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灵枢·经脉》(以下简称《经脉》)对各经脉的论述,有循行、病候和治则三部分内容。其中的循行及部分病候,由于马王堆医学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以下简称《足臂》,《阴阳》)的出土,而得以有较为深入的研究。相比之下,治则部分的研究则因缺乏有关的古代文献而近乎空白,影响着对经络理论及其临床  相似文献   

2.
1973年我国文物考古工作者在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发现一批帛书,其中有两篇经脉学专著,整理小组定名为《足臂十一脉灸经》(以下简称《足臂》)和《阴阳十一脉灸经》(以下简称《阴阳》)。据考证,其成书年代均早于《内经》。其内容与《内经》的《灵枢·经脉》有许多相似之处。尤其重要的是,从中可看出经脉病候“是动、所生  相似文献   

3.
马王堆出土的《足臂十一脉灸经》是已知的我国最早的经脉学专书,电是最早的灸疗学著作。它的成书年代早于《黄帝内经》。目前诸多文章仅着眼于分析该书经脉、病候等,而尚未见文从针灸治疗学角度探讨“皆灸×脉”内容的。为此,笔者不揣冒昧,试作讨究。《足臂十一脉灸经》在论述每条经脉的主病病候——“其病”之后有云:“皆灸×脉”(脉在原书作“温”,指经脉。“温”与脉通,本文均以“脉”代之。)“皆灸  相似文献   

4.
李海峰 《吉林中医药》2020,40(6):820-822
马王堆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与《阴阳十一脉灸经》、张家山汉简《脉书》是《灵枢·经脉》的祖本。通过对《足臂十一脉灸经》"其病"、《阴阳十一脉灸经》(甲本)"所产病"和《灵枢·经脉》"所生病"中的疼痛病症数目与所生病症总数及经脉循行部位数目等进行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发现三篇文献记述的疼痛病症数目与"所生病"症总数及经脉循行部位数目存在不同程度的关联,说明疼痛病症是经脉病症的主要内容之一,经脉理论形成初期,古人对经脉循行路线的认识可能有部分来源于对疼痛诊察或治疗的结果,经脉理论的形成与古人对疼痛病症的认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1972年初至1974年初,在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中,有古医书《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卜一脉灸经》。两部古脉灸经全面论述了人体十一条经脉的循行走向及所主治的疾病。这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论述经脉学说的文献。从成书的年代来看,在两部脉经中,《足臂十一脉灸经》最为古朴,《阴阳十一脉灸经》则稍晚,而《灵枢·经脉》比两部脉灸经都晚,我们可以说,两部脉灸经是《灵枢·经脉》的祖本。  相似文献   

6.
经络学说是祖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中医临床各科尤其是针灸推拿等学科的理论基础。笔者近年来研读经络专著 ,发现《帛书·经脉篇》〔1〕中脉气流注的思想独特 ,对后世影响较大 ,以下试做探讨。1 脉气流注特点《帛书·经脉篇》包括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 ,1 973年出土于长沙马王堆汉墓 ,考古专家据其内容及历史背景推断 ,认为其早于《内经》〔2〕。其中《足臂十一脉灸经》所载十一条经脉均从四肢末端起始 ,渐次以上。例如 :臂泰阴温 (脉 ) :循筋上兼 (廉 ) ,以奏(凑 )内 ,出夜 (腋 )内兼 (廉 ) ,之心。《阴阳十一脉灸经》…  相似文献   

7.
《肘后备急方》灸法学术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肘后备急方》灸法学术思想主要表现为:因腧穴名称繁杂,识记不便,固仅言穴用而隐穴名,重在实用;灸法易于掌握,适于普及,疗效肯定,故书中重视灸法且灸药并用;重视任督,交通阴阳,回阳救逆,以疗急症;急症用穴,多取四末,实则泻之,虚则补之,促通经脉;首载隔物灸,影响深远;强调“但明次第,莫为乱灸。须有其病,乃随病灸之”,重视辨证,灸以疗病。  相似文献   

8.
笔者通过对比分析马王堆、老官山、《黄帝内经》等文献,对手臂阴经的循行演变及主治进行探讨,发现《灵枢·经脉》中手三阴脉的形成经历了一阴、二阴到三阴的演变,其起点随着脉动点的增加由脥部向手掌延伸。手厥阴心包经是马王堆帛书十一脉系统唯一缺少的一条,此经脉在老官山才形成,彼时称之为心主之脉,心主之脉的诞生是《灵枢·经脉》中十二经脉循环无端的基础;而在经脉终点的记录上,《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遵循不同的原则,《足臂十一脉灸经》更加注重临床治疗效果,其经脉终点依据主治所及而定,《阴阳十一脉灸经》则皆入心,这一做法为老官山十二脉所沿用。当经脉与脏腑相连的系统形成时,由于经脉不再入心,经脉对应的主治亦发生了迁移。  相似文献   

9.
梳理历代医家对《黄帝内经》中手足加阴阳的解读,有经脉与腧穴两类。根据《素问·缪刺论篇》手足加阴阳内容与《阴阳十一脉灸经》齿脉、耳脉内容相同,提出手足加阴阳源自古脉名。纵向对比《天回医简》《阴阳十一脉灸经》《足臂十一脉灸经》《黄帝内经》中手足加阴阳的演变,认为经脉系统原有部位与阴阳二类,《天回医简》将二类融合,并将“头巨阳”“颊巨阳”等不同部位的同名脉串联而成“巨阳脉”,《阴阳十一脉灸经》尚有二类经脉的影子,与《足臂十一脉灸经》《黄帝内经》逐步完成了部位加阴阳向手足加阴阳的转化,形成了现今经脉系统的雏形。进一步提出脉、穴同源自施术部位且互相影响,并以历代医家围绕《素问·决死生篇》中脉动、经脉、腧穴问题争论不休为例,强调明晰此源流对针灸学习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急症救治用灸,可溯至《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其后灸治急症的应用日渐昌盛。在古代急症救治中,灸法以其效速力宏、简便实用而倍受历代医家推崇,已成为急症救治的主要措施之一。现简介如下。1灸治急症的临床应用1.1适应病证古代灸治急症的应用范围极为广泛,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类:①阴盛阳微之厥逆暴脱请证。如《伤寒论》主张阴盛阳微之危重症用灸治:“伤寒六七日,脉微,手足厥冷,烦躁,灸厥阴,厥不还者死”;《肘后方》有治卒死尸厥灸*鼻人中”、灸“阴囊下去下部一寸”的用法。②风痰肆逆之中风、痉痛、癫狂诸疾…  相似文献   

11.
《备急灸方》,始由宋·闻人耆年撰,记述22种急症之灸治方法,刊于1226年,后孙炬卿补入“骑竹马灸法”和“竹阁经验备急药方”,重刊于1245年,书名仍此。《备急灸方》被视为急症灸治之专著,内容丰富,经验宝贵。本文拟据1987年中国书店影印本(据光绪本影印),就本书灸治急症之学术特色探讨如次。  相似文献   

12.
《足臂十一脉灸经》与《阴阳十一脉灸经》作为最早的中医学著作,主要论及的是十一条经脉的循行和其异常时产生的病候,以及对这些病候的灸治方法。笔者对这两本著作中经脉循行的原文、表述方式等方面加以比较研究,以期反映这两本针灸医学著作中经脉循行的概貌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成都出土的天回医简中,除包含一部较为完整的经脉文献《脉书·下经》外,另有一部残损严重的经脉文献,与《医马书》同置于一底箱内。本篇残存竹简中未发现自题篇名,考其文字内容,与马王堆帛书《阴阳十一脉灸经》《足臂十一脉灸经》、张家山汉简《脉书》,以及天回医简中的《脉书·下经》等均有所不同,而与《灵枢·经脉》的文句多有相类,故整理者拟名为《经脉》。通过对本篇与已出土经脉文献及《灵枢·经脉》的比较,展示秦汉时期中医经脉学说的源流衍变,并以此为例探讨中医经典理论的构建历程。  相似文献   

14.
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及《阴阳十一脉灸经》,记述了两种十一脉说,这两种学说除未与脏腑建立系统联系,没有循环流注观念外,其余内容已与《内经》有关理论比较接近。事物都有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可以推测,在十一脉说之前,当存在更原始的说法。首先从经脉帛书分析:(1)经脉命名方面,《阴阳十一脉灸经》在足脉前不署“足”字,径称“××脉”,似乎这些经脉本属于足,无须注明,而在臂脉,则必以“肩脉”、  相似文献   

15.
经络辨证是以经络学说和经络循行、生理、病理为主要依据的辨证方法,有关经络辨证的内容自我国古代就有记载,而在各朝各代的针灸专著中,经络辨证理论更是得以不断发展和完善。本文将《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和黄帝内经《灵枢.经脉》的内容进行了详细比较,揭示了从《足臂十一脉灸经》到《阴阳十一脉灸经》再到《灵枢.经脉》篇经络辨证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试论《脉书》与《经脉》之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脉书》是指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所记载的《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以下简称{足臂本》和《阴阳本》)。《经脉》是指《黄帝内经》中的《灵枢·经脉})篇。通过学习、分析、比较,我们认为《脉书》与《经脉》的异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正经脉的数目《足臂本》和《阴阳本》均记载了11条经脉,手为二阴(大阴、少阻),缺少手厥明心包经。而《经脉》记载了手、足各三明三阳经脉,共计12条,其重大意义不单是经脉数量的增加,弥补了《脉书》中阴经与阳经的不平衡,而且纠正了《脉书附手太阴肺经与手厥阴心包…  相似文献   

17.
通过系统梳理《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灵枢·经脉》、《针灸甲乙经》、敦煌《灸经图》等医学文献中关于足太阳经的记载,可以发现经络学说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长期不断总结经验的动态过程。敦煌医学文献《灸经图》关于足太阳经在背腰骶部后正中线旁开2.3寸的单条循行路线的记载可能是长期以来擅长灸法的医家通过其临床经验总结出的一套专属于"灸"所用的一种腧穴定位模式;此外,还可能有以重灸的方法来治疗疑难杂症(尤其以风寒邪气侵袭人体所导致的重病为主)的思想在内。  相似文献   

18.
从经络的起源与灸法的关系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了战国时代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与“阴阳十一脉灸经”,目前针灸界公认其为现存最早的针灸文献,是《灵枢》中“经脉篇”的雏形。该文只提“灸”和“经”(脉),所论经脉均为“灸经”,而未提到“针刺”,可见在当  相似文献   

19.
《灵枢·经脉》针灸治则治法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灵枢·经脉》(以下简称《经脉》)中,在记述每条经脉的循行与病候之后,均指出“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这些治则治法,在针灸理论的形成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因后人多忽略其制定的依  相似文献   

20.
经络,是我国古代医家首先提出的,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独特发明,也是我国对世界医学的一大贡献。经络学说的形成和完备,大约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内经》之前,已有经脉系统的概念。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上古医学帛书中,有《阴阳十一脉灸经》和《足臂十一脉灸经》,是现在能看到的最早的经脉学专著,其所载的交通上下的十一条经脉,是各不相干,互不联系,既没有内属脏腑的概念,也没有络脉的概念,但经脉系统的基本概念已经形成了。《内经》对经络有较系统的论述,已经形成了经络学说。《灵枢》的《经脉》、《经筋》和《脉度》等篇,详细记载了经络,已经体现了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