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50例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患儿,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更为全面的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穿刺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36 h内的疼痛评分、X线曝光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的穿刺时间、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及36 h内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加快了手术进程,减轻了患儿的痛苦,缩短了接触放射源的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了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是在X线指导下,通过体外操作各种导管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一种方法.介入治疗以其具有不开胸、创伤小、相对安全、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应用于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本科2008年9月~2010年1月共治疗29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屈秀艳 《天津护理》2011,19(2):75-76
总结179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护理。重视患儿心理护理、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制定有预见性和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提高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护理水平及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正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以手术治疗为主要手段,临床已大量开展的可应用介入治疗的先心病为房间隔缺损(ASD)、动脉导管未闭(PDA)、室间隔缺损(VSD)、肺/主动脉瓣狭窄等,先心病新的治疗手段-介入治疗(包括VSD封堵术、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经皮球囊主/肺动脉瓣成形术、PDA封堵术等),以其  相似文献   

5.
随着心导管介入治疗的广泛开展和不断成熟,经导管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除了单一的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肺动脉瓣狭窄(pulmonary stenosis,PS)等常见病种外,临床工作者在不断的经验积累中,将介入治疗技术联合应用于治疗一些复合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  相似文献   

6.
随着心导管介入治疗的广泛开展和不断成熟,经导管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除了单一的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肺动脉瓣狭窄(pulmonary stenosis,PS)等常见病种外,临床工作者在不断的经验积累中,将介入治疗技术联合应用于治疗一些复合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儿科2002年3月-2005年7月进行联合介入治疗30例患儿均获成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Amplazer伞介入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Amplazer伞介入疗法是操作简单、安全性高的心脏介入治疗方式。我科1998年1月~1999年5月对4例心脏病患儿行Amplazer伞介入治疗,经术后严密监护和护理均获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4例患儿中男2例,女2例,年龄25~11岁,住院天数平均为115天,其中3例为动脉导管未闭(简称PDA),PDA直径为19~4mm,1例为房间隔缺损(简称ASD),ASD直径为12cm。所有病例均经B超确诊。2 治疗方法21 Amplazer-PDA阻塞术经右侧股静脉穿刺,送入6F右心导管,沿途经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主肺动…  相似文献   

8.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先天性心脏病是常见的心脏病,既往外科手术是其唯一的治疗方法[1],但外科手术创伤大、危险性高、住院时间长、费用高、术后留有疤痕使患者留下终生痕迹[2]。随着心导管介入治疗的飞速发展,部分先天性心脏病采用心导管介入治疗,达到类似外科手术治疗的效果,且创伤较小、安全性高[3]。江苏省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05年6月~2005年12月共开展了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7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7例患者中,男3例,女4例,年龄6~39岁;其中房间隔缺损2例、室间隔缺损2例、动脉导管未闭3例;最大全身麻醉方式进行手术3例,局部麻醉方式进行手术4…  相似文献   

9.
2000—01~2005—05我科共收住行心脏介入治疗患儿24例,男13例,女11例.年龄4~14岁。14例行射频消融术,其中8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6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10例先心病行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其中4例房间隔缺损(ASD)(继发孔型)和3例室间隔缺损(VSD)(膜部)患,3例动脉导管未闭(PDA)。10例先心病患于术后24h、1周行经心脏超声检查,均无残留分流,封堵成功。  相似文献   

10.
先天性心脏血管病是先天畸形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由于遗传、基因表达、病毒感染、药物、射线等因素造成心脏、大血管在出生前即存在结构上的异常即称为先天性心血管疾病(或称先天性心脏病),常见的有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法洛四联征等。有些先天性心血管病适合心导管介入治疗,达到类似外科手术治疗的效果,但创伤较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报告了32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术前、术后护理及观察要点.主要护理措施为术前心理疏导、加强环境管理、指导患儿练习床上大小便,以适应术后卧床的需要.术后密切观测生命体征,注意术侧肢体及穿刺部位护理,观察有无胸痛,尿量情况,执行抗凝治疗,注意预防感染及儿童营养状况.积极做好健康宣传教育与出院指导.  相似文献   

12.
在人胚胎发育时期(怀孕初期2~3个月内),由于心脏及大血管的形成障碍引起局部解剖结构异常,或出生后应自动关闭的通道未能闭合(在胎儿属正常)的心脏,称为先天性心脏病。美国报告先天性心血管病的发病率为8.1‰.我国为2~5‰.即每出生1000个婴儿,就有2个以上患有不同类型的先天性心血管病。  相似文献   

13.
经导管封堵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是一种损伤小、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的介入微创手术。一般6岁以上能够配合的患儿均采用局部麻醉,6岁以下或其他不能配合手术的患儿需采用静脉麻醉。由于患儿心脏循环存在异常分流,在麻醉过程中容易引起呼吸、循环功能紊乱,具有一定的风险,故麻醉的护理管理显得尤为重要。现将我院2003年4月~2007年12月在静脉麻醉下行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78例患儿的麻醉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78例,男47例,女31例,年龄2~6岁。其中先天性室间隔缺损22例,先天性房间隔缺损43例,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13例,均经心脏彩超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全部病例心前区均有明显的杂音,78例患儿均在氯胺酮静脉麻醉下经导管行封堵治疗。1.2麻醉实施目前,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氯胺酮静脉麻醉使用较为广泛,一般不影响肺血管阻力,对患儿的心排血量、射血分数、心率、动脉压只有轻微影响。方法如下:1.2.1术前肌肉注射氯胺酮4~6 mg/kg、咪唑安定0.1 mg/kg使其入睡,避免患儿哭闹所致气道分泌物增加,同时减轻恐惧感。1.2.2抗胆碱药阿托品0.02 mg/kg肌肉注射,减少氯胺酮所引起的分泌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麻醉处理.[方法]136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在静复全麻下施行介入治疗,术前给予盐酸戊乙奎醚,稳定心率,抑制腺体分泌,麻醉给予氯胺酮1~2 mg/kg,咪哒唑仑0.05~0.1 mg/kg,芬太尼2~3 μg/kg,维库溴胺0.1 mg/kg静注诱导,以七氟烷吸入,异丙酚泵注维持麻醉.[结果]全组患儿顺利完成介入手术,麻醉完善,镇静适度,应激反应小,血流动力学稳定,封堵成功率高,不良反应少,术中18例发生循环短暂波动,经处理很快恢复.[结论]静脉复合全麻用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诱导及苏醒迅速,循环稳定,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曾艳芳 《全科护理》2011,(24):2168-2170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行介入手术的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采用介入治疗封堵术的先天性心脏病病人。[结果]22例先天性心脏病病人成功实施封堵,手术成功率100%。[结论]加强先天性心脏病病人介入治疗术的护理及健康教育,对提高手术的治愈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乔秀雯  徐英  李萌  南兆翠 《妇幼护理》2022,2(19):4458-4460
目的 观察个体化护理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9月于我院就诊的5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予以介入治疗.随机将患儿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研究组采用个体化护理.分析对比两组的临床相关指标、负面情绪、生活质量以及护理质量.结果 研究组的临床相关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负面情绪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生活质量、护理质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个体化护理应用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介入治疗中,能改善临床相关指标,缓解负面情绪,提高患儿生活质量和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提高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手术安全性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在无锡市儿童医院接受介入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42例作为试验组,行针对性护理干预;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接受介入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40例作为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  相似文献   

18.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畸形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心导管介入治疗法的广泛开展和不断成熟,临床工作者在不断的经验积累中,将介入治疗技术联合应用于一些复合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患儿的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将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儿科2000年6月~2005年7月完成的42例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畸形患儿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护理经验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42例,均为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畸形的住院患儿,男19例,女23例,年龄1~12岁,平均4.8±3.2岁,体重9.5~31kg,平均15.24±5.3kg。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TTE诊断为肺动脉瓣狭窄(pul mo-nary stenosis,PS)加房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介入封堵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CHD)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接受经导管封堵术治疗的临床资料,总结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介入治疗的护理经验。结果患儿均成功接受经导管封堵术治疗,术后1例出现Ⅱ度房室传导阻滞,3例发生呕吐,1例发生血肿,经对症治疗完全恢复。无一例因临床护理问题影响患儿康复。结论了解先心病患儿的临床特点,重视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护理,是保证介入封堵术治疗效果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20.
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最佳护理方法.总结我院2002年至今开展的20例Amplatzer封堵介入治疗的护理经验.5例房间隔缺损(ASD),15例动脉导管未闭(PDA)均一次封堵成功,无任何并发症发生.重视术前、术中、术后等几个重要环节的护理,使之规范、有序,并形成制度,可保证和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