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整理李时珍对附子性状鉴别、临床炮制应用经验,对比分析国医大师金世元教授相关实践操作及理论认识,以利于传承和完善附子临床调剂技术。在分析过程中,以"附子"、"李时珍"、"法像药理"、"金世元"、"调剂技术"为主题词,在CNKI,万方等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并查阅《伤寒论》、《本草纲目》、《医宗说约》、《中国药典(2015年版)》等书籍,归纳附子历代炮制方法和古今煎煮用量,同时结合技术调查以及实践操作,分析梳理出李时珍对附子描述和金世元教授对附子调剂的研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用法象药理学的方法记载附子性状鉴别、临床炮制应用;国医大师金世元教授发扬李时珍的用药精髓,以其自身"精药通医"的知识结构传承李时珍药学学术思想,为附子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的药学服务,首次提出附子调剂技术,包括性状鉴别、临床炮制、临床煎煮、处方应付发药交代技术和附子等级规格。该文以附子为例分析中药调剂的关键技术,日后将中药的关键调剂技术运用到各个常用中药中。  相似文献   

2.
为继承名老中医药专家金世元教授的学术经验,对临床常用中药-五味子的调剂技术进行系统梳理。通过文献检索、名师访谈、技术调查以及实践操作等方式,分析梳理五味子的九项调剂关键技术,包括了五味子的性状辨识技术、临床炮制技术、处方审核技术、处方应付技术、发药交待技术、临床煎煮技术、调剂供应技术、采购管理技术及贮存养护技术。全面系统地掌握中药调剂的九项关键技术对继承发展中药调剂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传承李时珍药学学术思想和医药文化,继承国医大师金世元调剂技术经验,发展完善大黄调剂技术。方法系统整理《本草纲目》中有关大黄调剂的记载,结合《中国药典》(2015版),梳理李时珍关于大黄药物释名、临床应用等方面的记载,对比金世元教授在大黄药物释名、处方审核、处方应付、发药交代等调剂技术方面经验。结果 1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关于大黄释名、临床应用等的记载充分体现了其辨证用药学术思想。2金世元教授提出的大黄处方审核、处方应付、发药交代等调剂技术与临床证候密切相关。结论金世元教授传承李时珍辨证用药学术思想,发展完善了大黄调剂技术,为大黄临床调剂提供了科学借鉴。  相似文献   

4.
秦胜娟 《光明中医》2022,(20):3691-3693
金世元教授一生积累了丰富的中药质量鉴别经验,有独特的药学鉴别理论与实践经验,重视道地药材,注重传统中药材鉴别经验的总结,懂医识药,谙读经典,熟知炮制技术,联系临床,在中药鉴别方面利用来源与品种及道地药材,在中药炮制方面注重根据药材部位质地采用不同的炮制方法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在中成药使用方面,注重以临床需要为主,选择合适的剂型,在这3个方面领域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医药圆融学术思想。此文从中药材的鉴别、中药的炮制以及中成药的合理使用3个方面,总结金世元国医大师“医药圆融”的学术思想,注重经典学习的同时,掌握中药鉴别及中药炮制的规范,提高临床疗效,努力传承与发扬。  相似文献   

5.
金世元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中药专家,全国名老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金世元教授在从事中药专业的70余年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学术思想和技术专长。本文主要从"德""行""识" 3个方面研究国医大师金世元教授的"医药圆融"思想传承特色,阐述"德""行""识"的内涵及三者关系,为传承金世元教授的学术理论体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刘长利  罗容  王秀娟 《北京中医》2013,(10):728-730
中药资源研究是人类在长期与自然及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利用当地自然资源的经验总结,既有中药本身的物质基础,又有如何使用的经验总结。北京有适宜中药生长的生态环境,三大自然保护区分布着千余种中药资源,常用中药百余种,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金世元教授,长期从事北京中药资源的发现、整理和总结工作。传承金世元学术思想,开展北京中药资源研究,对中药产业持续发展、中药专业人才培养、中医药文化教育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国医大师金世元教授从事中医药工作76年的过程中,形成了内涵丰富的学术思想和技术专长体系。并以师带徒为主要途径进行传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北京卫生职业学院在系统分析金世元教授技术经验应用特点的基础上,利用现代职业教育领域的理念和方法将金老在中药传统技能领域的宝贵经验转化到可用于人才培养的学习领域进行了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并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与技术专长的再传承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8.
目的:整理《本草纲目》中熟地黄类、态、能的记载,对比分析国医大师金世元教授相关认识,以利于传承熟地黄临床调剂技术。方法:以"熟地黄"、"分类方法"、"本草记载"为关键词,在CNKI进行文献检索,对《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本草图经》、《景岳全书》等本草著作进行研究整理,以及实践操作,研究李时珍对熟地黄类、态、能认识应用及熟地黄的调剂技术。结论:《本草纲目》中对熟地黄类、态、能作了详细的记载,国医大师金世元传承李时珍对其认识应用,发展完善了熟地黄的临床调剂技术,包括熟地黄性状辨别技术、临床炮制技术、处方审核技术、处方应付技术、发药交代技术、临床煎煮技术、采购管理技术及贮存养护供应技术,为熟地黄在今后的临床调剂应用中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国医名师"金世元教授从事中药工作70余年,勤于学习,勇于实践,在中药鉴别、中药炮制、中药调剂及中成药合理使用等领域形成了其较为完整的学术思想体系。本文就金教授学术思想的形成、内涵及对当下中药工作的指导意义进行了探讨,以求更好地继承金教授传统中药理论的科学内涵,并使其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0.
9月10日,由北京中医药学会主办的第二届金世元学术思想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探讨分享金世元教授学术思想研究、中药道地性研究、中药调剂学传承发展及中药鉴定学术思想。时逢教师节,弟子为金世元献上鲜花和礼物,以谢师恩。金世元表示,"继承是基础,创新是目的",自己仍将不断努力学习,做好中医药传承工作,将中医药精髓、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地黄与熟地黄对链脲佐菌素(STZ)致糖尿病小鼠降血糖及血脂作用。方法:雄性C57小鼠ip链脲佐菌素(STZ)60 mg·kg-1建立糖尿病模型。地黄与熟地黄分别以6,4,2 g·kg-1剂量ig给药,1次/d,连续2周,分别观察其对糖尿病小鼠血糖血脂的影响。结果:地黄6 g·kg-1能降低链脲佐菌素致糖尿病小鼠的血糖及改善血脂水平,与模型组比较,P<0.01;地黄4 g·kg-1与熟地黄6 g·kg-1降血糖作用与模型组比较,P<0.05;地黄与熟地黄降糖尿病小鼠血糖及血脂的作用与剂量呈正相关。结论:地黄比熟地黄对链脲佐菌素致糖尿病小鼠降血糖及改善血脂水平更显著。  相似文献   

12.
优选熟地黄提取物的大孔树脂纯化工艺.以甘露三糖质量浓度为指标,考察D-101大孔吸附树脂纯化熟地黄的吸附流量、时间和洗脱剂的种类、用量、流量等.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的最佳工艺为上样甘露三糖质量浓度161.16 ~53.72mg·g-1,吸附流量1.5 mL· min-1,吸附时间240 min,洗脱剂为纯化水,洗脱剂用量6 BV,洗脱流量1.5 BV·h-1.研究优选的工艺可以使熟地黄提取物中甘露三糖质量分数达50%以上,且中试放大效果较好.优选的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熟地黄饮片、标准汤剂、中间体、配方颗粒的HPLC指纹图谱,并对其质量相关性进行评价。同时结合出膏率和毛蕊花糖苷转移率等指标,评价熟地黄配方颗粒制备工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方法:采用HPLC法对多批次饮片、标准汤剂、中间体及配方颗粒进行指纹图谱检测和毛蕊花糖苷含量测定。指纹图谱方法采用Phenomenex Luna 100A C18(2)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水,流速1.0 m L·min^-1,检测波长300 nm。毛蕊花糖苷含量测定方法参照2015年版《中国药典》熟地黄饮片项下方法。同时,结合出膏率和毛蕊花糖苷转移率,进行配方颗粒制备过程中量值传递相关性分析。结果:熟地黄饮片、标准汤剂、中间体中毛蕊花糖苷含量基本一致,熟地黄中间体、配方颗粒的出膏率、毛蕊花糖苷转移率均在标准汤剂标准范围之内且与标准汤剂基本一致;熟地黄17批饮片,17批标准汤剂,10批中间体及10批配方颗粒指纹图谱均呈现7个共有峰,呈良好的相关性;采用UPLC-Q-TOF-MS分析技术成分归属了熟地黄配方颗粒中13个主要色谱峰,对7个共有峰中4个共有峰进行了指认,分别为5-羟甲基糠醛、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苷、地黄苷。结论:熟地黄饮片、标准汤剂、中间体、配方颗粒的主要化学成分组成基本相同,熟地黄配方颗粒制备工艺合理,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方法可用于熟地黄配方颗粒的生产全过程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不同方法加工炮制的熟地黄饮片的补血作用。方法:采用环磷酰胺和盐酸苯肼结合法进行血虚模型的建立,分别设立空白组、模型组、阿胶补血口服液组、传统酒炖组和产地加工饮片炮制一体化组,每组给药体积均为0.02 mL·g~(-1),后三者的给药剂量分别为10 mL·kg~(-1),3.75,3.75 g·kg~(-1)。以全血外周血象、脏器指数和血清中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含量为指标对不同方法加工的熟地黄的补血作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红细胞数目均较显著性升高(P0.01);产地加工饮片炮制一体化组较显著性升高白细胞和血红蛋白(P0.01),EPO(P0.01)恢复至正常水平;传统酒炖组显著升高白细胞(P0.05),EPO(P0.05)恢复至正常水平;产地加工饮片炮制一体化组显著升高了胸腺指数(P0.01),传统酒炖组明显升高了胸腺指数(P0.05)。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各指标均呈现显著性差异;与阿胶补血口服液组相比,产地加工饮片炮制一体化组明显升高了血红蛋白(P0.05);与传统酒炖组相比,产地加工饮片炮制一体化组血红蛋白较显著性升高(P0.01)。结论:不同方法加工的熟地黄饮片均有一定的补血作用,产地加工饮片炮制一体化组的熟地黄饮片略优于传统酒炖组,且该加工工艺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探究九蒸九晒地黄延缓去卵巢小鼠脑衰老的药效与机制.小鼠去卵巢之后随机分成模型组、戊酸雌二醇组(0.3 mg·kg-1)以及九蒸九晒地黄低、中、高剂量组(1.0、2.0、4.0 g·kg-1),另设假手术组,每组15只.术后1周,开始灌胃给药连续15周.跳台实验和水迷宫实验检测小鼠行为学变化.HE染色和尼式染色观察小鼠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不同炮制加工的熟地黄水煎液对雌性大鼠排卵功能的影响,为熟地黄的炮制加工与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分别采用清蒸法(一蒸一晒)和传统法(九蒸九晒)炮制生地黄,得到2种不同炮制工艺的熟地黄。以动情周期正常的雌性成年大鼠为研究对象,设空白组和清蒸组、传统组。观察这2种熟地黄的水煎液对雌性大鼠动情周期、卵巢组织形态及血清激素水平的影响,清蒸组和传统组的给药剂量均为3.6 g·kg-1。建立熟地黄的HPLC指纹图谱,并结合药效学指标研究熟地黄对雌性大鼠排卵功能影响的差异。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清蒸组大鼠血清中雌二醇和孕酮含量明显降低(P0.05),动情周期明显延长(P0.05),卵巢中闭锁卵泡数目明显升高(P0.05);传统组各项指标变化皆不明显,与空白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谱效学结果显示毛蕊花糖苷与清蒸法制备的熟地黄抑制大鼠排卵作用呈正相关;传统法制备的熟地黄HPLC图谱中3,5号峰与抑制排卵作用呈负相关。结论:清蒸法炮制的熟地黄对正常雌性大鼠的排卵有一定抑制作用,传统法炮制的熟地黄在排卵功能方面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经长期留样考察,探讨不同包装材料和贮藏条件对熟地黄小包装饮片有效期的影响,确定熟地黄小包装饮片的有效期。方法:开展30个月的长期留样稳定性考察,对不同包装、不同贮藏条件的熟地黄饮片的性状、薄层鉴别、水分、浸出物、毛蕊花糖苷含量进行检测,确定熟地黄饮片的有效期。采用HPLC测定毛蕊花糖苷含量,检测波长334 nm,流动相乙腈-0.1%乙酸水溶液(16∶84)。结果:经过30个月的长期稳定性考察发现,在小包装下,性状、薄层鉴别、水分、浸出物含量均能达到《中国药典》2010年版对熟地黄的相关规定,而毛蕊花糖苷含量差异较大,影响的最大因素是包装材料,毛蕊花糖苷含量排序为药用铝箔袋聚乙烯塑料袋牛皮凝膜纸袋。在冷藏条件下,3种包装材料熟地黄饮片的有效期分别暂定为30,12,6个月。结论:确定了熟地黄小包装饮片的包材种类、贮藏条件及有效期,为中药小包装饮片的包装、贮藏及养护提供研究示范。  相似文献   

18.
《山东中医杂志》2020,(2):177-184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熟地黄干预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分子机制。方法: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采用药代动力学参数(ADME)筛选标准,通过靶基因预测技术、网络构建、网络结构拓扑分析技术、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技术,研究熟地黄干预OP的分子机制。结果: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中检索到熟地黄中化合物76种,通过ADME筛选和PubMed验证、补充,最终获得熟地黄活性成分14种,利用靶基因预测技术获得靶基因128个。通过疾病数据库获取与OP相关的靶基因336个。利用网络构建软件和STRING数据库分别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将两个网络相互映射,并经过网络拓扑分析,获得熟地黄干预OP的关键靶基因47个。基因富集结果显示,熟地黄干预OP主要通过RAS信号通路、RAP1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同时还包括雌激素信号通路、低氧诱导因子-1(HIF-1)信号通路、甲状腺激素信号通路、催产素信号通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性腺激素信号通路、cGMP-PKG信号通路、钙信号通路、胰岛素信号通路。结论:熟地黄干预OP具有多组分、多靶点、协同作用的特点,其通过以RAS、RAP1、PI3K-AKT为主的众多信号通路下的关键靶基因对骨代谢产生双向调控作用,促进成骨作用;同时激活大量间接靶点,通过调节人体内分泌、改变离子通道状态、影响骨周围组织代谢等途径对骨代谢产生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筛选熟地黄炭止血的主要药效部位,探讨其补血止血作用的炮制机制。方法:以小鼠的出血时间(BT)和凝血时间(CT)为指标筛选熟地黄炭止血的有效部位;以SD大鼠为研究对象,通过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同时结合尾部放血,以8%无水乙醇代替自由饮水的方法共同建立大鼠血虚出血模型,观察其一般体征、病理组织,测定大鼠的血常规指标即红细胞总数(RBC),血红蛋白含量(HGB)和白细胞总数(WBC);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高、中、低切下全血还原黏度及血浆黏度)和凝血4项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结果:与空白组比较,熟地黄炭组、熟地黄炭水部位组均可缩短小鼠BT和CT。与空白组比较,血虚出血模型组大鼠的RBC,HGB和WBC均明显降低;高、低切下的全血还原黏度升高;PT,TT和APTT均延长,FIB增多。与模型组比较,熟地黄炭组大鼠的RBC,HGB和WBC均明显升高;高、中、低切下的全血还原黏度及血浆黏度均降低;PT,TT和APTT均缩短,FIB减少。与模型组比较,熟地黄炭水部位组大鼠的RBC和HGB均升高;高切下的全血还原黏度降低;PT,TT和APTT均缩短,FIB减少。结论:熟地黄炭通过升高大鼠RBC,提高HGB,改善环磷酰胺与放血所致血虚大鼠的体征,表现了其补血的作用;同时通过缩短大鼠TT,PT和APTT,降低FIB的含量,表现了其止血的作用。提示熟地黄炭针对血虚出血大鼠模型发挥了较好的补血止血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