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预先给动物轻微、短时、不致引起神经元死亡的脑缺血预处理(brain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BIP),可以在后续较严重的脑缺血损伤中对神经元产生保护作用,这一现象被称为缺血耐受(ischemictolerance,IT)[1].BIP的保护作用实际上是短暂缺血启动机体内源性保护机制,提高组织对缺血的耐受性.IT的形成过程涉及热休克蛋白、兴奋性氨基酸、腺苷、凋亡相关基因,以及信号传导通路等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脑缺血预处理(cerebral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CIP)是指短暂的、亚致死性的缺血诱导脑组织产生内源性保护机制,可以提高脑组织对缺血的耐受性。这种脑缺血预处理诱导脑组织对后续致死性脑缺血产生迟发性的抵抗能力的现象称为脑缺血耐受(cerebral ischemic tolerance,CIT)。CIP及CIT潜在的神经保护机制涉及NO及NO相关信号通路、兴奋性或抑制性神经递质、炎症因子、腺苷、细胞能量代谢和线粒体、自噬溶酶体的激活、抑制细胞死亡与凋亡、激活DNA修复和自我修复/重塑机制、血管重塑和保护血脑屏障等。通过对CIP及CIT内源性神经保护的机制的深入研究有助于为临床防治缺血缺氧脑病提供新策略。  相似文献   

3.
<正> 兴奋性氨基酸(excitatory amino acid,EAA)为一组在 CNS 中含量甚高的,处于游离形式并具有兴奋性神经递质作用的氨基酸。以谷氨酸(Glu)和天冬氨酸(Asp)为主。此两种 EAA 若在细胞外累积,可产生很强的神经毒性作用。近年来采用微透析技术,发现了 EAA 的神经毒性作用与脑缺血后迟发性神经元坏死(delay neuronaldeath,DND)相关的新证据,因而将 EAA  相似文献   

4.
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编程性死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心脏停跳再复苏模型,以原位末端标记和形态学改变为指标,研究全脑缺血再灌注是诱导神经细胞编程性死亡。结果显示,HE染色下,血再灌注后海马组织细胞体和核固缩,细胞周间缩增宽,无炎性细胞浸润,原位末端标记下,有散在的细胞核着色,可见半月状小块,表明有DNA裂解。主宰脑缺血再灌注导神经细胞凋亡。提示神经细胞程性死亡参与脑复苏中的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5.
大量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表明脑缺血及再灌注期间发生着复杂的病理生理变化。一方面,脑缺血再灌注既可挽救濒临梗死的细胞,另一方面加重细胞损伤,导致细胞死亡。目前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氧自由基、兴奋性氨基酸、细胞内钙超载、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等方面,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7.
脑缺血与神经细胞凋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研究发现脑血后迟发性神经元死亡受IEGs、bcl-2、ICE、p53等多种基因调控,蛋白合成抑剂与谷氨酸受体拮抗剂均对脑缺血损伤有保护作用,提示神经兴奋毒性作用与凋亡机制共同参与了脑缺血后神经元的死亡,从而为人类脑缺血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脑缺血耐受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昌林  朱幼玲 《安徽医学》2008,29(5):634-636
预先给动物轻微、短时而不至于引起神经元死亡的脑缺血刺激,可提高脑组织对后续较严重缺血(损伤性缺血)的耐受能力,此现象称为脑缺血耐受(brain ischemic tolerance,BIT)。预先给予的脑缺血刺激称为脑缺血预处理(cerebral ischemic recondictioning,CIP)。1990年日本学者首次在蒙古沙鼠前脑缺血模型中观察到此现象。这一现象的发现为研究动物机体内源性抗缺血缺氧损害的保护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因此倍受关注。近年来众多学者建立了很多动物模型,从不同角度对此现象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就近年来有关脑缺血耐受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9.
海马CA1区神经元对缺血极为敏感,Kirino采用沙土鼠短暂性脑缺血模型率先发现CA1区神经元呈迟发性死亡.近年,各国学者对迟发性神经元死亡(delayed neuronal death,DND)进行了不懈地研究,海马神经元的迟发性死亡表现为坏死与凋亡共存现象.文章综述了引起迟发性神经元死亡的诸多因素,如胶质细胞过度活化增殖、细胞周期调控、线粒体损伤、自由基过度生成及兴奋性氨基酸扩散性抑制等.  相似文献   

10.
中医药抗脑缺血神经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细胞凋亡(apoptosis )是近年来生命领域里的热点问题,是由英国科学家kerr等[1]于1972年首先提出.它是一种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主性死亡,是真核细胞在生理或病理条件下接受到某种信号的刺激,启动其自身的遗传机制,通过内源性 DNA内切酶的激动而发生自动化死亡的过程[2].目前的研究证实了脑缺血损伤中有细胞凋亡的存在,尤其在再灌注损伤中起重要的作用,抑制细胞凋亡可以减轻脑缺血损伤的程度.  相似文献   

11.
Bcl—2与脑缺血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裕茂  蒋祝昌 《医学文选》2004,23(2):213-215
Bcl-2基因即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B cell lymphoma/leukernia-2),是一种原癌基因,首先在血液淋巴细胞中发现,是Tsujimoto等于1984年从滤泡性淋巴瘤细胞分离出来的一种癌基因,通常位于18号染色体上,但在淋巴瘤异位于14号染色体上,并与该染色体上的免疫球蛋白IgH基因串联导致过度表达。Bel-2基因是  相似文献   

12.
13.
钙激活钾通道在钙离子致神经细胞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膜片钳单通道记录方法,观察原代培养新生SD大鼠皮层神经元的钙激活钾通道比(Kca)特征及胞内不同游离钙水平对通道开放动力学的调节,结果显示:培养SD大鼠皮层神经元的Kca以大电导活动占优势,胞内游离钙为10^-8mol/L时,通道几乎不开放,在10^-6mol/L时达最大激活。由此表明神经元上Kca通道开放概率明显依赖于胞浆中钙离子和膜电位,Kca对胞内钙离子浓度变化极为敏感,钾通道的开放剂可  相似文献   

14.
本实验首先通过结扎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10分钟再灌流7天,造成海马DND模型,以计数海马CA_1区神经元密度作为指标,观察谷氨酸钠和氯胺酮对海马DND的影响;用氨基酸自动分析技术测定脑缺血10分钟时背侧海马氨基酸含量。结果示谷氨酸钠加重海马DND损伤;氯胺酮对海马DND有明显保护作用;短暂性脑缺血10分钟时兴奋性氨基酸含量升高。此结果均直接或间接说明兴奋性氨基酸在海马DND发生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一氧化氮合成酶与脑缺血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洪  慕容慎行 《医学综述》1999,5(6):261-263
<正>自从1987年证实了内皮细胞源性舒张因子(EDRF)即一氧化氮(NO)以来,NO在人体中的作用引起广泛重视。美国《自然》杂志于1992年将其评为“明星分子”。1998年三位美国科学家研究一氧化氮在心血管系统中的巨大贡献而共获诺贝尔医学奖,引起世人关注。NO在脑缺血中的作用已经在国内外展开,人们在阐明NO在脑缺血的作用中,试图通过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抑制剂以阻断脑缺血时NO的毒性作用,但结果并不一致,有的研究认为NOS抑制剂可缩小脑缺血面  相似文献   

16.
脑缺血性损伤神经元死亡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血性神经元死亡有多种形式,坏死与凋亡是两种主要的死亡形式。坏死主要位于缺血中心区,凋亡主要位于缺血半暗区,坏死与凋亡并存,神经元选择易损性既可是坏死,也可是凋亡,但迟发性神经元死亡则为凋亡,神经元的死亡机制,坏死与凋亡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测定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兴奋性氨基酸 (EAA)、一氧化氮合酶 (NOS)和一氧化氮 (NO)含量的变化 ,探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方法 :将动物分为假手术组和缺血 30min后再灌注组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或分光光度法测定再灌注后不同时间 (1h、6h、2 4h、4 8h和 72h)脑组织EAA、NOS和NO的含量。结果 :再灌注后 1hEAA水平较假手术组显著增高 ,以谷氨酸最为明显 ,随后逐渐下降 ,2 4h达正常水平。NOS和NO于再灌注后1h即升高 (P <0 .0 5 ) ,2 4h达最高水平 (P <0 .0 1) ,72h降至正常。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后EAA、NOS和NO含量发生变化 ,与缺血再灌注脑损伤有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大鼠不可逆局灶性脑缺血神经元损伤的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9.
低温停循环中的神经元死亡及其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低温停循环 (HCA)存在时间限制问题 ,超过 4 5~ 6 0min的停循环会使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增高 ,最易受影响的是脑的高级智力功能。这是由神经元死亡导致的。神经元死亡有坏死和程序性死亡 (凋亡 )两种形式 ,这两种形式在HCA中均有发生。HCA后坏死和凋亡有时间依赖现象 ,并且各自在脑内的分布也有区别。兴奋毒性可能是不同神经元死亡的共同通路 ,神经细胞内钙超载可看作是细胞死亡的共同通路。兴奋性氨基酸通过其受体使细胞内Ca2 积聚 ,继而NO合成增加 ,因而引起神经元凋亡、坏死  相似文献   

20.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可以影响患者疾病的转归,甚至危及生命。目前关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病的机制、 有 炎 症 反 应 、兴 奋 性 氨 基 酸 毒 性 、细 胞 内 钙 超 载 、自 由 基 损 伤 、能 量 代 谢 障 碍 和 细 胞 凋 亡 等 ,多 方 面 机 制 相 互 影 响、错综复杂。该文通过综述近年来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几种主要机制研究,为探索及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 伤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