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对登革热伴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 以提高临床对这种病例的进一步认识.方法将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2012年6月至2016年1月间收治的64例登革热病例分成伴血小板减少和不伴血小板减少2组, 对其临床表现及实验室资料做对比分析.结果 伴血小板减少患者与不伴血小板减少患者比较, 2组性别、年龄和最高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高热持续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组临床表现比较, 皮下出血, 消化道出血, 鼻出血表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组实验室检查结果中WBC、NE、PLT、AST和LDH水平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伴血小板减少组肝脏损伤26例 (74.29%) , 无血小板减少组肝脏损伤17例 (58.62%) , 2组肝损害病例中AST/ALT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病程早期登革热伴血小板减少的患者容易出现出血及组织器官的损害, 应在疾病的早期高度重视, 以免病情进展为出血热或休克综合征.  相似文献   

2.
朱凌  张新华等 《医学文选》2002,21(2):181-182
疟疾仍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传染性疾病之一。传统认为疟疾破坏血液成分主要是溶血反应 ,破坏红细胞。我们在临床上发现疟疾常伴有血小板减少的现象 ,我院近 5年收治的疟疾病例中 ,伴有血小板减少者 7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中男 6例 ,女性 1例。年龄 1 8~ 3 5岁。其中 6例为战士 ,均在广西边防部队服役 ,1例为部队干部家属因去过边境连队探亲回来后发病。 5例确诊为间日疟疾 ,2例确诊为恶性疟疾 ,4例患者在末稍血中查到疟原虫 ,3例先在骨髓中找到疟原虫 ,然后在血中也找到疟原虫。1 .2 首发症状及查体…  相似文献   

3.
朱凌  张新华  周天红 《微创医学》2002,21(2):181-182
疟疾仍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传染性疾病之一.传统认为疟疾破坏血液成分主要是溶血反应,破坏红细胞.我们在临床上发现疟疾常伴有血小板减少的现象,我院近5年收治的疟疾病例中,伴有血小板减少者7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王桂英  吴文英  黄玉梅 《中外医疗》2009,28(36):149-149
目的探讨妊娠期重度血小板减少的围生期护理。方法本文通过分析1例妊娠期重度血小板减少孕妇的围生期护理与治疗配合,有效进行各种护理措施,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在积极配合医生治疗的同时,护士主动有效进行各种护理措施是妊娠期重度血小板减少围生期护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罗某,女,40岁,因"第二胎孕39+2周,双下肢水肿2月,头痛十余小时,外院查血小板减少"于2009年6月26日入院.平素月经规律,3/30 d,量中,痛经(-),LMP:2007-9-24.患者停经三十余天,查尿HCG(+),早孕反应不明显,孕早期无保胎史及病毒感染史.孕4+月自觉胎动至今.孕期未系统产前检查.近2月出现双下肢水肿,未予任何诊疗.  相似文献   

6.
妊娠期重度血小板减少的围生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妊娠期血小板减少是一种相对常见的疾病,由于多种内科合并症及妊娠特发性所致,存在严重产时、产后出血风险,临床处理较棘手,尤其对于重度血小板患者的处理更为重要,如何加强护理,使母婴平安,本文即对此加以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选我院1999年至2005年收治的重度血小板减少  相似文献   

7.
范社红  周凯 《中原医刊》1999,26(11):62-62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为一少见的微血管血栓—出血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血小板减少、溶血性贫血、反复发作的波动性神经症状和体征、发热及肾脏损害。具有前三项者称为三联征,合并有后二项者为五联征。我院从87年12月至98年10月,共收治7例TTP。本文针对患者的临床特点,总结护理如下:1 临床资料7例中男4例,女3例,年龄20~55岁,平均33岁。五联征者5例,符合三联征者2例。Hb40-100g/L,血小板计数1-5~9.0×109T/L,体温高达40℃。主要表现为贫血、发热、头痛、抽搐、昏迷…  相似文献   

8.
系统性红斑狼疮(英文全称,SLE)是一种临床表现有多系统损害症状的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血清具有以抗核抗体为主的大量不同自身抗体~([1])。狼疮肾炎对SLE预后影响甚大~([2])。20%的患者有血小板减少,有因血小板减少明显而发生各系统出血。所以平时对SLE伴PLT减少的病人,需定期监测血象。我科2018-09-26收治了一位SLE伴血小板减少的患者,计划年底怀孕,且其病形成狼疮肾,所以护士细心的照顾和专科疾病的护理对该病人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最后经过积极治疗和细心护理,患者病情稳定出院。患者于11-30复查各化验指标WBC:4.9×10~9/L,PLT223×10~9/L,N%77%,病情稳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1例血管瘤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儿的护理效果。方法:给予患儿围手术期全方位护理,观察术后血常规检验结果。结果:患儿术后血小板数逐渐上升,之后维持在正常水平,白细胞数、中性细胞数、淋巴细胞数及单核细胞数均基本处于正常范围内。结论:血管瘤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护理应以控制血小板数量,减少出血为主,同时切除瘤体,去除病因,加强患处及全身出血倾向的观察和护理。  相似文献   

10.
11.
<正> 1 病例报告 患者:34岁,以双胎停经9个月,全身浮肿3个月,头晕7d于2001年3月18日收入院。孕2产1,否认既往有任何病史.入院后查:P100次/min,BP24/16kPa,面色、口唇及睑结膜略苍白.全身浮肿,皮下无出血点,心肺未闻及异常,腹膨隆,宫底于剑突下2横指,儿头一上一下,胎心音140次/min,肛诊:宫口开大1.0cm。辅助检查:血常规WBC3.17×10_9/L,HB59g/L,RBC1.91×10_(12)/L,PLT28×10_9/L;肝功TP  相似文献   

12.
<正>肝素及低分子肝素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常用的抗凝药,其价廉、疗效确实,且可监控。但在使用过程中,可出现一些严重并发症如肝素类诱导血小板减少症(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HIT),可进一步导致出血和血栓形成,危及患者生命。HIT虽少见,但如未及时发现和及时处理,后果十分严重。笔者对2013年4—5月,江西省人民医院分别使用肝素和低分子肝素后发生HIT的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3.
14.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即无形体病,是由嗜吞噬细胞无形体侵染人末梢血中性粒细胞引起,以发热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和多脏器功能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蜱传疾病.潜伏期7~14天(平均9天).主要表现为持续性高热、全身不适、乏力、头痛、肌肉酸痛,以及呕吐、厌食、腹泻等.部分患者有咳嗽、咽痛.  相似文献   

15.
16.
妊娠晚期合并重度血小板减少症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磨瑛梅 《广西医学》2009,31(12):1894-1895
血小板减少症是由于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减退导致出血、贫血、感染为表现的疾病。无论何种原因所致的严重血小板减少,都可引起典型的出血:在受轻微外伤的部位出现小的散在性淤斑、黏膜出血(鼻出血、胃肠道和泌尿生殖道和阴道出血)、手术后大量出血,胃肠道大量出血和中枢神经系统内出血可危及生命。我院产科2005年1月至2008年10月共收治孕晚期重度血小板减少症患者18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妊娠合并重度血小板减少的围产期护理措施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57例妊娠合并重度血小板减少患者,对其临床资料以及围产期护理措施、妊娠结局等进行回顾分析,以对其围产期护理情况进行探讨。结果 57例患者,经阴道分娩生产5例,约为8.8%;剖宫产52例,约为91.2%。此外,6例患者出现产后出血,其产后出血率为10.5%;无一例患者或新生儿出现死亡情况,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8.2%。结论对妊娠合并重度血小板减少患者实施全面的围产期护理,根据患者临床情况,合理选择分娩生产方式,并加强监护、实施提升血小板措施,能够有效确保母婴平安,提高其围产期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8.
王静 《吉林医学》2012,33(16):3519-3520
目的:总结重度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护理经验。方法:选择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中31例重度患者,根据病情应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甲基泼尼松龙/或地塞米松治疗,并严格了基础护理、严密观察病情、认真药物护理、加强与患者家属沟通和心理护理。结果:31例病情迅速缓解,取得良好效果。结论:有效、及时、得当的护理措施,对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疾病的恢复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我院于2007年5月10日收治了1例小儿腹泻伴血小板减少的病例,血小板减少从发现到恢复正常仅用了5天时间.现报告如下. 1 病历摘要 患儿,男,2岁,2007年5月10日入院,主诉:黄色稀水样便6天,每日8余次,近2天每天3~4次,偶有呕吐,3天前出现咳嗽,开始为刺激性干咳,现有痰,无发热.体格检查:患儿精神不振,咽红肿,双肺可闻及少量湿啰音,体温37.5℃,心率120 次/min,呼吸28次/min.实验室检查:2007年5月10日大便镜检见中等量脂肪滴及淀粉小体,未见红白细胞.  相似文献   

20.
钟刚 《四川医学》2013,(8):1334-1282
1临床资料例1,男,58岁。因全身皮疹伴瘙痒1d,于2008年5月28日人院。10d前因“胸闷、胸痛”在我院确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查血常规正常。既往无血液病史。1d前口服肠溶性阿司匹林100mg/d治疗,后即出现全身皮肤散在红色丘疹,呈对称性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