊CAN后将CNI转换为西罗莫司.记录西罗莫司的维持剂量及血药浓度水平,了解转换治疗后血清肌酐(Scr)的变化,根据转换前Scr水平高低分为两组,Scr≥266 μmol/L为Scr高水平组(22例),Scr<266 μmol/L为Scr低水平组(73例);比较两组转换治疗后Scr变化幅度的差异;了解转换治疗的不良反应.结果 95例患者的随访时间6~48个月,西罗莫司的维持剂量为0.5~4 mg/d(中位数为1.5 mg/d),血药浓度为1.3~12 ng/ml(中位数为5.4 ng/ml).Scr低水平组转换治疗效果明显高于Scr高水平组(P<0.05).95例患者均未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新发或蛋白尿加重32例(34%),新发或高脂血症加重25例(26%),1例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经对症治疗后均治愈或缓解.结论 CNI类药物转换为西罗莫司治疗CAN是安全有效的,转换前Scr水平较低者的治疗效果优于转换前Scr水平较高者,转换后的主要并发症是蛋白尿和高脂血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功能减退的受者将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NI)转换为西罗莫司(SRL)治疗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45例肾移植术后以CNI为主要免疫抑制剂的移植肾功能减退受者(在过去6个月内血肌酐浓度上升超过20%或达到176-308μmol/L)采用以SRL替换CNI的转换治疗。转换治疗时距离患者肾移植术后6~44个月,平均13.24-月。转换治疗方案采取CNI快速减量并停用,与其联合应用的其他免疫抑制剂在转换期间剂量维持不变,SRL首剂单次口服负荷剂量为4~6mg/d,维持剂量1~2mg/d。随访6个月,观察其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SRL的血药浓度维持在4~8μg/L。血清肌酐在转换治疗前为(242.15±73.04)μmol/L,转换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时分别下降至(188.32±58.96)μmol/L和(173.36±58.08)μmol/L(P〈0.05)。转换治疗后3个月时血尿素氮、血红蛋白和血清钙浓度明显下降,转换治疗后6个月时血清钾和钙浓度明显下降(P〈0.05)。在转换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排斥反应,人、肾存活率100%;有3例患者并发感染,经抗生素治疗后好转。结论肾移植术后发生移植肾功能减退或慢性移植肾肾病的受者,用SRL替换CNI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肾移植学组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2010,31(10)
(十一)高致敏受者在等待肾移植的尿毒症患者中,有相当比例的患者由于多次输血、妊娠或曾经移植等原因,受到同种HLA免疫致敏而产生高水平的群体反应性抗体(panel reactive antibody,PRA),PRA超过50%即可归入免疫高危(高敏)人群.对此类受者,采用他克莫司(Tac)+吗替麦考酚酯(MMF)+糖皮质激素的维持免疫抑制治疗方案可以获得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探讨口服西罗莫司治疗儿童微囊型淋巴管畸形的疗效。方法 微囊型淋巴管畸形患儿9例,均给予口服西罗莫司治疗,剂量0.05~0.10 mg/Kg·d,分1~2次口服,连续服用3~6个月。服药期间每个月复诊1次,观察瘤体大小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6~18个月,7例早期治疗的患儿疗效较好,瘤体均有明显萎缩,2例超过10岁开始治疗的患儿疗效欠佳,瘤体无明显缩小。患儿服药期间血常规、血糖、血压、心功能和肝肾功能检查均未发现明显异常,仅1例患儿出现免疫力下降情况,但可耐受。结论 口服西罗莫司治疗儿童微囊型淋巴管畸形安全、有效,且早期治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5.
四、肝移植
肝癌患者的肝移植治疗是本次会议讨论的热点问题.香港大学玛丽医院卢宠茂报告了肝癌患者肝移植前的降期治疗,通过肝动脉化疗栓塞、局部消融治疗及肝切除等新辅助治疗,减轻肿瘤负荷,改善肿瘤分期,从而符合肝移植标准.郑树森介绍了肝癌患者接受肝移植治疗的经验,认为肝移植是治疗肝癌的国际趋势,"杭州标准"(无大血管受侵,肿瘤直径累计≤8 cm,或肿瘤直径累计>8 cm,但甲胎蛋白水平≤400 μg/L,且组织学分级为中或高分化)使可接受肝移植治疗的肝癌患者范围扩大了37.5%,让更多的肝癌患者得到肝移植机会,提高了大肝癌患者的存活率.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符合"杭州标准"的肝移植受者1年存活率为92.8%,5年存活率为70.7%."杭州标准"同样适用于活体肝移植与补救性肝移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严律南报告了280例肝癌患者的肝移植结果,术前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的比值(NLR)与移植预后明显相关,NLR<4提示肝移植后肝癌复发率明显降低,建议作为肝癌患者接受肝移植的评估标准.降级治疗后肝癌患者行活体肝移植和尸体肝移植的术后并发症、肿瘤复发率、长期存活率及乙型肝炎复发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彭志海报告了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肝癌患者肝移植后的无皮质激素方案的治疗经验,其中使用皮质激素者100例,不用皮质激素者78例,发现肝癌患者肝移植后能耐受长期以钙调磷酸酶抑制剂为基础的无皮质激素的免疫抑制治疗,无皮质激素的免疫抑制方案能减少移植后糖尿病、高血压和高血脂的发生,减少乙型肝炎复发和感染的发生,降低因为感染而引起的围手术期病死率,无皮质激素方案能改变肝癌患者肝移植后肿瘤复发部位,增加不符合加州旧金山大学(UCSF)标准者术后无瘤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认为肝癌患者肝移植后应用无皮质激素免疫抑制方案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三、肝移植
Yasuhiko Sugawara报告了日本活体肝移植的开展情况,分析了ABO血型不符活体肝移植的手术和预后情况,认为术前应用利妥昔单抗可以提高ABO血型不符活体肝移植的疗效,其成人受者术后1年存活率可达85%.松波英寿介绍了小型私立医院的肝移植受者的管理经验.韩国峨山医学中心的Chul Soo Ahn报告采用活体肝移植治疗肝癌,他们认为活体肝移植是治疗肝癌的有效方法,但是采用此种方法治疗肝癌时如何避免术后肝癌复发和提高术后存活率仍需继续研究.对于活体肝移植治疗肝癌的标准,目前虽然仍存在争议,但是应该适当扩展,在有适宜供者的前提下,建议对于肝癌患者及早进行活体肝移植. 相似文献
17.
何晓顺等报告保留受者胰腺的器官簇(肝、胰、十二指肠)移植治疗肝硬化合并2型糖尿病1例,其优点是只切除病肝,简便快捷,手术创伤小,符合生理,缺点是手术空间不足.
陈旭春等就断流手术对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肝移植的影响进行探讨,认为断流手术可以作为等待供肝前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手段之一,但要充分评估其带给肝移植手术的负面影响,接受断流术的患者肝移植前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均较高,移植肝功能恢复较慢,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消失较慢,且断流时间越长,其风险越高. 相似文献
18.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2011,32(6)
2.对肾功能的影响:有报道显示,肾移植后10年时,约90 %的受者存在移植肾功能不全,如何改善移植肾功能一直是临床关注的课题之一.最近Tinti等[3]观察了将每天需口服2次的他克莫司胶囊(Tac,商品名:普乐可复)转换为每天仅口服1次的他克莫司缓释胶囊(商品名:新普乐可复)对移植肾功能的影响,共有31例肾移植后3~5年、服用Tac时间大于6个月、且肾功能稳定的受者纳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2009,30(11)
三、他克莫司(Tac)预防急性移植抗宿主病(GVHD)的临床疗效(Ⅲ期临床试验)Ratanatharathorn等完成了一项Ⅲ期、开放标签、随机、多中心的研究,比较了不同免疫抑制方案(他克莫司或环孢素A联合甲氨喋呤)预防GVHD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