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腮腺混合瘤二次手术的治疗方法。方法通过对2003~2009年收治入院的6例腮腺混合瘤初次复发应用区域性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其再次复发及术后并发症等,术后随访2~8年。结果 6例患者均采用区域性切除术,其中1例行腮腺浅叶加部分腮腺深叶切除,1例行区域性腮腺浅叶加区域性腮腺深叶切除术,4例采用区域性腮腺浅叶切除术,随访期间均无复发,前2例有术后暂时性面瘫,3月内均恢复;前1例于术后3个月出现Frey综合征。结论腮腺混合瘤二次手术,瘤体2~4 cm大小的患者,区域性切除术仍可作为临床治疗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2.
腮腺良性肿瘤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尤以腮腺多形性腺瘤居多,且多位于面神经浅面和腮腺后下极。临床采用手术切除的方法治疗腮腺多形性腺瘤,我科近年来应用腮腺区域性切除术及腮腺浅叶或全腮腺切除术共治疗腮腺多形性腺瘤96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我院自 1 986~ 1 997年共收治腮腺多形性腺瘤2 8例 ,均手术治疗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2 8例中 ,男 1 0例 ,女 1 8例 ;年龄 2 2 65岁 ,平均3 9岁。左侧 1 6例 ,右侧 1 2例。腺瘤位于腮腺浅叶者 2 7例 ,位于腮腺深叶者 1例 ,术前均无面神经功能障碍。1 986~ 1 992年 ,采用单纯多形性腺瘤摘除术 6例 ;1 993 1 997年采用经典的保留面神经的腮腺切除术 2 2例 ,其中多形性腺瘤加腮腺浅叶切除术 2 1例 ,多形性腺瘤加腮腺全切除术 1例 ,术中均转移胸锁乳突肌肌瓣覆盖面神经和耳颞神经 ,术中保留腮腺主导管者 1 2例。2   结果采用单纯多形…  相似文献   

4.
腮腺多形性腺瘤手术方式的选择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腮腺多形性腺瘤手术术式的选择。方法 对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1996年1月—2003年12月手术的62例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的病史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随访,分析内容包括病程、肿瘤大小、术式及切除范围、术后病理、术后复发情况及并发症等。结果 在60例肿瘤最大径小于4cm的患者中,44例行腮腺浅叶切除术、16例行腮腺部分浅叶切除+部分深叶切除术,另外2例肿瘤大于4cm的患者行腮腺全切除术。随访中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发生肿瘤复发。术后病理检查示6例(10%)部分区域包膜不完整,28例(45%)细胞生长活跃,偶见核分裂象,部分区域包膜有浸润。2例(4.5%)行腮腺浅叶切除术的患者术后出现术侧暂时性面神经麻痹,16例行腮腺部分浅叶切除+部分深叶切除术的患者无1例发生面神经麻痹,经统计学检验,上述两组患者术后面神经麻痹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P=0.534)。8例(18%)行腮腺浅叶切除术的患者术后出现Frey综合征,2例(13%)行腮腺部分浅叶切除+部分深叶切除术的患者术后出现Frey综合征,经统计学检验,上述两组患者术后Frey综合征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校正卡方检验,P=0.896)。2例行腮腺全切除术的患者均出现Frey综合征,62例中Frey综合征的总发生率为19.3%(12/62)。结论 对于肿瘤最大径小于4cm的腮腺多形性腺瘤,行腮腺部分浅叶切除+部分深叶切除术是安全的,既可取得与腮腺浅叶切除术相同的疗效,又可减少术后面神经麻痹和Frey综合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腮腺多形性腺瘤术后的并发症.方法 69例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分为两组,一组采用传统的术式,即保留面神经,肿瘤及腮腺切除术;另一组采取功能性腮腺切除术,即肿瘤及腮腺部分切除术.通过3个月~8年的随访,观察术后味觉出汗综合征(Frey综合征)、涎瘘、面瘫、面部外形及复发等情况.结果 传统的术式组,面瘫、Frey综合征和面部外形明显不对称的发生率分别为26.47%、58.82%和17.64%;功能性腮腺切除术组的发生率分别为8.57%、25.71%和2.80%,三种并发症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后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前者.结论 功能性腮腺切除术即肿瘤及腮腺部分切除术克服了传统腮腺手术的缺陷,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功能性手术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方法:从手术切口、耳大神经保留、区域性面神经解剖、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和凹陷性畸形整复等多个方面对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手术方法进行改良和综合应用.回顾分析21例患者术后复发率及术后功能、并发症的情况.结果:随访未见肿瘤复发,无明显凹陷畸形,保留耳大神经者耳周感觉异常区域较...  相似文献   

7.
腮腺良性肿瘤手术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腮腺良性肿瘤手术方式与肿瘤复发和术后并发症的关系。一、资料与方法1 临床资料 :5 5例中 ,男 2 5例 ,女30例 ,年龄 12~ 72岁 ,平均 41 5岁。病程最短 2月 ,最长 40年 ,平均 2年。肿瘤大小 :≤ 2cm者 6例 ,≤ 4cm 33例 ,≤6cm 15例 ,>6cm 1例。瘤体原发于腮腺浅叶 48例 ,深叶 7例。临床表现主要为耳前、耳后、耳垂下和下颌骨后皮下肿块。术后组织病理类型 :多型性腺瘤 38例 ,Warthin瘤 17例。2 治疗方法 :单纯肿瘤切除术 2 0例 ,肿瘤加腮腺浅叶切除术 2 8例 ,肿瘤加腮腺全切除术 7例。术中主动解剖面神经 35例 ,显微…  相似文献   

8.
保留腮腺主导管腮腺浅叶切除术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腮腺浅叶切除术中保留腮腺主导管的可行性.方法对45例保留腮腺主导管的腮腺浅叶肿瘤及浅叶切除术的手术方法及术后并发症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术后1月、12月随访,45例中出现涎瘘1例,无复发、无患侧面部凹陷畸形、无口干症状.结论保留腮腺主导管的腮腺浅叶切除术能有效地减少术后涎瘘、患侧面部凹陷畸形及口干症的发生,是一种改良的可行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区域性切除在腮腺多形性腺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腮腺多形性腺瘤保留腮腺主导管的区域性切除的可行性。方法对32例腮腺多形性腺瘤进行区域性切除,保留腮腺主导管。结果随访3年~6年无复发,暂时性面神经损伤率为3.1%,术侧腮腺导管唾液引流通畅。结论对腮腺多形性腺瘤,特别是一些小的多形性腺瘤,保留腮腺主导管的区域性切除,能较好地保留残余腮腺的功能及保护面神经。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与传统术式比较,探讨功能性手术在腮腺尾叶良性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72例腮腺尾叶良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传统术式组(38例)保留面神经,行肿瘤及腮腺浅叶切除术;功能性术式组(34例)行C形切口,保留面神经及耳大神经,行肿瘤及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酌情行胸锁乳突肌瓣整复。所有患者术后随访0.5-5年,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肿瘤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肿瘤复发、涎漏、口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两组术后暂时性面瘫、Frey综合征、耳廓区麻木感、面部凹陷畸形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功能性腮腺切除术治疗腮腺尾叶良性肿瘤,术后并发症少,优于传统术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腮腺浅叶部分切除联合术中冰冻活检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腮腺浅叶部分切除联合术中冰冻活检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126例(A组)及传统腮腺全切术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100例(B组)的临床数据,比较两组病例近期及远期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及肿瘤复发率,并分析、讨论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的方法优势及注意事项。结果 短期并发症(感觉减退发生率、短暂性面神经乏力发生率、感觉减退发生率、Frey综合征发生率),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病例中有1例患者术后病理结果提示低度恶性黏液表皮样癌,术后随访2年,未见复发。其余两组患者术后随访1~2年,未见复发。结论 腮腺浅叶部分切除具有并发症发生率低,创伤小的优点,同时并不增加肿瘤复发率,联合术中冰冻活检可以避免术中漏诊恶性肿瘤,值得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手术治疗中推广。  相似文献   

12.
腮腺区肿瘤     
本文报告腮腺区肿瘤58例。年龄由5—76岁。男女各29例。全部病例接受了手术治疗。58例中良性病变49例,占85%。其中腮腺多形性腺瘤21例(女13、男8),症状出现时间由6个月至30年,平均为7年,只有1例因肿瘤位于腮腺深叶而作了腮腺全切术;其余病例因病变位于浅叶而只作腮腺浅叶切除术。Warthin淋巴腺瘤7例(浅叶5例、深叶2例)。淋巴管瘤1例,因病变侵犯全腮腺而在显微镜下作了腮腺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腮腺良性肿瘤不同切除方式及其远期疗效,手术并发症的评定.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1999~2006年手术治疗腮腺肿瘤患者病历资料75例.根据患者病变情况分别采用腮腺浅叶部分切除、全切除,全腮腺切除.术后随访5~10年.结果 采用腮腺浅叶部分切除者术后瘢痕、面部凹陷畸形、暂时性面瘫、Frey综合征、耳垂麻木的发生及腮腺功能均优于浅叶全切及腮腺全切除术.3种手术方式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3种手术方式各有其优缺点,对于界限清楚,直径小于2.0cm的浅叶良性肿瘤,应尽量采用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腮腺复发性肿瘤的病理类型、再次手术的方式及术后并发症。方法对2015~2018年我科腮腺复发性肿瘤14例患者的再次手术方式及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追踪临床随访情况。结果14例患者术后复发时间半年到30年不等,7例为多形性腺瘤,其中1例恶变,其余病理包括血管性疾病、腺淋巴瘤、囊肿、木村病、腺癌等;12例为第2次手术,2例为第3次手术;10例患者行腮腺浅叶切除,4例患者行全腮腺切除,3例行放疗治疗;主要并发症为暂时性面瘫7例,持续性面瘫2例,涎瘘2例,Frey综合征1例。1例行3次手术患者复发肿瘤瘢痕组织与面神经分界不清,予以保留面神经,术后病理证实切缘为瘢痕纤维组织,未见肿瘤细胞。随访期间所有病例未见肿瘤复发。结论腮腺复发性肿瘤以多形性腺瘤最常见,再次手术建议采用浅叶或全腮腺切除,避免区域性切除,减少复发。多次手术解剖困难,神经损伤几率增加,术中可使用神经监护仪,利于神经保护。  相似文献   

15.
腮腺多形性腺瘤首次行腮腺次全切除术后面神经功能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腮腺多形性腺瘤的治疗主要是手术切除,由于单纯肿瘤摘除术后复发率高达48.6%,目前大多数作者倾向于腮腺次全切除术或全切除术。由于腮腺与第W对颅神经平和分支在解剖上密切相连,术后发生暂时性和持续性面神经功能障碍在所难免。该作者分析了247例腮腺多形性腺瘤的病人。其在术前均无面神经功能障碍,手术采用腮腺次全切除术及单侧颈外动脉切除术。术后暂时性面部轻瘫和面部麻痹的发生率分别为63.l%和5.2%。暂时性面瘫的发生与病人的年龄、性别、肿瘤的大小、肿瘤的位置、肿瘤与面神经干或分支的解剖关系、多形性腺瘤分化程度、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腮腺部分切除术在腮腺浅叶下极良性肿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2003年5月~2008年9月我院治疗的腮腺浅叶下极良性肿瘤患者127例,其中采用腮腺部分切除术48例,采用传统的腮腺浅叶切除术79例。所有患者随访1~5年,对比其并发症的发生率及肿瘤复发情况。结果腮腺浅叶切除术组面部畸形明显,暂时性面瘫发生率为17.7%(14/79),味觉出汗综合征(Frey综合征)发生率为44.3%(35/79),唾液瘘发生率2.5%(2/79)。腮腺部分切除术组患者术区面部畸形较轻,暂时性面瘫发生率为4.2%(2/48,P〈0.05),Frey综合征发生率为10.4%(5/48,P〈0.05),本组无唾液瘘发生。两组患者随访期间均无肿瘤复发。结论腮腺部分切除术具有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面部畸形小等优点,是腮腺浅叶下极良性肿瘤治疗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腮腺肿瘤手术方式、手术范围与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对1997~2003年间面神经解剖行腮腺肿瘤切除术57例(腮腺浅叶切除术51例,全腮腺切除术6例,1例行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术后加放疗4例)的临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腮腺浅叶切除术51例中,并发暂时性面瘫5例,持续性面瘫1例,全腮腺切除6例中,并发暂时性面瘫2例,持续性面瘫2例,无腮腺瘘及Frey综合征,随访6月~7年无复发。结论腮腺良性肿瘤应施行解剖面神经的腮腺浅叶及肿瘤切除,恶性肿瘤在面神经尚未累及时行保留面神经的腮腺广泛切除,术后辅以放疗,可以减少肿瘤复发和面瘫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保留腮腺导管的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总结腮腺良性肿瘤保留导管的浅叶部分切除术的效果.方法对27例腮腺良性肿瘤保留导管的浅叶部分切除术患者进行回顾分析,评价面外形改变,腮腺的分泌功能,面神经损伤情况,唾液积潴,术后复发.结果经过1年~5年的门诊复诊及随访发现,面外形无凹陷畸形,面神经无损伤,无涎瘘形成.保留的残余腺体有涎液分泌,肿瘤无复发.结论认为保留腮腺导管的良性肿瘤浅叶部分切除术是一种可行性术式并具有很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保留腮腺浅叶手术治疗腮腺深叶良性肿瘤的可行性。方法对1998~2012年收治的21例腮腺深叶良性肿瘤行保留腮腺浅叶手术切除肿瘤,并对手术疗效进行总结分析。结果采用保留腮腺浅叶手术治疗腮腺深叶良性肿瘤的21例患者术后无明显面部畸形、腮腺分泌功能良好,无Frey综合征;1例面神经损伤1个月后恢复;1例术后出现积液,加压包扎后痊愈。结论对于腮腺深叶良性肿瘤行保留浅叶腮腺深叶肿瘤切除术,术后面部畸形不明显,满足患者的美容要求,其他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腮腺混合瘤又名多形性腺瘤,是腮腺中发病率最高的良性肿瘤,约占腮腺肿瘤的60%~70%[1],临床多见.对其肿瘤的治疗方法以手术治疗为首选,本文对我科2005年1月~2009年12月,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的26例腮腺混合瘤患者的手术及术后并发症等进行了分析及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