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食管癌手术径路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选择一种比较理想的食管癌手术径路,方法:1958年-1997年的40年间945例胸吵段食管癌病例,分为5组,分别采用:(1)左胸后外侧切口食管癌切除,食管胃胸内弓上吻合。(2)右胸前外侧切口加上腹正中切口食管癌切除。胃经食管床胸顶吻合。(3)右胸前外侧切口加上腹正中切口,颈部切口食管癌切除,胃经食管床左颈或右颈吻合。(4)右胸后外侧切口加上腹正中切口,颈部切口食管癌切除,胃经食管床颈部吻合。(5)右胸后外侧切口经胸游高分子食管,食管癌切除,经膈肌食管裂孔游离胃,胸顶食管胃吻合,用SAS医用统计软件列联表方法分析切除率,并发症,死亡率,五年生存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右胸后外侧切口径路切除率较左胸后外侧切口和右胸前外侧切口径路高,生存率之间也存在明显差异。5组切除率和五年生存率分别为84.19%和29.00%,81.69%和28.57%,83.65%和26.19%,90.74%和34.70%,93.67%和39.74%。结论:右胸后外侧切口径路可作为胸中段食管癌的常规手术径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食管中段癌经右胸、颈、上腹三切口切除后胃经胸骨后隧道与颈部残留食管吻合术的实用价值。(方法)将病变长度大于5cm的食管中段癌16例,右侧进胸将购段食管及区域淋巴结切除后,进腹游离胃并清除胃周淋巴结,将胃经胸骨后隧道上提至颈部与颈段残留食管吻合,然后再清扫下颈部淋巴结。(结果)16例中,10例行根治性切除,其余6例为姑息性切除;吻合口瘘发生率为37.5%,但均经恰当的引流后治愈;无心肺并发症发生。(结论)“三切口”术式切除食管中段癌符合肿瘤外科的治疗原则,而食管中段癌切除后胸胃经胸骨后上提至颈部与颈段残留食管吻合是可行的,对中晚期食管中段癌估计术后需辅助性放疗的病例可选择此术式。  相似文献   

3.
淋巴结转移状况对食管癌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淋巴结转移状况对食管癌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213例食管癌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单纯手术148例,综合治疗65例,左开胸食管胃胸内吻合192例,左胸左颈两切口食管胃颈部吻合11例,左颈、右胸腹正中三切口食管胃颈部吻合10例,术中均清扫手术野范围内淋巴结,分析淋巴结转移状况及不同治疗方案对五年生存率的影响。结果 无淋巴结转移及有淋巴结转移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56.4%、16.1%,具有显著性差异,淋巴结转移数大于3个者单纯手术治疗与综合治疗5年生存率分别为0%、12.5%,亦有差异性。结论 淋巴结转移状况是影响食管癌预后的重要因素,对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人,综合治疗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4.
食管癌根治性放疗后复发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钢  周石林  谭正  梁剑平  肖高明 《癌症》2000,19(2):168-169
目的:探讨食管癌根治性放疗后复发例手术治疗问题。方法:1983年1月至1995年10月间,对48例食管癌根治性放疗后复发病例施行手术治疗,手术以左侧进胸胃代管弓下吻俣,二切口左侧进胸胃代食管颈部吻合及一切口右侧进胸胃或结工食管颈部吻合完成。结果:手术切除率79.2%,手术死亡率12.5一并发症率35.4%,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吻合口中瘘。切除组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5.8%、28.9%、18.  相似文献   

5.
Ivor-Lewis食管癌切除术338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6年2月~1995年6月,用Ivor-Lewis术式,即上腹、右胸后外侧二切口切除,治疗中、下段食管癌338例,手术切除率为95.2%(338/355)。全组有淋巴结转移136例,占40.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3%,其中肺部并发症占28.6%,全组无吻合口瘘,无术后30日内死亡和住院死亡。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8.5%(231/261)、63.1%(125/198)和48.4%(60/124)。无淋巴结转移的5年生存率为64.1%(41/64),有淋巴结转移的5年生存率为31.7%(19/60)。该术式胸、腹腔均有良好的显露,淋巴结清扫彻底,尤其对右侧最上纵隔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便利。有淋巴结转移的食管癌患者行胸、腹二区淋巴结清扫十分必要,能明显提高术后5年生存率。由于该术式是右胸后外侧切口,食管床显露充分,免受主动脉弓干扰,癌肿切除率高,吻合操作方便可靠,可减少或避免吻合口瘘及吻合口狭窄。作者认为,Ivor-Lewis术式是治疗胸部中、下段食管癌比较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172例食管贲门癌的外科手术治疗进行临床分析,其中手术切除142例,切除率82.6%,手术死亡5.2%,术式根据肿瘤部位不同选择,多采用左后外侧部胸切口和三切口(右胸、上腹、左颈),以上和颈部吻合为主,吻合口瘘和肺部感染为术后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6%和4.2%,结论:手术切除目前仍为食食管贲门癌治疗的首选方法,早期手术和提高技术水平,改进手术方法,对提高手术切除率、术后生存率和防止术后并发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高龄食管癌的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海  陈和忠  邹良建  于伟勇  徐志云 《肿瘤》2007,27(8):669-671
目的:探讨70岁以上高龄食管癌的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55例70岁以上食管癌患者的围手术期治疗情况,其中行经左胸切除肿瘤、胃-食管弓下吻合95例;经左胸切除肿瘤、胃-食管弓上吻合27例;经左胸切除肿瘤、胃-食管颈部吻合12例;经右胸、颈、腹部三切口切除肿瘤、胃.食管颈部吻合12例,探查手术9例。结果:全组手术后共发生并发症1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7.10%,早期死亡2例,死亡率1.29%。1年生存率为40.5%,3年生存率为25.5%。结论:在合理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高龄食管癌的近、远期效果与普通食管癌手术相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食管癌切除、颈部食管胃侧侧吻合术的治疗效果及应用前景。方法:18例中上段食管癌患者行食管癌切除、颈部食管胃侧侧吻合术,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中按肿瘤手术切除原则常规游离食管及近端胃,切除肿瘤,将胃缝缩成管型;取颈部切口,暴露并游离颈段食管;根据手术切口的不同,采取不同径路将管型胃经食管床上提至颈部,将管型胃与颈段食管重叠约5cm,在胃前壁距胃底约5cm处戳一小口,将食管断端切成前长后短的斜行,将切割缝合器的钉槽插入胃内、钉仓插入食管腔,击发缝合并切割,将食管斜行断端与管型胃前壁缝合,形成长约3cm的吻合口;管型胃顶端固定于吻合口上方的颈椎前筋膜,完成颈部食管胃侧侧吻合。结果:本组病例术后分期分别为Ⅱa期(4例)、Ⅱb期(9例)、Ⅲ期(5例),手术径路分别为不开胸颈腹两切口(8例)、右胸颈腹三切口(9例)、左胸颈两切口(1例)、全部病例均手术顺利,术后出现吻合口瘘1例,发生率为5.56%,颈部引流、禁食2周后治愈;全部病例出院前复查上消化道钡透均见吻合口通畅、无狭窄,术后随诊1~5年不等,均未见吻合口狭窄,但有2例患者出现返流性食管炎症状,发生率为11.11%。结论:颈部食管胃侧侧吻合术可有效预防术后吻合口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172例食管贲门癌的外科手术治疗进行临床分析,其中手术切除142例,切除率82.6%,手术死亡9例,死亡率5.2%。术式根据肿瘤部位不同选择,多采用左后外侧剖胸切口和三切口(右胸、上腹、左颈),以弓上和颈部吻合为主。吻合口瘘和肺部感染为术后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6%和4.2%。结论:手术切除目前仍为食管贲门癌治疗的首选方法,早期手术和提高技术水平,改进手术方法,对提高手术切除率、术后生存率和防止术后并发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右胸及上腹两切口食管癌切除术510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观察二切口术式行胸段食管癌切除的优点.[方法]对510例胸段食管癌采用右胸后外切口及上腹切口径路行食管癌切除术,并与三切口、左胸后外切口的病例进行比较.[结果]二切口术与另2组手术切除率分别为98%、80%及78%,手术并发症发生率3组分别为16.0%、21.0%及28.0%;切端癌发生率分别为1.18%、2.83%、10.00%,手术死亡率3组分别为2.16%、2.83%及4.00%.部分病例随访5年生存率3组分别为30.0%、27.4%及21.4%.[结论]对食管中、下段癌二切口术具有术野暴露好,切除率高及清扫彻底等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上腹左胸两切口行近端胃切除治疗贲门癌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8年4月~2002年4月间采用上腹左胸两切口行贲门癌切除61例患者(两切口组)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施行经左下胸贲门癌切除60例(左胸组)的生存率、淋巴结清扫及严重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两切口组的3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左胸组(P<0.05);严重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左胸组;两切口组术后平均每例腹腔淋巴结检查18.7枚,而左胸组仅为6.4枚,两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对局限于贲门部且胃小弯受侵不超过13的贲门癌,建议采用上腹左胸两切口行近端胃切除及两野淋巴结清扫,可以提高手术的彻底性和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与传统开胸术相比,2切口胸腔镜最大程度地减轻患者的疼痛,然而在世界范围内报道较少,多因2个切口难以完成复杂的手术操作,并对其术中安全性产生质疑。我们比较开胸术与2切口胸腔镜对临床早期可切除的肺癌病人行肺癌根治术的安全性。方法于2009年2月至2011年12月,共对临床早期肺癌行开胸手术334例,2切口完全胸腔镜手术66例,17例患者中转开胸,我们对手术时间,术前术后及总住院天数,术后拔管时间,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开胸与胸腔镜手术在手术时间上左肺下叶两者手术时间分别为162.5±6.5及185.8±12.8分钟(P=0.1228),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其余肺叶手术时间2切口胸腔镜长于开胸手术,开胸与胸腔镜手术后总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2%和15.0%(P=0.238),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围手术期死亡率分别为2.0%及0.0%(P=1.000),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2切口胸腔镜手术对临床早期肺癌行肺癌根治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原发颈胸交界部非肺源性肿瘤外科治疗的手术方法及要点。方法:9例原发颈胸交界部非肺源性肿瘤施行手术,经左颈斜切口1例,颈横切口5例,颈横切口+胸骨正中劈开切口1例,纵隔镜+右前外侧切口胸腔镜1例,右颈斜切口+右胸后外侧切口1例。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随访时间2个月~52个月,1例患者因其他疾病死亡,余患者健在。结论:颈胸交界部肿瘤因来源多样,术前明确肿瘤来源及判断肿瘤性质对于手术至关重要。大多数原发颈胸交界部非肺源性肿瘤,尤其对于良性肿瘤,均可经颈部切口完成手术,如术中操作困难,可联合胸骨正中切口或胸外侧切口。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左胸单切口和颈-右胸-腹三切口在食管癌根治手术中的淋巴结清扫情况,探讨食管癌手术中合理的淋巴结切除范围。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行食管癌根治手术的9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左胸切口组62例和三切口组33例,对淋巴结清扫状况和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95例患者共切除1322枚淋巴结,平均每例切除13.9枚。95例中有43例(45.3 %)出现淋巴结转移。左胸切口组和三切口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40.3 %(25/62)和54.5 %(18/33)。上段和中段食管癌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5.0 %(2/8)和40.0 %(4/10),下段食管癌的腹部淋巴结转移率为53.8 %(7/13)。食管癌的浸润深度(r=0.315,P=0.007)和分化程度(r=0.239,P=0.017)与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肿瘤长度>2 cm时淋巴结转移率明显增高(χ2=34.2,P<0.001)。左胸切口组和三切口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5.8 %(16/62)和4.2 %(8/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7,P=0.869)。围手术期死亡率分别为1.6 %(1/62)和3.0 %(1/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7,P=0.651)。结论 食管癌根治手术应综合考虑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和长度对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对于上、中段食管癌宜选择三切口利于行术野淋巴结切除,下段食管癌应重视腹腔淋巴结的切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右后外侧剖胸切除胸中上段食管癌两种术式的优缺点。方法:全组手术切除50例,分为AB两组。A组为先开腹再行右后外侧开胸术式组25例,B组为先开胸后行颈腹三切口术式组25例。结果:切除率100%,全部治愈出院。术后并发症:先开腹组发生心肺并发症4例,声嘶2例,颈部吻合口漏2例;先开胸组发生心肺并发症3例,胃排空障碍2例,声嘶1例。结论:在胸中上段食管癌切除术中,采用先开腹再行右后外侧开胸术式具有较多优点和灵活性,对较早期及切除把握较大的病人,推荐行先开腹术式。  相似文献   

16.
黄诚  周小昀  何嘉  李单青 《癌症进展》2018,16(6):702-704
目的 研究全胸腔镜手术对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术后恢复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128例行全胸腔镜手术治疗的肺癌合并COPD患者(全胸腔镜组)和96例行传统开胸手术治疗的肺癌合并COPD患者(开胸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临床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淋巴结清扫数目、引流量、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吸氧时间、胸管留置时间)和术后并发症(肺部感染、切口感染、肺不张、心律失常、发热)的发生情况.结果 全胸腔镜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引流量、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吸氧时间、胸管留置时间均明显低于开胸组,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肺癌合并COPD患者采用全胸腔镜手术治疗,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介绍腋下小切口的手术方法,探讨其在胸外科手术中的适应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患者经腋下小切口开胸手术的治疗情况。结果 26例经腋下小切口手术的患者,术后伤口疼痛轻微,恢复快,无其他并发症。结论 腋下小切口开胸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肺周围疾患及部分纵隔病变,具有创伤小、暴露良好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高龄食管癌、贲门癌患者非开胸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 113例 6 0~ 80岁食管癌、贲门癌行非开胸手术治疗。其中食管内翻拔脱术 6 2例 ,上段胸骨劈开加食管内翻拔脱 2 7例 ,下段胸骨劈开食管内翻拔脱 7例 ,经腹贲门癌切除 17例。手术效果与同期开胸手术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全组病人均获切除 ,平均手术时间 2~ 3h。与开胸手术相比 ,术后血氧饱和度下降幅度小 ,恢复时间短 ;肺部感染率下降到 6 2 % ,输血量减少至 2 0 0~ 40 0ml ,死亡率下降到 1 8%。结论 非开胸食管切除术是高龄食管癌、贲门癌患者的一种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改良式前外侧切口和后外侧切口治疗中年肺癌手术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分别采用改良式前外侧切口(观察组)和后外侧切口(对照组)对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28例中年肺癌患者进行治疗,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指标。结果对照组患者平均开胸时间、平均关胸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均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式前外侧切口治疗肺癌疗效确切,具有平均开胸时间和平均关胸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住院时间短日件院费用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20.
Autologous diaphragm reconstruction with the pedicled latissimus dorsi flap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latissimus dorsi (LD) muscle has been previously described to repair diaphragmatic defects, but as a "reverse" flap, relying on secondary blood supply from the perforating lumbar vessels rather than primary inflow from the dominant thoracodorsal artery. We report resection of a retroperitoneal synovial sarcoma, with reconstruction of the hemidiaphragm using the LD rotated on its primary neurovascular bundle. By using the dominant pedicle, the vascularity of the flap is improved, minimizing the chance of flap tip loss. Maintaining an intact nerve supply prevents atrophy. As the distal origin of the LD is broad and flat, it is ideally suited for diaphragm repair. A latissimus-sparing thoracotomy incision is required to enable this method of diaphragm reconstru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