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背景:前交叉韧带是膝关节常见损伤部位,组织工程前交叉韧带研究在过去的10年内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人们尚未找到理想的支架材料。 目的:探讨使用可降解聚氨酯材料构建组织工程交叉韧带支架的可行性。 方法:将可降解聚氨酯纤维丝编织的聚氨酯材料于含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制备浸提液,分别以体积分数100%,50%,25%,12.5%的浸提液培养NIH3T3细胞,CCK-8实验检测聚氨酯材料浸提液的细胞毒性;然后将体外分离培养的兔前交叉韧带细胞和NIH3T3细胞分别种植在支架材料上进行立体培养,观察细胞在支架材料上的生长情况;使用电子拉力机测试支架材料的力学性能并分析。 结果与结论:构建组织工程交叉韧带支架的可降解聚氨酯材料没有细胞毒性;前交叉韧带和NIH3T3细胞贴附于该材料生长,生长状态良好;支架材料的杨氏模量,极限抗张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为(41.2±2.1) MPa,(51.0±1.5) MPa和(600±60)%。提示聚氨酯支架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背景:骨组织工程骨构建中如何使生长因子持续高效发挥作用是影响成骨速度和质量的关键,现多以各种材料的微球或支架作为缓释载体,但缓释作用有待提高。目的:实验拟制备壳聚糖微球,然后复合到纳米羟基磷灰石/聚乳酸-羟基乙酸支架上,形成双重缓释作用,并测量对牛血清白蛋白的释放效果。方法:以牛血清白蛋白为模型药物,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壳聚糖微球。将微球与纳米羟基磷灰石、聚乳酸-羟基乙酸按一定比例混合,以冰粒子为致孔剂,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壳聚糖微球/纳米羟基磷灰石/聚乳酸-羟基乙酸复合支架。利用扫描电镜、激光粒度分析仪、压泵仪和力学性能测试仪检测复合支架的形态性能,考察药物在缓释支架上的体外释放规律。结果与结论:所制备的壳聚糖微球形态良好,呈规则圆球形,粒径集中分布在20~40μm,微球药物包封率为86.5%,载药量为0.8%,随牛血清白蛋白初始用量的增加,载药量可升高至2.6%,但包封率下降至74.1%。壳聚糖微球能均匀分布在聚乳酸-羟基乙酸支架上,形成壳聚糖微球/纳米羟基磷灰石/聚乳酸-羟基乙酸复合支架,孔径为100~400μm,孔隙率80%,压缩强度为1.1~2.3MPa,10周降解率为26.5%。单纯纳米羟基磷灰石/聚乳酸-羟基乙酸支架其牛血清白蛋白在36h累积释放量达85%以上,壳聚糖微球其牛血清白蛋白10d累积释放量为33.6%,复合支架其牛血清白蛋白40d累积释放量为81.5%。结果证实包埋壳聚糖微球的纳米羟基磷灰石/聚乳酸-羟基乙酸支架其压缩强度和降解速率合适,对蛋白类药物具有良好的缓释作用,有望作为组织工程的支架材料和生长因子的缓释载体。  相似文献   

3.
背景:体外淋巴细胞增殖实验常用于检测医疗器械潜在的免疫原性,但在相关标准中均未给出详尽的浸提条件及作用剂量。目的:考察供试品不同浸提条件及作用剂量对体外人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思考在选择体外淋巴细胞增殖实验条件时需考虑的因素。方法:实验检测同种骨修复材料与肝素修饰人工晶状体两种供试品,均分为以下12组:(1)实验组1:供试品24 h完全培养基(含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的RPMI改良培养基)浸提液200μL+淋巴细胞悬液50μL;(2)阴性对照组1:24 h完全培养基200μL+淋巴细胞悬液50μL;(3)实验组2:供试品24 h完全培养基浸提液100μL+淋巴细胞悬液100μL;(4)阴性对照组2:24 h完全培养基100μL+淋巴细胞悬液100μL;(5)实验组3:供试品72 h RPMI改良培养基浸提液(实验前加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200μL+淋巴细胞悬液50μL;(6)阴性对照组3:72 h RPMI改良培养基(实验前加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200μL+淋巴细胞悬液50μL;(7)实验组4:供试品72 h RPMI改良培养基浸提液(实验前加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100μL+...  相似文献   

4.
背景:壳聚糖类水凝胶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及对药物的缓释作用,作为支架材料近年来在组织损伤修复领域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目的:探索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季铵盐壳聚糖温敏凝胶支架上生长、向神经样细胞定向分化的可行性,为治疗神经系统损伤寻找理想的组织工程材料。 方法:季铵盐壳聚糖与β-甘油磷酸钠复合制成温敏凝胶,扫描电镜观察凝胶的三维结构,MTT法评价凝胶浸提液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活力的影响;将牛血清白蛋白加载于凝胶支架,紫外光谱吸收法分析凝胶支架对牛血清白蛋白的缓释效果。接种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于凝胶支架,扫描电镜观察在支架缓释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作用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长、分化情况,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神经元烯醇化酶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季铵盐化壳聚糖与甘油磷酸钠复合所得凝胶支架,其多孔性特点明显,有温敏特性,对蛋白的缓释效果良好,承载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对其增殖无明显不利影响。在凝胶支架缓释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作用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呈现神经样细胞形态,表达神经元特异性标记物神经元烯醇化酶。说明季铵盐壳聚糖温敏凝胶对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缓释效果良好,其凝胶支架具有多孔径、良好生物相容性特点,可承载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生长和向神经元定向分化。  相似文献   

5.
背景: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化心肌是当今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支架材料的选择和设计是心肌组织工程的关键环节,但目前仍未找到理想的心肌支架材料。目的:对新型可降解材料聚氨酯进行体外评价,初步探讨其作为心肌组织工程支架的可行性。方法:以赖氨酸基二异氰酸酯为硬段,以赖氨酸为扩展链合成新型聚氨酯(PU-Lys)。在拉力机上测试材料的缝合强度和拉伸强度;在37℃,pH=7.4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检测聚氨酯的降解性能;采用细胞培养MTT法、细胞形态学观察方法,分析该聚氨酯的细胞毒性。结果与结论:力学性能检测得出该聚氨酯的拉伸强度为(8.1±0.1)MPa,缝合强度为(12.2±0.8)N;体外降解8周后质量损失为(13.1±0.3)%;MTT比色法结果显示细胞毒性为0~1级;细胞形态学观察显示L929细胞在聚氨酯材料浸提液中呈梭形或三角形,贴壁良好。提示此种新型解聚氨酯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降解性,细胞相容性良好,符合组织工程心肌支架材料的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6.
葛芳  杜立群 《解剖学报》2018,49(6):819-824
目的 探讨体外培养的人牙髓干细胞(DPSCs)与脱细胞猪小肠黏膜下层(SIS)的生物相容性,为组织工程角膜上皮构建寻找理想的种子细胞。 方法 改良酶组织块法,培养人DPSCs并鉴定。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实验分别检测脱细胞SIS浸提液及脱细胞SIS对DPSCs增殖活性的影响。实验分组:(1)脱细胞SIS浸提液培养组为实验组,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培养组为对照组;(2)复合脱细胞SIS培养组作为实验组,非复合脱细胞SIS培养组为对照组。HE染色检测DPSCs接种于脱细胞SIS后的生长情况。 结果 成功获取DPSCs。脱细胞SIS浸提液及脱细胞SIS对DPSCs增殖无明显影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PSCs接种第3天和第7天后,能够在脱细胞SIS表面生长,支架纤维有断裂,细胞间有一定的连接。 结论 DPSCs与脱细胞SIS具有一定的生物相容性,有望用于组织工程角膜上皮的构建。  相似文献   

7.
背景:人们对壳聚糖/羟基磷灰石复合多孔生物支架在体内的降解过程并非十分清楚,而且有关其降解产物对成骨细胞的影响研究也较少。 目的:分析大鼠成骨细胞与壳聚糖/羟基磷灰石复合多孔生物支架降解产物的生物相容性。 方法:将培养的第2代大鼠成骨细胞分别在壳聚糖/羟基磷灰石复合支架降解产物浸提液和含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中培养,培养第2,4,6,8,10天分别对两组细胞做MTT细胞计数,采用联合会推荐法测定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采用BCA蛋白定量法测定总蛋白。 结果与结论:在壳聚糖/羟基磷灰石复合多孔生物支架降解产物浸提液中培养的大鼠成骨细胞增殖速度、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细胞总蛋白合成及碱性磷酸酶与总蛋白的比值明显高于在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DMEM培养液中培养的细胞(P < 0.05)。表明壳聚糖/羟基磷灰石复合多孔生物支架的降解产物不仅可促进大鼠成骨细胞的黏附、生长和增殖,还可增强其骨化功能,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新型大孔隙磷酸钙骨水泥(CPC)材料支架的细胞毒性和对细胞黏附、生长和增殖的影响.方法 通过添加甘露醇制孔剂和应用磷酸钠溶液作为CPC固化液的方法合成新型CPC材料.通过CCK8法检测细胞在新型CPC材料浸提液中的生长增殖情况;通过电子扫描电镜测试材料孔径和细胞在材料表面上黏附生长情况;应用力学三点弯曲实验测试新型CPC的生物力学性能.结果 新型CPC材料的孔径值达到(267.43±118.01)μm,孔隙率为(66.15±6.91)%.新型CPC材料的最大负荷、抗弯强度和坚韧度较传统CPC均增加了约1倍(P<0.05).新型CPC材料浸提液与细胞共培养2、4、6、8d后CCK8法测试吸光度(OD)值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型CPC材料具有强大的生物力学性能、大孔隙、高孔隙率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有望成为理想的骨组织工程支架.  相似文献   

9.
背景:通过纳米羟基磷灰石原位生长明显提高了磷酸钙支架的强度与韧性。 目的:体外评价纳米羟基磷灰石晶须/β-磷酸三钙(nHAW/β-TCP)作为人工骨支架材料的生物相容性。 方法:急性全身毒性试验:30只小白鼠随机分为静脉实验组,腹腔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注射浸提液及生理盐水,24,48,72 h观察动物的一般状态。溶血试验:材料浸提液与稀释人鲜血混合观察红细胞溶解情况,545 nm下检测A值计算溶血率;致敏试验:16只豚鼠随机分为实验组、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每只豚鼠脊柱两侧皮内注射等体积nHAW/β-TCP支架材料浸提液、生理盐水及二硝基氟苯。于注射后即刻和24,48,72 h观察局部皮肤反应。细胞毒性试验:材料浸提液培养细胞进行细胞形态大体观察,采用CCK-8法观察细胞活性。 结果与结论:急性全身毒性试验:人工骨浸提液静脉及腹腔注射后不引起小鼠呼吸、进食改变或死亡,体质量稳定。溶血试验:nHAW/β-TCP的溶血率小于ISO规定的5%,可认为这种材料无溶血作用。致敏试验:豚鼠皮内注射后未出现过敏反应。细胞毒性试验:CCK-8细胞毒性试验显示不同浓度人工骨浸提液的细胞毒性为0级。提示nHAW/β-TCP复合支架不引起全身毒性反应、溶血反应和过敏反应,且无细胞毒性,生物相容性良好,符合组织工程人工骨支架材料的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10.
背景:应用灌注法制备的大鼠全肾脏脱细胞基质支架具有良好的体外细胞相容性,但其体内生物相容性尚不明确。 目的:应用灌注法制备大鼠全肾脏脱细胞基质支架,检测其体内生物相容性。 方法:应用灌注法制备Wistar大鼠全肾脏脱细胞基质支架,进行以下实验:①急性毒性实验:在小鼠腹腔分别注射全肾脏脱细胞基质支架浸提液、生理盐水及苯酚。②溶血实验:将抗凝新西兰兔血分别与全肾脏脱细胞基质支架浸提液、生理盐水及蒸馏水混合。③热源实验:向新西兰兔耳缘静脉注射全肾脏脱细胞基质支架浸提液。④内皮刺激实验:在新西兰兔皮下注射全肾脏脱细胞基质支架浸提液,观察有无皮肤刺激反应。⑤皮下植入实验:将全肾脏脱细胞基质支架埋入新西兰兔背部皮下。 结果与结论:全灌注法制备的Wistar大鼠全肾脏脱细胞基质支架无细胞残留,未引起全身毒性反应、急性溶血反应、热源反应及皮肤刺激反应,植入兔体内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说明大鼠全肾脏脱细胞基质材料在动物体内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Ⅱ型胶原凝胶包埋的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接于同种异体脱钙骨基质(DBM)材料修复兔关节软骨缺损的效果。方法15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雌雄不限,体质量约3.0kg,兔龄6。9个月;以Urist方法制作同种异体DBM材料。以Ⅱ型胶原蛋白配制水凝胶.以水凝胶包埋兔BMSCs并接种于同种异体DBM材料,构建组织工程复合物。在新西兰大白兔股骨髁关节面制造软骨缺损。分组进行修复。将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27只(雌雄不限,体质量约2.5kg.兔龄3~4个月)共54侧膝关节随机分为Ⅱ型胶原/DBM/BMSCs修复组(实验组)、Ⅱ型胶原/DBM修复组(实验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于术后4周、8周及12周各处死9只动物,取材对修复组织进行大体及组织学观察,根据Wakitani法对修复组织进行评分.数据输入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各组的评分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实验组Ⅱ型胶原/DBM/BMSCs植入后形成透明软骨样修复.表面光滑平坦,与周围软骨及软骨下骨结合良好;实验对照组Ⅱ型胶原/DBM植入后有部分软骨样修复:而空白对照组仅有少量纤维性修复。根据组织学评分标准,实验组组织学评分为(20.25±1.64)分,高于实验对照组[(7.46±1.29)分]及空白对照组[(6.00±2.09)分]。结论Ⅱ型胶原自体BMSCs复合同种异体DBM支架材料修复全层关节软骨缺损的效果良好,是一种修复软骨缺损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三种材料,材料一:β-磷酸三钙支架(β—TCP);材料二:明胶/1氐结晶度羟基磷灰石涂层-磷酸三钙支架(gel/lc—HA.β-TCP);材料三:明胶/高结晶度羟基磷灰石涂层-β-磷酸三钙(gel/he-HA-β-TCP)。三种材料的细胞毒性及兔骨髓基质细胞(BMSCs)与材料共培养增殖的情况。方法取兔股骨骨髓腔细胞,进行贴壁培养BMSCs。在成骨诱导液中诱导BMSCs。将诱导后的BMSCs与三种支架材料在培养板内共培养1、3、5、7、9d。采用形态学观察、MTT法及ALP检测试剂盒等方法检测材料的BMSCs细胞毒性及BMSCs细胞在材料表面的增殖和分化能力。结果光镜及电镜下观察各组无显著差异。细胞毒性在0-1级。与细胞共培养,β-TCP组在第7.9天与阴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LP检测,β-TCP组在第7、9天与阴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el/lc—HA-β-TCP在第9天与阴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明胶/高结晶度羟基磷灰石涂层-β-磷酸三钙支架和明胶/低结晶度羟基磷灰石涂层-β-磷酸三钙支架与BMSCs生物相容性好,适合作为支架材料负载BMSCs构建组织工程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BMSC)复合珊瑚修复犬下颌骨节段性缺损支架的残留率。方法体外扩增、成骨诱导培养犬BMSC,分别将第二代细胞复合珊瑚后植入犬自体右侧3cm的下颌骨节段性缺损,术后12周(n=6),32周(n=6)取材后分别通过Micro-CT检测和大体、组织学图像分析骨修复、支架残留率和生物力学修复强度。结果 Micro-CT检测和组织学图像分析均表明,BMSC-珊瑚组组织工程骨12周时支架残留率显著高于32周(P0.05),而新骨随材料降解逐步成熟;生物力学显示术后32周力学强度显著高于12周(P0.05)。结论自体成骨诱导BMSC复合珊瑚形成的组织工程骨可良好修复犬下颌骨节段性缺损,随时间延长材料逐步降解,组织工程下颌骨进一步成熟。  相似文献   

14.
文题释义: 生物相容性:是指生命体组织对非活性材料产生的一种性能,一般是指材料与宿主之间的相容性,包括组织相容性和血液相容性。 检测相容性的方法:是将支架材料与种子细胞在体外共培养,检测支架毒性、细胞活性、细胞增殖及细胞与支架的黏附情况等指标,该方法具有客观性强、可重复性强、影响因素相对简单及敏感性高等特点。 背景:课题组前期的研究中发现,丝素蛋白-壳聚糖支架材料复合诱导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兔体内能修复缺损的软骨组织,但对于该组织工程化软骨组织的生物相容性还未进一步研究。 目的:研究丝素蛋白-壳聚糖支架材料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内构建组织工程化软骨的生物相容性。 方法:使用丝素蛋白-壳聚糖按1∶1比例混合制备三维支架材料,提取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将诱导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丝素蛋白-壳聚糖支架构建修复体,再将修复体移植到兔关节软骨缺损模型中修复软骨组织。实验分为3组,实验组植入诱导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丝素蛋白-壳聚糖支架,对照组植入丝素蛋白-壳聚糖支架干预,空白组未植入修复体。 结果与结论:①实验成功制备丝素蛋白-壳聚糖三维支架材料及提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构建软骨缺损的修复体,将修复体植入兔体内能成功修复缺损的软骨组织;②建模后2,4,8,12周,3组血常规、降钙素原、血沉、C-反应蛋白结果提示无明显的全身感染征象,3组血常规及肝肾功能各时间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③一般观察、苏木精-伊红染色及扫描电镜观察:建模后12周,相比其他两组,实验组软骨缺损已修复,支架材料已吸收,修复组织周围未见炎性细胞,修复组织已正常组织整合良好;④结果证实,丝素蛋白-壳聚糖支架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内构建的组织工程化软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ORCID: 0000-0002-8139-1175(佘荣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在含有不同浓度3-(4-羟基-3-甲氧基苯基)-2-丙烯酸(阿魏酸)处理的3-羟基丁酸-co-3-羟基戊酸共聚物(PHBV)膜上的生长情况,探讨PHBV膜与BMSCs的生物相容性,为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用全骨髓培养法分离培养大鼠BMSCs,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抗原,进行鉴定。将第3代大鼠BMSCs接种于材料表面,分别培养8h、12h、24h后,用扫描电镜观察,BMSCs在不同浓度阿魏酸处理的材料表面上的黏附的形态变化,制备浸提液,用浸提液进行细胞培养。用MTT法和细胞周期法检测材料对细胞的影响。结果成功培养出BMSCs,流式细胞仪检测CD44、CD90表达结果呈阳性,CD34、CD11b表达结果呈阴性。扫描电镜下可见,PHBV材料表面粗糙,可见结晶体。将BMSCs与材料复合培养后,可见不含阿魏酸和含5%阿魏酸组材料表面的细胞形态规则、分布均匀、活力旺盛。MTT分析结果和细胞周期检测显示,经5%阿魏酸处理的PHBV膜对大鼠BMSCs的体外生长和增殖的促进作用最佳。结论 BMSCs与阿魏酸处理的PHBV膜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体外培养环境下有利于细胞的生长、黏附和增殖。  相似文献   

16.
For the application of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 (BMSCs) in cartilage tissue engineering, it is imperative to develop efficient strategies for their chondrogenic differentiation. In this study, the conditioned media derived from chondrocyte/scaffold constructs were used to direct chondrogenic differentiation of BMSCs. The porcine articular chondrocytes were seeded on the PGA/PLA scaffolds to form chondrocyte/scaffold constructs and were cultured to form engineered cartilage in vitro. The culture media were collected as conditioned media and used for chondrogenic induction of BMSC pellets (experimental group, Exp.). The chondrocyte pellets and BMSC pellets were cultured routinely as positive control (PC) and negative control (NC), respectively. After 4 weeks, the wet weight and GAG content in Exp. group and PC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NC group. Histological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analysis showed that cartilaginous tissue was formed with typical cartilage lacuna structure and positive staining of collagen Type II (Col II) in the peripheral area of the BMSC pellets in Exp. group. Gene expression of Sox9, Col II, and COMP in Exp. group and PC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NC group. The growth factors in the conditioned media derived from human costal chondrocytes‐scaffold constructs were tested by protein microassay. The conditioned media contained low levels of TGF‐β1,2,3, IGF‐1 and high levels of IGF‐2, FGF‐4, and IGFBP4,6, and so forth. The soluble factors derived from the engineered cartilage can induce chondrogenic differentiation of BMSCs independently. Many cytokines may function in chondrogenesis in a coordinated way. Anat Rec, 2012. © 2012 Wiley Periodicals, Inc.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顺磁性氧化铁微粒(SPIO)体外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及体内示踪移植入大鼠心肌梗死心脏的BMSCs的能力。方法使用左旋多聚赖氨酸-SPIO共培养方式标记BMSCs。采用普鲁士蓝染色观察细胞内铁颗粒,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活力,将经过SPIO标记的干细胞移植入心肌梗死大鼠心脏,应用1.5TMRI系统行磁标记干细胞成像。超声心动图检测各组心脏的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IDs)及短轴缩短率(FS)。结果普鲁士蓝染色显示,SPIO标记的BMSCs细胞胞质内出现细小的蓝色铁颗粒,标记效率为(99.81±1.57)%;与正常未标记细胞相比较,细胞的活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标记了SPIO的BMSCs体内MRI成像时显示,细胞移植区域信号缺失,对应区域病理切片普鲁士蓝染色可见胞浆内染色阳性的细胞。超声心动图显示,PBS组FS移植前后没有明显变化,BMSC组FS从移植前的(23.1±1.88)%上升到第1周的(31.28±4.15)%。BMSC组EF在移植前是(51.13±5.07)%,第1周时上升到(60.12±8.40)%。结论 SPIO能成功地标记BMSCs,且对BMSCs的活力无明显影响。BMSCs移植后能改善心梗大鼠的心功能。SPIO标记的BMSCs移植后在大鼠体内的分布、迁移过程可用MRI进行检测评价。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心复康含药血清对骨髓干细胞(BMSCs)中间质源性细胞因子α(SDF-1α)mRNA表达和蛋白分泌的影响.方法 采用全骨髓培养法分离和扩增BMSCs,并用流式细胞仪进行鉴定.以定量PCR(q-PCR)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分别检测含药血清作用后BMSCs中SDF-1α mRNA表达和蛋白分泌的改变情况.结果 经心复康含药血清作用72 h后,SDF-1α mRNA的表达量明显增加,实验组约为对照组的200倍(P<0.05);SDF-1α蛋白分泌量增加近1倍(P<0.05),其中实验组为(277.561 1±15.651 8)pg/ml,对照组(153.107 1±14.765 1)pg/ml.结论 全骨髓培养法可获得高纯度的BMSCs,含药血清可明显促进SDF-1αmRNA的表达及其蛋白分泌.  相似文献   

19.
背景:不同形状工程骨支架负载种子细胞修复骨缺损的研究效果评价不一,而负载细胞数量的多少是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该方面研究证据不多。 目的:自制瓦楞状组织工程骨支架和其他3种形状的支架,比较4种不同形状支架负载种子细胞的数量,以及瓦楞状组织工程骨支架体内成骨时凹槽的优势及特点。 方法:①体外实验:将体积和样本数相同的4组支架分为单纯瓦楞状支架组、无瓦楞支架组、圆柱状支架组和带中空管柱状支架组,分别以相同密度、相同容积的成骨诱导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接种于支架表面,孵育、培养、消化、收集,进行细胞计数、吸光度值检测以及碱性磷酸酶和茜素红染色。②体内实验:将兔随机分为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瓦楞状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组,瓦楞状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组和松质骨组,将体积相同的3组支架植入兔L5-6两侧横突间,植入后4,8,12周行大体、组织学观察。 结果与结论:体外实验显示,瓦楞状工程骨支架上滴注的细胞液能充分停留在表面,由于表面瓦楞状凹槽和液体的表面张力以及支架本身的无孔隙性使得细胞液不向培养皿流失,每个样本平均消化下来的正常形态的细胞数量高于其他3组(P < 0.05),吸光度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体内实验显示,各时间点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瓦楞状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组的成骨量比瓦楞状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组明显多(P < 0.05),与松质骨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结果证实,实验自制的瓦楞状工程骨支架的形状特点有利于种子细胞负载,从数量上保证了接种种子细胞的有效性,可促进支架大量成骨和段状骨缺损的愈合。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