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内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管理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 ,国内护理人员对机械通气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讨论 ,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 ,现就应用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的管理内容进行综述。1 人工气道的固定1.1 气管切开置管的固定。将 2根寸带 ,一长一短 ,分别系于套管两侧 ,将长的一端绕过颈后 ,在颈部左侧或右侧打一死结或打手术结 ;松紧要适度 ,以 1指的空隙为宜。翻身时最好有 2人合作 ,保持头颈部与气管导管活动的一致性 ,且注意对气管导管的压力减小到最低 ,尤其是螺纹管长度应适宜 ,辅以有效支架扶托 ,可防止脱管发生[1,2 ] 。1.2 经口气管插管的固定。经口气管插管深度一般在 2 2~2 …  相似文献   

2.
各种原因引起大咯血,由于正压通气常使血液在气道内积痂,堵塞气道,故一般认为是机械通气的禁忌症,但有些患者咯血合并急性呼吸衰竭(非气道阻塞所致),不得不使用机械通气。因此这类患者的气道管理尤为重要。近年来我科共收治5例咯血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现就这类患者的气道管理作一探讨。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1995年7月-1999年7月共收治5例咯血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男4例,女1例;年龄28-52岁,平均36岁;大咯血2例,中等量咯血3例;肺结核3例,肺泡细胞癌1例,肺挫伤1例。 2.急性呼吸衰竭原因…  相似文献   

3.
总结33例机械通气病人人工气道的护理措施,包括气管导管的固定,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感染、口腔护理等.  相似文献   

4.
人工气道是指将导管直接插入气管或经上呼吸道插入气管所建立的气体通道。目前常用的人工气道包括气管内插管和气管切开。人工气道的建立和使用使得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大大提高,是临床救治危重患者的重要手段。合理的气道湿化方式,可以稀释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气道的通畅和湿润,维持呼吸道正常功能,有效预防肺部感染。近年来,国内外护理同行对人工气道的湿化方法进行了大量的探讨,现将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机械通气时人工气道的建立和管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TheEstablishmentandManagementofArtificalRespiratoryTractinMechani-cafVentilationZhuLei(ZhongshanHospital,ShanghaiMedicalUniversity,200032)人工气道是将导管直接放人气管或经上呼吸道插入气管所建立的气体通道,它不仅用于机械通气,也用于气道分泌物的引流。人工气道的建立借助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至气管插管1.1导管为一略弯的管子。远端开口呈45度斜面,带有可充气的气囊,气囊充气后阻塞导管与气管壁之间的间隙,保障机械通气的密蔽性。根据导管材料分为橡胶导管、塑料导管和硅胶管等。橡胶导管质地硬,可塑性差,…  相似文献   

6.
胡晓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21):1865-1866
随着医学的发展和医疗护理技术的提高,机械通气已成为危重症监护领域治疗各种原因造成呼吸功能不全的重要治疗手段,提高危重症患者的生存率。但是由于人工气道的建立,破坏了上呼吸道正常的解剖及自然防御功能,增加了呼吸道感染的概率,因此人工气道护理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机械通气的疗效。现将50例经鼻气管插管患者行机械通气后人工气道管理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护理人员对机械通气患者气道内滴注生理盐水湿化的认知状况,为临床护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气道湿化认知问卷,对北京市6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的152名临床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理人员对气道内滴注生理盐水湿化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相对较低,仅27.63%的护理人员了解痰液黏稠度的分级情况;护理人员对机械通气患者气道内滴注生理盐水湿化的认同率相对较高,77.63%的护理人员支持气道内滴注生理盐水湿化;不同年龄、工作年限的护理人员对湿化液的合适用量、痰液黏稠度分级认知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3.33,8.55;P〈0.05);对于是否根据医嘱执行操作、是否将操作内容写入护理记录、是否有相应的操作标准,不同文化程度、职称的护理人员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人员对机械通气患者气道内滴注生理盐水湿化操作的认同率较高,对人工气道湿化方面的相关知识欠缺,自我保护意识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进展,分别对人工气道建立以后的导管固定、气囊的管理、分泌物的吸引、气道湿化、肺部感染的预防等护理方面进行了介绍,认为人工气道的护理质量直接影响机械通气的疗效。加强对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可最大限度减少患者的痛苦。创造早时拔管的条件,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人工鼻和输液泵持续湿化用于人工气道患者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人工气道湿化过程中,不同湿化方法的选择对湿化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8年12月-2009年12月在我院应用人工鼻的人工气道患者52例,以方便抽样的方法分为实验组29例和对照组23例.实验组采用输液泵持续气道湿化,对照组采用注射器间歇滴注湿化,湿化液均采用0.45%氯化钠溶液125 mL+5%碳酸氢钠125 mL+氨溴索30 mg进行气道湿化.结果 实验组的湿化效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相关并发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气道机械通气中采用输液泵持续气道湿化,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效果确切及并发症少等优点,明显优于传统的气道内定时、间断注入湿化液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11.
张德操  李明凤 《华西医学》1996,11(2):197-198
本文介绍了机械通气病人人工气道的管理和呼吸道的护理,强调了机械期间呼吸道湿化,温化及畅通呼吸道的重要意义,认为提高呼吸道管理的效应包括呼吸道的湿化,温化和清除化积痰保持呼吸道通畅是取向机械能通气治疗预期效果的重要护理目标,对呼吸道湿化的最佳方式进行了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的两种气道湿化法即间断湿化法和持续湿化法.方法44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成2组,A组为间断湿化法,B组为持续湿化法,两种湿化方法从刺激性咳嗽,肺部感染,支气管痉挛三个方面进行比较.结果持续湿化法效果优于间断湿化法,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持续湿化法优于间断湿化法.  相似文献   

13.
<正>机械通气患者维持适当的人工气道气囊封闭压,对防止机械通气时气道漏气,避免口腔分泌物、胃内容物误入气道,避免气道黏膜损伤具有重要意义[1-3]。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呼吸治疗学组发布了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专家共识,推荐气囊充气后压力应维持在25~30 cmH_2O[4]。但调整好的人工气道气囊压力受诸多因素影响,从而发生变化,因此做好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5]。本研究通过对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气囊采用个性化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碳酸氢钠作为人工气道湿化液的效果,为人工气道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身前后对照,对200例人工气道应用机械通气患者,分别应用0.9%生理盐水和2.5%碳酸氢钠气道滴入吸痰,比较吸痰前后血压、心率、血气分析结果及痰液性状的变化.结果 气道滴入两种气道湿化液吸痰前后痰液性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道...  相似文献   

15.
刘文桥 《临床医学》2000,20(11):28-29
进行机械通气时,人工气道是必不可少的。人工气道的异常情况,直接关系到病人生命的安危。本文统计分析了我院急诊ICU 1993~1999年150例机械通气病例,对人工气道异常情况的紧急处理积累了一点心得体会,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通过护理查房,使全体护士对人工气道机械通气相关知识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特别对于人工气道机械通气的概念、人工气道的常见并发症、机械通气的适应症、通气模式的选择、常见参数的设置、人工气道的管理、机械通气时的吸痰方法、机械通气常见报警原因等方面的知识有了一个较系统的理论上的了解和认识,用以指导平时的操作.  相似文献   

17.
成人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湿化管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上呼吸道是对吸入气体加温加湿的重要部位,也是呼吸系统非特异性防御功能的重要部分。但是机械通气期间人工气道的建立使吸入气体绕过上呼吸道进入机体从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有研究表明,吸入湿化不良的气体2h就可以影响呼吸道上皮细胞的纤毛运动,增加黏液黏性,对于气体交换、分泌物的清除、肺的扩张等都有影响。因此,气道的湿化管理一直受到国内外同行的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18.
19.
人工气道机械通气的护理进展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机械通气是临床用以抢救治疗呼吸衰竭的重要措施之一。近年来,随着对呼吸生理认识的不断深入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机械通气技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本文就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治疗的护理进展综述如下。1 呼吸机与病人连接1.1 气管插管的护理 与病人连接的气管插管,可采用经口或经鼻气管插管。气管插管的病人应头部稍后仰,减轻插管对咽后壁的压迫,并1~2h转动头部,以变换导管压迫点。气管插管应妥善固定,避免随呼吸运动使导管上下滑动而损伤气管粘膜,或在挪动病人与呼吸机时导管脱出或滑入一侧支气管。选用适当的牙垫,避免病人将导管咬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呼吸机湿化温度对建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湿化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140例建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48h以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70例。在室内温度、湿度相同下,2组患者使用同类型呼吸机加热湿化器。2组湿化液均使用灭菌注射用水。实验组通过评估患者痰液量及黏稠度随时调整吸入气体温度为34℃-37℃,对照组吸入气体温度设定为32℃~34℃。比较2组患者的湿化效果、分泌物粘稠度、管道痰痂形成及气道黏膜出血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痰液黏稠度低于对照组(P〈O.05),湿化效果高于对照组(P〈O.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机械通气患者通过评估痰液量及黏稠度,及时调整呼吸机加湿器温度,有利于改善气道湿化效果,降低气道阻塞及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