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丝素纤维是一种天然蛋白质纤维,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生物医用材料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文分别采用氦气和氧气低温等离子体处理丝素纤维人工血管材料,探究不同等离子体对材料表面形貌、亲水性、力学性能及蛋白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等离子体均可对丝素纤维表面产生刻蚀作用,且氧气等离子体的刻蚀作用较强。然而,氦气等离子体对改善材料表面亲水性效果较优。拉伸断裂强度结果显示,氧气等离子体对丝素纤维人工血管材料的力学性能损伤较大。蛋白吸附试验结果显示,两种等离子体均能降低血浆蛋白在材料表面的吸附,且氦气等离子体处理的效果更为显著。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氦气等离子体处理丝素纤维人工血管材料,可能更有助于减少血细胞在材料表面的粘附,从而降低形成血栓的风险,且对材料力学性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
背景:丝素蛋白纤维材料具有透明性、结构可塑性、成分单一性、力学强韧性及生物相容性等特点。 目的:综述国内外丝素蛋白应用于角膜组织工程的研究进展。 方法:由第一作者在标题和摘要中以“silk fibroin, corneal, ocular”或“丝素,角膜”为检索词,检索1980至2011年PubMed及1990至2011年CNKI数据库中关于丝素蛋白角膜的文章。 结果与结论:从天然蚕丝中提取的高分子丝素蛋白,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独特的力学性能、光学透明性及降解速率可控性,既可以单独应用于角膜组织结构的重建,又可与其他组织材料联合应用,成为角膜组织工程学应用的理想材料。现已证明多种角膜细胞可在丝素纤维膜上良好生长,但体外培养的细胞应用于动物模型的相关研究较少;此外丝素蛋白材料植入角膜内对其产生何种影响的研究数据较缺乏,这些均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4.
丝素蛋白作为药物缓释载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药物缓释体系有利于提高药物疗效、降低毒副作用,可减轻病人多次用药的痛苦,对于提高临床用药水平具有重大意义,是近年来国际范围内研究的最热门的领域之一。在药物缓释体系中,除药物本身外,药物载体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合成高分子载体常常生物相容性不好,有时还含有痕量引发剂等毒性杂质,例如在聚乳酸的一般生产方法中使用了有机锡催化剂,会产生细胞毒性。而天然高分子没有上述缺点,其中丝素蛋白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5.
腺病毒是人类呼吸道、胃肠道、眼部等部位许多疾患的重要病原之一〔1〕,引起人的急性呼吸系统疾病、流行性角膜结合膜炎、咽结合膜热等。在儿童急性感染疾病中 ,2 %~ 7%是由腺病毒引起的 ,有时可造成一定范围的流行。由于腺病毒型别较多 ,给实验室诊断带来一定困难。在临床进行腺病毒感染的快速诊断时常需要获得特异性强的高效价病毒抗体。而传统的纯化病毒方法制备腺病毒抗体费时、费力 ,且往往难以得到特异性较高的抗体。本研究通过计算机比较腺病毒六邻体氨基酸序列 ,结合三维结构图提示的多肽暴露情况以及抗原性预测分析 ,选择性地表达…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丝素蛋白(SF)材料与胎盘间充质干细胞(PMSCs)的生物相容性.方法 运用SF溶液包被的培养瓶培养PMSCs,流式细胞术分析其表型并对其定向分化潜能进行探讨;PMSCs置于SF膜材料培养后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结果 用SF溶液包被的培养瓶培养的PMSCs,其生长特性、表面标志、多向分化潜能无明显变化;PMSCs在SF膜材料上生长良好,培养8 d时材料上细胞伸展增殖,分泌大量颗粒状、网状基质物质,材料间隙被基质填满.结论 SF材料不影响PMSCs的生长特性、表面标志和多向分化潜能,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7.
体外培养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屏障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原代培养的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屏障功能。方法: 对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并鉴定,第4代细胞接种于Polyester(PET)膜上,不同时点对滤膜表面行显微镜观察,通过紧密连接相关蛋白occludin的表达,间接反映细胞之间紧密连接的形成,应用共聚焦免疫显微镜观察2、3、4周occludin表达的变化;跨膜电阻(TER)检测屏障的稳定性,并通过测量正常培养条件和5 μg/L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干预下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通透性的改变反映屏障特性。结果: 成功培养了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纯度可达95.8%。细胞接种1周后融合为单层,接种后2、3、4周细胞密度无明显变化,细胞接触紧密,呈单层生长,可见occludin在细胞相邻边界规则的表达;occludin在2、3、4周,在细胞内的分布逐渐移向相邻细胞交界处;2周时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跨上皮细胞电阻达(120.62±3.97)Ω/cm2,2、3、4周差异无显著(P>0.05);单层细胞的通透性检测结果显示,HRP从滤膜上方到达下方随时间延长呈线性增加,且在VEGF的干预下,各时点通透率明显增加(P<0.05)。结论: 利用体外培养的人原代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建立单层细胞具有典型的屏障功能特性,可作为体外研究血视网膜内屏障的有用模型。  相似文献   

8.
探讨再生丝素蛋白膜对人嗅鞘细胞(hOECs)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人嗅鞘细胞接种在再生丝素蛋白膜上,取不同时相的细胞做下列实验.72 h固定,用免疫荧光染色技术观察人嗅鞘细胞的标志蛋白NT-3、S-100、GFAP、NGFRp75,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在再生丝素蛋白膜上的生长状况;分别于48、72、96 h提取总蛋白,用免疫印迹法分析人嗅鞘细胞标志蛋白的表达情况;用MTF法分析细胞在再生丝素蛋白膜上的生长曲线.hOECs在再生丝素蛋白膜上能够很好地附着、铺展、生长,嗅鞘细胞的形态大多为梭形,嗅鞘细胞标志蛋白NT-3、NGFRp75、S-100及GFAP均呈免疫反应阳性,且免疫印迹结果与形态学结果一致;电镜结果显示,再生丝素蛋白膜的表面微纳结构适于细胞贴附、铺展;嗅鞘细胞在再生丝素蛋白膜上的生长曲线与培养板上无明显差异.再生丝素蛋白膜适合人嗅鞘细胞的贴附、增殖、生长,再生丝素蛋白膜与hOECs有较好的相容性,可以作为hOECs生长的候选组织工程支架用于修复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丝素蛋白载体负载神经生长因子(NGF)在动物体内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效果.方法 将24只要SD大鼠随机分为4组:A组、B组、c组、D组,每组6只,其中A组以丝素蛋白载体承载NGF,B组行自体神经移植,c组应用生理盐水+NGF,D组使用空白对照.术后12周测量各组修复神经动作电位幅度和传导速度,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再生神经纤维,透射电镜观察再生神经轴突和髓鞘的超微结构.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相关实验资料.结果 12周后A组神经传导速度、动作电位幅度同C、D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P<0.05),同B组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这P>0.05);HE染色可见A、B组再生神经纤维量较多、直径粗大,D组神经纤维数量相对较少,直径细小,C组神经纤维数量最少,有大量无髓神经纤维生成;透射电镜观察A组、B组神经纤维髓鞘厚度较厚,轴突结构完整,D组神经纤维髓鞘厚度较薄,c组神经纤维髓鞘厚度最细小,轴突结构不完整.结论 丝素蛋白生物相容性好,作为载体能够控释NGF,在修复周围神经缺损中发挥了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10.
了解丝素蛋白(silk fibroin,SF)表面修饰的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修复骨缺损过程中,实验动物血液流变学和骨缺损修复区血流量的变化。选择20只新西兰白兔,制作15 mm长的桡骨节段性骨缺损模型,根据植入不同移植材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于动物左侧桡骨缺损区植入MSCs复合SF表面修饰的HA培养制备的组织工程骨,对照组植入MSCs复合HA培养制备的组织工程骨,观察各组动物术后7、14 d血液流变学和术后14 d骨缺损修复区血流量的变化。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液流变学指标和骨缺损修复区血流量差异显著,实验动物全身血液粘度降低,骨缺损修复区的局部血流量增加。SF表面修饰对以HA为支架材料组织工程骨的修复作用有明显优化作用。  相似文献   

11.
小鼠骨髓基质细胞和蚕丝丝素材料的体外生物相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吴红  胡楠  杨宇民  顾晓松 《解剖学报》2008,39(6):831-835
目的 研究体外培养的小鼠骨髓基质细胞(BMSCs)与蚕丝丝素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寻找BMSCs组织工程化神经的支架材料. 方法 通过贴壁法体外分离、培养小鼠(C57BL/6-GFP小鼠和C57BL/6小鼠)的BMSCs,与丝素共培养,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细胞的黏附和生长情况.利用丝素浸出液培养BMSCs后,通过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内部结构,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丝素、羟基磷灰石、有机锡浸出液和普通IMDM培养基培养细胞12h、24h、48h、72h、7d的细胞活力,每组重复12次.流式细胞术检测丝素浸出液培养BMSCs的细胞周期及细胞表型,实验重复3次. 结果 通过光镜、电镜观察,发现小鼠BMSCs黏附着丝素纤维、并沿着丝素纤维延伸,一些BMSCs缠绕并包裹丝素纤维,黏附着丝素纤维的细胞有的呈圆,形有的呈梭形.与普通IMDM培养基培养的细胞相比,透射电镜下丝素浸山液培养后的BMSCs内部结构未见异常;丝素和羟基磷灰石浸出液对BMSCs的活力无显著性影响(P>0.05);丝素浸出液对骨髓基质细胞周期和表型无明显影响. 结论 蚕丝丝素与小鼠BMSCs有好的生物相容性,且丝素对BMSCs没有毒性作用,可作为BMSCs构建组织工程化神经的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12.
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体外培养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培养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为内皮细胞的体外研究提供实验材料。方法利用机械吹打法和酶消化法分别分离出肠绒毛固有层,采用植块培养法培养原代内皮细胞,依次以局部消化法和差速黏附法进行纯化,细胞鉴定采用第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荧光检测和硝酸银染色。结果成功分离培养出大鼠的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纯化后的细胞可传到18代以上。结论为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体外培养建立了一种操作简单、成本低廉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大鼠脑血管内皮细胞的分离培养与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探讨脑血管内皮细胞的外培养方法并进行形态观察;方法采用新生Wistar大鼠,通过匀浆,两次过滤法收集大鼠脑微血管段;将经胶原酶处理后的脑微血管段静置培养5-7天后,即可分离培养出纯度较高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14.
15.
人直肠腺癌血管内皮细胞局部粘附激活酶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癌细胞发生血管转移,首先涉及癌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相互作用。关于血管内皮细胞与肿瘤细胞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国外一些学者采用体外培养血管内皮细胞进行研究,发现与一些粘附分子有关,但作用途径尚不清楚。研究采用直肠癌病人癌周直肠组织和癌转移淋巴结,研究癌浸润转移的血管内皮细胞的胞内信号传导激活途径,为探讨恶性肿瘤血管浸润转移机理提供理论资料。信号传递通路中令人瞩目的是pp^125FAK,它与Vinculin,talin等一起分布于细胞粘附斑外,分子量125KD,故称为局部粘附激活酶(focal adhesion kinase pp^125FAK)。应用冰冻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法,结果发现癌细胞发生血管转移时,血管内皮细胞pp^125FAK呈阳性,免疫反应产物位于内皮细胞胞质内,说明癌细胞的血管转移与血管转移与血管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16.
乳鼠心肌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体外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改进心肌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为进一步研究其结构和功能提供实验数据.方法 选取10~15d龄的SD大鼠,采用植块法培养原代心肌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在继代培养中通过差速消化和差速贴壁方法、结合倒置显微镜下形态学的观察进行继代培养和纯化,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第Ⅷ因子相关抗原对培养细胞进行了鉴定.结果 成功培养了大鼠心肌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细胞呈多边形或鹅卵石状;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第Ⅷ因子相关抗原显阳性.结论 改良了心肌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获得了较高纯度的心肌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可用于进一步的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7.
原代培养人脐动脉内皮细胞的生长与增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瑞绵  严四新 《解剖学报》1995,26(3):294-298
在未来贴附基质和生长因子情况下,成功地培养了人脐动脉内皮细胞(HUAEC)。接种密度为1×10^5/cm^2。采用HE染色、显微计量法及透射电镜术研究了内皮细胞的形态、生长行为与增殖。(1)接种后24h已出现岛状细胞团;48h细胞团增大,可区分出细胞密集的中央区及细胞密度较小的周边区;72h大部分细胞团已汇合;216h内皮细胞衰退、脱落。(2)HUAEC呈较长的多边形,相邻细胞间以短突相连,内胞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用肿瘤坏死因子(TNF-α)处理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研究不同作用浓度和不同作用时间的TNF-α的刺激对内皮细胞的形态和骨架的影响。结果:2000U的TNF-α处理内皮细胞8小时,细胞形态发生改变,细胞间的紧密接触变的松攻,间隙增宽,骨架失去原有的网状形态,呈块状收缩,24小时后骨架结构开始恢复。细胞形态似成纤维细胞,1000U的TNF-α对内皮细胞影响比较明显,8小时后细胞变圆,细胞间的接触消失,骨架浓缩,网状结构消失,24小时后出现特征性“鸟喙”样改变,72小时后不完全恢复,不同浓度的TNF-α刺激内皮不同时间,均可使内皮细胞内游离钙比对照组明显增加。结论:TNF-α可改变内皮细胞的形态结构。影响其屏障机能,并可能与胞内游离钙浓度相关。  相似文献   

19.
子宫内膜基质细胞作为饲养层培养人胚原始生殖细胞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基质细胞作为饲养细胞培养人胚原始生殖细胞的可能。方法从5—9周人胚胎生殖嵴、中肾嵴、肠系膜中消化分离原始生殖细胞(PGCs),种植于经丝裂霉素c处理的人子宫内膜基质细胞饲养层上培养。结果PGCs可以在体外培养3个多月,传14代。这样培养的PGCs表达胚胎干细胞的多种标志,如碱性磷酸酶染色、SSEA和TRA抗原等。另外细胞保持正常的染色体核型。结论人子宫内膜基质细胞可以作为饲养细胞在体外培养人胚原始生殖细胞,保持未分化状态。  相似文献   

20.
陈尧  李瑞祥  刘执玉 《解剖学报》2001,32(2):167-169,T015
目的:检测血管内皮的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和癌胚抗原(CEA)及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CD31)的表达,以探讨癌细胞血管浸润转移机理。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果:癌周直肠组织及淋巴结的血管内皮细胞,均有ICAM-1和CEA的表达。结论:提示在癌细胞沿血管转移过程中,ICAM-1和CEA是介导癌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稳定的粘附分子。尚不能确CD31在癌在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相互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