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脂肪栓塞综合征(fatembolism syndrome,FES)是骨折的严重并发症,临床多见颅脑损伤患者合并骨折,颅脑损伤合并FES给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造成困难。我们2000/2008年共收治颅脑损伤合并FES患者12例,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李亚华  卢炜  陈刚  赵瑞贞  任士卿  王金城 《临床荟萃》2009,24(22):1990-1992
脂肪栓塞综合征(fat emboli smsyndrome,FES)是指脂肪颗粒阻塞血管腔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的临床综合征。其主要症状为呼吸困难、低氧血症、无头部外伤的神经症状和皮肤黏膜出血点。现就创伤后FES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等进行分析,旨在进一步提高对FES的诊断意识,做到早期预防及治疗。  相似文献   

3.
脑脂肪栓塞(CFE)是脂肪栓塞(FES)的一种类型,临床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同时伴有呼吸功能不全及其他表现,多发生在严重创伤或骨折后,如未能及时发现并予以正确治疗.往往导致不良后果。2000-01~2005-11我院住院3例FES合并CFE患者,且FES的诊断均符合Gurd标准。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脂肪栓塞综合征(FES)在严重创伤患者中诊断延迟的原因,总结其诊治经验。方法:收集2007-01-2012-06我科收治多发伤患者5074例,其中发生FES患者25例,其中10例出现早期漏诊导致诊断延迟,发生率为40%。总结了该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延迟诊治的可能原因、临床治疗和预防措施。结果:10例并发长骨骨折的多发伤患者均为严重创伤(ISS≥16),伤后来我院就诊得到4~13 d明确诊断。最常见致伤原因为道路交通事故,其次为高处坠落和重物砸伤。10例患者中,7例治愈出院。2例转当地医院治疗,1例死亡,病死率10%。结论:提高对多发伤患者FES的认识,动态监测病情变化、及时处理骨折有助于减少创伤后脂肪栓塞综合征的发生。根据患者病情,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和内固定手术方式有助于改善创伤后脂肪栓塞综合征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脂肪栓塞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脂肪栓塞综合征(FES)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脂肪栓塞综合征患者,比较早期主要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结果治愈9例,死亡1例,植物人状态1例。12例早期临床症状均表现为低氧血症。结论低氧血症是FES的最主要的早期临床表现,FES的治疗主要是以纠正低氧血症和大剂量激素应用为主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6.
脂肪栓塞综合征临床诊治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宝旗  宋宁  吴雅莉 《临床荟萃》2010,25(13):1193-1194
脂肪栓塞综合征(fat embolism syndrome,FES)是由于脂肪栓子或脂肪微粒进入血液循环所致的一种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是临床少见病。1862年,Zenker通过尸检首先描述了这一综合征,1873年,von Bergmann首次临床诊断FES。  相似文献   

7.
脂肪栓塞综合征(Fat Embolism Syndrome,FES)是以急性呼吸功能紊乱为特征的,伴有脑部或全身症状的临床综合病征.FES发病骤急,发病36 h内是死亡的高峰期.应力争早诊断,早治疗,减少死亡率.笔就所遇17例FES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股骨干骨折是常见的骨折之,一般均采取手术治疗。脂肪栓塞综合征(FES)是股骨干骨折治疗过程中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常常危及生命。1996—2004年,共收治股骨干骨折病人109例,其中并发FES 7例。现将诊断及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脂肪栓塞综合征(fat embolism syndrome,FES)是脂肪颗粒阻塞血管腔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的临床综合征。其主要症状为呼吸困难、低氧血症、无头部外伤的神经症状和皮肤黏膜出血点。发病急骤,发展迅速,早期症状及体征多不典型,死亡率高。加强观察,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脂肪栓塞综合征抢救的成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创伤骨折并发脂肪栓塞综合征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脂肪栓塞综合征(fat embolism syndrome.FES)是骨科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严重并发症,起病急骤,多见于长骨骨折和骨盆骨折。FES来势凶险,进展快,病死率较高。本次研究共诊治创伤骨折并发脂肪栓塞综合征患者8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致胆管损伤的原因、诊断方法及处理原则.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11例胆囊切除术致胆管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7例行胆管端端吻合及T形管支撑引流,3例修补肝总管破损并置T管引流,1例行胆管空肠Roux-tn-y吻合术,全部愈合.结论:预防损伤十分重要,胆管损伤的及时发现和处理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肝破裂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总结自1986年1月-1998年10月收治的78例外伤性肝破裂的临床资料。保守治疗4例,肝清 创修补术58例,大网膜填塞加修补术11例,不规则肝叶切除术5例。结果 72例治愈,6例死亡,7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肝破裂创面的彻底清创、消灭死腔、防止血肿形成是减少并发症和提高疗效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高结肠脂肪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外科1993—2005年收治的11例结肠脂肪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11例结肠脂肪瘤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有腹痛、便血和大便习惯改变。肿瘤位于横结肠5例(45.5%),盲升结肠4例(36.4%),乙状结肠2例(18.2%),均为单发。肿瘤最大直径2.5~6cm,平均4.1±1.3cm。10例(90.9%)患者手术前行纤维肠镜检查发现结肠肿块,活检病理结果均为阴性。所有患者均按结肠癌接受了相应的手术治疗。结论:结肠脂肪瘤诊断较为困难,CT是诊断结肠脂肪瘤正确率较高的检查手段。治疗以手术为主,仅需行局部肠段切除。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32例新生儿高苯丙氨酸血症(hyperphenylalaninemia,HPA)进行鉴别分析。方法203_1年1月至2013年2月,四川省新生儿筛查中心共确诊32例HPA。通过尿蝶呤谱分析、红细胞二氢蝶啶还原酶测定、BH。负荷实验和串联质谱分析,进一步鉴别诊断。结果32例HPA新生儿中,1例四氢生物蝶呤缺乏症,3例经典型苯丙酮尿症(classicalphenylke-touria,CPKU),15例轻度PKU,11例轻度HPA,1例枫糖尿病,1例希特林蛋白缺乏症。结论对所有HPA必须进行鉴别分析,尽早确诊和治疗。  相似文献   

15.
流行性出血热的CT表现(附38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流行性出血热(EHF)的CT表现及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搜集38例经临床确诊并行SCT扫描的EHF,临床分型:重型11例,中型22例,轻型5例。对照临床对其CT表现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双肾明显肿胀26例,全部为中、重型;双肾无明显肿胀12例,其中包含5例轻型。38例EHF中肾包膜下出血2例,肾周积液10例,有腹水的为16例,胸腔积液16例,另外还有肺出血1例、肺水肿2例、肺不张1例、胰腺轻度肿胀2例。结论:通过对EHF病人进行CT检查,可快速准确了解相关脏器改变,及时发现病变,准确判断病情严重程度,以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赢得宝贵治疗时间,使影像学在EHF诊断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成年人肺隔离症的发生与分型及诊疗方法,以期减少误诊率,提高外科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证实的17例肺隔离症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17例患者中男性6例,女性11例,年龄27~63岁,平均40岁.反复咳嗽、咯白色黏痰或脓痰11例,咯血2例,伴间歇发热2例,胸痛1例,无症状1 例,术前误诊肺囊肿6例、肺脓肿1 例、肺癌1 例、肺炎性假瘤2 例、纵隔肿瘤1 例,误诊率64.7%(11/17).17例均为叶内型,均行病变肺叶切除术,1例出现术中大出血,其余患者手术顺利,术后病理均诊断为肺隔离症.无术后并发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结论 成人肺隔离症的误诊率较高,主要通过X 线、CT 及主动脉逆行造影等检查诊断,近几年螺旋CT增强扫描三维重建可显示异常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是诊断肺隔离症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黑斑胃肠道息肉综合征3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黑斑胃肠道息肉综合征(Peutz—Jeghers Syndrome,PJS)家族聚集性、癌变风险、治疗随访及易感基因突变。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4年至2002年间随访的10个PJS家系36个患者的临床资料及18例手术治疗,分析其中15例患者易感基因突变的情况。结果 36例患者中33例有家族史,占91.67%,诊断年龄为3个月至63岁,恶性肿瘤发生率为44.44%(16/36),恶变部位以结肠为主;18例患者息肉主要分布于小肠,其次是结肠和胃,均为腺瘤样息肉;15例患者中有13例患者的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1(serine/threonine kinase11,STK11)基因存在突变,有2例PJS癌变患者的癌变组织存在脆弱性组氨酸三联体(fragile histidine triad,FHIT)基因第8外显子的缺失。结论 PJS结肠息肉癌变的危险性很大,对PJS患者及其家族成员进行监测、随访、定期复查和及早诊治,以减少或控制息肉癌变的可能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围生期心肌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围生期心肌病病例的心电图,胸片,超声心动图等指标及治疗转归。结果 33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心力衰竭表现,入院时心功能(NYHA分级)III级16例,IV级17例,其中31例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平均值(0.46±0.09)。经过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或消失,其中显效11例,有效21例,无效1例,其中7例产前发病患者采取适时终止妊娠,母婴平安。结论围生期心肌病经过及时的诊断和治疗,部分患者心功能可以得到改善和恢复。  相似文献   

19.
阴道斜隔综合征的诊断与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阴道斜隔综合征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1991~ 2 0 0 1年间诊断的阴道斜隔综合征 2 0例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 0例患者中 ,Ⅰ型 6例 ,均未婚 ,年龄 14~ 16岁 ,痛经、阴道壁肿块占 10 0 % (6 / 6 ) ,肿块直径 10~ 15cm ;Ⅱ型患者 13例 ,已婚 11例 ,年龄 15~ 33岁 ,阴道流液、流脓及经期延长为主要临床表现 ,占 6 9% (9/ 13) ,阴道壁肿块占 6 2 % (8/ 13) ,直径 3~ 10cm ;Ⅲ型 1例 ,临床表现与Ⅱ型类似。阴道斜隔综合征左侧 8例 ,右侧 12例。 19例双子宫、双宫颈 ,1例为完全中隔子宫。 2 0例全部伴斜隔侧肾脏缺如。 2 0例行阴道斜隔切除术 ,其中 4例行同侧子宫切除。随访 16例。结论 阴道斜隔综合征临床上并非罕见 ;病史、临床表现及B超检查对诊断有重要意义 ;行阴道斜隔切除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直肠类癌的诊断、病理学特点、外科治疗方法的选择及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87~ 2 0 0 2年收治的 11例直肠类癌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所有病例术前均行直、乙状结肠镜检查 ,并活检 ,其中 5例术前确诊为直肠类癌。所有病例肿瘤距肛缘均≤ 8cm。肿瘤直径 <1cm者 3例 ,均无肌层浸润 ;肿瘤直径 >2cm者 5例 ,均有肌层浸润。免疫组化分析结果显示 :11例NSE呈阳性 ,10例CgA呈阳性 ,4例SYN呈阳性。局部切除术及电灼术共 3例。根治性手术 7例。术后随访 7~ 192个月 ,2例死于肝转移。最长存活时间为 192个月。结论 直肠指诊和直、乙状结肠镜检查是诊断直肠类癌最简单有效的手段。对可疑病变行活检时 ,除常规HE染色外 ,应加做免疫组化检查。手术切除是最佳的治疗方法。肿瘤大小及浸润深度是决定手术方式和预后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