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 毫秒
1.
背景:目前WHO的国际疾病分类和中国通用的脑血管疾病分类以及国外常用的TOAST分类法都是基于病理生理的分类方法,北京等地区尚未见到有关人脑梗死影像学分型的报道。目的:回顾分析北京市急性脑梗死磁共振显示的亚型分布情况,使北京市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得到更准确的病因学和个体化治疗。设计:以患者为观察对象,回顾性病例分析。单位: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神经内科。对象:实验于2004-01/12在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北京朝阳医院、解放军海军总医院和北京积水潭医院完成。选取因缺血性卒中在各医院住院治疗的患者602例,男352例,女250例_平均年龄(65.6±10.2)岁。方法:回顾分析北京市东城、西城、朝阳、海淀上述4个区5家医院2004年接诊的60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内容包括病史特征、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根据患者头颅磁共振成像结果和症状相对应的最大梗死面积,将患者进行脑卒中分型。大梗死:超过1个脑叶,5.0cm以上;中梗死:<1个脑叶,3.1~5.0cm;小梗死:1.6~3.0cm;腔隙梗死:<1.5cm。主要观察指标:各组患者MRI分型构成比。结果:602例缺血性卒中患者全部纳入结果分析。北京市5家医院急性脑梗死患者中腔隙性梗死者为280例,其亚型构成为46.5%;小梗死者229例,亚型构成为38.1%;中梗死者为57例,亚型构成为9.4%;大梗死者为36例,亚型构成为6%。腔隙性梗死与其余各型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北京市急性脑梗死的分布以腔隙性梗死为多发,提示小动脉病变是北京市缺血性卒中的最主要病理改变,可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分型、指导治疗和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2.
3.
急性脑梗死后失语症的MRI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急性胰梗死后失语症的临床表现与MRI脑成像的研究,观察失语症的临床特征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对33例主侧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西部失语症成套测验(West Aphasia Battery,WAB)及MRI检查,分析失语症临床特征与病变部位之间的关系。结果:33例急性脑梗死后失语症患者中,失语症临床分型包括各种临床类型,以完全性失语症、Broca失语症及Wernicke失语症多见。失语症的病变部位与临床特征之间并不完全符合经典的失语症模式。皮质下结构病损也可以引起失语症,但临床表现复杂多种。结论:急性脑梗死后失语症并不完全符合经典的失语症模式,病损部位并不局限于Broca和Wernicke语言区,失语症可能是由于大脑皮质下结构组成的语言神经网络的破坏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就近几年国外有关磁共振灌注成像扩散张量成像的基本原理及在脑卒中中应用方面的研究近况,综述磁共振波谱的基本原理及在脑卒中中的应用。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l990/2005与扩散张量成像的基本原理、扩散张量成像在脑卒中应用相关的文章,检索词为“diffusion tensor imaging,Stroke”,“white matter fasciculi,stroke”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有关扩散张量成像及在脑卒中应用方面的相关文献,然后筛除明显不随机临床试验的研究,对剩余的文献查找全文,纳入标准为随机对照临床研究(RCT),无论是否为单盲,双盲或非盲法。资料提炼:共收集到相关文献34篇,排除13篇重复的同一研究,对剩余的21篇进行综述。资料综合:21篇文献,共包括110例患者。解释了扩散张量成像的基本原理,说明了扩散张量成像的各项参数(包括平均扩散系数、扩散各向异性指数、本征值、脑白质纤维示踪图和扩散敏感因子B)的意义,并重点介绍了扩散张量成像在脑梗死中的应用。扩散加权成像能够描述梗死的组织,灌注成像和波谱分析能够区分半暗带,在急性脑卒中中能够区分白质纤维束的损伤,可以反应脑卒中的严重性,预测恢复程度及有可能引起的长期致残。结论:扩散张量成像能显示脑白质纤维的走行,为研究脑的各个功能区之间的相互联系提供依据,并可用于判断梗死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弥散加权MRI在超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估弥散加权MRI(DWI)对超急性脑梗死诊断的准确价值。方法:对临床高度怀疑超急性脑梗死且发病在6h以内的患者行急诊MRI和DWI检查。分析DWI诊断和最终临床诊断的相符性,比较DWI和常规MRI对超急性脑梗死敏感性和特异性、表观弥散系数(ADC)的时间变化规律。结果:DWI诊断超急性脑梗死20例,与最终临床诊断均符合。DWI所见高信号区域在CT/MRI随访中均有脑梗死灶。DWI诊断超急性脑梗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常规MRI的敏感性为20%,特异性为100%;超急性脑梗死DWI信号上升,ADC值下降(P<0.001)。结论:DWI可作为诊断超急性脑梗死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李学  王建平  马建军  王冰 《临床荟萃》2007,22(17):1247-1250
为更准确地评价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认知功能与梗死灶的关系,我们对140例ACI患者进行影像学分型,认知功能与事件相关电位(ERP)P300的检测,对比分析其之间的关系,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ACI患者均为2003年9月至2005年10月河南省人民医院内一和内二神经科住院的患者1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MRI弥散加权成像(DWI)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优势,提高影像工作者对急性脑梗死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对25例临床拟诊急性脑梗死的患者,在发病2~24 h以内行常规MRI及DWI扫描。结果急性脑梗死DWI表现与神经系统特征对应区域的高信号影,病情缓解后经MRI、CT复查均证实为脑梗死。结论 DWI对急性脑梗死十分敏感,并能清楚显示病变部位、范围及对治疗方案的制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就近几年国外有关磁共振灌注成像扩散张量成像的基本原理及在脑卒中中应用方面的研究近况,综述磁共振波谱的基本原理及在脑卒中中的应用。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0/2005与扩散张量成像的基本原理、扩散张量成像在脑卒中应用相关的文章,检索词为“diffusionten-sorimaging,Stroke”,“whitematterfasciculi,stroke”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有关扩散张量成像及在脑卒中应用方面的相关文献,然后筛除明显不随机临床试验的研究,对剩余的文献查找全文,纳入标准为随机对照临床研究(RCT),无论是否为单盲,双盲或非盲法。资料提炼:共收集到相关文献34篇,排除13篇重复的同一研究,对剩余的21篇进行综述。资料综合:21篇文献,共包括110例患者。解释了扩散张量成像的基本原理,说明了扩散张量成像的各项参数(包括平均扩散系数、扩散各向异性指数、本征值、脑白质纤维示踪图和扩散敏感因子B)的意义,并重点介绍了扩散张量成像在脑梗死中的应用。扩散加权成像能够描述梗死的组织,灌注成像和波谱分析能够区分半暗带,在急性脑卒中中能够区分白质纤维束的损伤,可以反应脑卒中的严重性,预测恢复程度及有可能引起的长期致残。结论:扩散张量成像能显示脑白质纤维的走行,为研究脑的各个功能区之间的相互联系提供依据,并可用于判断梗死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超声及头部MRI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及颅内外动脉狭窄与脑梗死的关系,为脑梗死的防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2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行颈动脉超声及头部磁共振(MRI)检查,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颅内外动脉狭窄与脑梗死的关系.[结果]220例患者中145例(65.9%)检出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梗死侧斑块的发生率为66.8%;38例(17.3%)发现有颈动脉中重度狭窄,28例(73.7%)在梗死灶同侧;48例(21.8%)有颅内动脉狭窄,32例(66.7%)梗死灶在狭窄动脉的供血区域.梗死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及颅外颅内动脉的狭窄率明显高于非梗死侧.[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颅外颅内动脉狭窄与脑梗死密切相关.高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及吸烟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占全部脑血管病的75%.如何早期诊断,早期进行溶栓等治疗,最大限度地减少缺血性坏死,已成为当今医学研究中急需突破的一项重点课题.传统的MRI在发病后6小时才能显示病灶,不能及时明确病变部位、病灶大小及缺血半暗带的情况.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近年来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它使MRI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早期、快速、准确的诊断成为可能,并可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相关代谢变化、治疗及预后提供影像学资料.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TOAST分型、MRI分型与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3年2月至2014年3月在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二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40例,按分型标准进行TOAST分型及MRI分型,比较不同亚型间入院时和发病1个月后的NIHSS评分及好转率。结果:经多因素Logistic相关性分析,调整年龄、高血压病史、高纤维蛋白原血症等因素后,TOAST分型与急性脑梗死短期预后显著相关(wals=39.402,P<0.001),但加入MRI分型调整后,TOAST分型与预后的相关性消失(wals=8.124,P=0.087),而MRI分型与预后显著相关(wals=56.487,P<0.001)。结论 :TOAST分型及MRI分型对急性脑梗死的短期预后均有一定的预测作用,MRI分型的预测作用优于TOAST分型,且两种分型联合使用并不提高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静脉应用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照组应用甘露醇、低分子右旋糖酐、肠溶阿斯匹林等药物常规治疗;治疗组在上述药物应用的基础上加用中等剂量的尿激酶(50-100万单位)静脉溶栓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同时观察脑内及其它系统有无出血并发症。结果:溶栓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脑内出血和对照组无明显的差别。结论:中等剂量尿激酶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肯定,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23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应用大剂量尿激酶超早期(发病6小时内)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23例,于溶栓前及溶栓后2小时、24小时、1个月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同时观察脑内及其它系统有无出血并发症.结果溶栓后2小时瘫痪肢体肌力提高3级4例,2级8例,1级7例,无变化4例,其中4例24小时内临床症状反复;1个月时,发病4小时内溶栓组与4小时至6小时内溶栓组相比,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值(ESS)升高更明显,前者P<0.01,后者P<0.05,本组有1例大面积脑梗死溶栓后出现非症状性出血性脑梗死,3例于溶栓结束后出现轻微齿龈出血,无1例死亡.结论大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其疗效较肯定,溶栓开始时间越早,疗效越好,在严格掌握适应证情况下,应用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讨论扩散加权成像(DWI)序列联合T2 Flair影像组学模型对急性基底节区脑梗死患者非溶栓治疗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纳入2021年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经过头颅MRI扫描的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经临床症状及辅助检查证实为急性基底节区脑梗死。基于研究对象入院时和非溶栓治疗1周后出院时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变化,分成预后好组、预后差组。采用3D Slicer软件手动勾画DWI图像及T2 Flair图像高信号的梗死部位区域,采用Radiomics插件对所勾取的影像资料进行组学特征提取,结合患者出入院时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分别行单因素分析;再通过Logistic回归曲线算法进行多因素分析,利用ROC曲线分析各种因素的预测效能,评估研究对象的预后价值。结果  DWI、T2 Flair序列双重组合影像组学模型,训练组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189,测试组为0.7846。吸烟和组学积分是急性基底节区脑梗死非溶栓治疗后预后不良试组AUC为的独立危险因素,训练组ROC临床模型的AUC为0.6497,测试组为0.5468。训练组Nomogram模型的AUC为0.9297,测试组AU为0.8154。Nomogram模型与临床模型的差异、Nomogram模型与影像组学模型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DWI、T2 Flair序列的影像组学模型可以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非溶栓治疗的预后,Nomogram模型比临床预测模型以及组学模型的预测效能更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方法:将急性脑梗塞(ACI)82例接OCSP分型,确定需溶栓的亚型65例,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溶栓组予以尿激酶行溶栓治疗,对照组予以一般对症治疗如脱水剂、钙离子拮抗剂等。结果:溶栓组予以尿激酶溶拴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活动能力(ADL)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1)。结论:急性脑梗塞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效果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多模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灌注加权成像分析急性脑梗死不同治疗方法的影像学表现特征。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0例,所有患者均行多模磁共振检查,记录其影像学表现、临床资料和实验室常规检查,并根据结果行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分型及急性卒中治疗Org 10172试验(trial of org 10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TOAST)分型,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静脉溶栓组(43例)、动脉取栓组(34例)及保守治疗组(33例),并对3组的影像学及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动脉取栓组患者存在半暗带及血管高信号征的比率均高于静脉溶栓组及保守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3.713,P=0.001;F=8.108,P=0.017)。(2)在DWI分型构成比方面,静脉溶栓组以小穿支梗死及单侧前循环梗死所占比率较大(25.58%、23.26%),动脉取栓组和保守治疗组以单侧前循环及前-后循环所占比率较大(52.94%、21.43%;30.30%、30.30%)。(3)在TOAST分型构成比方面,静脉溶栓组以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rgeartery atherosclerosis,LAA)所占比率最高(39.53%),动脉取栓组以不明原因型(undetermined etiology,UND)所占比率最高(73.53%),保守治疗组以小动脉闭塞型(small artery occlusion,SAO)所占比率最高(48.48%)。(4)在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影像学表现上,静脉溶栓组及保守治疗组MRA表现正常所占比率最高(72.09%、51.52%),而动脉取栓组MRA表现为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所占比率最高(41.18%)。(5)3组间比较,动脉取栓组的出血转化率最高(2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462,P=0.040)。(6)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及高血脂症在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209,P=0.003;F=6.176,P=0.046)。(7)保守治疗组发病时间(6.55±4.70)长于静脉溶栓组(2.93±1.05)及动脉取栓组(3.07±2.51),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246,P=0.000)。结论了解不同治疗方法患者的影像学表现特征,可帮助临床医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实现个性化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发病24 h内脑梗死患者入院第1日动态血压水平及节律特点,探讨其与梗死类型、神经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 连续监测发病24 h内的31例脑梗死患者入院第一日血压情况.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评分(NIHSS)评价患者发病第1日、第5日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 83.87%入选患者夜间血压下降不足10%.24 h舒张压均数为NIHSS最重要的影响因素.NIHSS进步组夜间舒张压均数、夜平均动脉压均数较不变或恶化组低.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血压节律明显异常.第1日神经功能缺损与血压之间相互影响;夜舒张压、夜平均动脉压高的患者可能早期神经功能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从国内外磁共振成像近年来对脑梗死预后的研究出发,探讨应用不同磁共振成像序列和方法对脑梗死患者的预后进行早期判断的价值。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1985-01/2004-4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MRI,cerebral infract,prognosis”,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1985-01/2004—04的与MRI早期判断脑梗死临床预后的文献,检索词“磁共振,脑梗死,预后”,并限定文献语种为中文。资料选择:就检索到的132篇文献进行筛选,选择其中为随机临床试验的研究,并有可靠的连续观察结果和预后评分,并排除综述类文献。资料提炼:将筛选到的文献按不同的MRI成像序列,排除其中内容重复的研究,其中27篇为MRI与脑梗死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资料综合:27篇文献共包括650余例患者,分别应用MRI对经神经内科治疗的脑梗死患者的临床预后进行早期判断。用于脑梗死的MRI脉冲序列包括快速自旋回波B加权脉冲序列(T2WI)、快速反转恢复成像自由水抑制技术、弥散加权成像、脑血流灌注加权成像、磁共振波谱、磁共振血管成像和血氧水平依赖成像。结论:综合应用各种MRI检查技术可以为脑梗死患者提供比较准确的预后资料。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从国内外磁共振成像近年来对脑梗死预后的研究出发,探讨应用不同磁共振成像序列和方法对脑梗死患者的预后进行早期判断的价值。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85-01/2004-4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MRI,cerebralinfract,prognosis”,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1985-01/2004-04的与MRI早期判断脑梗死临床预后的文献,检索词“磁共振,脑梗死,预后”,并限定文献语种为中文。资料选择:就检索到的132篇文献进行筛选,选择其中为随机临床试验的研究,并有可靠的连续观察结果和预后评分,并排除综述类文献。资料提炼:将筛选到的文献按不同的MRI成像序列,排除其中内容重复的研究,其中27篇为MRI与脑梗死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资料综合:27篇文献共包括650余例患者,分别应用MRI对经神经内科治疗的脑梗死患者的临床预后进行早期判断。用于脑梗死的MRI脉冲序列包括快速自旋回波T2加权脉冲序列(T2WI)、快速反转恢复成像自由水抑制技术、弥散加权成像、脑血流灌注加权成像、磁共振波谱、磁共振血管成像和血氧水平依赖成像。结论:综合应用各种MRI检查技术可以为脑梗死患者提供比较准确的预后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