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百合属(Lilium)的鳞茎有药用价值。文献报道表明这种球茎仅含有通常的酸类,甾醇,糖类和粘多糖。已经分离到苦味的苯丙烷类糖甙,抗肿癌的生物碱及其甙,甾甙,酚类甘油酯和甾皂甙。至今尚未见有关山百合(L.auratum var. platyphyllum)和山丹(L.tenuifolium)的成分的文章。本文报道:从山百合鳞茎分离到两种新的苯丙烷甘油甙王百合甙H或L(regaloside H和L);从山丹分得两个新的多羟基甾甙-山丹甙A和B  相似文献   

2.
中药材百合来源于药用植物卷丹(Lilium lancifolium Thunb.)百合(L.brownii F.E.Brown var.viridulum Baker)、细叶百合(L.pumilum DC.)的干燥肉质鳞叶.具有养阴润肺,清心安神,用于阴虚久咳,痰中带血,虚烦惊悸,失眠多梦,精神恍惚等症[1].  相似文献   

3.
百合是重要的食用、药用和观赏植物,广布于全球北温带和亚热带地区。通过检索、查阅大量文献,发现药用百合植物的鳞茎中主要含有甾体皂苷、酚酸甘油酯、黄酮、苯丙素、生物碱和多糖等类化学成分。本文主要对3种药用百合植物卷丹 (Lilium lancifolium Thunb.)、百合 (L. brownii F.E. Brown var. viridulum Baker) 和细叶百合 (L. pumilum DC.) 的化学成分进行文献总结,以期为百合的深入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兰州百合多糖的提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综合利用兰州百合资源,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了兰州百合鳞茎不同部位(外三层、中三层、内层)的粗多糖,并用seveage法脱蛋白。水提-醇沉法得百合粗多糖分别为鲜百合重的26.24%、35.66%、22.88%,平均为28.26%;经seveage法脱蛋白后多糖含量分别为鲜百合重的2.6609%、3.9174%、2.2206%,平均为2.9330%。这说明兰州百合鳞茎不同部位多糖含量有较大差别,以中层含量最多,其次是内层、外层。  相似文献   

5.
兰州百合多糖的提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综合利用兰州百合资源,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了兰州百合鳞茎不同部位(外三层、中三层、内层)的粗多糖,并用seveage法脱蛋白。水提-醇沉法得百合粗多糖分别为鲜百合重的26.24%、35,66%、22.88%,平均为28.26%;经seveage法脱蛋白后多糖含量分别为鲜百合重的2.6609%、3.9174%、2.2206%,平均为2.9330%。这说明兰州百合鳞茎不同部位多糖含量有较大差别,以中层含量最多。其次是内层、外层。  相似文献   

6.
药用百合与食用百合的区别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药用百合为百合科植物卷丹 L ilium lancifolinm Thunb.百合L ilium brounii F .E. Broun. var. viridulum Baker或细叶百合 L .Pum ilum DC.的干燥肉质鳞叶 [1 ]。呈长椭圆形 ,长 2~ 5 cm,宽 1~2 cm,中部厚 1.3~ 4m m,表面类白色 ,淡棕色或微带紫色 ,有数条纵直平行的维管束 ,顶端稍尖 ,基部较宽 ,边缘薄 ,微波状 ,略向内弯曲。质硬而脆 ,断面平坦 ,角质样 ,气微 ,味微苦。百合的主要功效是润肺止咳 ,清心安神。主要用于肺热咳嗽 ,劳嗽咳血及虚烦悸惊 ,失眠多梦。食用百合 (习称大百合 ) ,形态上与药用百合基本相近 ,鳞茎盆较大 ,…  相似文献   

7.
百合为传统常用中药材,来源于多种药用植物,历代本草对其正品基原和质量记载有所差异,为正本清源,该文通过百合的本草学考证,结合调查研究,对其基原及品质进行系统考证。考证结果发现,古代本草记载的药用百合主要来源白花、红黄花、红花3类,各本草均记载白花类的百合Lilium brownii var.viridulum为正品或质量为好,多数本草记载红花类的山丹(细叶百合)L.pumilum或渥丹L.concolor,以及红黄花的卷丹L.lancifolium质量差不堪入药,或者单列与百合功效不同。而据2015年版《中国药典》记载,除渥丹外,其余均为百合药材来源品种,且从实际调查发现,现在药用百合的主流品种已变更为卷丹,与古文献记载有很大的差异,虽然现代化学和药理研究为卷丹的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但仍应遵重古文献的实际记载,充分进行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为百合不同基原品种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研究百合多糖(LP-1,LP-2)对d-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和胰岛β细胞(HIT-T15 cell)的影响,初步探讨百合多糖的降血糖机理.方法 用pNPG作为底物,以阿卡波糖为参照,用比色法测定LP-1和LP-2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作用;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LP-1 (0.1,1.0,10.0 mg/ml)和LP-2 (0.1,1.0,10.0 mg/ml)对HIT-T15增殖的影响,用放免法检测不同浓度LP-1和LP-2对HIT-T15细胞葡萄糖刺激性的胰岛素分泌量的变化.结果 百合多糖可促进HIT-T15细胞增殖,在5.6 mmol/L或16.7 mmol/L葡萄糖刺激下,LP-1和LP-2可剂量依存性地促进HIT-T15细胞葡萄糖刺激性胰岛素分泌.但对-葡萄糖苷酶活性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 百合多糖降糖机理与促进胰岛β-细胞的增殖和分泌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在兰州药用百合鳞片气培繁殖法的基础上使用适量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牡丹头”优种百合鳞片发芽、生根,快速形成优良母籽。方法:6BA(2.00mg/L)单独使用或6BA+NAA(2.00mg/L+0.60mg/L)组合处理的“牡丹头”百合鳞片进行培养。结果:培养20天左右即可在鳞片基部维管柬处长出小庞状突点,随后逐渐长大成为小种球,经50余天,小种球的球径平均可达1.15cm,平均重量达1.03g/个。鳞片平均出芽率92.05%、小母籽平均生根率83.71%。结论:利用这种改良的鳞片气培法繁殖兰州药用百合,生产周期为两年半,相比传统繁育法可整整缩短一周年的培育期,而且大大提高成品百合的品质。  相似文献   

10.
百合不同炮制品中多糖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慧芳  蔡宝昌  张志杰  李伟东  李林  杨晨 《中草药》2006,37(11):1675-1677
百合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尔后历代本草均有记载。《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规定,百合为百合科百合属植物卷丹Lilium laincifolium Thunb.、百合L. brownii F.E.Brown var.viridulum Baker或细叶百合L.pumilum DC.的干燥肉质鳞叶。百合性味甘、寒,具有养阴润肺、清心安神之功,用于治疗阴虚久咳、痰中带血、虚烦惊悸、失眠多梦、精神恍惚。百合含有多种活性多糖,具有明显的补益作用与增强免疫作用,并具降血糖功能。百合以蜜制为主要的炮制方法,包括蜜炙法与蜜炒法,传统认为蜜制可增强百合润肺及补益的功效。本实验分别测定了生百合、蜜炙百合与蜜炒百合中的多糖,以考察百合的炮制与多糖的关系。1实验材料百合药材购于江苏宜兴,经南京中医药大学陈建伟教授鉴定,为卷丹L.lancifolium Thunb.的干燥肉质鳞叶。试剂均为分析纯。AG285电子天平;Buchi V800旋转蒸发仪;YXJ-2离心机;DZF-6050真空干燥箱;TU-1800S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相似文献   

11.
百合又名重箱、百合蒜。为百合科植物百合LiliumbrowniiF.E.Brownvat.viridulumBaker的干燥肉质鳞叶。其来源有卷丹、百合、细叶百合。本品呈长椭圆形,长2.5cm,宽1~2cm,中部厚0.13~0.4cm。表面类白色、淡棕黄色或微带紫色,有数条纵直平行的白色锥管束。  相似文献   

12.
厚毅清  罗俊杰  欧巧明  裴怀弟  马得茸 《中草药》2020,51(16):4308-4315
目的开发卷丹Lilium lancifolium、兰州百合L. davidii var. willmottia、岷江百合L. regale、香水百合L. casa和龙牙百合L. brownie var. viridulum的EST-SSR分子鉴别体系,分析EST-SSR分子标记技术对百合近缘种的开发效率和鉴别能力。方法利用MISA.pl程序对NCBI公布的百合属EST基因序列进行SSR位点的识别,通过Primer3程序模块批量生成EST-SSR引物,经PCR扩增和琼脂糖凝胶电泳对引物进行初筛,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验证初筛引物,标记并分析不同种质的特征泳带,构建鉴别体系。结果共设计了199对SSR引物,经过26对引物的筛选,获得了2对高效鉴别引物,其中引物JZ391构建的分子鉴别体系,可有效鉴别混掺的商品百合,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结论基于研究材料具有极端的遗传特征,本实验鉴定标记开发非常高效,研究结果证实了物种的遗传基础是影响其EST-SSR分子标记开发效率的重要因素,同时,该案例可为其他类似百合遗传基础的中药材进行EST-SSR标记开发,提供参考尺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鲜百合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TLC法对鲜百合进行定性鉴别,HPLC法测定王百合苷B含量;参照2015年版《中国药典》方法,测定水分、总灰分和浸出物含量。结果 TLC定性鉴别采用硅胶G板,以石油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醇(7∶10∶7∶2)为展开系统,10%硫酸乙醇显色,365 nm下检视:鲜百合样品与对照药材在相同位置呈现相同颜色斑点,斑点清晰,重复性好;HPLC含量测定采用Agilent C_(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在流动相乙腈-0.1%磷酸(17∶83)、检测波长312 nm、柱温25℃、流速1.0 mL/min、进样量20μL条件下,王百合苷B在10.27~164.32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08%(RSD为2.31%)。20批样品中,王百合苷B含量0.62~4.71 mg/g;鲜百合粉末水分、总灰分和水溶性浸出物范围分别为7.53%~10.22%、2.63%~4.88%和23.07%~43.01%。结论本研究建立的鲜百合质量控制方法准确稳定,重复性好,可用于鲜百合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4.
为理顺我县中药用药情况,我们经过调查、检验,发现丰城地区有如下10个混淆品种:(1)土茯苓(为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 Smilaxgl-abraRoxb)的干燥根茎)和(为百合全科植物菝葜 Smilax china L.的干燥根茎)混淆。(2)白头翁〔为毛茛科植物白头翁 Pulsatillachinensis(Bge.)Reg.的干燥根〕和委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在百合播种前将种球浸泡在不同种类的消毒剂中进行消毒处理,探究不同种类消毒剂对百合植株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百合种球合理消毒提供技术参考。方法 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以不做消毒处理(CK)为对照,设置4%双效灵1000倍液浸种25min(A)、多菌灵800~1000倍液浸种25min(B)、70%甲基硫菌灵800~1000倍液浸种25min(C)、45%敌磺钠500~1000倍液浸种25min(D)四种消毒方式分别浸泡百合种球,每个处理重复3次,自5月百合植株基本出苗开始,每隔一个月观察测定百合植株株高、株幅、叶宽、鳞重、鳞直径、须根长等生长指标,共4次,8月份收获百合种球后称量各处理组种球总鲜重,估算产量,通过对比分析确定适宜的百合种球消毒方式。结果 A、B、C、D四种消毒剂进行消毒处理,均可促进百合生长发育,提高产量。不同消毒方式主要对百合鳞茎产生影响,但不同消毒方式对百合植株的生长发育产生的影响有所区别,D可能促进百合鳞茎底盘须根长的生长,以便百合植株地下部分吸收更多养分,C可能促进株高、叶宽,为百合鳞茎生长提供空间,A可能促进鳞茎部位生长发育,对百合鳞茎产量有一定积...  相似文献   

16.
百合为滋阴润肺、止咳安神的常用中药。在近几年的商品流通中,其地方习用品、混乱品种竟达8种〔1〕之多,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5年版规定的正品只有3种,且这3种百合商品药材又没有各自的性状描述,给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和患者在鉴别和使用上带来了许多困难。今就市场流通的及部分药房、门诊部使用的商品百合的来源(原植物)和药材性状作一浅述,与同道商榷。1 百合来源:野百合或家百合LiliumbrowniiF.E.Brownvar.viridulumBaker.〔1~3〕。性状:卵圆形或狭卵圆形,顶端稍尖,长1.5~3cm,宽0.5~1cm,长宽比L=3〔4〕,厚约4mm,表面乳白色至…  相似文献   

17.
<正> 百合与野百合1.百合为百合科植物百合 Liliumbrownii F.E.Brown var.colchesteriWils.的鳞茎。(又名家百合)。多年生草本,高60~100cm。鳞茎球状,白色,肉质。茎直立,圆柱形,常有褐紫色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百合地黄汤加味治疗老年慢性失眠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总样本量168例,采用随机、单盲、对照方法,分为百合地黄汤加味组65例,阿普唑仑组55例,安慰剂组48例,治疗12周。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临床疗效和治疗药物副作用量表评定疗效和副作用。结果:百合地黄汤加味组的总有效率为90.77%,显效率83.08%;阿普唑仑组分别为74.55%和45.45%;安慰剂组分别是37.50%和0。百合地黄汤加味组显效率高于阿普唑仑组(P〈0.01),且百合地黄汤加味组无副作用出现。结论:百合地黄汤加味治疗老年慢性失眠症疗效满意,安全性与依从性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一、何谓百合病?其病因、病机、证候、正治法及代表方剂是什么?治疗时除药疗外,还应注意什么?答:1.所谓百合病是指全身百脉皆病,用百合一味为主药,可治疗本病,故名百合病。2.病因:(1)热病之后,余热未清。(2)情志不遂或忧思不解。3.病机:心肺阴虚,兼有内热。  相似文献   

20.
刘浩  钟灿  金剑  谢景  张水寒 《中国现代中药》2020,22(9):1434-1440
通过考证有关百合的历代本草文献,查证其物候、形态、分布、栽培与市场流通情况,分析了百合的品种沿革、产地沿革以及传统质量评价方法;认为本草中优质的白花百合为野百合Lilium brownii及百合L.brownii var.viridulum,并进一步梳理了近代百合的基原植物学名变化过程,考证了产于湖南邵阳"形长味甘"的道地药材龙牙百合形成过程;推断清代开始出现栽培百合,卷丹因其广泛的适种性,渐成为百合商品的主流品种;本草记载中百合的性味功效变化,本质是百合的基原变化在临床上的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