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经颅多普勒(TCD)对临床诊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价值。方法:对100例TIA患行TCD常规检查,检测其颅内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颅内血流动力学改变,不仅表现在血流速度的减慢、加快、不对称,而且伴有血流杂音及血流频谱异常等。结论:此种无创性检查对TIA的诊断及指导治疗提供了客观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TCD表现与早期诊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TCD表现与早期诊断。方法:对临床诊断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52例患应用TCD结合束臂试验检测VA、BA、PCA、MCA、SUBA的血流速度、血流方向和频谱,并与DSA检查结果比较。结果:TCD发现43例有椎动脉血流反向,肢体束臂试验时反向血流增加。9例血流方向正常,束臂试验血流方向倒转或血流速度下降。DSA显示50%的患有反向血流,椎动脉反向血流与锁骨下动脉狭窄程度有关。结论:TCD为观察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盗血途径及盗血程度的敏感方法。VA、BA、PCA的血流反向是诊断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主要依据。TCD对早期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诊断优于DSA,并能评价治疗效果和随访研究。  相似文献   

3.
对临床诊断阿尔茨海默病的3例患者,经颅多普勒(TCD)检查,观察此类患者脑血流速度变化特征,进而探讨TCD在老年痴呆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效果评估中的应用价值。结果3例患者的颅内、外血管的血流速度均匀降低,而血流频谱的形态正常,脉动指数及阻力指数值正常。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脑动静脉畸形(AVM)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5例经血管数字减影(DSA)证实为脑AVM的患进行了TCD检测。结果:检测出脑AVM供血动脉的TCD血流参数明显异常,其中血流速度峰值高于正常1~2倍,以舒张期血流速度增高为主,搏动指数降低24例;频谱及音频异常24例;出现颅内“盗血”9例。检测出供血动脉TCD与DSA结果符合率为96%。结论:TCD是一种无创、方便、快捷的检测方法,可作为脑AVM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前后效果评价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5.
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在椎动脉型颈椎病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采用配对设计研究方法.对41例椎动脉型颈椎病(SA)住院患进行经颅多昔勒超声(TCD)检测分析。结果发现CSA组.TUD检测异常率为68.29%.统计学处理,其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及平均血流速度均较正常对照组显减慢(P<0.01~0.001)。这证实CSA患存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亦表明TCD检测能够为CSA的诊断提供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客观依据。本还发现.CSA组TCD检测正常转头状态下TCD频谱显示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改变,这表明转头可使其椎动脉的刺激和压迫加重。提示对CSA患尚需考虑不同头位的TCD检测。部分CSA患的TCD检测.其推动脉和基底动脉呈动脉硬化性改变,但统计学处理其血管搏动指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性差异(P>0.05),提示TCD检测尚不能代替临床血压。血脂,眼底动脉及心电图等检查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联合检查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24例,均经临床检查及相关影像学检查确诊,其中14例经血管造影(DSA)检查,10例经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MRA),采用TCD方法观察椎动脉颅内段血流方向及频谱的变化,二维超声显示椎动脉颅外段、颈动脉、锁骨下动脉及无名动脉的内膜和内径,彩色及频谱多普勒检测血流方向及速度。结果 TCD检查时,24例患者中18例均表现为椎动脉血流反向,肢体束臂试验反向血流增加,6例血流方向正常,束臂试验患侧椎动脉反向峰值血流速度增快,或由正向变为反向。二维超声示引起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病因动脉硬化占90%,大动脉炎占10%。结论 TCD诊断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具有直观、快捷、准确的优点,结合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明确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病因、病变部位及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TCD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价值。方法测定92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的椎基底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的结果。结果测定92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的椎基底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减慢者占69%,增快者占31%,75%以上患者伴有脑动脉硬化TCD频谱图谱。结论TCD对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患者的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表现,并分析其血流速快慢与VBI相关性。方法利用TCD技术检测180例VBI患者,观察椎—基底动脉收缩峰血流速度,与90例年龄匹配的健康体检者TCD进行对照,并按年龄对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其血流速。结果141例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有不同程度减慢,36例增快,3例血流速正常,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年龄与血流快慢呈负相关。结论TCD检测可为临床提供准确的非侵入性诊断与鉴别诊断,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颅多谱勒(TCD)检测在脑梗死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TCD对644例本地区50岁以上中老年人群双侧大脑主要动脉血流速度进行检查并随访2年内脑梗死的发生情况。分析TCD检查结果分组与2年内该人群脑梗死发生情况及与脑梗死相关疾病之间的关系。结果:脑梗死发病率与TCD检测出的脑血流速度异常变化程度呈正相关,且患相关疾病越多的组,脑梗死发病率越高。结论:TCD作为一种检测脑血管血流速度的手段,简捷、实用、无创,可运用于脑梗死筛选和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识别偏头痛间歇期在经颅多普勒(TCD)检测时所表现出的特殊频谱类型,以对偏头痛人群中血管张力过高时的脉动指数(PI)增高与动脉硬化的PI增高在频谱形态和有关血流动力学参数方面进行鉴别诊断。方法:应用TCD对289例临床拟诊为偏头痛的病例进行血管松弛剂治疗前后的颅底动脉血流动力学频谱图跟踪检测。结果:血流增快(痉挛型)130例,占总数的44.98%;单纯PI增高(高张力状态型)41例,占14.18%;血流速度增快并有PI同时增高(混合型)30例,占10.38%;双侧同名动脉平均流速相差75cm/s(不对称型)37例,占12.80%;单支血管血流时快时慢(不稳定性)6例,占2.08%;血流动力学参数及频谱形态正常30例,占10.389%;其中PI增高经血管松弛剂治疗两周后PI下降占90%。结论:偏头痛间歇期的TCD表现类型有四种已被公认,还有两种过去被忽视的类型——血管高张力状态型和混合型,而且PI可随血管松弛剂应用而降至正常范围,此点可区别于脑动脉硬化所致的PI增高。至此,偏头痛的TCD表现共有6种类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在低流量颈动脉海绵窦瘘(CCF)中的诊断意义。方法:通过TCD对1例经DSA确诊的低流量CCF患者的血流动力学进行检测和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其与高流量CCF血流动力学特征的不同,总结其特殊之处。结果:本例低流量CCF患者TCD表现为眼动脉血流速度增高,频谱颅内化。搜索既往报道的关于TCD检测CCF血流动力学特征的病例。高流量CCF的TCD主要表现为:患侧颈内动脉颅外段(瘘口近端)的血流速度明显增高,搏动指数(PI)降低,呈典型的高流低阻表现;患侧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流速降低;颈内动脉虹吸段流速明显增高,频谱紊乱,声频嘈杂,同时可出现涡流与紊流,并可探测到相对低平的波动性的静脉血流信号;眶上静脉血流反向,有搏动性且流速增高。低流量CCF的TCD主要表现为:各血流参数无明显差异,颅底各动脉流速、PI值及频谱形态正常且基本对称。结论:TCD对于低流量CCF具有较高的筛查和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在颈内动脉闭塞超早期的应用价值。方法:48例经磁共振血管成像或(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确诊为颈内动脉闭塞患者,应用TCD监测颅内外各血管血流变化,分析血流变化与临床的关系。结果:患侧大脑中动脉血流受损程度与脑梗死轻重有直接的联系,侧支循环的建立及代偿在此种梗塞中起决定的作用。结论:低灌注是导致梗塞的主要原因,患侧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直接反映灌注情况,TCD可有效观测侧支循环及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在颈内动脉闭塞超早期有独特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眩晕是由多种疾病所引起的一种运动幻觉症状,临床上有真性眩晕和假性眩晕之分。但是,关于真性眩晕患者Willis确的功能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特点,国内尚未见报导。我们对33例经临床确诊为真性眩晕患者采用经颅多普勒检测技术(TCD)测定其颈内动脉系统及椎基底动脉系统主要动脉的血流速度,以初步探讨TCD对眩晕的诊断价值。结果;2例为正常TCD,31例为异常TCD改变,31患者,每人检测11条动脉共检测341条,检出99条动脉血流速度异常,即流速度缓慢及肿块。颈内系统及椎基系统相比较以椎基系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高血压的脑动脉血流动力学检测及其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脑动脉血流动力学状态并分析其与高血压病程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TCD技术检测了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的脑动脉,将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按病程长短分三个组,分析其脑动脉血流动态变化。结果:病程3个月至3年的患主要表现为血流速度参数增高(P均<0.001);病程3年以上至6年的患血流收缩期流速峰值(VP)增高(P均<0.001),而舒张末期最低流速(VD)降低(P均<0.01),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增高(P均<0.05);病程6年以上的患血流速度各参数均降低(P均<0.001),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逐渐增高(P均<0.001)。结论:利用TCD技术检测脑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可用于评价高血压患的脑动脉功能状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39岁以上不同年龄段高血压患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血流速度快慢及早、中、晚期动脉硬化与年龄之间的关系。方法:将106例高血压病患分成四个年龄组,计算每组血流速度增快的血管数,血流减慢的血管数及早、中葫理化血管数所占比例,检测PI值升高占同龄组人数之比值。结果:I期高血压66例,占全部高血压患的62.26%;Ⅱ期高血压37例,占全部高血压患的34.91%;Ⅲ期高血压3例,占全部高血压患的2.83%。结论:对106例高血压患的经颅多普勒血流检查,并按不同年龄及不同高血压分期分析高血压病患脑动脉硬化的情况。  相似文献   

16.
经颅多普勒超声对急性脑梗塞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仪(TCD)对54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了检测,同时进行头颅 CT 检查以资比较。根据急性脑梗塞后时间不同,TCD 有如下表现:(1)无血流信号,8例,均为大脑中动脉闭塞,CT 上表现为大面积脑梗塞,(2)血流速度降低,28例,包括血流速度绝对降低与相对降低两种情况,(3)血流速度增快,12例,见于病程3~7天后的患者,(4)侧副信号增强型,22例,常与一、二型合并存在,(5)大致正常,6例,见于腔隙梗塞。TCD 为脑血管病的诊断,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经颅多普勒对颈动脉海绵窦瘘检测及疗效评估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经颅多普勒(TCD)对颈动脉海绵窦瘘检测及疗效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TCD对113例颈动脉海绵窦瘘进行探测,观察其血流动力学变化特征,术后复查,评估疗效,所有病例均有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对照。结果 TCD探测显示颈内动脉瘘口近端流异常增高,阻力降低,而远端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流速降低,尤其以大脑前动脉明显;异常眼上静脉频谱及患侧颈内动脉末端倒灌血流为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特征性表现;TCD与DSA比较发现,DSA显示瘘口越大,TCD检测例灌血流越明显。结论 TCD是颈动脉海绵窦瘘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评估及随访的一种无创、准确、可重复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患者的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结果,探讨TCD对VBI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300例VBI患者颈内及椎基动脉系血管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椎动脉(VA)和基底动脉(BA)总异常率72%,主要表现为血流速度降低。结论利用TCD观察颅内血流变化对VBI的诊断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采用经颅多普勒技术(TCD)对20例颅内感染患者进行观察,结果17例异常,3例正常,异常率为85.0%,说明颅内感染TCD可有一定程度的改变,其主要异常形式为部分动脉血流速度增快或降低,大脑中动脉为最易发生异常动脉。  相似文献   

20.
经颅多普勒技术在脊髓型颈椎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经颅多普勒(TCD)技术对双侧椎动脉血流速度的监测,结合患的临床症状、体征,能准确提供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依据,与MRI相比符合率达96%,此法对脊髓型颈椎病提供了新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