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982-2002年湖北省居民膳食结构的迁移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湖北省1982—2002年城乡居民营养状态、膳食结构和生活水平的变化。方法:以1982—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湖北地区的960名住户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年来我省的营养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但维生素A、B1、B2和钙、铁、锌、硒缺乏,奶及奶制品摄入不足、食盐摄入高等仍未解决,同时又出现了脂肪摄入偏高、碳水化物摄入不足等新的问题。结论:我省营养状况仍有待进一步改善,特别在农村地区,应受到政府部门和营养工作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1989~2004年江苏地区居民膳食结构和健康的变化趋势。方法:整群抽样的方法,确定苏州、扬州、海门、金湖、沭阳、泰兴等6个调查点。用3d称重法和3d24h个人膳食回顾法调查18岁以上成人各种食物消费频率及消费量。以SAS软件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居民植物性食物消费量下降,畜禽肉和蛋类食物的消费量显著提高。成人能量和蛋白质的摄入基本满足需要,奶类的消费量增长较快。脂肪供能比增长较快,2002年时已超过WHO建议标准。居民的超重和肥胖患病迅速上升,成年男性BMI大于24以上人群1989年占9.4%,2000年28.6%,2004年34.1%。1989年高血压患病率男性为7.8%,女性4.8%,而2004年分别达到26.5%和20.1%。结论:江苏地区居民膳食结构和营养状况变迁,面临部分营养素供给不足和脂肪摄取偏高,超重、肥胖和高血压疾病带来的挑战,应加强对居民膳食的引导和营养干预。  相似文献   

3.
成都市居民膳食结构变化的调查四川省成都市卫生防疫站(610021)侯为道李建华谢先国李晓辉为了观察居民膳食结构变化,探讨其改善措施,我们利用1982年全国第2次营养调查和1996年成都市居民总膳食研究资料,对居民膳食结构及其变化趋势进行了初步研究。1...  相似文献   

4.
苏州市居民膳食调查分析江苏省苏州市卫生防疫站215003马良才为了实际了解苏州市居民的膳食与营养状况,我们在1982年全国营养调查的基础上,分别于1989、1991和1993年秋季3次对苏州市居民进行了膳食调查。现采用1991年秋所作的膳食调查结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1991~2006年湖北省中老年居民膳食结构特点及变化趋势。方法利用"中国居民健康与营养调查"的资料,选取1991、1993、1997、2000、2004和2006年调查中45岁健康中老年居民作为研究对象。以能量、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素的摄入量占推荐摄入量(RNI)的百分比及谷类食物和动物性食物提供的能量和蛋白质在摄入的总能量和蛋白质中所占的比例作为营养素摄入和膳食状况评价的指标。结果2006年,城区、郊区、县城优质蛋白在总蛋白中所占比例均达到推荐摄入比例,但1991~2006农村居民动物性食物及豆类来源优质蛋白增幅较小,2006年优质蛋白在总蛋白质中比例仅为28.5%,低于推荐摄入比例。城区中老年居民每日脂肪功能比例偏高,其中1993、1997、2000及2006年的比例为31.3%、34.2%、35.5%和36.9%,均高于推荐摄入比例30%的上限;城区、郊区、县城及农村食用油脂消费量4个地区几乎全部超过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平衡膳食宝塔每天最大消费30g的水平。结论城区、郊区和县城中老年居民动物性食物消费量显著提高,植物性食物的消费量下降,农村居民优质蛋白质摄入有待进一步提高。应控制湖北省城区居民食物中脂肪的摄入量和城区、郊区、县城及农村居民食用油脂的过高摄入状况。  相似文献   

6.
北京房山区农民1991~1999年膳食营养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991—1999年间我们对北京市房山区农民进行了3次膳食调查,对营养素摄入水平进行分析比较,并阐述其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比较2009年和2018年深圳市居民的膳食结构,了解深圳居民的膳食结构变化,为提出合理膳食建议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分别于2009年和2018年,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8 487名和10 043名深圳常住居民进行相关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比较深圳居民不同年度各类食物及营养素摄入量的差异。膳食调查采用食物频率调查法。结果 与2009年相比,2018年深圳居民平均每标准人日粮谷类、水果类、水产品、蛋类、烹调油的摄入量分别增加了39.35 g、33.66 g、14.51 g、8.82 g、7.54 g; 水果类、奶类及其制品的摄入低于推荐摄入量,而畜禽肉类、烹调油及盐的摄入依然高于推荐摄入量; 蛋白质、维生素B1、维生素E、钙、镁摄入量呈上升趋势,其余营养素摄入量呈下降趋势; 膳食能量的47.50%来源于粮谷类,其次是纯热能食物(21.80%)和动物性食(19.60%); 与十年前相比,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供能比有所上升,而脂肪供能比下降; 居民主要摄取动物性蛋白和动物脂肪。结论 2018年深圳居民的膳食结构较2009年有所改善,但仍存在膳食摄入不均衡,营养素摄入不足与摄入过量并存的现象,且膳食结构具有明显“西化”趋势。深圳市今后应根据人群的不同特征开展针对性、多方面的营养健康宣教工作,促进居民合理膳食习惯的形成,降低营养相关疾病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鹤壁市居民膳食结构、营养和健康状况及其变化规律,揭示社会经济发展对居民营养和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流行病学队列研究的方法进行居民营养研究。结果从1989年开始对同一样本人群的食物消费、营养状况及其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9轮追踪研究,取得了鹤壁市居民过去20年膳食、营养和健康状况的变化状况,掌握了鹤壁居民20年来膳食结构和营养健康状况的变化趋势。结论本调查揭示了鹤壁市城乡居民膳食结构和营养水平及其相关慢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荆州市居民生活水平、食物结构、营养状况的变化趋势。方法利用1989、2004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资料,分层整群随机抽样80户(城市、乡村各40户),采取连续3d称取每户每天食物消费量和个人询问两种方法进行调查。结果2004年居民谷类、薯类、蔬菜消费量减少,水产品、豆类、肉类、乳类消费量有较大增长,全市居民平均能量来源于谷类食物比例略有减少,豆类比例变化幅度大,动物性食物比例由8.33%上升到16.16%。与2000年膳食目标比,蛋白质供热比偏低,脂肪供能比超标;蛋白质来源于谷类比例下降,来源于动物性食物的比例增加;摄入能量、蛋白质已能满足营养需要,但部分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摄入不足。2004年全市居民DDP评分值较高,但膳食质量略微提高。结论荆州市居民膳食结构有所改善,应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膳食不平衡问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湖北省成人膳食与营养状况.方法 以2006年"中国居民健康与营养调查"湖北省资料中18~45岁健康成人作为研究对象,膳食调查采用连续3 d 24 h回顾法和家庭食物称重法,以体质指数(BMI)≥24作为判断成人超重标准.结果 湖北省成人水果和奶类消费普遍过低,油脂和食盐消费过高,其中城市居民肉类消费偏高,县城...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湖北省农村用水水质动态,方法:1991-1998年对全省6个县共71个供水点水质进行了监测和评价。结果:1991-1998年湖北省农村集中式供水单位水样合格率为46.4%-73.5%,分散式供水水样合格率为27.3%-56.5%,均无明显升高或下降趋势;集中式供水地面水源水样合格率高于地下水源(P<0.05),地下水源合格率集中式供水与分布式供水无明显差异(P>05),影响农村供水水质的主要因素是细菌学指标。结论:加强农村改水工程建成后的卫生管理是提高农村供水水质的关键,在条件相对较差的农村未改水地区,采用分散式地下供水仍是饮水改良的一种较好形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1991—2006年辽宁省居民健康相关行为的变化趋势。方法以1991—2006年"中国居民健康与营养调查"辽宁地区的5轮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6~17岁儿童少年和≥18岁成年人健康相关行为的变化趋势。结果辽宁省1991—2006年成年人现在吸烟率由35.5%下降到29.3%(χ2=8.37,P=0.043 1),吸烟量由13.1支/d增加到16.2支/d(F=22.65,P<0.000 1),饮酒率由41.3%下降到32.6%(χ2=16.28,P=0.000 1);辽宁省2000—2006年成年人规律锻炼率由6.3%增加到16.5%(χ2=51.71,P<0.000 1),儿童规律锻炼率由46.5%降低到32.1%(χ2=6.53,P=0.010 6);辽宁省2004—2006年成年人和儿童使用计算机时间分别由13.0和9.5 h/周增加到20.5和13.0 h/周(F=5.49,P=0.020 6;F=17.51,P<0.000 1)。结论辽宁省居民吸烟、饮酒率呈下降趋势,但重点人群仍需干预;居民坚持规律锻炼的比例较低、久坐少动生活方式的比例增加,亟需相关部门关注。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流感病原学监测结果,为控制湖北省流感流行提供依据。方法采集病人鼻咽拭子,MDCK细胞接种,培养分离和鉴定流感病毒。结果湖北省2004—2006年分别分离出H1N1、H3N2“O”、Yamagata“B”、Victoria“B”流感病毒株。结论4种亚型流感病毒株流行优势交叉出现,打破以往一种流感病毒亚型毒株呈现单一周期性流行规律。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了解辽宁省≥50岁居民营养素摄入水平,为政府制定相应社会发展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在2009年辽宁省居民膳食营养与健康调查数据中选取536名≥50岁居民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辽宁省≥50岁居民每人每天摄入的能量平均为8 510.05 kJ(2 040.78 kCal),占推荐摄入量(RNI)的92.76%,从食物中获得的能量基本得到满足,蛋白质摄入量平均为66.83 g,占推荐摄入量的95.47%,脂肪、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的摄入量分别为68.35、274.60、13.01 g;≥50岁居民维生素A、B1、B2平均摄入水平严重不足,分别为557.94μg视黄醇当量、0.95 mg、0.83 mg,仅占RNI的74.39%、73.08%、59.29%,钠、铁、磷、锰的摄入量分别为4 808.03、21.27、984.14、4.14 mg,远高于适宜摄入量(AI),分别是AI的2.19、1.42、1.41、1.72倍;钙的摄入量为454.89 mg,远低于AI,仅占AI的45.49%。结论 辽宁省≥50岁居民营养素摄入不平衡,应加强营养知识的宣传教育,引导居民合理膳食,以有效预防与营养有关慢性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湖北省中老年人群超重和肥胖流行现状与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开展超重与肥胖人群防治和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横断面调查湖北省10个县市35岁以上人群超重与肥胖病的流行情况及生活习惯等。结果湖北省35岁以上人群超重与肥胖标化患病率为4.4%,男性和女性分别为30.2%和29.6%,农村、城镇、城市分别为26.7%、29.7%和31.9%;超重肥胖率在女性、城市人群中为高;超重肥胖率随饮食消费增高而上升;超重肥胖组相关慢性病患病率除糖尿病外均高于非超重肥胖组。结论湖北省中老年超重肥胖现状不容乐观,超重肥胖现患率与性别、年龄、区域和饮食消费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2006-2012年湖北省职业病发病情况,为进一步科学指导全省职业病防治工作、合理制定职业病危害因素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子系统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信息系统数据,采用描述性分析的方法对2006-2012年全省职业病报告网络直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12年全省共报告各种职业病新发病例4 135例,2010-2012年年均发病人数(798例)为2006-2009年的(435例)1.83倍,增长率达83.00%;居前3位依次为尘肺病(84.01%)、职业中毒(10.52%)、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2.32%);地区分布居前3位依次为黄石市(42.56%)、宜昌市(16.32%)、襄阳市(9.38%);行业分布居前3位依次为煤炭(64.76%)、机械(6.29%)、冶金(5.05%)行业;企业经济类型以私有经济(49.19%)、国有经济(44.91%)为主,大型企业多见(46.02%).结论 湖北省职业病发病形势严峻,应重点加强尘肺病的防治,保障劳动者的健康权益.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江苏中老年居民骨质疏松相关健康行为社区干预效果。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南京鼓楼区、徐州贾汪区和南通崇川区3个城区9个街道,采用方便抽样方法,抽取619名骨质疏松高危人群进行健康综合干预。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半年、干预后1年,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进行评估。结果与干预前相比,除每天有氧运动6千步当量以上行为外,中老年居民干预半年后和干预1年后饮用奶类及制品、食用豆类及制品、服用钙和/或维生素D等骨质疏松健康相关行为形成率显著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干预半年后相比,干预1年后食用豆类及制品、未喝咖啡行为形成率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其他骨质疏松健康相关行为形成率变化不明显;干预后半年、1年后中老年居民骨质疏松健康相关行为得分均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仅地区是干预后行为改变的重要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社区中老年居民开展骨质疏松健康干预能提高相关健康行为形成率,应运用合适的健康干预策略,加强地区健康干预技能培训,进一步促进健康行为的形成和保持。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湖北省枣阳市1999~2006年疟疾流行特征,为今后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枣阳市1999~2006年疟疾疫情报表,进行季节、地域、人群分布分析。结果枣阳市1999~2006年报告疟疾病例9499例,2006年比2001年下降了63.41%,73.42%的病例集中在中华按蚊疟区,4~9月为疟疾发病高峰,7~8月最高,主要以农民(69.49%)、小学文化(48.72%)、30岁以上(63.18%)、男性(62.88%)人群为主。结论枣阳市中华按蚊疟区为主要疟疾流行区。加强疫情报告,实施及控制传染源,降低发病率为主的综合措施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体质指数的动态变化,为卫生研究和政策制订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抽取的观察户连续观察测量。结果1991~2006年BMI小于18.5的百分率呈下降趋势,1991年为13.6%,2006年为4.7%。超重和肥胖的百分率呈增加的趋势,超重从1991年的18.0%增加到2006年的28.0%,平均每年增加0.7;肥胖则从从1991年的7.4%增加到2006年的11.7%,平均每年增加了0.3。2006年BMI〈18.5的百分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农村、郊区、城市和县城,分别为为6.7%、3.5%、2.8%和2.4%;超重百分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城市、郊区、县城和农村,分别为35.9%、33.7%、27.7%和22.6%,肥胖百分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城市、县城、郊区和农村,分别为18.9%、16.9%、12.8%和6.3%。结论提示过去15年间,湖北省城乡居民的营养不良率大幅度下降,尤其是郊区和农村,但农村BMI〈18.5的百分率仍相对较高。超重肥胖率较高,增加较快,应列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认真研究对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