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4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针对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实施不同的治疗方法以后,在膝关节功能评价结果方面治疗组总体优良率为87.50%;对照组总体优良率为78.13%,总体优良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较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72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中医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94.44%,高于对照组的75.00%;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56%,低于对照组的2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确切,有利于缓解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加快骨折愈合速度,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5例单纯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手术治疗,观察组25例采用PFNA结合中医辨证分期治疗,观察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骨折愈合时间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等,对2种治疗方法进行疗效评价。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骨折临床愈合时间观察组(3.6±1.2)月,对照组(5.2±1.6)月,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能够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骨折愈合时间、促进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是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组25例采用单纯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微创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组25例采用PFNA微创内固定手术结合中药辨证分期治疗,观察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髋关节恢复情况等,对2种治疗方法进行疗效评价。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骨折临床愈合时间观察组(3.6±1.2)月,对照组(5.2±1.6)月,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能够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提高髋关节功能,是目前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6.
胫骨平台骨折是一种常见的关节内骨折,骨折波及胫骨近端关节面,易于引起膝关节活动障碍。随着高速交通工具的增多和建筑业的发展,胫骨平台骨折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其中双髁骨折及骨折劈裂塌陷严重者(Ⅳ~Ⅵ型)为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2002年7月-2005年7月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2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胫骨平台骨折是一种常见的关节内骨折,骨折波及胫骨近端关节面,易于引起膝关节活动障碍.随着高速交通工具的增多和建筑业的发展,胫骨平台骨折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其中双髁骨折及骨折劈裂塌陷严重者(Ⅳ-Ⅵ型)为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2002年7月-2005年7月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2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西结合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临床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55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7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治疗.结果:观察组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应给与尽早治疗,在常规手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内服、外用中药治疗,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观察手术配合中药辅助治疗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30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50例,予以常规治疗;实验组150例,在此次基础上给予中药配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92.67%,高于对照组的85.33%.术后7、14个月膝关节功能评价,实验组优良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12个月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放射学评价,实验组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 本方法治疗胫骨平台骨折,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加速患肢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11.
12.
中西医结合治疗胫骨平台骨折43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解剖钢板内固定并中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解剖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43例,并配合中药治疗,参照Rasmussen胫骨髁部骨折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随访1-2.5年,优22例,占51.16%,良15例,占34.88%,可5例,占11.63%,差1例,占2.33%,优良率为86.05%.结论:采用解剖钢板内固定术并中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胫骨平台骨折为关节内损伤 ,多有关节面的塌陷及半月板和交叉韧带的损伤 ,因此治疗要求较高 ,即要尽可能恢复关节面的平整 ,又要防止关节僵硬和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我院自 1991年至1999年共收治胫骨平台骨折 34例 ,通过切开复位内固定及植骨治疗 ;早期中药热疗同时行膝关节活动 ,治疗效果满意 ,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共 34例 ,男性 2 3例 ,女性 11例 ;年龄最小 2 1岁 ,最大 64岁 ,平均 35岁 ;按骨折性质分型 ,①劈裂型 :包括内髁及外髁骨折 ,可有少量塌陷 ,共 19例。②塌陷型 :以关节面松质骨塌陷为主 ,可有劈裂骨块 ,共 14例… 相似文献
14.
李晓松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2,23(6):12-12
胫骨乎台骨折为膝关节内骨折的好发处,是日常生活及各项生产活动中常见的创伤,该部位的骨折对膝关节的稳定性、完整性和活动性都有很大影响.胫骨平台骨折的类型不同,采取的治疗方法也不同,而且严重的骨折治疗十分困难.我科自1996年1月至2002年2月,收治胫骨平台骨折35例,其中获得随访30例,现将其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中西医结合治疗胫骨平台骨折7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胫骨平台骨折为比较常见的关节内骨折 ,治疗上方法很多自 1991~ 1998年 ,作者共收治胫骨平台骨折 70例 ,经 6个月~ 7年 ,平均 4年的随访 ,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70例中 ,男 40例 ,女 30例。年龄 14~ 80岁 ,平均 42 .9岁。车祸伤 34例 ,坠落伤 2 3例 ,冲砸伤 10例 ,其他 3例。合并脑外伤 10例 ,胸、脊柱、骨盆损伤 2 9例 ,半月板损伤 3例 ,韧带损伤 7例。骨折按 Hohl〔1〕分类 , 型 10例 , 型 14例 , 型10例 , 型 10例 , 型 5例 , 型 2 1例。均于伤后 1周内来诊。2 治疗方法2 .1 非手术疗法 本组共 5 8例 ,其中 型 … 相似文献
16.
中西医结合治疗胫骨平台骨折32例湖南省长沙市中医院(410002)谈向东主题词胫骨骨折/中西医结合疗法胫骨平台骨折是膝部严重的创伤之一,治疗不当,将导致膝关节不稳、疼痛、关节活动受限,以及促发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我院自1993年1月~1996年11月...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观察胫骨平台骨折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疗效观察,探讨其中西医结合的新进展。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2011年3月收治的50例胫骨平台骨折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这些病例里有10例的治疗方案是:非手术治疗+口服中药或本院院内制剂中成药治疗+针灸理疗+中药外洗治疗,另外40例患者是接受手术治疗,并在术后也接受了口服中药治疗、针灸理疗、中药外洗治疗,通过观察胫骨平台骨折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疗效观察,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治疗出院后进行半年到2年随访,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预后良好,没有出现严重并发症,总优良率为88%(44/50),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手术治疗前,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疗效显著,正确判断骨折发生部位,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严格掌握手术的适应证,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等等对骨折的临床治疗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r临床效果。方法:将所有病例分为A、B两组。A组仅切开复位内固定组29例;B组切开复位内固定加中医辨证治疗组32例。B组增加了中医分型分期和中药熏洗治疗,观察并发症发生人数和优良率。结果:A组中皮肤坏死、伤口裂开、骨不连,膝骨关节炎发生的病例数高于B组。血肿和感染、神经损伤两组均未发生。A组中优良率低于B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并发症少,效果好,能较好地恢复膝关节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中西医结合治疗胫骨平台骨折58例小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了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胫骨平台骨折58例,其中治愈55例。占94.83%;好转3例。占5.17%。作者认为胫骨平台骨折为关节内骨折。整复时应力求恢复正常的解剖关系。以利关节面的修复和关节功能的重建。同时强调在治疗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动静结合,筋骨并重”的原则。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