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多灶性脂肪肉瘤临床上少见,淋巴道转移也不常遇,本科诊治一例,报告如下: 患者,男,46岁,住院号35686;系左腘窝脂肪肉瘤术后2年,再现肿块2个月于1983年4月22日入院。本院病理会诊为分化不良型脂肪肉瘤。检查:左腘窝切疤内侧可及4.5×4.5cm肿块。术前先行~(60)CO放疗5500CGY,肿块缩小一半,于93年6月8日行肿瘤切切术,术中见肿块仍有21.5×3cm。术后病理:粘液型脂肪肉瘤伴出血放射性退变。术后复查一直良好。直至术后2年4个  相似文献   

2.
女性、42岁、1980年7月发现在腹股沟部蚕豆大肿块、不痛、无红热,经抗炎治疗无效、肿块增至5cm直径,9月在外院行手术切除,未作病理检查。术后肿块迅速复发,并增大至8cm直径。1981年1月再次切除,病理检查为胚胎型横纹肌肉瘤。同年2月发现左髂凹淋巴结转移,形成5×7×3cm~3肿块,完全固定,而来我院治疗,因直接手术有困难,先行术前放疗,~(60)Co4000rads/27天。放疗后肿块曾缩小约1/2,但不久又增大达9cm直径。5月采用化疗:C.T.X400mg.V.C.Rlmg.ACT-D400μg.iv。Adremycin 40mg  相似文献   

3.
病案摘要:患者女性,58岁。因发现右大腿后侧肿块11月,于2001年7月5日入院。查体:一般情况良好,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右大腿上段后侧触及5cm×4cm肿块,质中等,不活动,无压痛,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7月11日行右大腿肿块切除术,术后病检诊断为:粘液性脂肪肉瘤。术后行常规放疗。2002年3月28日因发现右大腿、右臀部、右腰部7cm×3cm包块伴疼痛再次入院。胸片检查:肺内多发性转移灶。4月5日行在大腿、右臀部、右腰部包块部分切除术,术后病检诊断为:多形性脂肪肉瘤伴大片坏死。术后行右腰部常规放疗,疼痛缓解。8月初发现左手食指、中指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性,50岁。因左下肢活动受限,左臀部肿块5月余,于1990年9月25日入院。检查:左臀部10×12 cm肿块,边界不清,固定,质硬,表面尚光滑,并向左髂窝延续,左髂窝可触8×10cm肿块。腹部B超见腹主动脉旁及脐平面多个大小不等低回声光团融合成片。肛诊直肠推向右侧。病理报告:血管肉瘤。临床诊断臀部巨大血管肉瘤累及盆腹腔,手术无法切除。遂于10月11日在局麻下行腹壁动脉插管术,导管插入腹壁下动脉8 cm,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65岁。右乳腺发现肿块一年,无红肿、痛等症状。行单纯乳腺切除。巨检:肿块约12×12×10 cm,无乳头内陷,剖面见8×6×6 cm囊性肿物,无包膜。病理诊断:右乳腺脂肪肉瘤。脂肪肉瘤系软组织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以大腿臀部、腹膜后等处为多见,发生于乳腺的脂肪肉瘤十分少见。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与乳腺癌相比为1:1000。本瘤以31~60岁多见。多为单侧。本例术  相似文献   

6.
腹膜后巨大脂肪肉瘤二例南京八一医院华长江,殷广福腹膜后巨大脂肪肉瘤较为少见,我们收治了2例,报告如下。例1.男,68岁,因上腹饱胀伴阵发性腹痛2月余,于1993年2月4日入院。体检:一般情况良好,腹部隆起,左中腹可触及20cm×15cm×10cm肿块...  相似文献   

7.
1 病例报告患者男,55岁.2010-01-21因"左腘窝脂肪肉瘤术后5年,复发3年"人院.患者2005-06-13行左腘窝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确诊为脂肪肉瘤,未接受放化疗.2007-10发现原手术区域肿物复发并渐增大.2009-10因觉肿物生长加速,来我院进一步治疗.专科查体,左腘窝处可见12 cm×9 cm大小质韧肿物,边界尚清,不能活动,无压痛,局部皮温高,表面可见静脉曲张.左膝关节屈曲受限,O~105°.入院后完善相关化验检查,骨扫描未见转移.  相似文献   

8.
腹膜后脂肪肉瘤较少见,术前诊断困难,疗效不满意。我院曾收治3例腹膜后巨大脂肪肉瘤,均行手术切除,报道如下:例1 男,62岁,一个月前无意中发现左侧腹部有一肿块,于1972年11月1日入院。检查左侧腹部可触及一肿块约20×15×18cm,中等硬度,表面光滑,无压痛,在腰部饱满。X钡灌肠,乙状结肠上段明显受压移位。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性、66岁,1983年5月因左乳内侧无痛肿块直径约2 cm,行局部手术切除、未作病检。1990年5月局部肿块复发,再次手术切除。病理报告为左乳纤维肉瘤。术后未行任何治疗。同年12月,手术局部坠痛,左乳晕旁原切口处触及3×4×4 cm大小肿物,质硬、活动,边界清楚、表面光滑、轻压痛,腋下淋巴结未及。1991年1月9日行左乳切除术,病理检查为纤维肉瘤,术后2个月行放射治疗。讨论乳腺肉瘤非常罕见,占所有乳腺恶性肿  相似文献   

10.
例1:患者女,82岁。1978年8月因右腘窝肿瘤经外院手术切除,病理为“胴窝滑膜肉瘤”。术后给予^60Coγ线局部照射DT65Gγ/6.5周。治疗后下肢功能正常。1980年4月因进食阻挡经食管x线摄片诊为食管中段癌,病变长3cm,黏膜中断,狭窄横径1.0cm。食管拉网查到鳞癌细胞。行单纯放疗,^60Coγ线4野照射DT66Gy/6.5周。放疗结束,症状缓解,食管摄片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31岁。因右上腹肿块伴疼痛、间歇性血便一年,腹痛加重伴腹胀呕吐二天,于1986年6月20日入院。体查:消瘦,体重32kg。贫血貌,心肺正常,腹部稍膨隆,右下腹隐约可见一肠型。全腹软,右肋下可扪及-9×8cm大肿块,质硬,有压痛,边界不清,固定。右下腹可扪及-12x 5cm之柔软肿物。全腹鼓音,无移动浊音。肠鸣音活跃,偶有气过水声。化验:血色素8.5g%,白细胞总数及分类正常。诊初:结肠肝曲癌伴不完全性肠梗阻。经保守治疗数天,肠梗阻缓解后行纤维结肠镜检及活组织检查确诊为结肠癌。于同年6年30日剖腹探查,见距结肠肝曲8cm之横结肠上有-12×10×10cm大肿块。肿块与十二指肠  相似文献   

12.
阴道肉瘤极罕见,1988年以来我院收治2例,报告如下:例1.42岁,因阴道少量出血10天余,妇检:见阴道左壁上1/2处有一2.5×2×1.5cm大小的菜花状肿瘤,触之出血,于1989年6月2日在当地医院行局部肿瘤切除术,病理报告为左侧阴道壁恶性中胚叶混合瘤,收入我院。妇检:阴道左侧壁中段可触及一2×1.5×1cm的硬结,表面呈息肉样增殖,于1989年8月4日至1989年9月28日行~(60)Co外照射,全盆照射3000 CGy,四野间隔照射2500CGy,腔内后装照射:A点:3300CGy,阴道~(60)Co模TD:2400CGy,出院时阴道硬结消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43岁。因腹痛、腹胀半月、便闭伴呕吐2天,拟诊机械性肠梗阻而入院。体检:T37℃,BP17/10kPa,心肺正常。腹胀明显,有肠型,左下腹轻压痛,肠鸣音亢进,闻及金属音。腹透见3个液平面及肠管中量积气。入院次日剖腹探查,在乙状结肠下段有 5×5×4cm包块,与周围无粘连。手术切除肿块及结肠上、下段分别距肿块12及5cm,端端吻合。术后痊愈出院。病理诊断为平滑肌瘤。出院后经常有腹部隐痛、不适感。三个月后腹痛加剧并伴呕吐,再次入院行剖腹探查。见腹腔内满布白色粟粒样结节。子宫、结肠及小肠间见白色组织浸润。取材活检证实为转移性平滑肌肉瘤。讨论消化道平滑肌肉瘤较少见,主要  相似文献   

14.
病例报告:吴××,男,25岁,农民。于1960年10月3日以左臀部肿块逐渐增大5个月入院。病者于该年春,无意中发现左臀部有鸡卵大肿块逐渐长大,向臀上及腘窝处发展,有麻木胀感,无痛。应用青霉素治疗无效。过去无外伤史。家族及个人史均无特异。检查:发育营养良好,体温37℃,脉搏  相似文献   

15.
空肠系膜黄色肉芽肿少见,我院于1983年收治1例,现报道如下: 患者男性,20岁,因下腹包块一周伴发热一天于1983年9月29日入院。检查:左下腹有明显隆起,触及儿头大小肿物,边界清楚,活动度差,无触痛。超声检查提示为囊性,肿块13.5×12×8.1cm。入院后经抗炎治疗肿块大小无改变。于10月17日手术,见肿物位于屈氏韧带下70cm处,约15×15×12cm,表面暗红色,无包膜,大部分围绕着肠管,固定于盆腔,大网膜上可见大小不等的囊泡,直径1~3cm。将部分肠管与肿物、大网膜一并切除与肠吻合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性 ,39岁。因右窝部肿块进行性增大 1年 ,行肿块切除术后 2 0d就治本科。术前体检 :右窝部肿块 17cm× 6cm ,质地较硬 ,无压痛 ,未触及全身浅表淋巴结。术前MRI提示右窝内偏外侧有 17.9cm× 6 .9cm× 9.0cm软组织肿块 ,考虑可能为滑膜肉瘤。经切取活检病理诊断为骨化性纤维粘液样瘤 (ossifyingfibromyxoidtumor,OFT)。免疫组织化学结果为Vim( )、S 10 0 ( )、GFAP( )、Actin( ) ,认为是低度恶性骨化性纤维粘液样瘤。于 2 0 0 0年 3月 2 9日行肿瘤切除术。术中见窝肿…  相似文献   

17.
1病例资料例1:男,56岁,医生,因右下腹肿块6月伴阵发性腹痛入院,右下腹触及约12cm×11cm×8cm实质性界线清楚的肿块。入院诊断为右半结肠癌。剖腹探查发现盲肠窝腹膜后约12cm×11cm×8cm肿块,与盲肠粘连,实行右半结肠及包块切除术。病理诊断为精原细胞瘤。例2:男,36岁,工人,因右下腹肿块2年,腹胀痛不适6月入院。右下腹可触及约20cm×20cm×18cm肿块,深及盆腔。入院诊断为盆腹膜及淋巴肉瘤。剖腹探查见肿瘤位于盆腹膜后,完整切除。病理诊断为精原细胞瘤。例3:男,30岁,农民,已婚。因反复腹部胀…  相似文献   

18.
腹膜后黄色肉芽肿较罕见,我们收治一例,经剖腹探查及放射治疗,无瘤存活已10年,现报道如下。患者男性,44岁,右上腹包块三月余,突发右上腹疼痛伴呕吐2小时急诊入院。检查:神志清楚,痛苦面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心肺正常,肝脾不大,右上腹可触及一巨大肿物。于1980年5月剖腹探查,术中见肿块位于右上腹膜后,约10×6×5cm大小,质硬,固定,因广泛粘连难以切除,切取组织活检,病理诊断:腹膜后黄色肉芽肿。术后20天行钴~(60)放射治疗,上腹前后二野照射,DT4000cGy/20次/35天。治疗结束时肿块缩小不明显,一月后B超复查,肿块缩小  相似文献   

19.
男,62岁,因中上腹部不适时有隐痛2个月,腹痛加剧伴呕吐,排黑便2周入院。发病以来食欲减退,大便习惯改变,全身乏力,体重明显减轻。体检;消瘦病容,腹软,略膨胀,左中腹部偏左轻度压痛,末及肿块。实验室检查:大便潜血艹。胃镜活检报告为慢性浅表性胃炎。X线钡餐造影见小肠远端有两处充盈缺损,肿块呈不规则形,突向肠腔。肿块上端肠腔轻度扩张,临床拟诊为小肠肿瘤。剖腹探查:距回盲部20cm处有5×5×3cm大小肿物,距回盲部70cm处见一4×3×3cm肿物,浆膜面均光滑,术中分别作局部肠段切除术。病理检查:手术切除之肠管两段,A段长17cm,在距近缘6cm处见5×3×1.5cm之肿物(为A瘤),高出粘膜面,表面有溃疡;B段长13cm,在距近切缘4cm处见4×2×1.5cm之肿物(为B瘤),表面有溃疡,切面呈灰白色,有小区出血坏死。肠系膜淋巴  相似文献   

20.
例1,女,26岁。因右上腹持续刺痛,伴不规则发热二月入院。否认肝炎史。B超示肝右后叶3.5×3.1cm相对低回声区,有声晕,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欠均匀。CT示肝右后叶5×4.7cm低密度区,边界不清。化验:AFP血凝法1∶10(++),HBsag(-),白血球5.8×10~9/L。手术发现肿块位于肝右后叶下段,与膈肌及后腹膜有粘连。肝脏质软,肝门淋巴结不肿大,将肿块完整切除。 病理检查:肝标本4.5×3.8cm,肿块4×3.5cm,边界尚清楚,无明显包膜。镜下见肿块由增生的致密纤维组织构成,伴多量炎细胞浸润,邻近肝细胞有变性,坏死,汇管区有炎细胞反应。病理诊断:肝脏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