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采用热熔挤出法制备穿心莲内酯固体分散,提高其体外溶出度.方法:选用PEG6000、Poloxamer188、HPC、PVPVA、PVPK30及PVPK12为载体,熔融挤出法制备穿心莲内酯固体分散体,比较不同载体及不同载药比的固体分散体体外溶出度.制备固体分散体片剂,并比较其与物理混合物片及原药片的体外溶出度.结果:以PVPK30、PVPK12为载体制备固体分散体,药物-载体比为1:5时,1h累积溶出分别为103.3%、100.2%,PVPK30载体的片剂90 min溶出91.9%,物理混合物片75.8%,原药片63.3%.结论:PVPK30、PVPK12固体分散体能显著提高穿心莲内酯体外溶出度,且其片剂溶出度增加同样明显.  相似文献   

2.
基于粒子设计原理的青黛-白矾复合粒子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定堃  林俊芝  韩丽  王莹  杨明  郭治平  邹文铨 《中草药》2013,44(24):3457-3464
目的 基于粒子设计原理,制备并表征具有核壳结构的青黛-白矾复合粒子。方法 以粒径为评价指标,研究壳粒子的制备时间;以接触角为评价指标,研究复合粒子的复合时间。分别制备青黛细粉、白矾细粉、青黛-白矾细粉混合物及青黛-白矾复合粒子,从粒径分布、粉末颜色、微观结构、表面元素分布及晶型结构方面对比研究4种粉末的差异,以表征复合粒子的核壳结构。结果 壳粒子在振动磨中粉碎17 min后加入核粒子,两者一起复合5 min,复合粒子的表面润湿性与壳粒子无显著差异。4种粉末在粒径分布、颜色、微观结构、表面元素分布及晶型结构上存在显著差异;复合粒子的众位粒径d0.9为32.818 μm,远小于混合物,其颜色、表面元素分布与壳粒子高度类似,扫描电镜(SEM)观察到存在众多小颗粒包覆在大颗粒表面的微观结构,X射线衍射谱中核粒子大部分的特征峰消失或强度减弱。结论 成功制备出了具有核壳结构的青黛-白矾复合粒子,其表面性质与壳粒子类似,与核粒子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3.
目的:考察和比较不同基质、不同药材粉碎度的新工艺三黄栓的体外释药性能。方法:制备水溶性基质(聚乙二醇-6000)三黄细粉栓及微粉栓,油脂性基质(混合脂肪酸甘油酯)三黄细粉栓及微粉栓。采用UV测定体外溶出度,检测波长272 nm,计算累积溶出率,通过威布尔分布模型提取溶出度参数,考察并比较各三黄栓的体外释药特性。结果:新工艺三黄栓较传统油脂性基质三黄栓的体外溶出度显著提高。三黄微粉栓(聚乙二醇-6000)的T20(药物溶出20%所用时间),T50(药物溶出50%所用时间),Td(药物溶出63.2%所用时间)分别为3.84,11.34,16.09 min。结论:基质及药材粉碎度对三黄栓体外溶出度均具有显著影响,水溶性基质三黄微粉栓释药迅速而充分,传统油脂性基质三黄栓中药物难以充分释放。  相似文献   

4.
水蜈蚣总黄酮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及其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制备水蜈蚣Kyllinga blevifolia总黄酮固体分散体,以提高其体外溶出率。方法 分别以聚乙烯吡咯烷酮K30(PVP K30)、聚乙二醇(PEG)6000、PEG 4000、泊洛沙姆188(F68)为载体,采用溶剂法或溶剂熔融法制备固体分散体,考察其体外释药性能,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红外光谱(IR)等表征手段对固体分散体的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以PVP K30为载体制备的固体分散体的体外溶出率优于其他载体制备的固体分散体,且以药物-载体比例1:2为最佳。SEM与IR结果表明,固体分散体中药物以无定形形式存在于载体中。结论 固体分散体技术能显著提高水蜈蚣总黄酮的体外溶出度。  相似文献   

5.
穿心莲内酯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及体外溶出度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穿心莲内酯(Andrographolide)是爵床科植物穿心莲(Andrographis paniculata(Burm.f.)Nees)中提取得到的二萜内酯类化合物,是中药穿心莲的主要成分之一,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等功能,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穿心莲内酯具有消炎抗菌、抗病毒感染,抗肿瘤等功能。目前穿心莲内酯主要有片剂和胶囊剂两种剂型,由于穿心莲内酯难溶于水,口服生物利用度特别低,为了提高其体内生物利用度,有必要制备穿心莲内酯的固体分散体。将穿心莲内酯和亲水性高分子材料制成固体分散体,可以显著提高其在溶出介质中的溶出度。本实验以PEG6000为载体材料,制备PEG60001穿心莲内酯固体分散体并考察其体外溶出特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制备葛根素-黄芩苷共无定形(puerarin-baicalin co-amorphous,Pue-Bai-CA)混合物系统,考察葛根素对无定形黄芩苷物理稳定性及其溶出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利用喷雾干燥法制备葛根素、黄芩苷、Pue-Bai-CA系统,采用偏振光显微镜(polarizing microscope,PLM)、差示扫描量热法(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X射线单晶衍射法(X ray single crystal diffraction,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等表征其固态特征;按照《中国药典》2020年版溶出度测定法测定黄芩苷的溶出度;用相溶解度法研究葛根素对黄芩苷溶出度的影响;同时测定其吸湿性和储存稳定性。结果 喷雾干燥法能成功制备葛根素、黄芩苷无定形样品和Pue-Bai-CA样品,共无定形系统中2者存在明显的相互作用;Pue-Bai-CA系统中黄芩苷的溶出优于晶体混合物,晶体混合物优于黄芩苷无定形;相溶解度结果显示,黄芩苷与葛根素形成了1∶1 AL型络合物;Pue-Bai-CA系统的物理稳定性优于黄芩苷无定形。结论 Pue-Bai-CA系统可提高黄芩苷无定形的物理稳定性和溶出度,其机制与提高玻璃化转变温度(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Tg)、2者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及形成络合物有关。  相似文献   

7.
《中药材》2019,(9)
目的:采用喷雾冷凝技术制备穿心莲内酯的固体分散体(SD),提高其体外溶出度。方法:以穿心莲内酯的体外溶出度为指标,考察不同载体和比例对固体分散体溶出度的影响,筛选出最优处方。并通过扫描电镜法(SEM)、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傅里叶红外光谱法(FT-IR)、X射线衍射法(XRD)对其物相进行表征。结果:采用喷雾冷凝法法制备的穿心莲内酯固体分散体最优制备工艺为:穿心莲内酯-PEG 6000(1∶9),体外溶出实验结果表明穿心莲内酯固体分散体的溶出速率与原料药相比显著增加;SEM、DSC、FT-IR、XRD分析显示,穿心莲内酯大部分以无定形态存在于SD中。结论:通过喷雾冷凝法制备的穿心莲内酯固体分散体能显著提高穿心莲内酯的体外溶出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采用均匀设计法,筛选穿心莲内酯自乳化固体分散体的最优制备工艺。方法 以穿心莲内酯体外释放度T63.2为指标,采用均匀设计法考 察聚乙二醇、大豆油、吐温-80等辅料对穿心莲内酯自乳化固体分散体体外释放的影响并筛选出最优工艺;考察市售的穿心莲内酯滴丸溶出速率。结果 最优工艺为吐温-80( 18 %),大豆油(10.8 %),聚乙二醇-6000(61.2 %),穿心莲内酯(10 %)。结论 自乳化技术与固体分散技术相结合能显著提高穿心莲内酯的体外溶出度。  相似文献   

9.
王治平  周群  樊化  王一飞 《中草药》2014,45(5):635-641
目的 制备葛根总黄酮纳米混悬液冻干粉,并考察其主要有效成分(3′-羟基葛根素、葛根素、大豆苷和大豆苷元)的溶出度。方法 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葛根总黄酮纳米混悬液,以甘露醇为冻干保护剂制备冻干粉,以人工胃液(pH 1.2)为溶出介质,考察葛根总黄酮纳米混悬液冻干粉及其物理混合物中葛根素、3′-羟基葛根素、大豆苷和大豆苷元的溶出度。结果 单因素试验并验证制备葛根总黄酮纳米混悬液冻干粉,其粒径、多分散指数及Zeta电位分别为(479.7±14.7)nm、0.524±0.220及(29.68±3.97)mV。葛根总黄酮纳米混悬液冻干粉4种有效成分的溶出速率显著高于其物理混合物。结论 葛根总黄酮纳米混悬液冻干粉制备方法简便,能显著提高主要有效成分的溶出速率,有望成为葛根总黄酮的新型纳米给药系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穿心莲滴丸中的穿心莲内酯进行体外溶出度研究。方法:采用体外溶出度试验和HPLC法,以穿心莲内酯为指标,考察穿心莲滴丸在不同时间的累积溶出百分数。结果:穿心莲内酯在(4.932~394.56)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穿心莲滴丸中的穿心莲内酯在15min时累积溶出数可达85%。结论:制成穿心莲滴丸可以提高穿心莲内酯类难溶性药物的溶出度,从而提高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11.
以羟基磷灰石为载体的穿心莲内酯固体分散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以羟基磷灰石为载体制备穿心莲内酯固体分散体,提高药物溶出度.方法:将穿心莲内酯和羟基磷灰石分散于95%乙醇中,采用溶剂蒸发法制备穿心莲内酯固体分散体,对其溶出行为、稳定性、物相特征进行研究.结果:穿心莲内酯和羟基磷灰石按1∶8制备的固体分散体,经差示扫描量热、X衍射、电镜分析,固体分散体中药物以非晶形式存在于载体中,45 min时药物的体外累积溶出度达到93%;经过3个月稳定性加速试验后,固体分散体中药物溶出度和含量均未发生明显变化.结论:以羟基磷灰石为载体制备的固体分散体能有效提高难溶性药物穿心莲内酯的溶出度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制备雷公藤提取物(ETW)固体分散体(ETW-SD),提高其体外溶出度。方法通过溶剂-熔融法,以聚乙二醇6000(PEG 6000)、泊洛沙姆188(F68)为载体制备ETW-SD。以雷公藤甲素、雷公藤内酯酮、雷公藤次碱、雷公藤红素以及雷公藤内酯甲为评价指标,通过体外溶出度、电子扫描电镜(SEM)、差示热量扫描(DSC)和X-射线衍射(XRD)对ETW-SD进行表征。结果 ETW-SD的最优处方为ETW-PEG 6000-F68(1∶2∶1)。与原料药相比,在60 min内雷公藤内酯酮、雷公藤甲素的溶出度分别提高了3.32倍,雷公藤次碱提高了2倍,而雷公藤红素和雷公藤内酯甲的溶出度均达到83%以上。  相似文献   

13.
正交试验优化穿心莲内酯口服混悬剂的处方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优选穿心莲内酯混悬剂的处方工艺.方法:采用分散法制备穿心莲内酯混悬剂,以沉降体积比、再分散性和溶出度的综合评分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选处方.结果:最佳处方工艺为每1 mL混悬剂含穿心莲内酯100 mg,羧甲基纤维素钠5 mg(0.5%),甘油5 mg(0.5%).制得穿心莲内酯混悬剂的沉降体积比0.99,再分散性良好,1h溶出度99.59%.结论:优选的处方工艺稳定可行,制剂的物理稳定性良好,符合混悬剂的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14.
颗粒剂中丹皮酚掩味技术探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掩盖丹皮酚不良味道,制备丹皮酚共融物颗粒,并考察其体外溶出度。方法:以山嵛酸甘油酯为掩味材料,采用熔融骤冷法制备共融物颗粒。选择丹皮酚与山嵛酸甘油酯的用量比、聚乙二醇6000加入量和颗粒大小为考察因素,以掩味效果和60 min溶出度为综合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丹皮酚共融物颗粒的处方工艺。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丹皮酚溶出量,检测波长274 nm。结果:丹皮酚共融物颗粒的最佳处方工艺为丹皮酚-山嵛酸甘油酯(1∶3.5),聚乙二醇6000用量占丹皮酚与山嵛酸甘油酯总量的13%,颗粒大小80~100目。丹皮酚共融物颗粒的大小对掩味效果及溶出度具有显著性影响,60 min时丹皮酚溶出度70%。结论:优选的处方工艺简单、方法可行,丹皮酚共融物颗粒具有良好的口感。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制备满山红总黄酮-聚乙二醇6000(PEG 6000)固体分散体,并考察其体外溶出度.方法:以PEG6000为载体,采用溶剂-熔融法制备3种不同比例的固体分散体,紫外分光光度法(以芦丁计)测定总黄酮含量,考察各固体分散体的体外溶出特性.结果:原料药在60 min内的累积释放度57.032%;满山红总黄酮-PEG6000 1∶2,1∶4,1∶6的固体分散体于60min的累积释放度分别为80.21%,91.43%,74.32%.结论:溶剂-熔融法制得的各比例固体分散体均能显著提高药物的溶出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优选穿心莲内酯过饱和自微乳化释药系统的处方工艺,以提高穿心莲内酯的溶解度及生物利用度。方法:通过溶解度试验及伪三元相图的工艺初步筛选后,采用单纯形网格法,以粒径、多分散指数和乳化时间为指标,确定穿心莲内酯自微乳的处方;以析晶情况、粒径、多分散指数、乳化时间以及穿心莲内酯的溶出度为考察指标筛选最佳促过饱和抑制剂。结果:穿心莲内酯过饱和自微乳处方为油酸乙酯-(聚山梨酯-80)-聚乙二醇400-羟丙基甲基纤维素K4M(20∶35∶45∶1)。穿心莲过饱和自微乳乳化后的平均粒径(29.26±0.56)nm,多分散指数0.19±0.02,Zeta电位(-10.23±2.34)mV,乳化时间(62.39±2.03)s,1 h累积溶出度高达91%。结论:加入羟丙基甲基纤维素K4M后可明显抑制穿心莲内酯自微乳液的析晶时间,增加自微乳的稳定性;相较于普通自微乳可明显提高穿心莲内酯的体外溶出度,进而提高该成分的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制备穿心莲内酯脂质体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膜分散-超声法制备穿心莲内酯脂质体,以包封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考察大豆卵磷脂-胆同醇、大豆卵磷脂-穿心莲内酯、维生素E用量、超声时间对脂质体制备工艺的影响.观察所制备脂质体的形态和粒径,利用HPLC测定穿心莲内酯含量.结果:最佳制备工艺为大豆卵磷脂-胆固醇(6∶1),大豆卵磷脂-穿心莲内酯(4∶1),维生素E用量20 mg,超声时间5 min.制备的穿心莲内酯脂质体平均粒径625.8 nm,包封率81.35%,渗透率1.54%,穿心莲内酯线性范围8.16 ~48.96 mg·L-1(r =0.9998).结论:采用薄膜分散-超声法制备的穿心莲内酯脂质体粒径大小合适、包封率高、渗透率低,建立的质量控制方法可靠,为制备穿心莲内酯脂质体气雾剂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采用固体分散技术,比较3种不同载体对人参皂苷Rg3的溶解度和体外溶出度的作用.方法 分别以泊洛沙姆188(F68)、聚维酮k29/32(PVP)和聚乙二醇6000(PEG)为载体,采用熔融法或溶剂法,制备人参皂苷Rg3固体分散体,测定溶解度,进行溶出度试验,并采用差热量热分析(DSC)法鉴别药物在固体分散体中的存在状态.结果 各种固体分散体均能显著增加人参皂苷Rg3的溶解度,加快其体外溶出.人参皂苷Rg3可充分分散在载体中并形成低共熔物.结论 F68作为载体制成固体分散体,对增加人参皂苷Rg3的溶解度和体外溶出度的效果优于PEG和PVP.  相似文献   

19.
王朝勃  赵京华  张金凤  刘宇  陈立江 《中草药》2017,48(22):4655-4660
目的制备莪术醇固体分散体(Cur-SDs),优选最优处方及工艺,以期提高其体外溶出度。方法以体外溶出度为评价指标,分别考察以聚乙烯吡咯烷酮K30(PVP K30)、泊洛沙姆188(F68)、聚乙二醇4000(PEG4000)、聚乙二醇6000(PEG6000)为载体以及采用溶剂法、熔融法或溶剂-熔融法制备所得SDs对莪术醇的增溶能力。并利用红外光谱(IR)、差示扫描量热(DSC)、X-射线衍射(XRD)对SDs中药物的存在形态进行研究,并初步考察了其在长期储存过程中的稳定性。结果以F68为载体,采用溶剂-熔融法制备的Cur-SDs体外溶出行为优于其他处方、工艺制备的SDs,最优药物-载体比为1∶5。DSC、IR及XRD结果表明药物主要以分子或无定形状态存在于SDs中,且药物分子未发生变化。稳定性研究表明,室温放置6个月其溶出度未见下降、物相状态未见明显改变。结论将难溶性药物莪术醇制备成SDs,能显著提高其体外溶出度及溶出速率,且稳定性良好,工艺简单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