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症状分布特点的现代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对近30年有关溃疡性结肠炎(UC)现代文献的研究分析,总结该病的症状分布特点。[方法]利用Epidata2.0软件建立UC的文献数据库,SPSS15.0软件对文献采用的症状进行频次、频率的统计分析。[结果]文献报道中有关UC的症状有471个,经规范合并后为135个;其中出现频率≥1的症状为乏力、畏寒、神疲、腹痛、腹胀、肠鸣增多、腰部酸软、下肢酸软、纳呆、脓血便、泄泻、里急后重、肛门灼热、淡白舌、红舌、腻苔、薄苔、白苔、黄苔、脉细、脉数、脉沉、脉滑、脉弦、脉弱。[结论]中医诊断标准应用不普及,症状名称及程度描述不规范,这都迫切需要在临床过程中按标准进行规范;根据文献症状分布特点,该病在肠外症状以全身、脘腹部、腰背及四肢症状为多见;肠道症状以大便改变较为常见。结合该病特点,脓血便、泄泻、里急后重、肛门灼热为UC常见的特征性症状。  相似文献   

2.
溃疡性结肠炎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炎症性肠病.其病因尚未完全清楚,目前临床研究主要在于诊断与治疗新进展,本文就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治疗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非特异性的炎症性肠病.迄今病因未明.此病属中医"肠癖"、"痢疾"、"滞下"、"肠风"、"脏毒"、"泄泻"等范畴.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本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疗效肯定,显示出独到之处,现归纳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中医治疗及中医护理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中医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和中医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0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中医组73例采取中医疗法加中医护理,对照组37例单纯服用西药治疗及一般护理,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中医组总有效率为91.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3,P〈0.05)。结论中医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并中医护理疗效显著优于西药治疗护理组。  相似文献   

5.
中国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0,自引:13,他引:10  
1概况 溃疡性结肠炎(UC)1859年由Wilks首先描述,1920年被医学界公认,我国于1956年首次报道.过去认为该病欧美多见,亚非少见,但近几十年研究表明,UC在我国也是一种较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并且正在逐渐成为消化病学研究的一个新热点,尽管我国目前还缺乏UC的流行病学资料,但据<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0年3月[1]对1978年以来几次重要的全国性消化会议的资料统计,该病发病率和患病率在我国有明显增加趋势:1978年杭州第一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报告的病例为337例,1999年西安第六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报告病例为例达1627例;1986年成都全国慢性腹泻研讨会报告的病例为581例,1996年江西全国肠病研讨会报告的病例为1412例;特别是1993年太原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上报告的病例达3065例,远远超过UC高发区全欧洲同期(1991/1993)新诊断的患者数1397例.  相似文献   

6.
中国溃疡性结肠炎10218例的特点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8  
目的分析中国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特点.方法对从1981年到2000年20年间中国医学文献报告及我院确诊的1021 8例患者进行分析结果①病例数目20年间,中国医学文献报告及我院确诊的患者共10218例,其中最近10年报告的病例数目是前10年3.8倍.②病变范围直肠乙状结肠炎和直肠炎占70.20%,左半结肠炎占22.50%,广泛性或全结肠炎占7.30%.③病变类型初发型34.8%,慢性反复发作型52.6%,慢性持续性10.7%,急性暴发性1.9%.④病程75.5%患者小于5年,15.5%患者在5年和10年之间,只有9.1%患者大于10年.⑤肠外表现6.1%患者有肠外表现.⑥年龄发病的平均年龄是40.7岁(范围从6岁~80岁,高峰年龄段是30岁~49岁).⑦性别男女比是1.09.⑧吸烟病情严重程度和吸烟之间无负相关(P>0.05),⑨家族遗传性270例患者中有4例有家族史.⑩治疗单纯采用西药(氨基水杨酸类或/和皮质激素)治疗的占18.6%,单纯采用中医治疗的占20.1%,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占59.1%,手术1.3%,其他治疗占0.9%.结论中国溃疡性结肠炎的病例数目在过去10年中显著增加,病变主要以左半结肠为主,病程短,肠外表现少见,发病年龄相对较大,男女比例数目大致相等,家族遗传少见,吸烟与病情轻重之间无显著相关,中医药治疗在中国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即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其临床表现主要为慢性腹痛(以左下腹为主)、腹胀、腹泻。此病病程迁延反复发作。西药治疗常运用抗菌药、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只能针对疾病的发作期使用,长期应用有一定副作用,故采用中药治疗,尤其对本病缓解期的治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溃疡性结肠炎(UC),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系原因不明的大肠粘膜的慢性炎症和溃疡性病变,主要累及直肠粘膜、乙状结肠粘膜,也可逆行向上扩展至左半、右半结肠,甚至全结肠和末端回肠。其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部分患者有发热、体重减轻、贫血等全身症状。病情轻重不一,多反复发作。其病程与预后因发病过  相似文献   

9.
缺血性结肠炎与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缺血性结肠炎(IC)与溃疡性结肠炎(UC,左半结肠型)在临床和内镜表现上有一定相似之处,对于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初步诊断颇具难度。目的:分析IC与UC的临i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收集武汉大学中南医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确诊为IC或UC左半结肠炎的住院患者,对其病史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IC和25例UC患者纳入研究。IC患者以老年女性居多,病程相对较短,常伴有高血压和糖尿病,最突出的临床表现为突发腹痛后24 h内出现便血,贫血少见;UC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黏液血便伴腹痛,贫血常见。IC病变多仅累及单一肠段,直肠受累少见,溃疡小而表浅,病理学表现为慢性炎,隐窝炎罕见;UC病变多起源于直肠,呈连续性,溃疡弥漫,病理学表现为慢性炎伴多种炎性细胞浸润,隐窝炎、隐窝脓肿常见。结论:根据性别、年龄、病程以及临床、实验室、内镜和病理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有助于IC与U C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有效性,已经被诸多临床研究所证实,对疗效的现代科学机制的研究,也被诸多临床和实验研究所揭示。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溃疡性结肠炎是难治性疾病,传统的治疗药物包括氨基水杨酸类、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近来生物治疗、营养治疗、白细胞去除术等成为研究热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应该采用个体化、标准治疗与辅助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2.
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治疗进展   总被引:23,自引:8,他引:23  
1概况溃疡性结肠炎(以下简称溃结)是直肠与结肠部位一种原因未明与自身免疫有关的炎症性肠病,是以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及里急后重为主要症状,以结肠粘膜慢性炎症和溃疡形成为病理特点的消化道常见病和疑难病,严重者可有发热、关节炎、虹膜炎、皮肤结节性红斑等肠...  相似文献   

13.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 是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 的一种,虽然病因和发病 机制尚不清楚,但可能与遗传易感性、肠道微生态失衡、环境因素和免疫应答异常有关。因为存在上述不同的发病 机制,预示着存在治疗效果的差异,因此部分UC 成为难治性。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RUC) 虽经规范化、系统化治疗, 但疗效不佳,不能长期缓解或易反复发作。因此,临床治疗极其困难,给临床医生带来诸多挑战。  相似文献   


14.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以局部结肠黏膜炎症反应为主的,以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为主要特征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其病因尚未完全阐明。近20年的研究表明,该病主要与免疫异常、基因变异相关,而感染、饮食、职业、慢性阑尾炎、口服避孕药、围生期和儿童等因素以及是否维持治疗、心理因素等则是导致UC的复发因素;中医学认为饮食因素、外邪侵袭、七情内伤则是造成UC复发的主要原因。1现代医学对UC复发因素的研究1.1感染与UC复发的关系1.1.1感染引起肠道菌群失调有人[1]总结到,大肠埃希菌、分枝秆菌、拟杆菌、温和气单孢菌、…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并探讨UC患者血清中TNF-α水平与中医证型(大肠湿热证和脾虚湿盛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1年5月-2013年12月我院和广州市中医医院消化科门诊及病房符合诊断标准的UC患者100例.将100例患者按Mayo UCAI标准分为活动期和缓减期,再将活动期的患者分为轻度活动、中度活动和重度活动,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检测血清TNF-α水平.[结果]UC活动期患者血清中TNF-α水平与缓解期组比较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C缓解期患者血清中TNF-α水平与活动期轻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活动期中、重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C患者不同病情程度血清中TNF-α水平比较,重度组UC患者血清TNF-α水平明显高于轻、中度组患者,而中度组患者又高于轻度组患者,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辨证分型大肠湿热证UC患者血清中TNF-α水平明显高于脾虚湿盛证患者,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各组血清中TNF-α含量增高与UC严重程度相平行,说明TNF-α对于判断UC患者组织炎症损伤的程度,观察病情发展及变化,有一定的诊断价值.UC患者血清中TNF-α水平与辨证分型有关,测量血清中TNF-α水平,可以协助中医辨证分型,从而为临床上UC的中医辨证提供参考依据,提高本病的临床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6.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7.
溃疡性结肠炎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调查国内发生溃疡性结肠炎(UC)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04年1月至2005年3月全国15家医院就诊的745例UC患者.制定统一问卷,选择与患者性别、年龄相近的无消化系统疾病的邻居、朋友、同事745名作为对照.调查两组饮食习惯、受教育情况、职业、家庭卫生情况、吸烟、母乳喂养、炎症性肠病(IBD)家族史、感染性肠病史、阑尾切除术、麻疹、非甾体类抗炎药等23个危险因素.统计方法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多元回归分析显示IBD家族史可增加发生UC的危险性(OR=7.695,95% CI:2.88~20.55,P<0.01);感染性肠病也可增加UC的危险性(OR=2.61,95% CI:1.72~3.95,P<0.001);而吸烟降低UC发生的危险性(OR=0.79,95% CI:0.68~0.91,P=0.001),此外饮茶和母乳喂养也可降低UC发生的危险性(OR=0.79,95% CJ:0.68~0.92,P=0.002,OR=0.95,95% CI:0.76~0.96,P=0.007).结论 IBD家族史、感染性肠病为UC危险因素,吸烟,饮茶及母乳喂养为UC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8.
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分型及疗效标准   总被引:36,自引:9,他引:36  
1 溃疡性结肠炎的西医诊断、分型及疗效标准 我国在1978年杭州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上制定了第一个《特发性溃疡性结肠炎诊断及治疗标准(草案)》,后经1986年成都慢性腹泻会议,特别是经1993年太原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讨论修订后的新标准(太原标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