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26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阿替普酶(rt-PA)组和尿激酶(UK)组,两组均在予阿斯匹林、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阿托伐他汀及其他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阿替普酶及尿激酶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总的冠脉开通率、胸痛缓解率、出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rt-PA组的冠脉再通率为79.4%,明显高于UK组的54.0%(P〈0.05);rt-PA组的胸痛缓解率明显高于UK组(P〈0.05),而出血不良反应明显低于UK组(P〈0.05)。结论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比尿激酶具有更高的冠脉开通率,临床疗效更佳,出血不良反应更少,安全性好,更适合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心肌梗死大多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可有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增高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是冠脉已经闭塞.血流中断导致心肌全层损伤,并伴有心肌坏死标记物升高。本科近年来对30例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实施尿激酶溶栓术,均获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用阿昔单抗和氯吡格雷分别联合重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STEMI)临床效果研究。方法对2010-02~2012-03就诊的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病例100例,采取不同的溶栓方法,分为阿昔单抗联合(rt-PA)组(治疗组)50例和氯吡格雷联合(rt—PA)组(对照组)50例;比较两组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血管再通率。结果阿昔单抗联合(rt-PA)组与氯吡格雷联合(rt-PA)组比较血管再通率高18%(P〈0.05);心电图(ECG)、超声心动图的改变分别高18%、20%(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用比氯吡格雷联合(rt-PA和阿昔单抗联合,rt-PA)组)相比,后者效果明显应当予以临床上的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4.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的病理基础是冠脉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急性血栓形成,从而造成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包括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segment elevatio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AMID、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STsgment elevatio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AMID、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a,UA).NSTEAMI和UA统称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on-ST segment elevatio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NSTEACS),其发病是血栓不完全堵塞血管所致.NSTEACS患者再发心血管事件(包括死亡或心肌缺血事件)的概率在不同患者中差别很大,因此,对其再发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做出快速准确的预测,为患者提供更科学有效的治疗策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2].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分析青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高危因素、冠状动脉造影及血管内超声影像特征。方法 选取年龄≤45岁的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0例(A组)和同期年龄> 50岁的中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1例(B组)进行对比观察,从高危因素、冠状动脉造影及血管内超声影像特征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与B组中老年STEMI患者相比,A组青年STEMI患者吸烟比例更高,体重指数、低密度脂蛋白-c及脂蛋白磷脂酶A2较B组显著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青年STEMI患者单支病变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中老年STEMI患者,三支病变发生率较B组显著降低,A组青年STEMI患者血管内超声显示以脂质斑块为主,斑块破裂更常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吸烟、肥胖及低密度脂蛋白-c、及脂蛋白磷脂酶A2是青年STEMI患者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青年STE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大部分为单支血管病变,以脂质斑块为主,斑块破裂常见。  相似文献   

6.
袁红梅  温宁笑  徐劲松 《武警医学》2014,(6):582-584,587
目的比较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on-ST-segment elevation acute coronarysyndrome,NSTE—ACS)患者在不同时间窗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对左室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NSTE.ACS入院且符合条件入组的患者101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早期(24—48h)介入治疗组(49例)和延迟(≥48h)介入治疗组(52例)。比较患者的基本临床特点、冠脉病变情况、治疗经过及结果,术前左室舒张末径(left ventn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Dd)、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来评价不同的介入治疗时间窗对术后生活质量、患者心功能及心肌重构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冠脉病变特点、LVDd、LVEF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80d早期介入治疗组与延迟介入治疗组LVDd[(50.83±5.02)vs(52.15±4.79)]、LVEF[(60.98±7.06)vs(57.24±7.08)]相比,早期介入治疗组明显优于延迟介入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延迟介入治疗相比,早期介入治疗有利于急性NSTE-ACS的左室功能恢复,且随着随访时间延长,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7.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治疗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勇  陈明 《武警医学》2006,17(9):643-648
自从美国AHA/ACC在2004年发布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治疗指南后,更多的临床试验结果陆续揭晓,促使临床对于STEMI的治疗不断改进。  相似文献   

8.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非ST段抬高或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在内的一组急性冠脉事件。目前认为由于不稳定斑块破裂、继发血栓形成导致冠脉管腔闭塞所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是临床发生ACS的重要病理基础。炎性因子如:高敏CRP(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可作为反映斑块稳定性的炎性介质。本研究测定ACS患者血清MMP-9、hs—CRP水平.用于探讨其在ACS发病中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合称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utecoronarysyndrome ,ACS) ,虽然其住院期病死率较ST段抬高心肌梗死低 ,但再梗死率、心绞痛再发生率和远期病死率较高 ,是一种潜在危险性很大的疾病。如何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对降低心肌再梗死的发  相似文献   

10.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一组由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包括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近来已经肯定炎症反应、脂质代谢、斑块动力学、血小板和凝血系统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反馈通路,在ACS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破裂所触发的血小板和凝血酶激活、血栓形成是ACS主要的发病机制。冠脉病变不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研究糖尿病和非糖尿病胸痛患者冠状动脉斑块的特点。方法收集120例胸痛患者(糖尿病组60例,非糖尿病组60例)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成像资料,观察2N患者冠状动脉斑块的分布特点与类型,并进行对照研究。并将糖尿病组60例患者根据病程将其分成3组(〈5年,5-10年,〉10年),并对各组冠状动脉狭窄及斑块性质进行评价。结果本组120例患者共计1800段血管进行分析,其中糖尿病组存在斑块297段,而非糖尿病组存在斑块119段(χ2=99.057,P〈0.01),糖尿病组单支病变的比例明显少于非糖尿病组,糖尿病组2支及以上的病变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P〈0.01)。受累血管段分布中,以左冠前降支受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26,P〈0.05),而左冠主干、回旋支及右侧冠状动脉均无明显差异。在斑块类型分布中,糖尿病组以软斑块和混合斑块为主(P〈0.05)。60例糖尿病患者中,〈5年组斑块发生率14.2%(64/450),病变以软斑块为主,管腔以轻度狭窄为主;5~10年组斑块发生率为46.7%(112/240),病变以混合性斑块为主,管腔呈现中度狭窄为主;〉10年组斑块发生率57.6%(121/210),病变以混合斑块和钙化斑块为主,管腔多呈中.重度狭窄。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糖尿病和非糖尿病胸痛患者的粥样斑块之间的差异,同时能够准确识别斑块分布和特征,进行危险评估,指导临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64-MDCT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升主动脉弹性的相关性。方法:病变组搜集120例冠状动脉狭窄患者,所有患者同时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和常规造影,对每支血管病变按狭窄程度分组、评价,并计算Gensini积分。CTA原始数据间隔5%R-R间期在0%~95%R-R间期重组图像,然后在主动脉窦上方约25mm层面采用MATLAB图像分割软件,分别测量各重建期相主动脉的横断面积。受检者完成CT扫描前后由专人常规测量血压。弹性值D[Pa-1]的计算公式为:D=ΔA/(A0.ΔP),ΔA代表管腔最大与最小面积的差值,A0代表心动周期内最小管腔面积,ΔP代表脉压差。选取经CTA证实冠状动脉无狭窄的健康志愿者25例为对照组,在CT检查前后一周内采用M型超声测量升主动脉的直径变化,并将计算的弹性值与CTA测得的弹性值进行比较。结果:64-MDCT与超声测量的主动脉弹性值间有极好的一致性(组内相关系数ICC=0.98,P<0.001)。正常对照组与病变组间弹性D值及PW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冠状动脉狭窄的Gensini积分与弹性D值呈显著负相关(r=-0.83,P<0.01),与脉搏波速度(PWV)呈显著正相关(r=0.83、P<0.01)。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随主动脉弹性D值的增加而递减,随PWV值的增加而递增。冠状动脉不同狭窄程度组间D值、PWV值、Gensini积分的均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D=79.29,FPWV=119.11,FG=128.07,P=0.00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主动脉弹性D是冠心病的独立影响因子。结论:64-MDCT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同时,可以客观评价升主动脉的弹性,升主动脉弹性的定量评价有助于检测亚临床冠状动脉血管病变及预测冠心病。  相似文献   

13.
巩红  李季  胡永刚  陈志功 《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8):1303-1305,1312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判别冠心病不同类型间斑块性质方面的价值。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CAG)证实明确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126例,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并对主要冠状动脉狭窄节段数、狭窄程度以及斑块性质进行比较。结果本组患者冠状动脉评估节段数368个,其中狭窄节段195个(35.4%)。狭窄<50%共98个节段,狭窄50%~75%共71个节段,狭窄>75%共26个节段(左前降支中段、近段、后降支中段、左回旋支近段),其中完全闭塞2个(右冠状动脉近段以远、左回旋支中段以远)。软斑块46个(27.3%),纤维斑块42个(31.5%),混合斑块78个(29.5%),钙化斑块93个(12.6%)。对应斑块测量的CT值分别为软斑块(17±26)HU,纤维斑块(97±35)HU,钙化斑块(489±195)HU。结论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有助于显示斑块性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64层螺旋CT对冠脉管腔的可评价率和诊断不同程度冠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并进行比较。方法:将我院2006年1月~2008年7月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elective coronary angiography,SCA)对比的127例64层螺旋CT检测的冠脉狭窄患者的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分析和对比。结果:冠脉管腔可评价率为95.6%。轻、中、重度冠脉狭窄的敏感性为85.9%、90.3%、95.3%(P〈0.05);特异性为98.3%、99.0%、99.5%(P〈0.05);阳性预测值为87.8%、91.6%、93.5%(P〉0.05);阴性预测值为98.0%、99.0%、99.7%(P〈0.001)。结论:64层CT对冠脉管腔的可评价率高,对诊断轻、中、重度冠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较高,且各百分率有随冠脉狭窄程度的增加而逐渐增高的趋势,并且发现排除性指标优于诊断性指标。  相似文献   

15.
朱飞鹏  王璟  路莉  张龙江  周长圣  江时森  董敏  卢光明   《放射学实践》2012,27(11):1213-1216
目的:探讨在双源CTA检查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和稳定斑块各组份构成比方面的差异,提高对易损斑块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行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和血管造影(CAG)检查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和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的病例资料,分别测量ACS患者罪犯病变处斑块(易损斑块)、稳定斑块及sAP患者稳定斑块的体积,分析比较这3组病变的斑块负荷量;测量3组病变斑块内脂质和钙化成份的体积,并分析其构成比。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罪犯病变处的斑块负荷量明显高于稳定性病变处(P〈0.05),3组分别为50.45%±10.03%、36.35%±11.17%、42.39%±11.77%。易损斑块组的脂质含量明显高于2组稳定斑块,三者的脂质含量百分比分别为43.82%±14.74%、14.65%±13.11%和14.47%±11.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易损斑块钙化所占百分比明显低于稳定斑块,三组分别为23.21%±16.80%、57.68%±26.78%和60.74%±25.74%(P〈0.05)。两组稳定斑块之间的脂质和钙化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58)。根据斑块内脂质(〉31.5%)和钙化百分比(〈41%)诊断易损斑块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分别为89.5%、87.0%、79.1%和93.8%。结论: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可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有效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男女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点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对比研究。方法:选择本院2005-09~2011-06因急性心肌梗死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417例,男234例,女183例,统计临床表现、冠状动脉病变累及支数、急诊PCI成功率,住院病死率。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的2种临床类型分布在男性与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为主。冠状动脉造影男性与女性均以3支病变为主(63.0%7 vs 0.6%,P=0.160),单支病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性双支病变明显多于女性(24.3% vs 13.7%,P=0.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累及部位、手术成功率和院内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高,通过探讨男女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点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异同,有助于男女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现、诊断及治疗,有助于其心血管并发症的预防。  相似文献   

17.
前交通动脉瘤与大脑前动脉A1段缺如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袁亮  邹利光  李玉伟   《放射学实践》2010,25(6):605-608
目的:探讨前交通动脉瘤(ACoA)发病及伴蛛网膜下腔出血与大脑前动脉A1段缺如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05例全脑血管造影及临床资料,其中47例ACoA患者为研究组,129例无脑血管病变患者为对照组,比较ACoA发病、动脉瘤大小及蛛网膜下腔出血与大脑前动脉A1段缺如相关性。结果:47例ACoA患者中,大脑前动脉A1段缺如发生率为44.7%,对照组129例患者中大脑前动脉A1段缺如发生率为9.3%,ACoA患者伴大脑前动脉A1段缺如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28.303,P〈0.001)。21例伴A1段缺如的ACoA动脉瘤平均直径(5.8±2.8)mm,26例无A1段缺如的ACoA动脉瘤平均直径(4.2±2.2)mm,二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098,P〈0.05)。21例伴A1段缺如的ACoA,其蛛网膜下腔出血程度与大脑前动脉A1段缺如相关(Z=-2.199,P〈0.05)。结论:前交通动脉瘤发病、动脉瘤大小以及伴发蛛网膜下腔出血均与大脑前动脉A1段缺如相关,大脑前动脉A1段缺如患者的ACoA发生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不同心率下冠状动脉各节段血管的最佳重建时相。方法:对61例患者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扫描后原始数据分别按R-R间期30%、35%、40%、45%、50%、60%、70%、75%的相位进行后处理重组,按扫描期间平均心率分组,Ⅰ组30例,心率70次/min;Ⅱ组31例,心率≥70次/min。分析不同心率组不同R-R时相对各支冠状动脉血管的显示情况。结果:Ⅰ组的所有的冠状动脉节段可以在单一的75%相位上获得最佳图像质量;Ⅱ组的所有冠状动脉可以在单一的45%或40%的相位上获得最佳图像质量,多时相重建并不能显著提高图像质量。结论:随着64层螺旋CT时间分辨率的充分发展,所有冠状动脉节段能在一个重建时相得到有诊断价值的图像,多时相重建并不能显著提高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对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on-ST elevated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患者的高肌钙蛋白Ⅰ(high troponin Ⅰ ,HTnI)、高低密度脂蛋白(high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LDL-C)、高尿酸、高血糖、高血压、心电图异常、心绞痛临床表现等相关因素与64排冠状动脉CT造影结果分析,旨在探讨CT造影对NSTEMI患者冠脉血管病变程度的诊断定位及危险程度评估。方法 入选NSTEMI患者122例,均在治疗前采血查TnI、LDL-C、 UA、Glu,测量血压,检查心电图,并询问病史、查体。对每一位患者行CT造影检查,依据冠脉病变程度将其分为正常组,A型组(轻度病变),B、C型组(中、重度病变)。各组分别与上述危险因素对比分析。结果 B、C型组中的HTnⅠ、HLDL-C、高尿酸、高血压、高血糖的发生率均比正常组、A型组中的高,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心电图异常和心绞痛临床表现在各组中的分布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T造影不仅是诊断冠心病的一种无创、简易、准确筛查方法,也是判断NSTEMI患者冠脉病变程度和危险评估的最重要工具之一。对于无症状性心电图心肌缺血改变以及有症状无心电图异常的患者应行CT造影检查,有助于早期预测NSTEMI患者的风险,减少误诊率、病死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