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脊柱结核的CT所见与X线平片检查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脊柱结核的CT和X线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脊柱结核表现并与手术对照。结果76例脊柱结核均有椎体骨质破坏,其中37例合并有右侧或左侧椎弓根骨质破坏,76例中69例骨质破坏累及的椎体数量CT多于X线平片。52例CT发现有死骨形成,7例X线平片发现有死骨形成,39例骨质破坏周围有骨质硬化,13例X线平片仅见单侧椎旁脓肿形成,而CT却发现双侧均有椎旁脓肿形成。此外,脊柱前方之脓肿仅在CT检查中才能发现。结论CT检查显示脊柱结核骨质破坏、死骨形成及椎旁脓肿优越于X线平片检查。  相似文献   

2.
李燕 《临床医学》2023,(3):73-75
目的 探讨X线、多层螺旋CT及MRI检查对脊柱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濮阳市油田总医院收治的疑似脊柱结核患者85例为研究对象,所有入选者均进行X线、多层螺旋CT及MRI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X线、多层螺旋CT及MRI诊断脊柱结核的临床价值,另外比较X线、多层螺旋CT及MRI检查对不同病灶的检出率。结果 85例疑似脊柱结核患者经病理检查结果确诊64例,占75.29%(64/85)。MRI诊断脊柱结核的准确度为90.59%(77/85),灵敏度为90.63%(58/64),特异度为90.48%(19/21),阳性预测值为96.67%(58/60),阴性预测值为76.00%(19/25),均高于X线、多层螺旋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检查与病理检查结果一致性较差(Kappa=0.230,P<0.05),多层螺旋CT检查与病理检查结果一致性理想(Kappa=0.409,P<0.05),MRI检查与病理检查结果一致性极好(Kappa=0.762,P<0.05)。MRI检查椎旁脓肿、椎管受累、骨质破坏、椎间...  相似文献   

3.
脊柱结核36例CT诊断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辉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2):7969-7970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减少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及临床证实的36例脊柱结核的CT表现。结果颈段2例,胸段12例,腰段22例。单椎体受累4例,32例多椎体受累。主要CT表现为:(1)椎体及附件的骨质破坏;(2)椎体骨质增生硬化;(3)椎旁脓肿的形成;(4)椎间盘的破坏;(5)椎管受累;(6)死骨形成。结论脊柱结核的CT征象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和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脊柱结核的特点及影像学诊断评价。材料与方法:分析了18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脊柱结核患者的x线平片,CF、MR〗扫描及增强扫描检查。结果:①脊柱正侧位x线片,CT、MRI对脊柱结核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0.8%、95.7%、97.7%.②对椎体、骨质破坏包括附件的破坏,死骨形成,敏感性分别为92.4%、98.5%、97.1%.⑧对椎间隙的狭窄椎旁软组织肿块,腰大肌肿胀,椎管及脊髓的受累显示宰分别为87.2%、90.4%、99.5%.④多椎体受累149例(149/186)。结论:①脊椎正侧位x线平片是诊断脊柱结核的基础方法.②如需进一步了解死骨,椎旁软组织肿胀,脓肿附件破坏等,可进一步做CT检查.⑧骨髓水肿早期椎体破坏,软组织肿块及脓肿、椎间盘破坏、椎管及脊髓的受累,MRI准确率高,评价细致、全面,并且能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5.
老年人脊柱结核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老年人脊柱结核的CT和MRI表现。方法对经手术病理或抗结核治疗证实的50例老年人脊柱结核行CT检查,其中35例同时行MRI检查。结果老年人脊柱结核的CT表现为椎体的骨质破坏,分为溶骨状、虫蚀状及碎裂状三种形式,39例分布于椎体上、下缘的前方、侧方的外1/3带,11例累及全椎体,19例可见硬化边,21例可见砂粒状死骨,13例可见椎旁脓肿。MRI表现为椎体边缘的骨质破坏,常累及相邻椎体上、下缘,呈T1WI低中等信号、T2WI高信号,破坏区周围可见不同程度的水肿区,呈T1WI低信号、T2WI等高信号,椎间隙变窄21例,其中13例椎间盘出现T2WI高信号,椎旁脓肿表现为边缘不清的T1WI低中等信号T2WI高信号。结论CT与MRI结合可全面反映老年人脊柱结核的影像学及病理特点,对正确诊断及指导临床治疗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T联合MRI在脊柱结核诊断与病情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29例脊柱结核患者分别应用X线片、CT及MRI影像诊断方法,比较诊断结果。结果 X线片、CT及MRI结核诊断符合率分别为41.8%、55.2%和100%,X线片、CT及MRI评估椎体结核病灶均破坏范围分别为(29.6±3.2)%、(51.7±6.2)%、(87.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在脊柱结核影像诊断中的效果最为显著,CT检查优于X线片。  相似文献   

7.
脊柱结核的MRI和CT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脊柱结核的磁共振成像(MRI)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表现,比较其诊断价值。方法对经手术病理和/或临床治疗随访证实的脊39例脊柱结核的MRI和CT表现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脊柱结核MRI表现为椎体及附件的骨质破坏、椎旁脓肿形成、硬膜囊和脊髓受累、椎间盘信号的改变以及韧带下播散等;脊柱结核CT表现为椎体及附件的骨质破坏、椎旁脓肿形成以及椎管受累等;与CT相比,MRI对早期病变的显示更敏感,对病变范围的确定也更具优势,但CT对死骨以及钙化灶的显示更清晰。结论脊柱结核病变具有多样性,MRI对脊柱结核的早期诊断、病变范围的确定方面要明显优于CT,而CT在显示死骨和钙化等方面具有优势,两者综合分析有助于脊柱结核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治疗效果的观察。  相似文献   

8.
柏建平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23(11):1937-1938
对58例脊柱转移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脊柱转移瘤影像学征象,分析X线诊断价值。58例患者中出现134个病变椎体,其中颈椎5个(3.73%),胸椎66个(49.25%),腰椎53个(39.55%),骶椎10个(29.41%)。病变部位累及颈椎与胸椎患者3例(5.17%),累及胸椎与腰椎患者18例(31.03%),累及腰椎与骶椎患者11例(18.97%)。X线平片显示32例(55.17%)患者出现异常,共有66个(49.25%)异常椎体。X片显示病变椎体出现虫蚀状及斑点状的骨质破坏区,部分椎体出现大块溶冰样骨质破坏,边缘较为模糊。CT检查显示,58例患者共出现118个(88.06%)病变椎骨,其中79个(66.95%)为溶骨性病变,椎体出现虫蚀状及斑点状的骨质破坏区或大块溶冰样骨质破坏,边缘较为模糊;24个(20.34%)为成骨型病变,椎体出现斑片状或大块状硬化高密度影、椎体的形态出现变形或消失;15个(12.71%)为混合型性病变,椎体出现混合密度影,并存在溶骨性骨破坏及条片状高密度影。MRI检查显示58例患者共出现125个(93.28%)病变椎骨。T1WI低信号92个(73.60%),T2WI高信号78个(62.40%),FS-T2WI高信号106个(84.80%)。MRI检出率显著高于CT与X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检查是临床最常用的检查脊柱转移瘤的方法。在影像学方面,脊柱转移瘤具有特征性的X线、CT及MRI表现,对发现转移瘤病灶、肿瘤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CT分型和影像学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胸腰椎结核患者的CT影像学资料。结果47例患者117个椎体受累,涉及胸椎12例(25.53%),胸腰椎17例(36.17%),腰椎18例(38.30%)。单个椎体受累7例,2个椎体受累32例,3个椎体受累6例,4个椎体受累2例,以连续2个椎体破坏为最常见(68.09%)。整个椎体破坏31个,部分椎体破坏57个;68个椎间盘受累,椎间盘破坏椎间隙狭窄18个,椎间隙消失8个。笔者根据结核破坏椎体累及脊髓、神经根和椎体周围脓肿形成的程度进行分型,即椎体型结核(12例),椎旁脓肿形成型结核(17例),脊神经根管(椎问孔)型结核(10例),椎管(脊髓)型结核(8例)。结论脊柱结核病变具有多样性,合理有效的影像学分型对l临床手术和/或介入联合药物治疗提供手术路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46例脊柱结核的CT表现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的CT特征性征像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脊柱结核患者的CT资料,其中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14例经穿刺活检证实,20例经抗结核药物治疗后临床痊愈。结果CT表现:(1)均有椎体变形、骨质破坏及“死骨;”(2)椎间盘破坏10例;(3)椎旁脓肿40例;(4)附件破坏5例;(5)椎管骨破坏15例,椎管内脓肿20例;(6)脓肿环状增强20例。结论(1)脊柱结核较特征性的CT征像是骨破坏区内见小“死骨”,软组织影内见钙化,椎间盘破坏,脓肿环状强化,常累及多个椎体;(2)CT扫描能早期发现脊柱结核,能提高其检出率和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CT与MRI对脊柱结核的临床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穿刺活检及随访证实的110例脊柱结核的完整临床及影像资料,所有病例均行CT及MRI平扫检查,部分同时行增强检查。结果颈椎9例,胸椎25例,腰椎42例,胸腰段31例,骶椎3例。脊柱结核CT主要表现为椎体及附件骨质破坏、椎旁脓肿、死骨、钙化等;脊柱结核MRI主要表现为椎体和附件骨破坏、椎间盘信号变化、椎旁脓肿、硬膜囊和脊髓受累、韧带的扩散等;CT对死骨及钙化的显示优于MRI,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MRI对骨髓水肿、硬膜囊及脊髓受累、韧带下播散的显示优于CT,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结论脊柱结核表现各种各样,CT和MRI对脊柱结核的诊断都有很高的价值,CT对死骨及钙化的显示更有优势,MRI在显示早期病变、硬膜囊及脊髓受累、韧带下播散等更有优势,二者联合有助于脊柱结核的诊断及与其他疾病的鉴别。  相似文献   

12.
脊柱结核的CT、MRI影像学特征(附34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的CT、MRI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34例脊柱结核病人资料,CT20例,MRI24例,其中10例病人进行了MRI、CT两项影像学检查,结果相互比较。结果脊柱结核CT表现为骨质破坏、椎旁脓肿形成、椎管受累等;MRI表现为骨质破坏、椎间盘破坏、椎旁脓肿形成、椎管受累、韧带下播散等。结论脊柱结核病变具有多样性,CT和MRI影像学各有特征,CT在显示死骨、钙化等方面具有优势,而MRI在显示韧带下播散,硬膜及脊髓侵犯等方面具有优势,两者综合分析有助于脊柱结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的各种病理组织成分MRI、CT、X线平片影像学表现特点。材料和方法:17例经手术证实、12例经临床抗结核治疗后病情稳定、症状好转而证实的脊柱结核,对其各种病理组织的MRI、CT、X线平片影像学表现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经MRI、CT、X线平片检查共显示23例存在较明显的冷脓肿,26例存在椎间盘破坏,23例可见死骨形成,10例脊柱后突畸形,15例椎体骨炎,10例可见结核肉芽肿,9例可见未液化的干酪样坏死物质。结论:通过CT、MRI平扫与增强扫描能清楚显示并甄别脊柱结核的各种病理组织成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增强CT和MRI诊断腰椎结核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在本院收治疑似60例腰椎结核患者,均行增强CT和MRI图像,以病理或治疗随访结果为金标准,观察其影像学表现,比较两种方法对腰椎结核的诊断效能。  结果  60例患者中,有42例确诊为腰椎结核。增强CT检出腰椎结核36例,与金标准比较,敏感度为85.71%,特异性为77.77%,准确度为83.33%,Kappa值为0.615;MRI检出腰椎结核40例,与金标准比较,敏感度为95.24%,特异性为88.89%,准确率为93.33%,Kappa值为0.841;MRI在椎间盘受累、椎旁脓肿、椎管受累中的检出率均高于增强CT(P<0.05),CT在死骨形成中的检出率高于MRI(P<0.05)。  结论  增强CT与MRI对诊断腰椎结核均具有一定的临床效能,MRI优于增强CT,MRI在椎间盘受累、椎旁脓肿、椎管受累的诊断有明显优势,增强CT在死骨形成检出率优于MRI。   相似文献   

15.
SAPHO综合征的影像表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SAPHO综合征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SAPHO综合征患者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19例病变累及前上胸壁,X线、CT表现为骨及肋软骨硬化、肥厚,关节破坏、强直,胸骨柄、锁骨近端和第1肋软骨受累,其中双侧不对称受累8例,双侧对称性受累7例,单侧受累4例。10例柄胸联合受累,6例第2肋软骨受累。5例伴有脊柱病变,X线、CT表现为多发椎体终板侵蚀、硬化,椎旁骨化,椎间隙变窄,椎体楔形变;MRI表现为椎体不均匀长T1长T2信号。3例伴骶髂关节受累,X线和CT表现为关节破坏、强直。结论 前上胸壁病变是SAPHO综合征最具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  相似文献   

16.
骨恶性淋巴瘤13例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骨恶性淋巴瘤影像表现及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恶性淋巴瘤。13例患者均行相应部位X线检查,9例行CT检查,2例行MRI检查。结果:12例原发骨恶性淋巴瘤中下颌骨、锁骨、胸椎、腰椎及尺骨各1例,胫骨及髂骨各2例,股骨3例,其中2例发生胸椎转移,4例合并病理性骨折,另1例为纵隔恶性淋巴瘤继发骨转移。X线及CT表现为溶骨型5例,浸润型4例.硬化型2例(其中1例呈象牙椎改变),混合型2例。MRI检查2例表现为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脂肪抑制T2WI扫描仍为稍高信号。注入造影剂后,病灶呈轻至中度均匀或不均匀强化。结论:X线对骨恶性淋巴瘤的检查有重要作用,象牙椎、椎体多骨多灶性破坏、长骨溶骨性破坏、母子灶存在等对本病有重要诊断价值。CT对本病的骨质破坏、硬化反应、骨膜反应、软组织侵犯等观察优于X线。MRI对淋巴瘤侵犯性破坏所致的早期骨质改变,以及发现骨髓的早期侵犯优于X线和CT。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脊柱多发郎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多症(LCH)的CT、MRI征象。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经病理证实的脊柱多发LCH患者的影像学检查资料,13例均接受CT检查(1例增强扫描),其中12例接受MR检查(6例增强扫描)。结果 13例中,单中心病变8例,多中心病变5例。共34个病变脊椎,其中核心病变脊椎19个,邻近侵犯脊椎15个。18个(18/19,94.74%)核心病变脊椎存在不同形态、程度的压缩骨折。13例患者共34个病变脊椎CT均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19个核心病变脊椎中,18个(18/19,94.74%)骨皮质不完整、可见椎旁软组织肿块。MRI显示12例患者共33个病变脊椎,包括核心病变脊椎18个,邻近侵犯脊椎15个,T1WI均呈等、稍低或低信号,T2WI呈稍高或高信号,脂肪抑制序列呈高信号;17个(17/18,94.44%)核心病变脊椎有椎旁软组织肿块。结论 脊柱多发LCH的CT、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加深对本病影像表现的认识可提高诊断和鉴别水平,但确诊需依靠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脊柱挫伤的影像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搜集60例脊柱外伤患者行X线、CT和MRI检查,对其三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椎体骨折45例:X线显示椎体骨折41例,累及115节椎体(90.6%),伴附件骨折32处(61.5%).CT显示椎体骨折45例,累及127节椎体(100.0%),伴附件骨折52处(96.2%),脊髓损伤3例,硬膜外下血肿2例.MR显示椎体骨折44例,累及123节椎体(96.9%),伴附件骨折48处(92.3%),韧带损伤16处,脊髓损伤10例,硬膜外下血肿6例.椎体挫伤15例:MRI显示23节椎体挫伤,伴附件挫伤7处;X线和CT均未发现异常.结论:显示骨折CT敏感度优于MRI和X线平片,显示骨挫伤和韧带、脊髓损伤MRI明显优于CT和X线平片.  相似文献   

19.
脊柱结核骨破坏类型及CT表现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骨破坏类型及CT表现特征。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脊柱结核的CT表现。结果:4种骨破坏类型中粉碎型最常见(33.3%),溶骨型28.4%,骨膜下型18.5%,局灶硬化型19.8%。附件及肋骨破坏发生率分别为34.6%和25%,椎间盘破坏占40%,椎旁软组织肿出现率为80%,且波及范围广(平均3.5个椎体),硬膜外脓肿出现率为40%,椎管内碎骨块达27.5%。结论:粉碎型骨破坏是脊柱结核最具特征的CT表现,而局处性骨硬化伴死骨形成,椎体骨破坏伴椎旁软组织肿块内出现骨碎块或钙化也是脊柱结核比较特征的CT表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99Tcm-MDP SPECT/CT诊断布鲁氏菌病脊柱炎(BS)的价值。方法 纳入20例BS患者,包括急性期7例、慢性期13例,均接受99Tcm-MDP SPECT全身骨显像及局部SPECT/CT显像;观察病变椎体、软骨终板及椎间隙,测量受累椎体及相邻未受累椎体的最大放射性计数,评价SPECT/CT诊断BS的价值。结果 CT检出24个(61.54%,24/39)病变椎体,其中腰椎21个、胸椎3个,主要表现为椎体上下缘骨质破坏,边缘呈花边样改变,伴增生、硬化,部分相邻椎间隙狭窄。SPECT及SPECT/CT均检出39个(100%,39/39)受累椎体,其中腰椎25个、胸椎14个,主要表现为异常放射性浓聚。急性期、慢性期BS病灶及相邻未受累椎体的最大放射性计数分别为11 339.56±1 384.23、7 746.96±1 087.57及5 179.12±744.39,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99Tcm-MDP SPECT/CT可同时显示BS病灶最大放射性计数及骨组织结构改变,有助于早期诊断B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