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9 毫秒
1.
广东地区1998~2001年流感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广东地区流感流行特征并提出防治措施。方法 根据广东地区流感疫情和监测资料进行流感流行分析。结果 1998-2001年流感流行高峰在每年3-7月,1998-2000年流行优势毒株为H3N2毒株;2001年春季和夏季,B型流感和H1N1亚型流感先后在广东地区发生小流行。1998年和1999年分别从9例和1例流感患者鼻咽拭予中分离到H9N2流感毒株。结论 广东地区2002年将不会发生流感大规模流行;应加强流感监测,及时发现流感病毒新变异出现;指导流感疫苗的免疫接种,保护易感人群。  相似文献   

2.
流感病毒的变异起源黄平,沈桂章,陈伟师本世纪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曾于1918、1957和1968年发生三次世界性大流行。自30年代Smith分离第一株人类流感流病毒以来,流感爆发一直被认为与抗原变异毒株的出现有关。1957年H2N2亚型毒株引起爆发...  相似文献   

3.
流行性感冒(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因其潜伏期短,传播途径易实现而具有高度传染性和传播快的特点,加上流感病毒抗原易变异,因此常引起爆发流行,甚至世界性的大流行,对人类健康和社会安定造成极大的危害。为了有效控制流感,我国在十几个省市设立了流感疫情监测点,保护易感人群,降低流感发病率。我区也在哨点医院设立监测点。为了及时掌握卢湾区流感流行和发生趋势,及时发现流感变异株,  相似文献   

4.
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这一呼吸道常见病,因流感病毒易发生变异而难以得到有效控制。仅1998年11月至1999年2月,非洲、亚洲、欧洲和北美爆发A型和B型流感流行[1],我国北方大部地区因H3N2型流感流行,就造成人类精神及经济上的巨大损失。而在上海市,由于加强了流感疫苗在高危人群的接种和流感预防知识的普及,A型流感并未形成流行。相反,B型流感以局部流行或散在爆发不时引起我们的关注。随着流感病毒抗原性变异,在流行病学上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有效的流感监测对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就…  相似文献   

5.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抗原变异性强,易引起流行或局部爆发。2006年4月11日、17日嵊州市疾控中心分别接到2起小学发生疑似流感爆发疫情报告,经调查采样分离到乙型流感病毒,采取综合性控制措施后,流行终止。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四川省1992年流行性感冒病原学和血清学监测邓萍,许凤琴,余佳,曾莉,阎侗有指导流感是人类目前还不能有效控制的世界性传染病,此病传播迅速,常引起广泛流行和爆发,并伴有一定的死亡率。决定流感流行的基本因素是流感病毒的抗原性变异和人群的免疫水平。流感在南...  相似文献   

7.
广东省1988-1998年流感流行与监测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了解广东地区流感流行情况,探讨流行特征,提供防治建议。方法:建立全省流感监测网,进行流行病学学调查。结果:1988-1998年流感流行高峰在每年的3-7月,其中7年流行优势毒株为H3N2毒株,由于发生明显的血清学抗原漂移,1996年H3N2毒株引起广东地区流感流行。1998年禽流感监测中,从9例患者流感鼻咽拭子中分离到H9N2流感毒株,与此同时,从鸡 发离到禽H9N2毒株。结论:广东地区每年只有一个流感流行峰,目前H3N2流感毒株仍是广东地区的优秀毒株,流感H9N2毒株对人类的致病性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流型性感冒(简称流感),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具有高度传染性。流感病毒有甲、乙、丙三种.甲型及亚型A、B等易引发大流行。流感病毒极易变异.人群对变异后的毒株缺乏免疫力,如不及时控制,易引起爆发、流行。临床特点为起病急、全身中毒症状重,有发热、头痛、乏力、全身酸痛等症状,婴儿易合并肺炎。2002年11月,杭州地区发生B型流感大流行,笔者随机选取21例可疑流感病例.  相似文献   

9.
<正>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传染性强,潜伏期短,传播迅速;全年均可发病,可有季节性爆发或流行。流感病毒分为甲(A)、乙(B)、丙(C)3型,甲型流感病毒变异频繁而引起流感反复流行和大流行,乙型变异少见,丙型相对稳定。2009年起,义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被纳入国家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正式启动国家级哨点医院流感监测工作。为了解义乌市流感流行态势,为义乌市流感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现将2012年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流感病原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流行性感冒(influenza)也称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空气飞沫传播为主,多发生于冬季。流感病毒包括甲型(A)、乙型(B)和丙型(C)3种类型,其中甲型流感最易发生变异,可感染人和多种动物,传染性非常强,常引起世界性的流感大流行,病死率较高;乙型流感病毒变异较小,可感染人类,引起爆发流行和小流行;丙型较稳定,可感染人类,多为散发病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北京市朝阳区2005年11月~2006年4月流感爆发进行分析,以便制定确实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采集集中发热疫情病人咽拭子标本,采用MDCK细胞培养法分离流感病毒,微量血凝抑制实验进行鉴定。结果:共采集标本177份,分离到流感病毒101株,流感病毒分离率57.06%。流感爆发占集中发热疫情的88.46%,以小学流感爆发为主(95.56%)。2005年11月~12月,为甲1型流感爆发,2006年3月~4月,为乙型流感爆发。结论:流感爆发是集中发热疫情的主要原因,且以小学流感爆发为主(95.56%)。北京地区3月份仍可出现流感爆发的流行高峰。  相似文献   

12.
2005~2006年广西流感样病例暴发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广西2005~2006年流感样病例暴发进行分析,以便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采集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标本,采用MDCK细胞培养法分离流感病毒,微量血凝抑制实验进行鉴定。结果2005~2006年广西共报告流感样病例疫情93起,其中2005年报告53起,2006年报告40起。本次共采集标本888份,分离到流感病毒317株,分离率为35.7%。流感暴发占流感样病例暴发的46.9%,以中、小学流感暴发为主(80.0%)。流感样病例暴发主要集中在冬春季节。结论流感暴发是流感样病例暴发的主要原因,且以中小学流感暴发为主(80.0%)。流感样病例暴发主要集中在冬春季节。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病(COVID-19)疫情暴发前后,流感病原学监测结果的差异,为COVID-19下的流感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收集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COVID-19暴发前(2018、2019年)及暴发后(2020、2021年)的流感样患者咽拭子进行核酸检测,采用RT-PCR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比较COVID-19暴发前后流感病原体流行特征。 结果COVID-19暴发前后共采集标本4 181例,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405例,阳性率9.69%,前后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65,P<0.001);COVID-19前后流感均以冬春季流行为主,COVID-19后各季节阳性率均有下降;COVID-19后不同性别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0,P<0.05);COVID-19前后各年龄组除5~14岁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1,P>0.05),其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COVID-19前以各型别流感交替传播,COVID-19后以BV型为主。 结论COVID-19严格管控措施有效遏制了流感病毒的传播,流感病毒阳性率和型别检出率明显下降,COVID-19流行期间要重点关注BV型别的流感及在校学生的流感传播。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甲型H1N1流感疫情,为今后的疫情处理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年9月发生在驻郫县某学校的1起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进行现场调查与采样检测。[结果]该校2009年9月6日~24日累计发现流感样病例102例,罹患率为2.12%。102例中,确诊为甲型H1N1流感的3例,甲型非H1N1流感3例,医学观察的轻症病例96例,无重症和死亡病例发生。[结论]这是1起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同时存在季节性流感疫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分析某乡镇中心小学乙型流感暴发疫情的流行特征和控制措施,为预防和控制学校流感疫情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运用流行病学的方法对疫情进行调查,采集流感样病例咽拭子进行流感病毒的型别检测。 结果 收集19例流感病例,其中住院病例2例,采集11例流感病例咽拭子标本,其中3例检测为乙型流感病毒。 结论 根据病例症状、体征分析,结合流行病学、实验室检测结果,确定此次发病是由乙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暴发疫情。规范开展因病缺课监测,完善学校传染病报告制度, 多途径、多方式进行健康教育,加强防病认识,提升防病技能,提高易感人群流感疫苗接种率,是防止学校流感疫情暴发和流行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四川省2004 - 2016年流感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04 - 2016年全省报告的流感暴发疫情资料,对疫情的时间、场所、病毒型别等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2004 - 2016年四川省共报告流感样病例数为10例及以上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325起,其中168起经实验室检测证实为流感暴发疫情,主要由甲型H1N1流感(35.12%)和H3N2流感(35.12%)病毒引起。流感暴发疫情数以2004年(141起)和2009年(103起)报告最多,2009年疫情集中在9 - 10月,其他年份主要集中于冬春季,且均在学校寒暑假期间迅速减少。流感暴发的最主要场所为中小学校,报告疫情302起(占92.92%),疫情规模以50 例以下为主。结论 强化监测,在优势毒株更替、毒株变异或新毒株出现初期及时预警,强化疫情防控,减少疾病危害;加强基层人员流行病学基本概念、疫情处置工作培训,以准确收集疫情信息。  相似文献   

17.
贺江 《职业与健康》2010,26(19):2210-2211
目的调查分析延安市实验中学发生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调查处理中遇到的问题,为防控流感和呼吸系统传染病提供依据。方法对临床诊断病例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采集发热或上呼吸道病例的鼻、咽拭子,用realtime RT-PCR方法和RT-PCR方法进行甲型H1N1流感核酸检测。对收集的资料和流行过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果 2009年10月13—19日,延安市实验中学发生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病例16例,罹患率为0.24%,学校教师没有发病;经实验室检测,16份标本甲型H1N1流感核酸检测阳性。结论该次疫情为甲型H1N1流感暴发。流感传染性强,播散快,容易在免疫力较低、在聚集生活的人群中引起暴发或流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社区护理干预在控制流感流行中的作用,为预防控制流感提供依据。方法对所有病例进行个案调查。结果疫情波及全厂每一个车间,发病人数339例,患病率为1.3%。暴发流行主要原因与流感疫苗接种率低、疫情发现和报告不及时和防治措施不完善等因素有关。结论通过完善了传染病防治制度,特别是晨检制度和预警制度,落实普及防病知识,强化防病意识、及时隔离治疗病人及重点防护区消毒等预防控制措施,并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及时消除传染病流行隐患.防止疫情扩散蔓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甲型H1N1流感混合季节性流感暴发特征,评价综合防控措施。方法通过对某高校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收集甲型H1N1流感混合季节性流感暴发个案数据,进行描述。结果在该高校发生4例甲型H1N1流感。结论在高校人群集中地方,流感疫情暴发后,迅速建立医学隔离观察治疗点是控制疫情的关键,也是防止发生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两起甲3型流行性感冒爆发中病毒抗原性差异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解在同一地区内同期发生的2起流行性感冒(流感)爆发中的病毒是否为同一性状以及病毒间抗原性的差异.方法从狗肾传代细胞(MDCK)分离的流感毒株提取病毒核糖核酸(RNA)后,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后的产物纯化后进行序列测定.结果2起爆发所分离的病毒经血清学鉴定均为甲3型流感病毒,核苷酸序列测定发现,引起2起爆发的甲3型流感病毒的抗原间有较大的差异.两者因10个核苷酸序列有差异而造成5个氨基酸被替换,其中3个发生在重要的抗原位点上,同源性98.5%.显示引起2起爆发的流感病毒并非来自同一毒株.其中1起爆发的毒株与2003年曾在宁波市流行的甲3型流感毒株同源性相接近,似是原先流行的毒株引起的爆发.而另1起爆发的毒株则与2003年流行的毒株同源性相差较远,并与当地后来流行的甲3型流感病毒的同源性更近,显然这是一起由流感病毒抗原性发生变异后的毒株引起的爆发.结论在同一地区同期流行的甲3型流感病毒的毒株并不一定为同一性状,抗原发生变异后的流感病毒可引起爆发,原先流行的毒株只要还有易感人群仍可造成爆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