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卢巍  宋丽华 《中国科学美容》2011,(9):107-107,109
目的观察单用纳络酮或醒脑静注射液与二者联合应用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疗效。方法将40例酒精中毒患者分为两组,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单用纳络酮或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组联合纳洛酮和醒脑静注射液。结果单用纳络酮或醒脑静注射液对患者平均催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平均催醒时间及症状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纳络酮与醒脑静注射液联合应用对急性酒精中毒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纳络酮或醒脑静注射液,值得临床急救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盐酸纳美芬对后巩膜加固术全麻超前镇痛及苏醒期躁动预防效果。方法选择60例ASAⅠ、Ⅱ级在眼科住院的择期后巩膜加固术全麻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20例。A组:麻醉诱导时静注盐酸纳美芬0.2μg/kg。B组:术毕前10 min静注盐酸纳美芬0.2μg/kg。C组:麻醉诱导时静注氯化钠注射液2 ml。盐酸纳美芬0.1 mg用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10 ml。于麻醉诱导前(T1)、术中加固材料与后巩膜加压缝合时(T2)、拔管时(T3)、拔管后10 min(T4),记录MAP、HR、SPO2、PETCO2、拔管时间、麻醉时间及手术时间、瑞芬太尼用量。拔管后10 min记录RSS、RS。结果 B﹑C组MAP、HR其余各时点与T1比较升高(P0.05),A组各时点平稳(P0.05)。B、C组TM2、T3、T4时与A组比较升高(P0.05);C组T2、T3、T4时与B组比较升高(P0.05)。B、C组RS、RSS与A组比较明显差异(P0.05),B组与C组比较有差异(P0.05)。B﹑C组瑞芬太尼用量高于A组(P0.05)。结论术前或术毕前静脉注射盐酸纳美芬0.2μg/kg对后巩膜加固术全麻患者可产生明显超前镇痛作用,可有效预防躁动的发生。术前静脉注射较术毕前静脉注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纳美芬拮抗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儿术后阿片类药物所致呼吸抑制的效果.方法 选择行先心病择期手术的患儿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20例):对照组(C组)、Ⅰ组、Ⅱ组.手术结束后,患儿带管送入胸外科重症监护室,待生命体征平稳10 min后:C组(对照组)不给予任何拮抗药;Ⅰ组静脉注射纳美芬0.25 μg/kg;Ⅱ组静脉注射纳美芬0.25μg/kg,观察5 min,再次静脉注射纳美芬0.25μg/kg.记录给药前即刻(T1)、给药后5 min(T2)、给药后30 min(T3)、呼吸恢复时(T4)、拔管时(T5)、拔管后1 h(T6)、拔管后3 h(T7)患儿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脉搏血氧饱和度(pulse oxygen saturation,SpO2)和血气分析结果,记录患儿的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及心脏病加强监护病房(cardiac intensive care unit,CICU)监护时间,并观察术后恶心、呕吐、发热、躁动、伤口疼痛等副作用的发生率.结果 C组患儿术后呼吸恢复时间、气管导管拔出时间和CICU监护时间分别为(2.9±1.0)、(3.6±1.4)、(18.5±5.8)h,Ⅰ组分别为(1.8±0.6)、(2.3±0.6)、(8.2±3.1)h,Ⅱ组分别为(1.7±0.5)、(2.1±0.7)、(7.9±2.9)h;与C组比较,Ⅰ组和Ⅱ组的各时间均缩短(P<0.05).C组患儿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为15%,Ⅰ组和Ⅱ组的发生率降低,分别为5%和0(P<0.05).结论 纳美芬可安全有效地拮抗先心病手术患儿术后阿片类药物所致呼吸抑制作用,且能减少术后副作用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氟马西尼合并佳苏伦对小儿静脉全麻的催醒。方法将240例患儿随机分为A组(自然苏醒组);B组(氟马西尼催醒组);C组(佳苏伦催醒组);D组(氟马西尼合并佳苏伦催醒组)。结果D组的催醒效果明显优于B、C两组。结论氟马西尼与佳苏伦联合用于小儿静脉全麻催醒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手术结束前注射不同剂量右旋美托咪啶全麻术后复苏期的影响。方法选择气管插管全麻下行择期手术的患者共计9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三组(n=30)。手术结束前15分钟分别注射不同剂量DEX(B组和C组)或生理盐水(A组)。记录手术结束时(T0)、拔管前(T1)、拔管后即刻(T2)、拔管后3分钟(T3)、送出手术室时(T4)等各时刻的BP、HR、BIS等。记录各组患者拔管的平均耗时。记录各组在复苏期的不良反应病例。结果 B、C组在麻醉复苏期,特别是拔管前后的血压和心率波动均低于A组。同时B组的副反应例数低于A、C组。结论手术结束前15分钟静脉注射0.5μg/kg的DEX可以安全有效的用于全麻术后复苏期,改善复苏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氟马西尼联合佳苏伦用于小儿静脉全麻催醒的作用。方法将240例患儿随机分为A组(自然苏醒组),B组(氟马西尼催醒组),C组(佳苏伦催醒组)和D组(氟马西尼合并佳苏伦催醒组),观察并比较四组效果。结果D组的催醒效果明显优于B、C两组。结论氟马西尼、佳苏伦联合用于小儿静脉全麻催醒,作用高效彻底,清醒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预防经皮肾穿刺钬激光碎石术患者全麻恢复期寒战和躁动的效果。方法:全麻下择期行经皮肾穿刺钬激光碎石患者60例,随机分成3组。于手术结束前30minA组静注右美托咪定1μg/kg,B组静注曲马多2mg/kg,C组静注生理盐水。观察患者全麻恢复期寒战和躁动的发生率及麻醉苏醒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A、B组全麻恢复期寒战与躁动的发生均显著减少(P<0.05),3组的麻醉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C两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有效预防经皮肾穿刺钬激光碎石术患者全麻苏醒期寒战和躁动的发生,不影响患者的复苏时间,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和氟比洛芬酯在小儿扁桃体和腺样体切除手术术后的镇痛效果及副作用的发生情况。方法选择全麻下行扁桃体和腺样体摘除术的患儿60例,年龄5岁~8岁,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3组(每组20例):A组(帕瑞昔布钠组)、B组(氟比洛芬酯组)和c组(生理盐水对照组)。A组和B组于麻醉插管后手术开始前15min分别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1mg/kg和氟比洛芬酯1mg/kg,C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ml。观察手术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期反应、恢复期疼痛评分、术中瑞芬太尼总量以及副作用。结果3组患儿手术时间、拔管时间和术中瑞芬太尼总量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苏醒期躁动发生率:A组和B组患儿均为5%,C组为55%,A组和B组明显低于C组(P〈0.01);术后各时间点的疼痛评分C组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1);A组和B组均无恶心呕吐发生,C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为5%。结论帕瑞昔布钠和氟比洛芬酯用于小儿扁桃体和腺样体切除手术均可获得良好的镇痛效果,减少拔管期躁动的发生,且不延迟拔管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全麻联合针刺对老年腹部手术中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及全麻药用量的影响。方法:80例择期行腹部手术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全麻组(A组)和全麻联合针刺组(B组),B组全麻诱导前先行针刺诱导,连续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检测麻醉前、切皮后和术毕血清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和血糖(Glu)浓度。结果:A组气管插管后1min、切皮时、拔管毕的HR、MAP显著高于B组(P〈0.05),切皮后及术毕B组血清Cor、NE、E及Glu浓度明显降低(P〈0.05),B组术中丙泊酚、芬太尼用量减少,睁眼时间、完成指令时间、定位功能恢复时间缩短,术后躁动发生率低(P〈0.05)。结论:全麻联合针刺应用于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可使血流动力学稳定、应激反应降低、全麻药用量及术后躁动例数减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复合小剂量纳美芬用于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效果和对胃肠动力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患者5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舒芬太尼组)镇痛泵配方为舒芬太尼2μg/kg、氟哌利多2.5 mg稀释至100 mL,纳美芬组(纳美芬-舒芬太尼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纳美芬0.5μg/kg。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纳美芬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降低,首次排气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小剂量纳美芬可增强镇痛效果,减少舒芬太尼术后镇痛恶心呕吐发生率,同时促进肠蠕动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纳美芬对全麻诱导时舒芬太尼诱发呛咳、术中丙泊酚用量以及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拟行乳腺癌根治术的全麻患者300例,年龄18~60岁,BMI 18~30kg/m~2,ASAⅠ—Ⅲ级,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75例:C组(生理盐水)、L组(利多卡因1mg/kg),N1组(纳美芬0.1μg/kg)和N2组(纳美芬0.2μg/kg)。各组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2min后开始全麻诱导:靶控输注丙泊酚3.5μg/ml、静推舒芬太尼0.3μg/kg(时间5s)2min后,静推罗库溴铵0.6mg/kg,90s后插管。术毕静注氟比洛芬酯50mg镇痛。记录呛咳发生率及严重程度,记录术中丙泊酚用量,记录术毕、术后6h及24h的VAS疼痛评分。结果 C、L、N1及N2组患者呛咳发生率分别为37.3%、21.3%、5.3%及1.3%。N1组和N2组呛咳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和L组(P0.01或P0.05),N1组和N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L组术中丙泊酚用量明显少于N2组(P0.05)。四组术后VAS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纳美芬0.1μg/kg可有效预防全麻诱导时舒芬太尼引起的呛咳,且不影响术中丙泊酚用量及术后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纳洛酮联合不同中药治疗急性重度酒精中毒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急性重度酒精中毒患者,随机分为纳洛酮联合葛根素组(A组)、纳洛酮联合醒脑静组(B组)和纳洛酮联合葛根素及醒脑静组(C组),每组20例.观察各组疗效和平均清醒时间、显效时间、症状减轻时间、症状消失时间.结果:与A、B组比较,C组的疗效明显较高,P<0.05;清醒时间及显效时间、症状减轻时间、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纳洛酮联合葛根素及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重度酒精中毒临床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纳洛酮氨茶碱合用于腹腔镜全麻术后催醒的临床效果。方法4800例腹腔镜手术病人,ASAⅠ~Ⅱ级,术中监测血压、脉搏、心电图、血氧饱和度,术毕给予纳洛酮0.2~0.4 mg,氨茶碱2 mg/kg静注催醒。结果注药后10 min内清醒拔管率65.62%,30 min内清醒拔管率100%。病人未出现明显心血管反应、躁动、呼吸再次抑制、支气管痉挛,无一例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结论纳洛酮氨茶碱合用于腹腔镜全麻术后催醒,效果可靠,安全性高,明显减轻药物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研究右美托咪啶复合氟比洛芬酯在乳腺术后的镇痛作用。方法 选择ASAI-II级90例全麻下行乳腺手术患者,随机分3组:A组(对照组),给予氟比洛芬酯150mg;B组,给予氟比洛芬酯150mg+右美托咪啶0.02μg/kg/h;C组给予氟比洛芬酯150mg+右美托咪啶0.04μg/kg/h,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记录手术前(T0),手术后2h(T1),4h(T2),8h(T3),24h(T4),48h(T5)时的心率(RR)、血压(BP)、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RR),疼痛(VAS评分法)和镇静评分(Ramsay分级法)。并观察术后48h内有无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嗜睡、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A、B两组术后血压和心率值均较术前高,C组术后血压较术前高,但其心率较术前低,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镇痛VAS评分2h~8h内B、C两组和A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24h~48h三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2~8h镇静Ramsay评分C组与A、B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A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大于B、C组,C组嗜睡发生率大于A、B两组,但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0.02μg/kg/h的右美托咪定与氟比洛芬酯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乳腺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曲马多用于防治瑞芬太尼-七氟醚术后痛觉过敏的疗效观察。方法120例单侧肾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四组,每组30例,A:安慰剂组,B:芬太尼2μg/Kg组,C2曲马多1mg/Kg组,D:曲马多2mg/Kg组,经瑞芬太尼一七氟醚全麻行经皮肾镜碎石术后,于术毕前15分钟分别静脉给予安慰剂或镇痛剂,观察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术后不同时间点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呼吸恢复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四组患者术中基础血液动力学变化相似,B、C、D组在拔管期间收缩压、平均动脉压及心率均明显低于A组(P〈0.05);B、C、D组在拔管即刻、拔管后15、30、60分钟及术后12小时的VAS评分显著低于A组(P〈0.05),而C、D组与B组问无显著性差异;B、C、D组间的自主呼吸恢复的初始频率没有显著性差异,均低于A组(13.0±2.8次/分,P〈0.05);而B、C、D组的自主呼吸完全恢复时间均低于A组(5.9±1.1分钟),(P〈0.05);此外,D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显著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马多1mg/Kg能安全有效的防治瑞芬太尼一七氟醚用于经皮肾镜碎石术后的疼痛及痛觉过敏,增加用量胃肠道的并发症也相应增加。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氟比洛芬酯预防老年高血压全麻患者拔管应激反应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血压控制稳定、择期行上腹部手术的9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成生理盐水对照组(A组)、右美托咪定组(B组)、氟比洛芬酯复合右美托咪定组(C组),均于术毕前30 min微泵静脉注射药物,观察MAP、HR变化,测定血浆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记录手术相关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3组MAP、HR数值和血浆E、NE浓度均比麻醉前明显增高(P<0.01或P<0.05),B组、C组较A组明显平稳(P<0.01或P<0.05),血浆E、NE浓度的变化更小(P<0.01或P<0.05);B组的唤醒时间、拔管时间明显长于A组和C组(P<0.05);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与B组(P<0.05).结论: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氟比洛芬酯,能有效预防老年高血压全麻患者气管拔管引起的应激反应及术后躁动的发生率,不延迟唤醒时间和拔管时间,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不同基础麻醉辅助骶管阻滞在小儿斜疝手术中的安全性、可行性、优缺点,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择期小儿斜疝手术90例,随机分为3组:A组肌注咪唑安定复合氯氨酮;B组静脉注射咪唑安定复合氯氨酮;C组七氟醚复合咪唑安定;每组30例。结果 B、C组的入睡时间及清醒时间均明显短于A组(P〈0.05),清醒时间C组短于B组(P〈0.05),A组有3例清醒超过1小时;1次静脉开放成功例数和1次骶管穿刺成功例数,C组多于A组、B组(P〈0.05),骶管穿刺粘血例数C组少于A、B组(P〈0.05);C组与A组、B组比较,精神症状、口腔分泌物等不良反应减少(P〈0.05),A和B组各出现2例、1例短期学习记忆功能下降。结论在小儿斜疝手术中七氟醚复合咪唑安定做为基础麻醉,患儿术毕清醒快,组织损伤轻,不良反应减少,是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川芎嗪和乌司他丁对断肢再植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40例上肢离断再植病人,随机分为4组,A组为对照组,围手术期不接受川芎嗪和乌司他丁。B组为乌司他丁组,于再植后动脉开放前给予乌司他丁0.5万U/kg。C组为川芎嗪组,于再植后动脉开放前给予川芎嗪2.5 mg/kg。D组为联合组,于再植后动脉开放前分别给予乌司他丁0.5万U/kg、川芎嗪2.5 mg/kg。分别于术前(T1)、术中再灌注后30 min(T2),术后3 h(T3)、24 h(T4)、72 h(T5)共5个时点采集中心静脉血,测定患者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和超氧化歧化酶(SOD)的含量在该过程中的变化。结果:血清AST、CK、MDA的含量在A组、B组、C组有升高趋势,与A组比较,B、C组的AST、CK在不同时点上升幅度较小,有显著性差异(P〈0.05)。D组无明显上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血清LDH的含量在A组有上升趋势,B、C、D组无明显上升,与A组比较在T2时点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SOD的含量在A、B、C组有降低趋势,B、C组下降幅度较小,与A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D组无明显下降,与A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川芎嗪和乌司他丁对断肢再植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联合使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9.
吸入氧浓度对全麻病人血浆SOD和MDA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吸氧对全麻病人抗氧化损伤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全麻病人32例,分为A、B、C和D四组,麻醉中分别吸入30%、50%、75%和100%浓度氧。于麻醉前,麻醉后20、60分钟,拔管前和拔管后10分钟采血测定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丙二醛(MDA)浓度。结果:麻醉后各组MDA浓度逐渐增加,SOD活力逐渐降低。与麻醉前相比,从麻醉后60分钟起逐渐出现显著差异。与A组相比,B、C组拔管前和B、C、D组拔管后10分钟时SOD显著降低;C组60分钟时,C、D组拔管前及B、C、D组拔管后10分钟时MDA显著升高。结论:吸入高浓度氧可使全麻病人血浆MDA浓度升高,SOD活力降低,机体抗氧化损伤能力减弱。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氟比洛芬酯预防老年高血压全麻患者拔管应激反应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血压控制稳定、择期行上腹部手术的9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成生理盐水对照组(A组)、右美托咪定组(B组)、氟比洛芬酯复合右美托咪定组(C组),均于术毕前30 min微泵静脉注射药物,观察MAP、HR变化,测定血浆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记录手术相关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3组MAP、HR数值和血浆E、NE浓度均比麻醉前明显增高(P<0.01或P<0.05),B组、C组较A组明显平稳(P<0.01或P<0.05),血浆E、NE浓度的变化更小(P<0.01或P<0.05);B组的唤醒时间、拔管时间明显长于A组和C组(P<0.05);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与B组(P<0.05)。结论: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氟比洛芬酯,能有效预防老年高血压全麻患者气管拔管引起的应激反应及术后躁动的发生率,不延迟唤醒时间和拔管时间,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