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低场强MRI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诊断颅内囊性病变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组织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的单发颅内囊性病变患者低场强DWI信号特征。结果 4例单发性脑脓肿和2例表皮样囊肿低场DWI呈高信号,3例蛛网膜囊肿呈低信号,9例囊性脑肿瘤者6例呈稍高信号,3例呈稍低信号。结论低场强DWI有助于颅内囊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低场强MRI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诊断颅内囊性病变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组织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的单发颅内囊性病变患者低场强DWI信号特征.结果 4例单发性脑脓肿和2例表皮样囊肿低场DWI呈高信号,3例蛛网膜囊肿呈低信号,9例囊性脑肿瘤者6例呈稍高信号,3例呈稍低信号.结论 低场强DWI有助于颅内囊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3.0 T MRI扩散加权成像(DWI)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在宫颈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21年2月诊治的25例宫颈癌为研究组,选取同期进行检查的未合并宫颈病变正常健康女性20例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常规MRI及DWI检查.比较对照组宫颈组织与研究组病灶组织ADC值差异,以...  相似文献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5):983-985
目的分析胆管癌及肝占位性病变诊断鉴别中采取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处理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接诊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管癌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胆管癌组),同期接诊的经活检、典型影像学确诊的肝占位病变患者60例(肝占位病变组)与正常体检者30例(对照组)进行对照研究,皆采取DWI诊断,对比分析诊断结果。结果胆管癌组ADC值明显低于对照组、肝血管瘤组、肝囊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管癌组ADC值与肝恶性病变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诊断胆管癌及肝占位性病变,可提供定量诊断信息,并且序列速度快,图像特点与ADC值准确,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5.
目的  乳腺癌已成为中国女性最常见的癌症,乳腺MRI在乳腺疾病的诊断中越来越重要。MRI在诊断乳腺癌时有较高的敏感性,但是特异性低,因此扩散加权成像(DWI)作为乳腺MRI的一种重要补充技术,可以提高其特异性,已经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表观扩散系数(ADC)是衡量组织中水分子扩散的指标,可通过DWI图像计算获得。DWI-ADC值在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及评估乳腺癌预后、转移风险、新辅助化疗疗效及乳腺癌筛查等方面的研究成为热点。基于这一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本文将从DWI-ADC的基本原理、2.1-2.5标题加入、局限性及展望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扩散加权成像在全身肿瘤性病变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本文综述了扩散加权成像的病理生理基础及其在全身各种肿瘤性病变中的应用,包括各种病变的检出、诊断及在治疗后随访中的应用,并进一步阐述了扩散加权成像在肿瘤性病变中应用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磁共振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在肺占位性病变精准穿刺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来我院首诊发现肺占位性病变并且临床初步诊断为肺癌患者56例.所有入组患者在穿刺前均行3.0 T磁共振检查.分析肺癌肿瘤活性成分和瘤周非肿瘤成分在不同b值下的ADC值差异,并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综合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在鉴别肝脏囊性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9例肝内囊性占位病变患者(10例肝囊肿、5例肝脓肿、8例肝血管瘤及6例囊变或坏死的肝肿瘤)进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扫描,多点测量并计算取得综合ADC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种肝脏囊性占位性病变的综合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内囊性占位病变通过多点测量并运算取得的综合ADC值可作为鉴别肝囊肿、肝脓肿、肝血管瘤及肝肿瘤囊变或坏死的一种有用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9.
扩散加权成像量化鉴别诊断肝占位性病变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量化分析肝占位性病灶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及其扩散加权成像的图像特点.方法对20例正常志愿者及60例肝占位性病变患者行扩散加权成像,并测量腹部脏器、肝占位性病灶的ADC值及肝占位性病灶ADC值/本身肝实质ADC值的比值.结果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以2.50×10-3 mm2/s为界可较明确鉴别肝囊性及实性病变.结论通过综合及量化分析病灶的ADC值的变化,能更准确地判断肝占位的性质,为肝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胰腺癌是最主要的胰腺肿瘤, 其5年生存率不足5%, 早期发现、有效评估及采取恰当的治疗十分关键。自1984年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DWI)首次被报道以来, 其临床研究和应用价值日益凸显。DWI作为磁共振成像检查序列之一, 为胰腺癌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效果评价等提供重要信息。本文对DWI技术及其在胰腺癌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以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测量在颈部淋巴结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使用GE 1.5T磁共振扫描仪及颈部相控阵线圈对30例单侧或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行常规SE序列扫描,其中16例为恶性肿瘤,14例为良性病变,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全部病例使用体线圈行SE-EPI DWI序列扫描,采用全方位扩散梯度及6个b值扫描。DWI扫描时间40~52 s。分析30例病例的DWI与ADC值特点。结果在DWI序列扫描中,良性和恶性淋巴结均呈高信号,恶性淋巴结组的平均ADC值为(0.849±0.197)×10-3mm2/s,良性淋巴结组为(1.598±0.218)×10-3mm2/s,恶性淋巴结组平均ADC值明显小于良性淋巴结组(P<0.05),两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DWI对于鉴别颈部良恶性淋巴结病变是一种快速可行的技术,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正常宫颈与宫颈癌表观弥散系数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表观弥散系数(ADC)值是否可有效地定量区分正常宫颈、正常宫颈腔分泌物和宫颈癌。方法 对经活检或术后病理证实的34例宫颈癌患者及21名正常健康女性行常规MR及DWI,比较正常宫颈、正常宫颈腔分泌物和宫颈癌的ADC值。结果 正常宫颈DWI表现为内、中、外带三层结构,平均ADC值分别为(1.41±0.26)×10-3 mm2/s、(1.38±0.32)×10-3 mm2/s、(1.40±0.16)×10-3 mm2/s;正常宫颈腔分泌物平均ADC值为(1.45±0.27)×10-3 mm2/s;宫颈癌平均ADC值为(1.05±0.14)×10-3 mm2/s,宫颈癌平均ADC值明显小于宫颈各层及宫颈腔分泌物平均ADC值(P<0.05),宫颈内、中、外带及宫颈腔分泌物平均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DC值可有效地定量区分宫颈癌与正常宫颈、宫颈腔分泌物,但无法有效区分正常宫颈三层结构及宫颈分泌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三向同性扩散加权成像和表观扩散系数在早期脑梗死的诊断以及在判断脑梗塞的转归和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01-06/2005-01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00例脑梗死患者为观察对象,应用单次激发平面回波三向同性弥散加权成像和常规MRI对100例脑梗死患者共进行140次检查。其中超急性期(<6h)15次,急性期(7~24h)25次,亚急性期(2~7d)34次,稳定期(8~14d)28次,慢性期(15~135d)38次。测定各期病灶平均表观扩散系数值、相对表观扩散系数值及中心-边缘表观扩散系数值。分析各期梗死灶在弥散加权成像、T2WI及表观扩散系数图上的演变情况。结果:100例患者均完成了测试,进入结果分析。①超急性期15例均在弥散加权成像及表观扩散系数图上显示出缺血灶,但其在T2WI上表现正常。②各期病灶表观扩散系数值及在弥散加权成像上信号不同。超急性、急性期脑梗死在弥散加权成像上表现为高信号,其表观扩散系数值较对侧相应区域明显下降[(0.678±0.102)×10-3,(0.960±0.163)×10-3mm2/s,P<0.001]。④超急性、急性期病灶中心相对表观扩散系数最低,从中心往外逐渐升高呈梯度征。⑤超急性、急性期脑梗死灶平均相对表观扩散系数最低,随时间延长由低到高,于8~14d出现假性正常化,于慢性期高于正常水平,相对表观扩散系数与时间具有显著相关(r=0.926,P<0.001)。结论:三向同性弥散加权成像及表观扩散系数图对急性脑梗死,尤其是超急性脑梗死较常规T2WI具有更高的敏感性,能快速、准确地诊断超急性、急性脑梗死。梗死灶表观扩散系数值具有特征性演变规律,结合弥散加权成像及T2WI可以对脑梗死进行分期诊断,对临床个体化治疗有帮助,动态观察可以对疗效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三向同性扩散加卡艾成像和表观扩散系数在早期脑梗死的诊断以及在判断脑梗塞的转归和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01-06/2005—01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00例脑梗死患者为观察对象,应用单次激发平面回波三向同性弥散加权成像和常规MRI对100例脑梗死患者共进行140次检查。其中超急性期(〈6h)15次,急性期(7—24h)25次,亚急性期(2~7d)34次,稳定期(8~14d)28次,慢性期(15~135d)38次。测定各期病灶平均表观扩散系数值、相对表观扩散系数值及中心一边缘表观扩散系数值。分析各期梗死灶在弥散加权成像、T2W1及表观扩散系数图上的演变情况。结果:100例患者均完成了测试,进入结粜分析。①超急性期15例均在弥散加权成像及表观扩散系数图上显示出缺血灶,但其在T2WI上表现正常。②各期病灶表观扩散系数值及在弥散加权成像上信号不同。超急性、急性期脑梗死在弥散加权成像上表现为高信号,其表观扩散系数值较对侧相应区域明显下降[(0.678&;#177;0.102)&;#215;10^-3,(0.960&;#177;0.163)&;#215;10^-3mm^2/s,P〈0.001]。④超急性、急性期病灶中心相对表观扩散系数最低,从中心往外逐渐升高呈梯度征。⑤超急性、急件期脑梗死灶平均相对表观扩散系数最低,随时间延长由低到高,于8~14d出现假性正常化,于慢性期高于正常水平,相对表观扩散系数与时间具有显著相关(r=0.926,P〈0.001)。结论:三向同性弥散加权成像及表观扩散系数图对急性脑梗死,尤其是超急性脑梗死较常规T2WI具有更高的敏感性,能快速、准确地诊断超急性、急性脑梗死。梗死灶表观扩散系数值具有特征性演变规律,结合弥散加权成像及T2WI可以对脑梗死进行分期诊断,对临床个体化治疗有帮助.动杰观察可以对疗妁讲行评价。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和MR动态增强定量参数联合应用在宫颈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对100例宫颈癌患者和20例健康志愿者行常规MRI、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和MR动态增强扫描。(1)测量ADC值:在DWI b=800 s/mm~2上获取ADC图,对病灶低信号内取3个感兴趣区点位ADC值平均值,即ADC_(mean)。(2)将采集到的动态增强图像输入后处理工作站,通过血液双室模型(Tofts模型)软件,得出血流动力学参数:K~(trans)、K_(ep)和V_e。独立样本比较t检验,比较采用直线回归分析,绘制ROC曲线分析K~(trans)、K_(ep)和ADC_(mean)联合应用对宫颈癌的诊断效能。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宫颈癌组ADC_(mean)、K~(trans)、K_(ep)、Ve均值分别为:(0.8600±0.1608)×10-3 mm2/s、(2.6650±1.4750)/min、(4.0369±2.1073)/min、0.4875±0.2336;健康组ADC_(mean)、K~(trans)、K_(ep)、V_e均值分别为:(1.3495±0.1543)×10-3 m m2/s、(0.9086±0.4922)/min、(1.3689±0.5214)/min、0.4204±0.2771。直线回归分析:ADC_(mean)与K~(trans)、ADC_(mean)与Kep、K~(trans)与Kep间的P值均0.05,有统计学意义;V_e各P值0.05,无统计学意义。ROC曲线进一步分析ADC_(mean)和K~(trans)、Kep联合应用诊断宫颈癌效能,当阈值为-0.6时,ADC_(mean)、K~(trans)和Kep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8%和100%,98%和75%,100%和90%。结论宫颈癌的ADC_(mean)和动态增强定量参数K~(trans)、K_(ep)能作为癌肿影像学诊断可靠标记物,联合应用可以提高正确诊断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成像与表观弥散系数(ADC)在脑脓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5例临床证实为脑脓肿的病人行磁共振常规SE序列检查及弥散加权成像(DWI),获取ADC图,测定病灶兴趣区的ADC值,3例行MR增强扫描。结果:5个病例常规SE序列扫描共发现8个病灶,7个病灶腔内内容物在T1WI上为低信号,在T2WI上为高信号,在DWI上4个表现为高信号,3个表现为低信号,1个病灶脓腔内出现液-液平面,上半部在T2WI上为高信号,在DWI上为低信号,下半部在T2WI上为等信号,DWI上为高信号,各脓肿腔内容物在DWI上为高信号的区域平均ADC值为(1.15±0.116)×10-3mm2/s,低信号区域平均ADC值为(2.55±0.143)×10-3mm2/s。3例增强扫描T1WI上病灶表现为环形强化。结论:脑脓肿在DWI上可表现为高信号或低信号,信号高低及ADC值高低和脑脓肿病理形成过程有关,脓肿形成早期在DWI上呈高信号,低ADC值的特点有利于与肿瘤坏死或囊变肿瘤作鉴别。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评估颅内出血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PhilipsAchieva1.5T双梯度MR扫描仪,对53例颅内出血患者行T1WI、T2WI、FLAIR、SWI检查。经PhilipsEWS工作站对SWI像进行后处理,获得SWI幅度图、相位图及最小密度投影(MinIP)图。对T1WI+T2WI、FLAIR、SWI法检出颅内出血能力进行1~3分评分,测量颅内出血的容积,并对T1WI+T2WI、FLAIR、SWI法检出颅内出血能力的得分及出血量进行t检验。结果 T1WI+T2WI、FLAIR、SWI检出颅内出血的灵敏度分别为24.5%、49.1%、86.8%,SWI明显高于前二者(P<0.05);在检出颅内出血能力的得分上,三者分别为(1.01±0.63)分、(1.52±1.01)分、(2.31±0.50)分,SWI明显高于前二者(P<0.05);测得的颅内出血量分别为(1.26±0.39)ml、(1.89±0.49)ml、(3.17±0.57)ml,SWI明显多于前二者(P<0.05)。结论相对于常规扫描序列及FLAIR,SWI能更好地显示颅内出血,在检出超急性期脑出血、脑微出血及对脑出血分期、鉴别颅内出血或钙化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表观扩散系数在诊断小脑原发肿瘤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mcient,ADC)能反映肿瘤细胞的微观状态,本文探讨其对小脑原发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脑原发肿瘤的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11例血管母细胞瘤,12例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11例髓母细胞瘤,6例室管膜瘤,2例淋巴瘤,2例脉络丛乳头状瘤。全部病例均行MRI常规扫描,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及ADC值测量,对前4种肿瘤的绝对ADC值、相对ADC值在Stata9.0上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Bonferronitt检验。结果:不同肿瘤间的绝对ADC值及相对ADC值均有差异(P〈0.001),血管母细胞瘤的ADC值【(1.97±0.214)×10^-3mm^2/s)】要明显高于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1.643±0.223)×10^-3mm^2/s](P=0.001),髓母细胞瘤的ADC值【(0.698±0.124)×10^-3mm^2/s】明显低于室管膜瘤【(1.062±0.148)×10^-3mm2/s】(P=0.003),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则明显高于室管膜瘤(P〈0.001);脉络丛乳头状瘤亦有较高的ADC值,而淋巴瘤有较低的ADC值。在髓母细胞瘤、室管膜瘤、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及血管母细胞瘤这4种肿瘤中,取〈0.8×10^-3mm^2/s、(0.9-1.2)×10^-3mm^2/s、(1.3-1.7)×10^-3mm^2/s、〉2.1×10^-3mm^2/s分别作为上述肿瘤的ADC值的界值时,可获得100%的特异性。结论:ADC值是诊断小脑肿瘤的简便而实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ADC值在区分肌肉骨骼系统肿瘤良恶性中的作用.方法 对33例患有肌肉骨骼系统肿瘤的患者进行MR常规T1加权,T2加权,压脂T2加权检查,以及3D Fast SPGR动态增强成像.MR扩散加权成像采用SS-EPI序列,b值分别取0、700 s/mm2,在动态增强扫描图像上强化明显的区域作为扩散加权成像图上的感兴趣区,测定肿瘤的ADC值.结果 在33例肿瘤中,良性肿瘤为17例,平均ADC值为(1.54±0.35)×10-3mm2/s,恶性肿瘤共有16例,平均ADC值为(1.45±0.45)×10-3mm2/s,二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33例病例中,共有6例软骨类肿瘤,平均ADC值(1.945±0.51)X10-3mm2/s;非软骨类肿瘤共有27例,平均ADC值(1.41±0.29)×10-3mm2/s,二者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除1例软骨类肿瘤外,所有软骨类肿瘤的ADC值均大于2.0×10-3mm2/s.结论 以MR动态增强图像来选取DWI图像上肿瘤的感兴趣区(ROI)而测得的ADC值不能区分肌肉骨骼系统肿瘤的良恶性;但是高ADC值(>2.0×10-3mm2/s)对诊断软骨类肿瘤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