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周乃强 《临床医学》2011,31(3):61-63
目的探讨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给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58例SAH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常规组给予常规内科保守治疗,置换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采用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给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指标变化、主要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置换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头痛缓解、意识障碍持续及脑脊液恢复正常时间置换组较常规组明显缩短(P〈0.05),置换组脑血管痉挛、脑积水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给药疗效好,更好地预防并发症发生,可作为治疗SAH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前慢性疼痛(chronic pain)被定义为一种疾病,全球众多病人受其困扰,口服镇痛药等常规治疗效果不佳且不良反应大。通过鞘内给药(intrathecal drug delivery, ITDD)技术可将药物注入蛛网膜下腔,通过脑脊液循环直接作用于脑、脊髓而发挥作用,快速、稳定、高效治疗慢性疼痛,同时低药物剂量减少了药物不良反应,改善了病人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本文就当前鞘内给药治疗慢性疼痛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当下利用ITDD治疗慢性疼痛及后续ITDD的改进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利福平鞘内给药治疗难治性结核性脑膜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我院针对14例难治性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在常规全身抗结核治疗,激素、脱水治疗以及鞘内注射异烟肼(H)、地塞米松基础上,进行鞘内注射利福平(R),通过临床观察取得一定效果,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93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未鞘内给药组和鞘内给药组。其中未鞘内给药组41例,鞘内给药组52例,观察治疗效果。疗程结束后两组治愈、好转和无效的例数分别为:16、27例;12、22例;13、3例。总有效率分别为:68.3%、94.2%,两组总有效率及脑脊液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鞘内注射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较为理想的给药方式,能明显提高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徐敏  杨春芬 《护理与康复》2013,12(2):195-196
结核性脑膜炎是由结核杆菌侵入蛛网膜下隙引起软脑膜、蛛网膜进而累及脑血管及部分脑实质病变的疾病[1]。结核性脑膜炎是结核病中最为严重的一种,此病呈进行性加重,预后不良,且病死率高。应用抗结核药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重要措施,但由于抗结核药物不易透过血-脑屏  相似文献   

6.
我科自 2 0 0 1- 11~ 2 0 0 3- 0 2共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MP)后发性脑病患者 2 6例 ,均在高压氧 (HBO)与内科输液的基础上加用激素和鞘内给药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男 15例 ,女 11例 ,年龄 17~ 78岁 ,平均 5 2岁。均有明显的一氧化碳中毒病史 ,中毒后均昏迷 ,昏迷时间 1h~ 14 4h ,昏迷时间 <3h者 3例 ,3~ 6h者 5例 ,6h以上者 18例。无假愈期者 2例 ,有假愈期者 2 4例 ,假愈期时间 8~ 35d。1 2 临床特点 无假愈期者呈持续昏迷状态 ,也可表现为去皮质状态 ,此类一氧化碳中毒后…  相似文献   

7.
8.
孙怡  田玉科  项红兵 《中国康复》2004,19(4):206-208
目的 :研究丙泊酚对慢性神经痛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激活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 4 0只 ,随机分为 4组 ,Ⅰ组为正常对照 ;Ⅱ、Ⅲ、Ⅳ组结扎左侧坐骨神经 ,术后第 7天 ,Ⅰ、Ⅱ组腹腔均注射生理盐水 5 0ml·kg 1,Ⅲ、Ⅳ组腹腔分别注射丙泊酚 5 0、75mg·kg 1( 1mgoml 1) ,共 7d ;术后第 6、10和 13天 ,使用VonFrey纤维分别测定各组动物触诱发痛阈 ,观察丙泊酚对其影响 ;随后取脊髓切片 ,观察星形胶质细胞在脊髓背角的分布。结果 :①与Ⅰ组比较 ,Ⅱ组双侧的 5 0 %缩足阈值 (PWTs)在术后第 6、10和 13d均较低 (P <0 .0 5 ) ;与Ⅱ组比较 ,Ⅲ、Ⅳ组双侧的PWTs在术后第 10、13天升高 (P <0 .0 5 )。②Ⅱ组星形胶质细胞在脊髓背角的分布密度 (AD)、平均光密度 (AOD)和积分光密度 (IOD)值显著高于Ⅰ组 (P <0 .0 1) ,Ⅲ、Ⅳ组低于Ⅱ组 (P <0 .0 5和P <0 .0 1)。③与Ⅱ组比较 ,Ⅲ、Ⅳ组星形胶质细胞在脊髓背角数量、体积依次减少。结论 :慢性神经痛大鼠的脊髓星形胶质细胞被激活 ,丙泊酚可抑制激活 ,抑制程度与剂量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设治疗组和对照组 ,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为 88.9% ,对照组则为 5 5 .9% (P <0 .0 5 )。结论 本疗法对结核性脑膜炎有效且安全 ,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魏树亭  李彤  袁彬 《中国康复》2002,17(4):199-200,202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头痛的发生机制及治疗方法。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 3组 ,A组鞘内注射地塞米松 ,B组静脉滴注地塞米松 ;C组单纯应用甘露醇。治疗前后根据脑压值、CT、脑脊液RBC、WBC和蛋白含量的变化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A组总有效率 10 0 % ,B组 30 .0 % ,C组 2 7.2 % ,A组与B、C 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均P <0 .0 0 5 )。结论 :除高颅压外 ,脑膜和脑血管壁的炎性反应可能是SAH头痛的主要原因 ,鞘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SAH头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针刺第二掌骨侧穴位对丙泊酚无痛人流的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针刺第二掌骨侧缘的下腹穴区对丙泊酚用于人工流产术的麻醉效果以及术后下腹痛等并发症的影响.方法:80例早孕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针刺组,全部病人予以丙泊酚静脉全麻.针刺组病人针刺其两侧第二掌骨内侧缘凹沟中的下腹穴区,以快速和慢速捻转手法持续刺激并留针,对照组不予针刺.结果:针刺组较对照组更易扩张宫颈(P<0.05).两组病人丙泊酚诱导用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需追加用药病人例数针刺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麻醉效果针刺组优于对照组(P<0.05).病人术后下腹痛的发生率及程度针刺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围术期恶心和唾液增多的发生率针刺组也明显减少(P<0.05).结论:针刺第二掌骨侧下腹穴位,可改善丙泊酚用于人工流产术的麻醉效果,减轻术后下腹痛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小鼠鞘内注射PGE1对不同性质疼痛调控作用的异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PGE1在脊髓水平对不同性质疼痛的调控作用。方法:清醒小鼠鞘内注射法给药,用热水缩尾法,福尔马林实验,冰醋酸扭体法等三种方法测痛。结果:在热痛模型上,PGE1 0.1ng ̄0.1μg/只使小鼠痛阈显著降低,10ng时最明显,而在较大剂量1μg/只无明显作用。福尔马林实验中,PGE1 0.1,10ng/只无显著作用0.1μg/只抑制其1相反应,1μg/只显著抑制其Ⅰ,Ⅱ相反应。在冰醋酸扭体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鞘内注射氟柠檬酸(fluorocitrate,FCA)抑制脊髓胶质细胞功能后,对比观察足底注射福尔马林(formalin)模型大鼠热痛敏行为及脊髓后角c-Fos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acidic protein,GFAP)、OX42表达的变化,以探讨脊髓胶质细胞在痛觉过敏中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Blank组)、足底皮下注射生理盐水组(NS组)、足底皮下注射formalin组(F组)、鞘内注射生理盐水后皮下注射formalin组(NS+F组)、鞘内注射FCA后皮下注射formalin组(FCA+F组),每组8只。采用向大鼠右侧后肢足底皮下注射2.5%formalin(120μl)造成动物的伤害性刺激模型。造模后先测量记录各组大鼠的热刺激潜伏期(pawwithdrawalthermal latency,PWTL),然后灌注取脊髓组织切片进行抗c-Fos、抗GFAP和抗OX42标记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足底注射formalin后,大鼠PWTL明显缩短,自发缩足反射次数明显增加,且在脊髓后角浅层有大量c-Fos、GFAP和OX42免疫产物表达;与blank照组和N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预先鞘内注射FCA再注射formalin后,大鼠PWTL明显延长,自发缩足反射次数明显减少(P<0.01),同时c-Fos、GFAP和OX42免疫产物表达亦明显降低(P<0.01),与F组和NS+F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抑制脊髓胶质细胞功能可明显减轻大鼠足底皮下注射formalin的痛觉过敏作用,脊髓胶质细胞主动参与了疼痛信息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预先鞘内给予氯诺昔康对福尔马林致痛大鼠行为学的影响。方法:(1)采用序贯法测定预先鞘内给予氯诺昔康对福尔马林致痛大鼠镇痛作用的ED如值。(2)预先鞘内给予氯诺昔康对福尔马林致痛大鼠行为学的影响: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鞘内氯诺昔康组IT组),对照组又分为鞘内生理盐水组(NS组)与肌注氯诺昔康组(IM组)。NS组鞘内注射NS20μl后10min足底注射5%福尔马林100μl,IT组与IM组分别鞘内或肌注氯诺昔康120μg(根据ED50值及95%Cl确定)后10min足底注射5%福尔马林100μl。完成处理后,记录缩腿、舔爪时间。结果:(1)预先鞘内给予氯诺昔康对福尔马林致痛大鼠镇痛作用ED50值为114.6μg,95%Cl为103.0~127.4μg。(2)IT组第二相缩腿、舔爪累计时间显著短于NS组与IM组(P〈0.001);IM组与NS组第一、第二相缩腿、舔爪累计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预先鞘内给予小剂量氯诺昔康对福尔马林致痛大鼠有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鞘内应用非特异性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Nω-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对大鼠热刺激伤害性反应的影响。方法:将50只雌性大鼠随机平均分成5组,A组作为对照组,鞘内注射生理盐水;B组、C组、D组和E组作为治疗组,分别鞘内注射L-NAME2.5μg,25μg,250μg和2500μg,在注药前以及注药后的60min内以5min的间隔采用热板测定大鼠的后爪缩足潜伏期作为热痛阈,并计算疼痛指数。结果:与鞘内注射生理盐水相比,鞘内注射L-NAME呈剂量相关性抑制大鼠的热伤害性反应。结论:NO在痛觉过敏的脊髓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吗啡联合加巴喷丁对皮肤/肌肉切口和牵拉(skin/muscle incision and retraction,SMIR)术后持续性痛大鼠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选择鞘内置管成功的雄性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5组(n=24):假手术组、术后持续性痛组、吗啡组、加巴喷丁组和吗啡联合加巴喷丁组。按Flatters法制作大鼠SMIR术后持续性痛模型;应用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MWT)评定大鼠的疼痛行为学;应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脊髓背角活化的小胶质细胞标记物离子钙接头蛋白分子-1(ionized calcium bindingadaptor molecule-1,Iba-1)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术后持续性痛组的MWT在术后第3 d、7 d、12 d、22 d明显下降(P<0.05),脊髓背角Iba-1表达在术后第3 d、7 d明显增加(P<0.05);与术后持续性痛组比较,吗啡组和加巴喷丁组的MWT和脊髓背角Iba-1的表达无明显变化;与术后持续性痛,吗啡组和加巴喷丁组比较,吗啡联合加巴喷丁组的MWT在术后第3 d、7 d、12 d、22 d明显增加(P<0.05),脊髓背角Iba-1表达在术后第3 d、7 d明显减少(P<0.05)。结论:吗啡联合加巴喷丁对大鼠SMIR术后持续性痛有镇痛作用,可能与抑制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的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氯胺酮连续鞘内注射对慢性坐骨神经损伤大鼠脊髓背角N-甲基-D天冬氨酸亚基(NR2B)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1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CCI组和氯胺酮组。按Bennett等法制作CCI模型,测von-Frey丝触痛及冷水阈值,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各组脊髓背角NR2B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CCI组痛阈显著下降,冷水阈显著升高,脊髓背角有大量NR2B mRNA阳性表达(P<0.01);氯胺酮组仅出现轻度痛敏症状,NR2B mRNA表达受到明显抑制(P<0.01)。结论:NR2B mRNA表达上调可能是神经损伤后慢性疼痛的发病机制之一,氯胺酮可抑制其表达从而发挥一定程度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使用SNAP指数(SI)监测麻醉深度,以寻求合适剂量的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胃镜检查.方法 选择60例ASA Ⅰ~Ⅱ级自愿接受睡眠胃镜检查的病人,随机分为A、B、C共3组,每组20例,应用SNAPTM监测仪监测SI,丙泊酚首次剂量均采用1.5 mg/kg,3组病人均于丙泊酚给药前1 min分别注射枸橼酸芬太尼0.5、0.7、1.0 μg/kg.3组均待病人睫毛反射消失后开始置胃镜,检查中根据SI调整丙泊酚用量,胃镜抵达十二指肠降部停止用药.结果 对比0.5 μg/kg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胃镜检查,增加剂量至0.7及1.0 μg/kg并不能进一步减轻咽喉反射、减少体动、加速苏醒及定向力恢复,而应用较大剂量(1.0 μg/kg)芬太尼可明显增加呼吸抑制发生率(χ2=17.65,P〈0.01).结论 推荐使用小剂量芬太尼(0.5 μg/kg)复合丙泊酚用于胃镜检查.  相似文献   

19.
小剂量咪唑安定和异丙酚在高血压病患者胃镜检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目的 :观察小剂量咪唑安定和异丙酚在高血压病患者胃镜检查中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胃镜检查的高血压病患者 10 0例随机分为镇静组、对照组。镇静组先行咽喉部局麻 ,再予咪唑安定、异丙酚静注 ;对照组仅行咽喉部局麻 ,观察两组患者对检查感受的不适程度 ,检查中反应情况及检查前、中、后血压 ,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镇静组患者清醒时间。结果 :镇静组对检查感受的不适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检查中流涎、恶心呕吐、躁动的发生率 (分别为 4%、2 %与 2 % )明显低于对照组 (分别为 42 %、2 4%与 2 8% ,P <0 .0 1) ,镇静组检查中收缩压、舒张压分别较检查前下降 2 2 %、2 0 % ,镇静组患者清醒时间为 ( 1.6± 1.4)min ;对照组检查中收缩压、舒张压分别较检查前升高 19%、17% ,心率增加 19% (P <0 .0 1)。两组检查前与检查后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高血压病患者胃镜检查中应用小剂量咪唑安定和异丙酚静注后能使整个检查过程无痛苦反应 ,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0.
N-甲基-D-天门冬氨酸对大鼠热痛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鞘内应用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对大鼠热痛阈的影响。方法:7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7组,A组为对照组,鞘内注射生理盐水,B组、C组、D组和E组分别为鞘内注射不同剂量的NMDA,F组鞘内注射NMDA受体拮抗剂5-甲基-二氢-丙环庚烯-亚胺马来酸(MK801),G组鞘内注射MK801,然后再注射NMDA。各组注射的容积均为10μl,每组动物在注药前后用热板测定热痛阈,并且计算出疼痛指数(AI)。结果:鞘内注射NMDA可以引起大鼠的痛阈降低,呈剂量依赖性地减小疼痛指数,MK801可显著地抑制这种变化。结论:脊髓NMDA系统与大鼠热痛觉过敏的形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