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张幸  李风华  刘平  刘佳  王爽 《中国中药杂志》2013,38(22):3943-3948
胆汁酸是胆固醇在肝中降解的代谢产物,在肝内蓄积可引起肝脏疾病,可造成肝损伤以致肝纤维化。实验采用二甲基亚硝胺(DMN)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4个给药组。造模4周,给药组分别灌胃给药2周,模型组与正常组同时给予等量灭菌水。实验以血清胆汁酸为标识物,通过检测并观察肝功能指标和胆汁酸代谢的变化,辨识与肝损伤相关的胆汁酸类靶标,首次从胆汁酸代谢水平评价人工虫草菌丝及其组分对肝纤维化大鼠逆转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对牛磺氨酸结合型胆汁酸、甘氨酸结合型胆汁酸和游离型胆汁酸共17种内源性胆汁酸进行了定量分析,结合血清生化指标检测、病理组织切片检查对模型进行了肝损伤评价。造模后ALT,AST活性和TBil含量都显著性升高,Alb含量显著降低。病理组织切片检查HE染色显示模型组正常肝小叶结构破坏,肝细胞水肿,汇管区结缔组织增生,给药组不同程度病理变化减轻。虫草菌丝及其组分可能主要通过激活与HDCA,TCA,TCDCA,TLCA,TUDCA,UDCA,THDCA代谢有关的受体或阻断相关的信号通路而影响大鼠体内胆汁酸的代谢。  相似文献   

2.
赵丹萍  张建军  贺成  王莎  汤如莹  侯燕  王林元 《中草药》2017,48(16):3412-3418
目的通过分析血虚肝郁模型大鼠血清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利用代谢组学技术研究白芍对异常代谢物的调节作用,探讨白芍养血柔肝功效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辐照复合慢性束缚应激方法建立大鼠血虚肝郁模型,以液质联用为核心技术,以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方法为数据分析的主要手段,筛选出可能的生物标志物,并分析白芍的干预机制。结果白芍通过影响磷脂酰胆碱、溶血磷脂酰胆碱、神经酰胺、脱氧胞苷、甜菜碱等21种小分子代谢物,对体内代谢轨迹的扰动起到一定的回调作用,能够改善大鼠因外界刺激因素(如辐照、束缚、孤养)诱发的血虚肝郁状态。结论白芍养血柔肝功效的作用机制可能与鞘脂代谢、甘油磷脂代谢、亚油酸代谢、α-亚油酸代谢等相关代谢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液相色谱-质谱法(LC-MS)探讨去卵巢大鼠血清内源性代谢物的改变及二仙汤的干预作用。方法:将24只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二仙汤组,每组8只,模型组和二仙汤组切除双侧卵巢组织,假手术组切除双侧腹腔内小块脂肪组织,术后2周开始灌胃给药。二仙汤组给予7.5 g·kg-1二仙汤进行灌胃,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灌胃等体积蒸馏水。给药结束后,腹主动脉取血,采用LC-MS对大鼠血清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筛选差异代谢物,基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数据库进行代谢通路分析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验证代谢通路关键酶的水平。结果:代谢组学结果显示,模型组与假手术组间82个差异代谢物包括甘油磷脂、脂肪酰基、类固醇及其衍生物等14类成分,其中差异最显著的为甘油磷脂类。二仙汤可回调82个差异代谢物中的65个,其中11个具有统计学意义,主要为甘油磷脂中的磷脂酰胆碱(PC)和溶血磷脂酰胆碱(LysoPC),其次为类固醇和类固醇衍生物中的皮质酮和11-脱氧皮质醇;代谢通路分析表明模型组甘油磷脂代谢、类固醇激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代谢组学技术考察诃子对大鼠内源性代谢物的影响,为探讨其解毒,调元作用机制提供基础。方法 以诃子为示例药物,以大鼠为研究对象,分为正常组和给药组,给药组灌胃诃子溶液,连续给予21d。采集大鼠血清样本进行UPLC-MS检测,用主成分分析(PCA)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进行代谢差异表征,寻找差异代谢物及可能的代谢通路。结果 代谢组学分析显示,组间代谢差异明显,与正常组比较,诃子组血清样本中鉴定出谷氨酰胺和溶血磷脂酰胆碱等2个差异代谢物,这些代谢物水平存在明显的变化。结论 谷氨酰胺和溶血磷脂酰胆碱可能是诃子调节赫依、希日、巴达干失调,解毒和调元功效的可能的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血浆代谢组学探究蒙药三臣小儿退热贴膏的解热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阿司匹林(100mg/kg)组以及三臣小儿退热贴膏高、中、低剂量(16、8、4mg/kg)组和空白基质贴膏组,模型组和各给药组采用干酵母法建立发热模型,造模后第4、7小时各给药组给予相应药物进行干预,造模后每小时测量1次大鼠体温。采集造模后10 h大鼠血浆,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PLC-QE-MS)法并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检测各组大鼠血浆代谢相关生物标志物的变化。结果造模4h后模型组大鼠体温显著升高(P0.01),造模后5h三臣小儿退热贴膏组大鼠体温显著降低(P0.01),呈剂量相关性。基于代谢组学发现模型组大鼠血浆中7种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发生明显变化,分别为酮亮氨酸、鞘磷脂[d17∶1/24∶1(15Z)]、鞘磷脂[d18∶1/24∶1(15Z)]、鞘磷脂[d18∶1/18∶1(9Z)]、磷脂酰胆碱(16∶0/14∶0)、磷脂酰胆碱(18∶0/15∶0)、磷脂酰胆碱(16∶0/16∶0);三臣小儿退热贴膏组大鼠血浆中上述7种生物标志物含量均显著回调,且牛磺酸和异柠檬酸含量升高。代谢通路分析显示,三臣小儿退热贴膏能够影响牛磺酸和亚牛磺酸代谢、乙醛酸和二元酸代谢、柠檬酸循环、氨基酸代谢、初级胆汁酸生物合成、α-亚麻酸代谢、烟酸和烟酰胺代谢、鞘脂代谢等多种代谢通路。结论三臣小儿退热贴膏对干酵母致发热大鼠模型具有较好的解热作用,其药效与阿司匹林相当,其解热机制与酶抑制、脂肪代谢、氨基酸及能量代谢等多通路协同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寻找代谢综合征痰湿证潜在生物标志物及相关的代谢通路,探讨其内在的生物物质基础。方法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与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仪(UPLC/Q-TOF-MS)联用技术检测模型组和空白组生物样本血清的代谢轨迹,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方判别分析(PLS-DA)寻找各组代谢物差异,筛选潜在内源性标志物。结果发现与疾病相关的代谢物变化涉及氨基酸代谢17条,脂质代谢11条,磷脂代谢7条,碳水化合物代谢6条,氧化应激损伤3条,能量代谢3条,胆汁酸代谢2条。结论代谢综合征痰湿证生物模型存在氨基酸代谢、脂质代谢、胆汁酸代谢、氧化应激、磷脂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以及能量代谢紊乱,代谢组学研究方法有助于揭示代谢综合征中医证候的微观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乌丹降脂方对脂肪肝大鼠脂肪氧化损伤相关因子超氧化物歧化酶(SOD)、C反应蛋白(CRP)、活性氧(ROS)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多烯磷脂酰胆碱组、乌丹降脂组,正常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其余组均采用高脂饲料喂养法复制大鼠脂肪肝模型。喂养6周后,乌丹降脂组给予乌丹降脂方0.07 g/(100 g·d)灌胃,多烯磷脂酰胆碱组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24.6 mg/(100 g·d)灌胃,模型组和正常组给予相同剂量生理盐水灌胃,连续6周。实验结束后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CRP含量及SOD活性,West-blot法检测肝组织中ROS表达情况,镜下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结果模型组血清CRP含量及肝组织中ROS表达量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均0.05),SOD活性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多烯磷脂酰胆碱组与乌丹降脂组血清CRP含量及肝组织中ROS表达量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05),SOD活性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均0.05),且乌丹降脂组血清CRP含量及SOD活性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多烯磷脂酰胆碱组(P均0.05)。结论乌丹降脂方通过调节肝细胞氧化损伤相关因子,改善肝细胞由于脂类代谢异常形成的过氧化损伤,促进肝细胞功能恢复,具备一定的改善脂肪变性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豆灵治疗肝豆状核变性(WD)肝纤维化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7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肝豆灵组、肝豆灵加青霉胺组、青霉胺组,每组15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复制铜负荷大鼠模型共12周,从第7周开始肝豆灵组给予肝豆灵0.486g/(kg·d),青霉胺组给予青霉胺0.09g/(kg·d),肝豆灵加青霉胺组给予以肝豆灵和青霉胺联合灌胃,剂量同上。各组均每日灌胃1次,共6周。第13周实验结束后,各组大鼠留取血清标本,运用代谢组学技术检测各组肝纤维化小分子代谢标志物的变化。结果肝豆灵能明显提高铜负荷大鼠血浆亮氨酸、异亮氨酸、胆碱、葡萄糖、3-羟基丁酸的含量,能降低糖蛋白、脂质、乳酸盐、丙酮酸盐的含量。结论肝豆灵对铜负荷大鼠小分子代谢物有明显的调节效应,对代谢异常的修复作用可能是治疗WD肝纤维化的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9.
《中成药》2016,(1)
目的探讨肝豆灵片(大黄、黄芩、黄连、半枝莲等)和青霉胺对大鼠的代谢物,以比较两者排铜机制异同。方法适应性饲养1周后,大鼠被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肝豆灵组、青霉胺组。造模结束后,取各组大鼠血清样品分析其核磁共振谱峰。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乳酸、糖蛋白、肌酸、肌酐、谷氨酰胺、精氨酸的量升高,葡萄糖、甜菜碱、胆碱、磷酸胆碱、脂质的量降低;青霉胺组大鼠血清葡萄糖、甜菜碱、胆碱、胆碱磷酸、脂质的量升高,糖蛋白、乳酸、肌酸、肌酐、谷氨酰胺的量降低;肝豆灵组大鼠血清3-羟基丁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胆碱、胆碱磷酸、葡萄糖、脂质的量升高,谷氨酰胺、乳酸、肌酸、肌酐、精氨酸的量降低。结论青霉胺与肝豆灵均可明显调节铜负荷大鼠的葡萄糖、乳酸、肌酸、肌酐、胆碱、磷酸胆碱、谷氨酰胺和脂质向正常范围回归的趋势。而肝豆灵片还可调节鸟氨酸循环、支链氨基酸、3-羟基丁酸及氨的代谢。  相似文献   

10.
雷玲  闵珺  刘锋  肖秀清  杜凡 《陕西中医》2020,(9):1192-1196
目的:研究黄芪对肝纤维化大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肝纤维化模型组、黄芪后处理组和阳性对照组,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ALT、AST活性和TBIL水平变化;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各组大鼠肝脏组织5种主要致纤维化因子p38MAPK、TGF -β1、α-SMA、CTGF和Collegen Ⅳ mRNA表达水平; 免疫印迹法检测p38MAPK信号通路上下游蛋白MKK3和ATF-2的表达变化。结果:与肝纤维化模型组比较,黄芪后处理组大鼠血清中ALT、AST和TBIL水平明显降低(P<0.05),肝纤维病理变化明显减轻,p38MAPK、MKK3和ATF-2蛋白表达量均降低(P<0.05)。结论:黄芪通过p38MAPK信号通路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肝损伤具有效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基于肥胖“从胆论治”的学术观点,研究利胆软坚方对高脂饮食诱导肥胖大鼠的降脂减肥作用及其对血清胆汁酸轮廓谱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42只大鼠高脂饲料喂养9周建立肥胖大鼠模型,取24只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利胆软坚方高、低剂量组(30,15 g·kg^-1),每组8只,另取8只正常大鼠作为正常组,模型组和正常组给予生理盐水,给药组给予相应剂量药物,灌胃4周。测定大鼠体质量、肝脏质量、脂肪质量等肥胖指标;胆管插管术引流监测2 h内胆汁流量;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UPLC-MS/MS)法测定大鼠血清胆汁酸代谢轮廓谱中各胆汁酸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体质量、肝脏质量、脂肪质量均显著升高(P<0.01),血清TC,TG,LDL-C水平明显上升(P<0.05,P<0.01),2 h内胆汁总分泌量及各测试点胆汁流量均降低,初级胆汁酸占比明显下降(P<0.05),血清总胆汁酸含量显著降低(P<0.01),血清胆汁酸轮廓谱中胆酸(CA),脱氧胆酸(DCA),鹅去氧胆酸(CDCA),猪去氧胆酸(HDCA),牛磺胆酸(TCA),牛磺去氧胆酸(TDCA),牛磺鹅去氧胆酸(TCDCA),牛磺猪去氧胆酸(THDCA),甘氨去氧胆酸(GDCA)含量明显降低(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利胆软坚方高、低剂量组体质量、肝脏质量明显降低(P<0.05,P<0.01),利胆软坚方高剂量组血清TC,TG,LDL-C水平明显下降(P<0.05,P<0.01),低剂量组TG水平明显下降(P<0.05),高剂量组在给药后1~1.5 h胆汁流量明显增加(P<0.05),高、低剂量组初级胆汁酸占比明显升高(P<0.05),利胆软坚方高剂量组TCA,DCA,甘氨胆酸(GCA),GDCA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低剂量组仅TCA,TCDCA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利胆软坚方具有降脂减肥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增加胆汁分泌量,增加初级胆汁酸合成及调节胆汁酸轮廓谱有关。  相似文献   

12.
该文研究蜘蛛香提取物对母婴分离联合3种应激所致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模型大鼠的药效作用和干预后粪便中内源性代谢产物的变化,以寻找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及相关代谢通路。采用母婴分离联合束缚、冰泳、夹尾3种应激等复制腹泻型IBS动物模型,通过对大鼠的腹部回撤反射压力阈值、粪便含水量、强迫游泳实验不动时长等药效评价指标来考察蜘蛛香提取物各剂量组的治疗作用。在此基础上,收集大鼠粪便,运用UPLC-LTQ-Orbitrap MS平台检测小分子代谢物的代谢轮廓,通过PCA与OPLS-DA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寻找差异代谢生物标志物。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腹部回撤反射压力阈值降低、粪便含水量增加、强迫游泳实验的不动时长延长,而经蜘蛛香提取物干预后能使各药效指标显著回调。粪便代谢组学研究结果表明,模型动物经蜘蛛香高剂量组干预后,39个代谢物呈现下调,37个代谢物呈现上调,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进一步分析发现,这些差异代谢物与胆汁酸代谢、不饱和脂肪酸代谢、氨基酸代谢、神经酰胺神经类物质代谢等多种代谢途径相关。该研究证明了蜘蛛香提取物对IBS-D模型大鼠具有明确的药效作用,并从粪便代谢组学的角度探讨了蜘蛛香提取物治疗IBS-D模型大鼠的药效机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枸杞多糖对肝纤维化大鼠血液及肝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IGFBP-2)表达的影响,探讨枸杞多糖抑制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取健康SD大鼠18只,采用胆总管结扎法制备肝脏纤维化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枸杞多糖组各6只,另选取同品种的正常SD大鼠6...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参麦注射液对高血压心衰大鼠粪便代谢组学的影响。方法:20只Dahl盐敏感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6只)、模型组(7只)和参麦注射液组(7只),以高盐饲料(8%NaCl浓度)喂养模型组、参麦注射液组大鼠20周建立高血压心衰模型。给药15 d后收集各组粪便样本,运用基于液相色谱-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LC-MS)联用的代谢组学技术进行研究。结果: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得分图显示,3组大鼠的代谢模式存在显著差异,与模型组比较参麦注射液组神经氨酸、别石胆酸、丙氨酰色氨酸、3,9-十六碳二烯酸、N-棕榈酰酪氨酸、亚油基肉碱、3-羟基-顺式-5-十四碳酰肉碱表达水平回调。结论:参麦注射液干预高血压心衰的机制涉及优化氨基酸代谢、蛋白质代谢、肉碱代谢、胆汁酸代谢、脂质代谢等多个层面。  相似文献   

15.
《山东中医杂志》2017,(5):407-410
目的:研究加味膈下逐瘀汤抗肝纤维化的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及加味膈下逐瘀汤组,每组10只。秋水仙碱组按1 mg/kg药量给予秋水仙碱,加味膈下逐瘀汤组按生药量8.2 g/kg灌胃,正常组及模型组分别给予相同体积生理盐水。考察各组肝脏指数、血清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指标,并进行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改变。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加味膈下逐瘀汤组大鼠肝纤维化明显改善,肝脏指数降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层粘连蛋白(LN)和透明质酸(HA)水平降低,清蛋白(ALB)和总蛋白(TP)含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加味膈下逐瘀汤能明显改善肝脏病理损伤程度。结论:加味膈下逐瘀汤能有效减轻肝纤维模型大鼠的肝脏损伤,降低肝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荧光差异凝胶电泳技术(2D DIGE)研究大黄蜜虫超微粉剂对大鼠肝纤维化组织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超微粉碎技术对大黄(蜜)虫丸原药材进行剂型改进,用猪血清复制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模型.实验动物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给药组.正常组ip等渗生理盐水0.5 mL,其余组ip猪血清0.5 mL,每周2次,连续12周.药物组于造模之日起ig给予大黄蜜虫超微粉水溶液(剂量0.27 g·kg-1),正常组与模型组ig等容积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12周.第12周末处死大鼠,取血与肝组织.检测指标包括肝组织病理学变化:HE染色与Masson染色观察肝纤维化程度;血清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血清肝功能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同时利用2D DIGE和质谱分析技术比较模型组与给药组大鼠肝组织蛋白表达量的差异,用免疫印迹法及免疫组化法对差异蛋白进行验证.结果:模型组肝组织假小叶形成,肝组织胶原纤维含量与血清ALT,AST及HA,LN,PCⅢ,Ⅳ-C指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给药组肝脏无假小叶形成,肝组织胶原纤维含量与血清ALT,AST及HA,LN,PCⅢ,Ⅳ-C指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2D DIGE结果显示有58个表达量差异大于2倍的蛋白质点,初步鉴定了12个,并验证了Regucalcin,ERp57,CAⅢ蛋白在各组大鼠肝组织的表达,与2D DIGE结果一致.结论:大黄蜜虫超微粉剂能显著降低大鼠肝组织纤维化程度、降低血清纤维化及肝功能指标,提示其对实验性免疫性肝纤维化有较好防治作用;它能调节大鼠肝纤维化组织Regucalcin,ERp57,CAⅢ蛋白表达量,这些蛋白可能通过细胞钙稳态失调、过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免疫反应、纤维组织癌变等机制参与肝纤维化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7.
胡黄连苦苷Ⅱ对大鼠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胡黄连苦苷Ⅱ对CCl4致大鼠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方法56只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胡黄连苦苷Ⅱ治疗组和胡黄连苦苷Ⅱ对照组,采用CCl4腹腔注射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造模第8周,检测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ALB)、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Ⅳ-C)、Ⅲ型前胶原(PCⅢ)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血清ALT、AST、HA、LN、Ⅳ-C、PCⅢ水平显著增高,血清ALB水平显著降低。经胡黄连苦苷Ⅱ干预后,上述指标均显著改善(P0.01),与正常对照相比较仍有显著性差异(P0.05)。胡黄连苦苷Ⅱ对照组上述各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胡黄连苦苷Ⅱ有保护肝细胞、预防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比龟鹿二仙胶配方颗粒膏与传统饮片膏中的13种氨基酸类成分以及二者对大鼠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影响。方法 采用柱前衍生-UPLC法分析19批龟鹿二仙胶配方颗粒膏与传统饮片膏样品,建立二者的指纹图谱,并采用标准品对照,对其中氨基酸成分进行定性分析,并取其中含量最高的几种成分进行定量分析。建立大鼠阳虚型模型,分别采用龟鹿二仙胶配方颗粒膏与传统饮片膏进行干预,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IgA、IgG、IgM免疫球蛋白的含量。结果 成功建立龟鹿二仙颗粒膏与饮片膏的指纹图谱,发现19批膏方的相似度接近(P > 0.99),采用标准品确定其中13种氨基酸成分,其中各批次中成分含量较高的4种氨基酸,L-羟脯氨酸、甘氨酸、丙氨酸、L-脯氨酸含量无明显差别。且二者对阳虚型大鼠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影响也基本相似(P > 0.05)。结论 龟鹿二仙胶配方颗粒膏较与传统饮片膏比较,氨基酸类成分的定性与主要氨基酸类成分的定量分析均无明显区别,其基本的药理作用也较为接近。但配方颗粒成膏技术较传统成膏技术更加简便与高效,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与发展前景,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扶正化瘀胶囊抗肝纤维化的适应症和疗效判断的非创伤性指征。方法 根据扶正化瘀胶囊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中实施治疗前后2次肝活检的疗效判定资料,将治疗后肝纤维化程度减轻和未减轻的病例分为两组,比较分析相关的肝组织炎症、肝功能、纤维化血清学指标、病毒学指标、血常规、肝脏B超、症状体征等变化。结果 (1)纤维化减轻组治疗前的肝纤维化程度、ALT活性及胁肋疼痛、口干咽燥症状积分显著高于未减轻组;(2)两组治疗后ALT活性均显著下降,但纤维化减轻组的肝脏炎症分级值显著下降(P〈0.01),同时血清AST、GGT活性治疗后3个月起显著下降,治疗6个月后的GGT活性和凝血酶原时间(PT)显著低于未减轻组;(3)纤维化减轻组的血清透明质酸(HA)和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Ⅲ-P)含量在治疗12周时即有显著下降;(4)两组的症状、体征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纤维化减轻组的面色晦暗体征改善显著。(5)两组之间及其治疗前后的乙肝病毒指标变化、血常规、肝脏B超结果等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1)扶正化瘀胶囊对肝纤维化程度接近S3,伴炎症活动明显及有胁痛、口干症状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肝纤雏化作用显著,可作为临床应用参考指征;(2)治疗后血清Alb含量升高。GGT、AsT活性和HA、P-Ⅲ-P、PT下降以及面色晦暗体征的改善可作为扶正化瘀胶囊治疗肝纤维化有效的参考指征;上述指标对肝纤维化无创伤性诊断及临床疗效评定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