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央区颈淋巴结清扫术对oN0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cN0甲状腺乳头状癌行原发灶根治性切除时行中央区颈淋巴结清扫的资料。结果中央区颈淋巴结阳性率55.36%(31/56),原发灶侵出包膜者、肿瘤直径〉1.0cm中央区颈淋巴结阳性率分别为75.0%(6/8)、65.9%(29/44)。术中1例食管损伤,术后4例出现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5例暂时性低血钙,无出血、永久性喉神经损伤和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等并发症。术后随访1年~5年,行甲状腺超声、cT、核素扫描检查无复发、转移。结论根治性原发灶切除时清扫中央区颈淋巴结是eN0甲状腺乳头状癌必要而安全术式。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在临床颈淋巴结阴性(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67例cN0甲状腺乳头状癌行原发灶根治性切除,同时行患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清扫标本常规送病理检查。结果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50.7%(34/67)。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与患者的肿瘤直径≤1.0cm或>1.0cm无关(χ2=0.42,P>0.05);与原发灶是否侵犯包膜(χ2=8.76,P<0.01)及年龄<45岁或≥45岁(χ2=4.30,P<0.05)有关。67例均无喉返神经损伤、永久性低钙抽搐等并发症发生。结论cN0甲状腺乳头状癌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是必要的、安全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CND)对临床无淋巴结转移(cN0)乳头状甲状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1998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232例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将患者分为A组(CND组,n=112)与B组(无CND组,n=120),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原发肿瘤大小方面无明显差异,A组及B组中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分别为49例(43.8%)和6例(5.0%),术后接受131I治疗的患者较B组多(P=0.013);两组均无死亡病例;A组和B组分别有5例(4.4%)和8例(96.6%)复发,组间无明显差异(P=0.776),A组复发病例均为pN1患者。在A组患者中分析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原发肿瘤的分级与是否有包膜外侵犯与淋巴结转移相关。结论目前不能证实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可以改善cN0乳头状甲状腺癌患者的生存率或减少肿瘤复发,但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有助于对肿瘤准确分期,可用于指导术后综合治疗和随访管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临床意义.[方法]2007年3月-2010年2月间行手术治疗的6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因颈前区无痛性包块入院36例,颈淋巴结肿大入院5例,声音嘶哑就诊2例,体检发现甲状腺结节18例.行患侧叶、峡部全切、对侧叶大部切除术46例,甲状腺全切除术15例.传统根治性颈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高危因素,探讨cN0期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行Ⅵ区淋巴结清扫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2011年91例cN0期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资料。结果91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由术中冰冻确诊,未见腺体外侵犯及腺体内多发癌灶,均行患侧叶加峡叶切除,联合患侧Ⅵ区淋巴结清扫术。术后23例见淋巴结转移,癌灶直径〉0.5cm及腺体表面浸润者阳性率明显升高,分别为18/39、15/23,而癌灶直径〈0.5cm且无腺体表面浸润者转移率明显下降,仅为1/43。结论癌灶直径〉0.5cm及有腺体表面浸润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常规清扫Ⅵ区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治疗Ⅰ期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2006年收治的4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临床资料,探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及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后复发再手术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该组中央区淋巴结转移22例,转移率47.8%.术后并发症共4例,发生率8.7%.术后并发暂时性喉返神经麻痹1例,甲状旁腺功能减退2例,治疗后恢复正常,乳糜痿1例,加压包扎1周后痊愈.术后1年出现颈侧区淋巴结转移2例,均行选择性颈侧区清扫,无一例损伤喉返神经,复发再手术率4.3%.结论 Ⅰ期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高,首次手术有必要行中央区清扫,可降低复发再手术率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高危因素,探讨cN0期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行Ⅵ区淋巴结清扫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91例cN0期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资料。结果:91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由术中冰冻确诊,未见腺体外侵犯及腺体内多发癌灶,均行患侧叶加峡叶切除,联合患侧Ⅵ区淋巴结清扫术。术后23例见淋巴结转移,癌灶直径≥0.5 cm及腺体表面浸润者阳性率明显升高,分别为46.15%、65.21%,而癌灶直径<0.5 cm且无腺体表面浸润者转移率明显下降,仅为2.32%。结论:癌灶直径≥0.5 cm及有腺体表面浸润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常规清扫Ⅵ区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至2005年收治12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前触诊及B超发现淋巴结肿大者75例,行功能性颈清扫术;术前未能触诊淋巴结肿大及B超未发现淋巴结肿大者49例,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结果全部患者术后恢复正常,并发一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5例,随访5-10年中,有12例出现颈侧区淋巴结转移,其中实施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患者有5例出现颈侧区淋巴结转移,均再行颈侧区淋巴结清扫。结论术前未触诊淋巴结肿大及B超未发现淋巴结肿大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实施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可达到与颈侧区淋巴结清扫相似的治疗效果,可以减少不必要的颈侧区清扫。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对cN(0临床颈淋巴结阴性)甲状腺乳头状癌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术的指导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对101例cN0甲状腺乳头状癌行原发灶根治性切除,同时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根据淋巴结的阳性结果选择颈淋巴结功能性清扫术,清扫标本作常规病理检查。结果:中央区淋巴结阳性者,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率高,本组为(20/21)。原发灶侵出包膜者,中央区淋巴结阳性率高,本组为(13/34)。结论:对中央区淋巴结阳性的cN0甲状腺乳头状癌,要采取积极的治疗方式;对淋巴结阴性者,要密切随访,尤其是原发灶侵出包膜者。 相似文献
12.
13.
14.
目的:探讨甲状腺系膜切除术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2013年11月~2014年11月7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通过甲状腺系膜切除术清扫中央区淋巴结在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应用效果。结果76例患者行甲状腺系膜切除术清扫中央区淋巴结后均顺利度过围术期,康复出院,无窒息、甲状腺危象、切口感染、术后出血、手足抽搐及死亡等发生;2例患者术后出现声音嘶哑并发症。术后常规门诊随访,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率为100%;1例患者出现右侧侵犯颈内静脉、迷走神经、颈总动脉癌结节,行二次手术,病理类型为滤泡型乳头状癌。结论甲状腺系膜切除术完全符合肿瘤手术淋巴结清扫整块切除的原则,能够彻底清除中央区淋巴脂肪组织,减少了甲状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可能性,其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中的应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纳米碳在cN0期单侧甲状腺乳头状癌行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cN0期单侧甲状腺乳头状癌首次手术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n=50例)和实验组(n=50例),实验组辅以纳米碳显影,行患侧甲状腺腺叶+峡部+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对照组行患侧甲状腺腺叶+峡部+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1 d血钙及术后6个月的血钙及甲状旁腺素、术后声嘶、甲状旁腺误切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6个月血钙及血甲状旁腺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第1天血钙、术后甲状旁腺误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手术时间、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数及患侧阳性数、暂时性术后声嘶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N0期单侧甲状腺乳头状癌应积极行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辅以纳米碳显影能提高淋巴结的检出率及阳性率,防止甲状旁腺与喉返神经损伤,手术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在cNO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常规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意义。方法:对97例cNO甲状腺乳头状癌行甲状腺病灶根治性切除,同时行患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清扫标本常规送病理检查。结果:中央区淋巴结阳性率46.39%。原发灶侵犯包膜、癌灶>1cm者及年龄在45岁及45岁以上者阳性率显著升高,分别为63.04%,59.26%和72.00%。97例均无喉返神经损伤、永久性低钙抽搐等并发症发生。结论:cNO甲状腺乳头状癌常规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是必要的、安全的、可行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影响cN。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高危因素及行预防性清扫的意义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济南军区总医院2008年2月至2012年9月术前诊断为cN。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行甲状腺全切并双侧中央区淋巴结及患侧Ⅲ、Ⅴ区(+)Ⅱ区淋巴结清扫162例的临床资料,统计年龄、性别、肿物大小、有无侵及甲状腺被膜情况、原发灶数目、肿瘤单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手术并发症,探讨临床特征与颈部淋巴结转移关系。结果162例患者中74例(45.7%)患者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71例中央区淋巴结转移阳性,转移率为43.8%,45例颈侧区(Ⅲ、Ⅴ区(+)Ⅱ区)淋巴结转移阳性,转移率为29.6%。年龄、肿瘤有无浸润包膜是PTM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术后并发喉返神经麻痹发生率为0.62%(1/162),系肿瘤侵犯喉返神经切断喉返神经所致,其中1例(0.62%)术后颈部切口出血,行手术止血,2例(1.23%)皮下淤血,保守治疗治愈。2例(1.23%)术后乳糜漏,均为左侧清扫患者,行持续负压吸引、左颈静脉角局部加压包扎治疗后治愈。59例(36.4%)患者术后出现低钙血症,血甲状旁腺盯H低于参考值下限,治疗后恢复正常。无永久性甲状旁腺损伤并发症发生。结论对~NoPTMC行甲状腺全切并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高危患者行患侧II、V区(+)Ⅱ区淋巴结清扫具有重要意义并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预防性淋巴结清扫在矿区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TMC)手术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2020年行甲状腺切除手术的矿区PTMC患者60例,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行预防性淋巴结清扫;对照组未行预防性淋巴结清扫.比较两组血清甲状旁腺素(PTH)和钙(Ca)指标水平、术后并发症、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结果:观...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阳性与侧区淋巴结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行预防性颈淋巴结清扫的5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资料.女36例,男14例.结果 根据患者中央区淋巴结阳性数目分为3组: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数=1(A组,n =21),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数=2(B组,n=11),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数≥3(C组,n=18),各组相应侧区淋巴结受累的风险分别为47.5%、81.8%、88.9% (P =0.012).单因素分析提示T3~4及中央区淋巴结阳性数≥2枚是侧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提示中央区淋巴结阳性数≥2枚是独立的危险因素(OR 4.67,95% CI1 ~22),阳性预测值为86.2%.结论 T3~4或中央区淋巴结阳性数量≥2枚是PTC侧区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可考虑行预防性颈部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