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硬膜外单次注射吗啡与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自控静脉镇痛(PCIA)在术后镇痛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学会(ASA)Ⅰ~Ⅱ级行妇科手术的病人60例。随机分为吗啡组(A组)、吗啡PCEA组(B组)和吗啡PCIA组(C组)。每组20例。A组在手术结束时硬膜外腔注射吗啡2 mg+盐酸罗哌卡因15 mg,B组在手术结束时硬膜外腔注射吗啡0.5 mg+盐酸罗哌卡因15 mg,并经硬膜外导管接自控止痛泵,C组在手术结束时硬膜外腔注射吗啡0.5 mg+盐酸罗哌卡因15 mg,并经静脉接自控止痛泵。记录A、B、C 3组术后4、8、12、24、48h各时间点VAS评分和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下肢麻木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B、C组8、12、24、48h各时间点VAS评分均低于A组(P0.01)。B组下肢麻木的发生高于A组、C组(P0.05)。结论PCIA泵、PCEA泵均能产生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PCIA泵具有避免PCEA泵一些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用于联合阻滞下骨科手术术后镇痛的有效性和不良反应。方法择期骨科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术毕静脉注射芬太尼0.1mg为负荷量,后接PCIA泵,泵内药物芬太尼1.2mg+氟哌利多5mg,100ml/48h;试验组术毕静注氟比洛芬酯50mg为负荷量后接PCIA泵,泵内药物氟比洛芬酯50mg+氟哌利多5mg+芬太尼0.5mg,100ml/48h。记录术后24h内镇痛评分(VAS)、镇静评分(SS)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镇静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试验组(P〈0.05),镇静评分(SS)低于试验组。结论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用于联合阻滞下骨科手术术后镇痛效果良好,且减少芬太尼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提高镇痛质量。  相似文献   

3.
术后皮下与静脉芬太尼镇痛的临床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比较术后芬太尼皮下自控镇痛(PCSA)与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60例ASAⅠ~Ⅲ级腹部术后患者随机均分为PCSA和PCIA两组。两组镇痛液配制方法相同:芬太尼2mg,用生理盐水稀释到200ml。PCA设置:负荷量5ml,持续量2ml/h,单次量2m1,锁定时间45min,维持48h。术后24、48、60h行视觉模拟评分(VAS)和Ramsay镇静评分(RSS),记录芬太尼用药总量、PCA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芬太尼用药总量、PCA按压次数和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SA组术后60h的RSS比PCIA组高(P〈0.05),PCI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PCSA组(P〈0.05)。结论 PCSA与PCIA均能起到满意的术后镇痛效果。PCSA具有操作简便,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在患者静脉自控镇痛基础上观察布托啡诺对开胸术后胃肠功能影响,探讨解除开胸患者术后疼痛、减轻胃肠道影响的方法.方法 40例择期行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芬太尼组(A组)和布托啡诺组(B组),分别于术后接受静脉自控镇痛治疗.两组患者术后行镇痛、镇静评分,观察不良反应、肠鸣音恢复时间段和肛门第一次排气时间段.检测血浆胃动素含量.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镇痛疗效无差异.与A组比较,B组术后4h Ramsay评分明显增高(P〈0.05).不良反应中,B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A组(P〈0.05),而嗜睡发生率高于A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肛门第一次排气时间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段B组小于A组(P〈0.05).结论 布托啡诺和芬太尼用于开胸术后静脉自控镇痛均可取得满意的镇痛效果,但布托啡诺对胃肠道的影响小于芬太尼,更适于开胸术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臂丛神经自控镇痛(PCRA)对围术期肩锁关节骨折脱位手术患者镇痛治疗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45例拟行肩锁关节骨折脱位手术患者,根据不同镇痛方式随机分为三组:A组为对照组,术后根据需要间断肌注哌替啶镇痛;B组术后行PCRA;C组术后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测定术前、术后24、48h血浆皮质醇、血管紧张素Ⅱ的浓度;监测HR、BP及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测量肩锁关节被动活动度。结果B组及C组术后24h皮质醇、血管紧张素Ⅱ值显著低于A组(P〈0.05),而B组降低幅度更大,持续时间更长,至术后48hB组仍低于A组(P〈0.05),而术后48hC组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及C组术后HR、SBP、DBP及VAS显著低于同期A组(P〈0.05),且B组数值更低(P〈0.01)。B组及C组术后肩锁关节被动活动度显著大于同期A组(P〈0.05),且B组术后肩锁关节被动活动度更大(P〈0.01)。结论PCRA更能有效地减轻肩锁关节骨折脱位手术患者疼痛,降低患者术后皮质醇、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利于患者进行肩锁关节早期功能锻炼,减少术后并发症,有利于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与比较芬太尼复合氟哌啶自控型镇痛泵输注与盐酸曲马多缓释片口服对糖尿病腹部外科手术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 50例糖尿病腹部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5例:A组术后采用芬太尼复合氟哌啶自控型镇痛泵输注;B组术后采用盐酸曲马多缓释片口服。分别于术前30min及术后1、3、6、12、24h微血管采血测定血糖,比较两组之间血糖变化。结果 A组患者术后血糖水平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血糖水平明显升高,与术前相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之间术后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芬太尼复合氟哌啶自控型镇痛泵输注可抑制患者术后疼痛引起的应激反应,稳定其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赖氨比林用于术后病人自控镇痛(PCA)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择期行腹部或盆腔手术的病人120例,ASAⅠ~Ⅱ级,年龄20-60岁,体重50-90kg。按随机单盲法将病人分为四组,每组30例,A组:赖氨比林5.4g+芬太尼0.7mg配于盐水100ml;B组:赖氨比林7.2g+芬太尼0.6mg配于盐水100ml;C组:赖氨比林9.0g+芬太尼0.5mg配于盐水100ml;D组:芬太尼1.0mg配于盐水100ml。病人诱导插管后,采用异丙酚+异氟烷静吸复合麻醉维持,术毕在麻醉后恢复室恢复,给予镇痛给量芬太尼0.05mg,接上镇痛泵返回病房。观察术后4、8、16、24、36、48h各时间点的疼痛评分(VAS评分)、嗜睡情况、恶心呕吐反应、胃肠反应、体温、发汗程度、出血倾向和镇痛指标(总自控次数、用药总量、自控次数有效/实际)的变化。术前记录病人血常规PLT计数、凝血四项指标,术后48h后复查。结果:VAS评分四组在各时间点均≤3,各时间点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恶心呕吐反应、胃肠反应、体温、自控次数有效/实际等观察指标各组病人无显著差异;总自控次数D组与A、B、C三组比较明显增多(P〈0.05),用药总量D组与A、B、C三组比较明显增多(P〈0.05);嗜睡程序D组与A、B、C三组比较明显增高(P〈0.05),A、B、C三组之间无显著差异;发汗情况A、B、C三组与D组比较明显增加(P〈0.01),C组与A、B两组比较明显增高(P〈0.05),A、B两组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A、B、C、D四组PLT记数术后均较术前减少(P〈0.05);A、B、C三组PT时间术后均较术前延长(P〈0.05);A、B、C、D四组术前、术后比较无显著差异,但所有病人术后PLT记数、凝血四项指标的变化均在正常值范围内,病人术后无一例异常出血倾向。结论:赖氨比林可以安全、有效的用于术后PCA,与芬太尼配伍使用可以明显减少芬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帕瑞昔布钠在颈椎前路手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全身麻醉下骨科颈椎前路手术后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A1组(帕瑞昔布钠40 mg静脉推注,q12 h×6次+自控静脉镇痛泵组),A2组(帕瑞昔布钠40 mg静脉推注,q 12 h×6次),B组(单用自控静脉镇痛泵).记录术后1、6、12、24、48、72 h的VAS疼痛评分和吗啡用量,观察不良反应率.结果 A1、A2组术后72 h内VAS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B组;A1组吗啡使用量少于B组(P〈0.05);A1与A2组术后72 h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2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1组(P〈0.05).结论 帕瑞昔布钠具有高效和安全的镇痛特性,对于颈椎前路手术后患者镇痛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舒芬太尼用于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效果及其对血浆a-内啡肽(a-EP)的影响.方法 45例胃肠外科全麻术后患者行自控静脉镇痛,随机均分为A组(舒芬太尼3μg/kg)、B组(舒芬太尼2μg/kg)及C组(芬太尼20 μg/kg).FCIA不给负荷量.记录术后0、4、8、12、24、48 h VAS评分、镇痛泵的按压次数、并发症和患者的满意度等;于麻醉前、术毕、术后24、48 h测定血浆a-EP含量.结果 三组镇痛、镇静满意,并发症发生率均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组PCA按压次数显著少于C组,且A组低于B组(P<0.05);A组术后48 h β-EP含量明显低于C组和B组(P<0.05).结论 舒芬太尼PCIA安全有效,优于芬太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联合芬太尼用于老年骨科患者术后自控静脉镇痛(PCIA)对血小板活化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骨科患者60例,麻醉方法均采用静吸复合全麻,术后使用一次性微量镇痛泵镇痛,随机分成3组,每组20例,分别为:氟比洛芬酯组(A组),芬太尼组(B组),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组(C组)。记录术后48小时镇痛泵按压次数.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价3组患者镇痛效果;记录术后24小时切口负压引流量的多少;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GPⅡb/ma与GMP-140的表达。结果术后2小时B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高于A、C组,(P〈0.05)4小时之后3组之间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镇痛满意度C组较A、B组高,(P〈0.05)。C组的PCIA按压次数少于A、B组,(P〈0.05)。术后24小时切口负压引流量,3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与T0比较,A、C组在T1时的GⅡb/Ⅲa与GMP一140表达明显增加(P〈0.05);与T0比较,B组在T1,T2、T3时的GPIIb/ma与GMP-140表达明显增加(P〈0.05)。A、C组在T2、T3、T4时的GPUb/IHa与GMP-140表达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老年骨科患者术后应用氟比洛芬酯联合芬太尼术后镇痛效果确切,并能有效抑制血小板GPⅡb/IIa复合物与GMP-140的过度表达。  相似文献   

11.
前列腺切除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前列腺切除术后简便、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法。方法:104例BPH术后病人随机分为两组,A组46例采用静脉自控镇痛(PCIA),B组58例按常规方法止痛。通过VAS评分、控制膀胱痉挛效果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A组在止痛效果和控制膀胱痉挛方面明显优于B组(P<0.01),膀胱冲洗时间较B组缩短(P<0.05),差别有显著性意义。结论:BPH术后应用PCIA镇痛及防止膀胱痉挛效果确切,有利于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术后不同镇痛方法对肺叶切除术病人红细胞膜ATP酶(ATPase)活性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ASAⅠ~Ⅱ级、行肺叶切除术病人,随机分为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组和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组,每组20例.PCEA组为0.125%布比卡因加3 μg/ml芬太尼,PCIA组为曲马多3 mg/ml+芬太尼2 μg/ml+恩丹西酮0.03 mg/ml.两组手术均在相同全麻下完成.分别于麻醉前、术毕、术后24和48 h抽取肝素抗凝血1ml测定红细胞膜ATPase活性.结果PCIA组ATPase数值在术后24和48 h明显低于PCEA组(P<0.05),PCIA组和PCEA组ATPase数值在术后24和48 h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PCEA和PCIA术后镇痛效果优良,但PCIA对红细胞膜ATPase活性有抑制作用,提示PCEA更有益病人术后的康复.  相似文献   

13.
为比较喷他佐辛与芬太尼在肛肠病术后自控镇痛中的效果,选择于我科行肛肠病手术的120例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A组和B组),每组60例。A组为喷他佐辛组(喷他佐辛180mg,万唯10mg);B组为芬太尼组(芬太尼0.02mg/kg,万唯10mg)。两组术后镇痛治疗均采用一次性静脉自控输注泵,流速为2ml/h,容量为100ml。观察术后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显示,两组镇痛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恶心呕吐6例(10.0%),皮肤轻度瘙痒2例(3.3%),呼吸抑制2例(3.3%),而A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果表明,喷他佐辛和芬太尼在肛肠病术后镇痛中,均能起到良好的镇痛效果,但喷他佐辛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芬太尼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氟比洛芬酯用于食管癌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ASA Ⅰ或Ⅱ级食管癌根治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三组,术后PCIA芬太尼1.0 mg、氟哌利多2.5mg组(A组);术后PCIA芬太尼0.5 mg、氟比洛芬酯100 mg、氟哌利多2.5 mg组(B组);麻醉前静注氟比洛芬酯50 mg,术后PCIA芬太尼0.5 mg、氟比洛芬酯50 mg、氟哌利多2.5 mg组(C组),镇痛药均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记录术后1、2、4、8、12、24,36、48 h的镇痛评分(VAS)、Ramsay镇静评分、PCIA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结果 术后PCIA按压次数与各时点的VAS三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B、C组Ramsay镇静评分及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A组(P<0.05).结论 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用于食管癌根治术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效果良好,且能减少芬太尼用量,同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布托啡诺复合芬太尼与曲马多复合芬太尼用于全麻术后病人自控镇痛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60例择期乳腺癌根治术行全身麻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A组为布托啡诺配伍芬太尼组,B组为曲马多配伍芬太尼组。记录并比较术后4、8、16、24、48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pain scale,VAS)、舒适度评分(Bruggman comfort score,BCS)及Ramsay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术后镇痛效果VAS评分和自主按压次数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术后4、8、16、24 h BCS及Ramsay镇静评分明显高于B组(P〈0.05),其恶心呕吐及皮肤瘙痒发生率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布托啡诺复合芬太尼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较少,是全麻术后镇痛治疗的良好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复合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在胃肠手术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中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ASAⅠ或Ⅱ级择期行胃肠外科手术患者100例,术后行PCIA,背景剂量2 ml/h,按压剂量2 ml/次,负荷量2 ml,锁定时间15 min,药液量100 ml分别含舒芬太尼150μg(A组)、舒芬太尼50μg+氟比洛芬酯200 mg(B组)、舒芬太尼100μg+氟比洛芬酯200 mg(C组)、舒芬太尼150μg+氟比洛芬酯200 mg(D组)。观察并记录术后即刻(T0)、2 h(T1)、4 h(T2)、12h(T3)、24 h(T4)患者镇痛评分(VAS)、Ramsay镇静评分、PCIA泵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结果 C、D组在T2~T4时VAS评分和PCIA泵按压次数明显低于A、B组(P<0.05),T1~T3时B、C组Ramsay评分显著低于A、D组(P<0.05)。术后24 h内A、D组恶心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C组(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200 mg复合舒芬太尼100μg/ml静脉自控镇痛可为胃肠外科患者术后提供良好的镇痛效果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镇痛泵追加用药方式对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将60例全身麻醉术后需用芬太尼等药物及镇痛泵镇痛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抽取0.05~0.10mg芬太尼从茂菲氏管追加负荷量;观察组抽取泵内混合液3~5ml(含芬太尼0.03~0.05mg)作为追加量直接静脉推注。结果两组镇痛效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采用泵内混合量作为追加量直接从静脉推入镇痛有效,较常规方法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开胸术后肋间神经冷冻止痛与静脉自控镇痛(PCIA)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进行对比研究。方法:40例开胸手术病人随机分为A组(肋间神经冷冻止痛术组)和B组(病人静脉自控镇痛组,PCIA),每组20(n=20);所选两组病人ASA分级、年龄、体重、手术时间及麻醉过程中镇痛药用量无统计学差异。A组在关胸前分别游离出切口部位及切口上、下各一个肋间和胸腔引流管所在肋间的肋间神经进行冷冻处理(采用北京库蓝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IT-1冷冻手术治疗机,在-50℃低温下冷冻神经90s)。B组术后静脉连接一次性微量镇痛泵行PCIA,镇痛液的配制为:芬太尼0.5mg+格拉司琼3mg+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背景剂量2ml h~-1,PCA0.5ml/次,锁定时间15min)。分别于手术后8、12、24、48h进行术后随访,同时记录Prince Henry镇痛评分、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呼吸频率(RR),并对病人术后48h两种镇痛方法的整体满意度进行评级。结果:①两组病人在术后各时段的MAP、HR和RR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术后Prince Henry镇痛评分均<3,A组在术后8h、12h的Prince Henry评分高于B组(P<0.05),其余时段的Prince Henry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病人对术后镇痛总体满意度评估:优秀者B组高于A组,良好者A组与B组基本接近。结论:两种开胸术后的镇痛方?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腹腔镜直肠癌术后甲磺酸罗哌卡因、芬太尼硬膜外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PCEA)与芬太尼、氟哌利多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气的影响。方法:随机将52例65岁以上ASAⅠ或Ⅱ级择期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分成两组,每组26例,PCEA选用0.238%甲磺酸罗哌卡因加0.0002%芬太尼硬膜外镇痛,PCIA组选用0.001%芬太尼加0.005%氟哌利多静脉镇痛。观察镇痛效果、镇静程度、舒适评分、不良反应,持续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分别于麻醉前,术后4、12、24h在患者不吸氧或停吸氧0.5h的情况下抽取动脉血,监测pH、PaCO2,并计算动脉血与呼气末CO2梯度(Pa-PETCO2)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scale,VAS)均较低,PCIA组高于PCEA组,但无明显差异(P〉0.05),PCIA组Ramesay法(RSS)镇静评分显著高于PCEA(P〈0.05)布氏评分法(BCS),舒适评分明显低于PCEA组(P〈0.05),恶心、呕吐、皮肤搔痒等的发生率显著高于PCEA组(P〈0.05),评估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总体满意度,优秀者PCEA组明显多于PCIA组(P〈0.05);术后较术前pH降低,PaCO2、PETCO2、Pa-PETCO2升高(P〈0.05),术后各时点上述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手术后的老年患者,甲磺酸罗哌卡因硬膜外自控镇痛与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均安全可行,镇痛效果满意,术后PaCO2、PETCO2、上升,pH下降,但不呈进行性的变化。综合总体镇痛质量,PCEA组优于PCIA组,但PCEA组镇痛需加强硬膜外导管的管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羟考酮用于腹腔镜手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腹腔镜手术患者40例,年龄20~60岁,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羟考酮组(A组)和芬太尼组(B组),每组20例。手术结束前A组给予羟考酮0.03mg/kg,B组给予芬太尼2μg/kg。两组患者入PACU后启动镇痛泵行PCIA,输注速率2 ml/h,单次剂量4 ml,锁定时间15min。分别在术后3、6、12、24、48h采用数字评分法(NRS)评估患者活动时、静息时的疼痛程度及内脏痛情况,记录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B组比较,术后3~48h静息时A组NRS评分明显降低(P0.05);术后3、6、12h活动时A组NRS评分明显降低(P0.05);A组内脏痛NRS评分明显降低(P0.05)。两组恶心、呕吐、头晕、呼吸抑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羟考酮PCIA能安全有效地抑制腹腔镜手术术后疼痛,在缓解腹腔内脏痛方面优于芬太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