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北中医》2004,26(11):829-829
2004—11—24,中国中医研究院与上海三湘集团就治疗艾滋病的药物——中研Ⅱ号的技术转让举行了签字仪式,技术转让608万元。中国中医研究院院长曹洪欣、基础理论研究所所长潘桂娟、免疫研究室主任关崇芬、艾滋病研究室主任王健和上海三湘集团副总裁、上海三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厉农帆、上海三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家林等出席了签字仪式。  相似文献   

2.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引起的一种免疫缺陷性疾病,以全身免疫系统严重损害为特征的传染性疾病.依据我国诊断标准将AIDS分为AIDS感染早期(HIV)、AIDS相关综合征(ARC)、AIDS后期(AIDS).HIV感染后,特异性地侵犯人体免疫系统CD4+T淋巴细胞,造成CD4+T淋巴细胞数量减少和功能的进行性破坏,导致艾滋病,使机体免疫平衡被打破而引起免疫功能下降甚至衰竭,并继发体液功能下降,免疫球蛋白含量异常变化,最终导致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并成为AIDS最主要的死因[1~2].艾滋病在中医古籍中并无记载,中医界目前存在多种认识.有学者因其明确的戾气性质-HIV经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传播而致病,将其归入“疫病”的范畴,也有学者根据其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将其确定为“温毒”“虚劳”“阴阳易”等病证范畴[3~4].  相似文献   

3.
《中成药》2005,27(9):i0021-i0021
由黄芩、黄柏、甘草等16种中药组成的、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艾滋病治疗新药“复方三黄散胶囊”,在全面完成临床前研究的基础上,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日前全面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相似文献   

4.
艾滋病中医证治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赵树珍 《浙江中医杂志》1989,24(10):435-438
  相似文献   

5.
艾滋病的中医临床证治研究概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长津 《中医药导报》2006,12(11):8-10,21
文章将近年国内外中医药对艾滋病的临床证治和取得的成效,并结合自身的体验进行了评价和概述。认为艾滋病可归属于“伏气瘟疫”范畴;其病机为邪盛正虚;治疗大法当以祛邪为主,兼以扶正。而病发之初则以祛邪毒为主;后期当以扶正与祛邪并重。  相似文献   

6.
从临床实践谈抗艾滋病中药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7.
《世界科学技术》2005,7(2):120-120
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获悉,该所将与云南昆明植物园展开一项名为植物化学组的研究。预计到2005年,将采集逾3000种天然药用植物资源,从中提取5000多个纯度九成的化合物样品,建立起一个全球最大规模的中药天然成分化合物样品库和数据库。  相似文献   

8.
《中成药》2006,28(1):57-57
湖南省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治科科长陈曦教授透露,白2003年湖南省开始对贫困艾滋病人提供免费治疗药物以来,至2005年9月底共有106人接受治疗,目前有82人在坚持服中药,治疗效果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9.
中药治疗艾滋病的特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艾滋病是人类的大敌 ,它也严重威胁着中国人民的健康。虽然抗艾滋病西药很有效 ,但太昂贵 ,85万中国艾流病患者买不起 ,也用不起。十几年前有些中国医学科学家尝试应用中药来治疗艾滋病 ,积累了经验。但关于策略、研究方法、种族差异 ,还有中药筛选、中西医结合、艾滋病病毒和免疫等问题 ,也暴露了出来。今后持续和集体的努力 ,将为全世界这一致命的大流行 ,带来安全、有效和购买得起的药物。  相似文献   

10.
《河北中医》2004,26(2):111-111
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获悉 ,中医药防治艾滋病已纳入国家整体防治规划 ,我国将从今年起连续 3年拨专款 ,为河南等 5个省的 3 0 0 0名贫困艾滋病患者免费进行中医药治疗。中医药免费救治贫苦艾滋病患者计划决定 ,由国家专项经费支持 (今年 90 0万元 ,明年 2 0 0 0万元 ) ,确定河南、湖北、安徽、河北和广东 5省部分县区为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基地 ,对 3 0 0 0名患者进行免费医治。目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已开始着手制订治疗方案 ,培训医务人员 ,落实基地建设 ;计划在 3年内研制出 2~ 3个治疗艾滋病中药新药 ;形成较为成熟的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方案 …  相似文献   

11.
抗艾滋病中药的开发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1991年美国亚特兰大疾病控制中心首次报道艾滋病病例以来,该病已成为当前对人类健康的一种新的严重威胁,世界卫生组织呼吁世界各国从各方面加强对艾滋病的预防控制和治疗研究工作。近几年,艾滋病流行日趋猖撅,至今全世界已有1880万人死于艾滋病,艾滋病被称为“世界绝症”。  相似文献   

12.
艾滋病呼吸困难中医临床证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呼吸困难是艾滋病人常见症状之一,大多与卡氏肺孢子虫、结核杆菌、霉菌等机会性感染相关,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困难。中医辨证论治可以早期干预,对改善症状、控制疾病进展具有积极作用。文章对近年来与艾滋病相关呼吸困难的中医研究进行了概述,为进一步制定相关的中医诊疗标准奠定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中药防治艾滋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近年来,各国政府、世界卫生组织乃至联合国都不遗余力,试图征服艾滋病。目前全球约有78家药商每年至少投入10亿美元研制开发治疗艾滋病的药物,现已成功研制出的130种药物中,54种已经美国FDA批准上市,由此使得1998年感染HIV死亡的人数减少一半[1]。尽管如此,仍赶不上每年至少4万人受感染的速度。全球3 060万艾滋病毒感染人口,逾90%在发展中国家,对他们而言,治疗艾滋病的药物几乎都贵得买不起[2、3]。因此,发掘中医中药瑰宝,研制开发价格适宜、疗效显著的防治艾滋病的药物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4]。 1 单味药筛选 美国张氏等[5]用感染…  相似文献   

14.
中药抗癌抗艾滋病作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癌症和艾滋病是世界性的两大顽症,目前尚无特殊的治疗方案,而中医药对其有较好疗效。本文仅就中药抗癌、抗艾滋病的作用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5.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人类至少有近70%的疾病都与自由基的氧化破坏有关[1].人体在遭受各种有害刺激时,体内一些高活性分子如活性氧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和活性氮自由基(reactive nitrogen species,RNS)产生过多,氧化程度超出氧化物的清除能力,机体氧化系统和抗氧化系统失衡,从而导致中性粒细胞炎性浸润,蛋白酶分泌增加,产生大量氧化的中间产物,最终导致组织损伤.目前,ROS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潜伏期的活化及对艾滋病发展过程的作用已为许多研究者所重视, 为运用抗氧化剂控制疾病发展过程及疾病的治疗带来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药含漱液防治艾滋病口腔病损的疗效。方法:2007年6月至2009年4月诊治的AIDS 190例患者,按住院顺序编号,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102例,用含漱液含漱,对照组88例,用生理盐水含漱液。两组用同一种含漱方法。结果:预防作用:实验组口腔感染的发生率5.45%,对照组17.64%;治疗作用:实验组显效82.98%,有效10.64%,无效6.38%,白色念珠菌7天转阴率87.10%;对照组显效43.24%,有效40.54%,无效16.22%,白色念珠菌7天转阴率29.17%。结论:中药含漱液漱口对艾滋病口腔病损伤治具有较好的功效,两组疗效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由曹赫扬研究员完成的新型中药抗艾滋病药物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审批。这种名为“免疫力素”的新型抗艾滋病药物与目前国际上流行的抗艾滋病药物的治疗原理不同,  相似文献   

18.
中药治疗艾滋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目前正在使用和进行试验的治疗艾滋病中药(单味中草药和中药方制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4,11(12):1100-1100
我国研制的“克艾特胶囊”最近通过国家药品审评中心审评,成为首次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进入Ⅱ期临床试验的抗艾滋病中药。  相似文献   

20.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作为一种新发的传染病,中医学没有明确的记载,经过近30年医家们运用中医药的临床实践,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研发出了大量的有效方药,但在中药新药研发方面进展缓慢,目前治疗艾滋病的中药新药仅唐草片一个品种,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医药防治艾滋病作用的发挥。笔者通过对治疗艾滋病中药研究现状的分析,探讨限制治疗艾滋病中药新药研发的瓶颈,如缺少理想的动物模型,艾滋病的中医临床研究混杂因素过多,提出在深入开展动物模型研究的基础上,注重中医复方作用机制研究,尤其体外抗病毒、免疫调节活性成分筛选,为更好的研发治疗艾滋病中药新药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