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采用贝叶斯网络运算进行中医辨证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释了中医辨证思维规律与证素辨证体系的关系,简介了贝叶斯网络推理原理与网络构建,并以实际例子说明了中医证素辨证贝叶斯网络的运算规律。认为中医学所说的“证”,是对疾病中机体整体反应状态的阶段性病理本质概括。中医辨证的思维原理与规律是根据证候辨别证素,由证素组合成证名。证候—证素—证名间形成极复杂的证素辨证体系。贝叶斯网络是用于不确定性推理、对信息进行挖掘处理的一种较好运算法。将其运用于中医证素辨证体系中症状与证素间隶属关系、证素之间组合关系的研究,结果与中医专家的经验有较高的吻合性。但贝叶斯网络仍未能全面反映中医辨证的思维能力。若能将证素辨证贝叶斯网络的人工建模与计算机建模相结合,综合先验信息和后验信息,并反复交叉而使之不断完善,则可提高其应用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研究广泛性焦虑症的中医证候学规律。方法:2009年8月1日至2010年7月31日,在北京地区10家分中心进行为期1年、针对705例广泛性焦虑症患者的中医证候学观察,通过专家组指导,运用数据挖掘技术中的贝叶斯网络技术和聚类分析建立中医证候模型,分析广泛性焦虑症的中医证候学规律。结果:调查共纳入广泛性焦虑症的症状61项,运用贝叶斯网络技术建立61项症状的关系模型,提取了9个证候要素和5个证候靶位;运用聚类分析提取了8个证候类型。将两种方法重合的结果进行筛选,并结合专家经验和中医理论,确定广泛性焦虑症的6个证候类型,分别为肝郁化火、肾虚肝旺、痰热扰心、心脾两虚、肝郁脾虚、心肾不交,并制订了《广泛性焦虑症的中医证候诊断标准(草案)》。结论:数据挖掘技术中的贝叶斯网络和聚类分析在中医证候建模、挖掘证候规律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适合应用于中医证候规律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随着祖国医辨证学体系和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数学与计算机理论已经广泛应用于祖国医学的智能化辨证诊断,并产生了概率计量、模糊评判、数据挖掘等多种辨证模型和算法。朱文锋等将贝叶斯网络应用于中医辨证并将模糊数学应用于“证素”辨证理论,对证素进行定量加权求和、阈值判断,通过模式识别判定诊断证型,并提出运用“双层频权剪叉”算法进行病位和病性的定量判断;  相似文献   

4.
贝叶斯网络技术的信息处理过程与中医辨证思维相吻合,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中医证候规律探究、名老中医经验传承、中药药性研究、疾病干预措施疗效评价及现代化中医诊断技术中,将复杂多样的中医数据转变成客观、量化的标准.目前中医辅助诊疗系统已建立并不断完善,促进了临床辅助诊疗及远程医疗的发展.贝叶斯网络技术在中医药研究的诸多领域发挥着...  相似文献   

5.
随着祖国医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诊断规范化有着其必然性。证侯和证型的术语规范化是当前诊断规范化的首要内容。“证素辨证体系”和“证候要素应证组合”为中医辨证理论的统一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中医辨证计量诊断是中医智能化自动化的基础,现有计量模型的共同特点在于探索独立证侯与证型之间的关系,这对发挥中医的“整体观念”有一定的局限性。中医计算机诊疗系统在辨证计量诊断模型基础上,现阶段仍需依赖于专家经验和临床病案等作为诊断知识库,客观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贝叶斯网络技术分析重症肺炎中医证候规律,为重症肺炎证候标准化研究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首先收集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重症医学科247例重症肺炎患者的中医证候信息,然后利用贝叶斯网络结构学习技术建立证候间的贝叶斯网络概率模型,最后结合专家经验,提取重症肺炎的常见证型.结果:提取的证候要素包括风热、痰热、痰湿、气虚...  相似文献   

7.
贝叶斯网络在中医辨证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贝叶斯网络的原理及其与中医辨证思维的相似性出发,介绍贝叶斯网络在中医辨证研究中的数据预处理及具体应用。对应用贝叶斯网络进行中医辨证研究在方法学上的缺陷与不足进行了思考,并展望了今后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8.
用评定量表法进行中医辨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证”是疾病中机体整体的动态反应状态,“辨证”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根据证候、辨别证素、组合成证名的思维认识过程。辨证所依据的证候虽然不够精确,但强调对病情资料的全面收集和综合分析,因而可借鉴“评定量表”的研究原则与技巧,研制出符合中医基本理论和临床实际的中医辨证量表,使辨证客观、量化,以辅助中医辨证,为中医证候规范研究提供科学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中医"证"研究的发展方向--证中求病,病中求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中医临床科研思路与方法的角度,回顾历史,总结中医临床辨证与辨病结合的研究成果和经验,认为“证”的研究是中医临床研究中一项关键性的课题。近十几年来,西医学有关新发现疾病及其诊断方法的发展较快,而中医“证”的研究却进展滞后,究其原因主要有:(1)辨证分型固定化,不求发展;(2)辨病为主,辨证为辅;(3)只对病下药,不对症下药。针对这种情况,笔者提出开展“证中求病,病中求证”的临床研究思维方法,从辨证与辨病结合的研究实践中,不断探索未知,不断发现新的疾病和证,以提高中医临床辨病诊断和辨证诊断的水平,为中医基础理论和药学研究提供丰富的临床资源和条件,加快中医药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挖掘分析王子瑜教授的子宫内膜异位症(EMT)医案信息,探讨王老治疗该病的辨证规律,评价贝叶斯网络在传承老专家经验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整理王老治疗EMT的门诊医案150例。在王老本人及其学术传承人对症状信息进行辨证的基础上,运用贝叶斯网络方法对症状-证素信息做分类识别,结合王老学术思想分析数据挖掘结果。结果 150例医案的常见证素为血瘀、肾虚、气滞、肝郁、寒凝、湿热。证候要素单纯出现者仅为血瘀证,占12%;证素组合更为常见,占78%;组合者前两位分别为肾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贝叶斯网络算法对寒凝证、湿热证、气滞证、肝郁证、肾虚证的识别率分别为94. 67%、90. 67%、86%、82. 67%、77. 33%。结论 150例医案均存在血瘀证,其中肾虚血瘀、气滞血瘀为最常见证素组合。与王老的"EMT根本上是血瘀证,肝肾功能失调,气血运行逆乱是病机基础"的学术思想完全符合。贝叶斯网络算法在传承老专家学术经验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1.
一种基于数据挖掘的中医定量诊断方法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开展定量诊断研究.方法应用贝叶斯网络方法通过分析474例血瘀证临床诊断数据进行血瘀证定量诊断.结果该方法发现了血瘀证的7个关键症状,并定量计算其诊断贡献度.基于这些关键症状建立的简单贝叶斯分类器模型对血瘀证诊断的准确率达到96.6 %.结论贝叶斯网络方法在中医定量诊断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病-证-方对应关系是将中医的辨证论治体系与西医对疾病的诊断模式相结合,研究符合中医自身规律的临床疗效评价方法和标准。网络药理学在方法学上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的特点,而这一特点与传统中医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的原则相互吻合。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病-证-方对应关系,可以揭示疾病、证候、方药之间的内在联系及网络调控机理,从而更深入的把握辨证论治的精髓。  相似文献   

13.
确定证素辨证权值的"双层频权剪叉"算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证侯,辨别证素,组成证名,是中医辨证的规律与过程。中医辨证是非线性复杂巨系统。为解决证素辨证研究中诊断权值的确定这个关键问题。在频数统计基础上,实行"双层频权剪叉"算法,可获得准确的辨证参数,在非线性、多变量分析上探索出一种新的运算方式。  相似文献   

14.
证候是中医认识疾病和临床诊疗的核心,辨证施治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基本方法。由于证候具有整体性、非线性、动态性以及"不确定性"或"人为因素"等复杂性特征,使得基于整体论、系统论及控制论的"专家系统"成为中医证候复杂性研究的首要手段。并进一步运用还原论的思维方法进行"自上而下"的系统整合和集成,实现对中医证候复杂系统的控制。同时,利用动态模型探索复杂系统的关键特征,在整体观的指导下实现还原论、整体论和系统论的有机融合。基于上述思路,建立基于症候/证候分析、证素提取、证候辨识与分类以及标志物发现等中医证候的评价方法就成为中医证候复杂性研究的重要途径。此外,基于方证相应的中医用药特点,建立面向中医证候及中药复方疗效评价的新方法也是中医证候复杂性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方证辨证是一种临床诊疗思维方法,其思想起源于《伤寒杂病论》。在其发展历程中,得到了后世医家的重视和深入研究。本文从方证理论的思想来源,方证辨证与方证相关的区别,以及方证辨证与其他8种辨证方法相比的优越性等方面入手,对这一辨证方法的提出和发展作出了初步分析。方证辨证有别于方证相关,集辨证与论治于一体,是中医辨证论治方法中最直接的方法,方证辨证是方证与病证的相对应,强调抓主证的重要性。作为一种新的学术观点,方证辨证法在临床辨病中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症状的定性识别是中医辨证正确的要素之一,然而准确辨证不仅仅是“质”的推理,也离不开“量”的判断,二者相辅相成,方能实现精准诊断。如何量化症状,增强可操作性,是这一工作的关键。提出症状计量的思路:首先,利用四诊方法,对症状进行多维诊察,拆分其要素,如程度、频率、持续时间、范围、诱因等;其次,对这些单一因素进行定义与量化,进而联合多因素,对该症状在诊断中的主次与程度进行综合量化,以期实现计量诊断,为中医诊治服务。  相似文献   

17.
在规范化辨证基础上构建量化辨病论治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证型的规范化研究是证本质研究的前提与基础,但规范化辨证标准不一的混乱状况依旧存在,无法真正指导临床治疗,这主要是因为研究的思路与方法不恰当。在辨病分型的基础上进行基本证候研究是证型规范化研究的主要方法,准确定量症状是证型规范化研究结论真实性和可靠性的有力保证,正确选择统计学方法是确定辨证阈值强有力的技术支持。采用统一量表,开展专家研讨,用复杂性科学理论,对证候进行处理是当前证型规范化研究的最好方法。证型与理化指标的相关性研究无法反映证的全面情况,应在规范化辨证的基础上,针对疾病的主要病理变化进行辨病论治,确立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8.
基于Shannon熵法的慢性心衰证候要素诊治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慢性心衰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文献进行分析,并结合数据挖掘方法,探讨该病证候要素的诊治规律。方法:以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ternet,CNKI)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hinese Biomedical Literature Database,CBM)为数据源,以"慢性心力衰竭"或"慢性心衰"或"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或"慢性心功能不全","中医"或"证候"或"证"或"中西医"为检索词,分别进行一次和二次检索,对文献进行筛选。数据预处理后,采用Shannon熵非线性复杂系统划分法对中医四诊和常用中药数据进行特征提取。结果:阳虚、气虚、血瘀、水停、阴虚、痰浊为慢性心衰的常见证候要素,补气药、活血药、利水药、化痰药、解表药、温里药为临床主要用药。我们提取出了与证候要素密切相关的症状和中药,通过关联系数值对各症的诊断贡献度进行了量化,各要素下分值较高的症状基本为该证的共性症状,分值较低的症状多为某一类患者或疾病本身的特异表现;同时筛选出各证候要素对应的常用中药,间接反映了该药的临床对证使用情况。结论:本研究采用Shannon熵法探索中医四诊-证候要素-方药诊治规律,为该病证候要素属性的判别和临床辨证候要素的用药选择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肝与病性病位证素及肝功能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中医辨证的客观化和标准化提供依据和借鉴,观察272例健康体检者的症状和体征,采用证素辨证方法,分析各个证素积分之间的相关性及其与西医肝功能的相关性,结果发现肝与血虚、阴虚、气虚、阳虚、气滞、血瘀、湿、热呈极显著正相关,P<0.001;肝与肾、目呈正相关,P<0.001,与脾呈正相关,P<0.01,与胃、心呈正相关,P<0.05;中医的肝与西医肝功能的各项指标均无明显相关性。说明中医学所指的肝更注重功能,与机体的气、血、阴、阳以及脏腑官窍等联系较为密切,体现整体性和联系性,而与西医肝功能的各项指标关系则不甚明显,其中关系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