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效兰  任国秀 《陕西中医》2010,31(3):271-271,325
目的:研究中药保留灌肠与抗生素联合应用在慢性盆腔炎性包块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对45例慢性盆腔炎性包块患者中药保留灌肠和静滴抗生素,对照组45例患者静滴抗生素,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有效率为8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保留灌肠联合抗生素可以促进慢性盆腔炎性包块康复,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中药红藤灌肠汤保留灌肠及药渣外敷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7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则采用红藤灌肠汤保留灌肠及药渣外敷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高切全血粘度、低切全血粘度、血沉均高于观察组,红细胞压积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红藤灌肠汤保留灌肠及药渣外敷治疗慢性盆腔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对缓解临床症状、促进腹部血液循环、缩小包块具有重要作用,在临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妇科二号合剂口服+黄桂灌肠剂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性包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慢性盆腔炎性包块患者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自制妇科二号合剂口服+黄桂灌肠剂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头孢克肟分散片0.5g,bid po,奥硝唑分散片0.5g,bid po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2~3个疗程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治疗组患者治愈26例,有效3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患者治愈10例,有效11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0.00%,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药内服联合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性包块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减轻炎症,消除包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陈敏  束龙文  秦薇 《新中医》2017,49(6):124-126
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配合中药外敷辅助治疗急性盆腔炎湿热瘀结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急性盆腔炎湿热瘀结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注射用头孢他啶和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辅以中药保留灌肠和中药外敷,2组均治疗14天。观察临床症状、体征及血象的改善情况,记录腹痛消失时间、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和住院时间,检测治疗前后盆腔炎性包块直径和盆腔积液。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100%,高于对照组的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腹痛消失时间、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组盆腔炎性包块直径及盆腔积液均较治疗前缩小,观察组的盆腔炎性包块直径和盆腔积液均较对照组缩小更明显(P0.01)。结论:在西药常规抗感染的基础上辅以中药保留灌肠和中药外敷治疗急性盆腔炎湿热瘀结证,可更有效地缩短腹痛消失时间、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和住院时间,缩小盆腔炎性包块和减少盆腔积液。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膈下逐瘀汤结合验方妇炎灵3号保留灌肠治疗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案将其随机分为3组:A组(40例)、B组(40例)和C组(40例)。A组患者给予膈下逐瘀汤与验方妇炎灵3号保留灌肠治疗,B组患者单独口服膈下逐瘀汤治疗,C组患者单用验方妇炎灵3号保留灌肠治疗。3组患者均以4周为1个疗程规范用药,治疗2个疗程后对3组慢性盆腔炎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盆腔积液量、盆腔炎性包块缩小程度进行比较,并分析其临床效果。结果 A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患者的盆腔积液量及盆腔炎性包块缩小程度均优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患者的盆腔积液量及盆腔炎性包块缩小程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膈下逐瘀汤与验方妇炎灵3号保留灌肠联合应用对于治疗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患者具有突出成效,有助于患者的盆腔积液吸收和盆腔炎性包块逐渐缩小,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不适症状,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药化瘀消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慢性盆腔炎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50例。2组均接受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联用化瘀消汤双腔气囊导尿管保留灌肠治疗10天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对照组为86.0%,低于观察组的1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药化瘀消汤双腔气囊导尿管保留灌肠联合西医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优于常规西医治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药化瘀消癥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慢性盆腔炎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50例.2组均接受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联用化瘀消癥汤双腔气囊导尿管保留灌肠治疗10天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对照组为86.0%,低于观察组的1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药化瘀消癥汤双腔气囊导尿管保留灌肠联合西医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优于常规西医治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热敷消炎散结合中药保留灌肠辅治盆腔炎性包块的效果。方法:14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74例。两组用抗生素治疗,观察组加用热敷消炎散结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包块小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热敷消炎散结合中药保留灌肠辅治盆腔炎性包块效果较好,且复发率较低。  相似文献   

9.
郑玲燕 《新中医》2015,47(2):141-142
目的:比较红藤汤灌肠和口服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口服组35例给予口服红藤汤治疗;灌肠组35例以红藤汤保留灌肠。2组均以14天为1疗程,共2疗程。结果:总有效率灌肠组97.1%,口服组82.9%,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口服组和灌肠组患者治疗前的盆腔内包块的大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灌肠组较口服组包块平均直径明显缩小。后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随访5月后复发率灌肠组5.8%,口服组14.3%,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慢性盆腔炎中药灌肠比口服给药的疗效更好,能有效减小炎性包块,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盆腔炎汤与中药外敷联合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奥硝唑、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盆腔炎汤剂、中药外敷联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且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西医治疗相比,盆腔炎汤与中药外敷联合治疗慢性盆腔炎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清炎活血方配合耳穴贴压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清炎活血方保留灌肠配合耳穴贴压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6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1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白介素-10(IL-10)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清炎活血方保留灌肠配合耳穴贴压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三妙散加味外敷灌肠联合胜红清热胶囊治疗急性盆腔炎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急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三妙散加味外敷灌肠联合胜红清热胶囊治疗。结果观察组抗菌药物应用时间、腹痛消失时间、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在盆腔炎症包块平均直径、盆腔积液深度、临床症状体征积分、白细胞计数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两组比较,观察组改善较对照组更加明显(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1%,对照组为77.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妙散加味外敷灌肠联合胜红清热胶囊能改善急性盆腔炎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红藤汤加减灌肠治疗联合腹部微波治疗在慢性盆腔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8年5月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50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2组,各2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抗感染治疗,观察组采用红藤汤加减灌肠治疗联合腹部微波理疗,比较2组患者疼痛程度、临床症状变化情况、中性粒细胞分数、白细胞计数复常时间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与治疗前相比,2组VAS评分均降低,包块直径及盆腔积液深度均减小,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性粒细胞分数及白细胞计数复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同时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盆腔炎患者采用红藤汤加减灌肠治疗联合腹部微波治疗可缓解疼痛程度,缩小包块直径及盆腔积液深度,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4.
吴伟平 《新中医》2015,47(3):150-151
目的:观察丹黄祛瘀胶囊联合超短波理疗对慢性盆腔炎(CPID)包块的改善作用。方法:按照随机分组法将96例CPID包块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抗生素治疗,观察组予丹黄祛瘀胶囊联合超短波理疗治疗。治疗前后监测2组患者的包块大小、中医证候积分和局部体征积分,并在治疗结束后对总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包块大小、中医证候积分和局部体征积分均较对照组减少,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1.7%,对照组为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黄祛瘀胶囊联合超短波理疗能明显改善CPID包块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王磊  杜敏  许彩凤  刘迎萍  田莉 《新中医》2014,46(10):131-132
目的:观察中药清热逐瘀合剂保留灌肠联合抗菌药物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盆腔炎患者122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清热逐瘀合剂保留灌肠联合抗菌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抗菌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有效率观察组95.16%,对照组76.67%,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2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清热逐瘀合剂保留灌肠联合抗菌药物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丹芍祛湿养阴方灌肠联合盆腔炎外敷包1号方贴敷在慢性盆腔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于青岛大学附属威海市立第二医院就诊的86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采用常规替硝唑、左氧氟沙星联合治疗)和观察组(4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丹芍祛湿养阴方灌肠及盆腔炎外敷包1号方贴敷),比较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两组中医...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加外敷双柏散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及有关辅助检查指标。结果: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保留灌肠加外敷双柏散对慢性盆腔炎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包块3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钟晓玲 《新中医》2004,36(8):29-30
目的:观察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包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6例在抗炎治疗基础上予中药保留灌肠,对照组32例单纯抗炎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32例为71.88%。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中药保留灌肠结合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包块,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运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9.
朱芬芬  黄美娟 《新中医》2015,47(8):144-145
目的:观察中药灌肠联合西药内服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1例,2组均采用氧氟沙星胶囊、甲硝唑片治疗;对照组加用红藤汤口服治疗,治疗组加用红藤汤灌肠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盆腔包块大小情况、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并随访6月,统计2组复发率。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盆腔内包块均较治疗前缩小(P<0.05),且治疗组缩小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8%,对照组为74.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月,治疗组复发率为4.5%(1/22),对照组为6.3%(1/16),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红藤汤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优于红藤汤口服治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艾灸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盆腔炎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艾灸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气虚血瘀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采用常规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艾灸联合中药理冲汤加减方保留灌肠,对照组单用中药理冲汤加减方保留灌肠。两组疗程均为14天,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70.0%;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盆腔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