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2012年晋中市无偿献血者HIV检测有反应结果分析,证明血液筛查使用ELISA四代试剂的必要性。方法:用ELISA三代和四代试剂对血液进行两次筛查,对筛查"有反应"标本送晋中市疾控中心实验室用ELISA三代和PA进行复核,将复核结果"HIV抗体待复查"标本送山西省疾控中心HIV确认实验室用蛋白印迹法(WB)进行确认。结果:初筛"有反应"标本40例;"HIV抗体待复查"标本8例;其中5例ELISA三代、四代试剂、PA均阳性,WB确认阳性,3例初筛ELISA四代阳性中心实验室复核ELISA三代或PA阳性,WB确认2例不确定(P17或P24带型),1例阴性。结论:ELISA四代试剂灵敏度高于三代试剂,作为血液筛查必不可少,目前ELISA三代、四代试剂配合使用模式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2.
ELISA是检测人类免疫缺陷症病毒(HIV)抗体的标准筛选试验.ELISA阳性的血清样品通常用蛋白印迹试验作进一步评价.从急性HIV感染患者血液中分离到HIV或血清中检出HIV抗原的时间比血清抗体阳转早或同时出现.有人在抗体产生的最初阶段,对蛋白印迹法、ELISA和其他方法检测HIV抗体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蛋白印迹法对ELISA敏感,但从蛋白印迹法阳性而ELISA阴性者中分离到HIV尚未见报道.作者报道1例急性HIV病毒血症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硒标法作为HIV(1 2)抗体检测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阳性的标本送确证试验室作确证试验前进行一步筛查的实验方法的可行性。方法取2000年以来本中心ELISA检测初筛阴性、阳性标本与美国雅培公司生产的雅培DETERMINFHIV1/2试剂盒(硒标法)进行比较试验。结果硒标法检测抗-HIV(1 2)与HIV(1 2)抗体确证试验(WB)法之间有着很好的一致性。结论硒标法可作为艾滋病抗体确证试验检测前,初步筛查的另一原理的试剂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与胶体金法检测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抗体)的灵敏度及特异度.方法(1)灵敏度试验:将15份经免疫印迹法确诊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的血清进行倍比稀释,应用ELISA法和胶体金法检测所有患者血清原液、稀释血清的抗HIV抗体,记录两种方法抗HIV抗体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最大稀释倍数.(2)特异度试验:应用上述两种方法同时检测200份非AIDS患者的血清,记录两种方法的阴性率.结果(1)灵敏度试验:ELISA法的最大稀释倍数显著高于胶体金法(P<0.05).(2)特异度试验:两种方法的阴性率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LISA法抗HIV抗体的灵敏度优于胶体金法,但是两种方法检测血清原液的灵敏度、特异度结果均一致,因此胶体金法可以代替ELISA法用于AIDS的初筛试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ICA和ELISA检测AFP的灵敏性和准确性,了解这两种方法的优劣。方法 ICA和ELISA作对比试验、回收试验和精密度试验。结果对比试验,y为ICA法所测AFP含量,x为ELISA所测AFP含量,则回归方程:y=1.54x+9.09,相关系数r=0.982;回收试验,用ICA和ELSIA测得的回收率分别在96.84%~98.85%和93.90%~98.16%之间,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04%和96.42%;精密度试验,ELISA和ICA的批内精密度分别为11.20%和2.41%,批间精密度分别16.32%和5.66%。结论 ICA与ELISA线性相关性较好,批内、批间精密度均优于ELISA法,ICA的检测精度高,稳定性强,回收率高于ELISA,ICA法在检测准确度和稳定性上,较之ELISA具有很强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讨以改进的ELISA法检测干血棉球HIV抗体的可行性。方法用包括20份S/CO比值在1~3以内的100份HIV抗体阳性血清,198份阴性血清样品进行实验研究,每份血清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血清置-20℃;另一部分血清制成干血棉球置37℃储存3周,然后,用干血棉球样品液与血清样品进行HIV抗体检测对比试验。血清样品按ELISA说明书方法检测,干血棉球用改进ELISA方法检测。结果干血棉球与相同的血清样品检测结果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份37℃储存3周S/CO比值在1~3的HIV抗体弱阳性干血棉球,用ELISA检测,有部分弱阳性样品出现假阴性结果,而用改进ELISA法检测,全部阳性。结论可用干血棉球代替血清样品,用改进ELISA法进行HIV抗体检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HIV抗体筛查ELISA方法检测HIV抗体试验阳性与免疫印迹试验(WB)确证结果,探讨两种方法检测HIV抗体的差异。方法对6291例筛查样本用ELISA方法检测,将41例复测结果为阳性样本的结果与WB法确证结果进行比较,分析ELISA检测的S/CO值变化与WB确证结果的关系。结果41例HIV抗体筛查阳性标本经免疫印迹确证试验,阳性有12例(均为HIV-1抗体阳性),阴性13例,结果不确定的16例。确认为阳性标本的S/CO平均值为22.8;不确定的标本S/CO值平均为10.7;阴性的标本S/CO值平均为8.7。在阳性标本中,p55条带出现的频率最低为47.1%,p51条带为58.3%,其它均达到75%以上,其中gpl60、p24达到100%;不确定标本中,gpl60条带出现的几率最高,达62.5%,p24条带次之,达37.5%。结论筛查试验存在假阳性结果,HIV抗体结果的报告必须以确认结果为准。高S/CO值预示HIV抗体阳性的可能性较大,而较低的S/CO值时HIV抗体阴性及不确定的可能性较大。WB确认方法在不确定标本检测中存在一定的缺陷。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单人份核酸检测技术(individual donor-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test,ID-NAT)对窗口期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阳性标本的检出能力,探讨ID-NAT对降低输血感染HIV残余风险的作用.方法 采用Procleix Tigris单人份核酸检测系统和两种不同厂家的ELISA试剂对采集的血液标本进行平行检测,对ELISA检测阴性ID-NAT检测阳性标本进行HIV鉴别试验,并对HIV鉴别阳性的献血者进行追踪检测.结果 采集血液标本196900份,检出ELISA阴性ID-NAT联检阳性标本256例,HIV鉴别实验阳性标本2例.第1例HIV阳性献血者献血后29 d免疫印迹确证试验为HIV-1抗体阳性,且HIV(1+2)抗体及HIV-1 P24抗原ELISA双试剂检测均呈阳性反应.第2例HIV阳性献血者,献血后第0、4、7 d血液标本病毒载量呈上升趋势,第4天仅单试剂ELISA检测呈阳性反应,第7天和第14天时,双试剂ELISA检测已均呈阳性反应,且第30天确证试验为HIV-1抗体阳性.结论 ID-NAT应用于血液筛查可缩短HIV检测窗口期,降低输血感染HIV残余风险,从而有效提高血液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分析ELISA法检测HIV抗体的影响因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质量控制措施。方法选取进行HIV抗体筛查的2500例标本采用ELISA法进行检测,将初筛试验中的5例(0.2%)阳性标本送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予以确认,分析整个ELISA法检测的过程,从标本来源、试剂、样本、操作过程入手。结果 5例初筛HIV抗体阳性的标本经确认只有1例为HIV抗体阳性,经分析发现,在ELISA法检测HIV抗体的整个过程中影响因素涉及到各个环节,主要有:标本、试剂、温度、人员操作技术等因素,因此规范操作,选择和准备好试剂,做好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结论在ELISA法检测HIV抗体的初筛试验中,要消除操作环节中的各种影响因素,从而有效地避免筛查中假阳性或者假阴性出现,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合理选择检测试剂,建立一种准确的ELISA检测方法。方法直接ELISA法和间接ELISA法对不同血液标本分别进行HIV抗体的检测,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间接ELISA法检测后会出现不同例数的假阳性结果,而直接ELISA法未出现假阳性结果。结论直接ELISA法检测结果假阳性率低,作为新一代试剂,可逐步取代间接ELISA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3种不同免疫检验方法检测抗HIV结果的可靠性。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经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用免疫印迹法确诊的73例HIV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其中HIV抗体阳性血清标本48份,HIV抗体阴性血清标本25份,分别应用金免疫层析试验、ELISA法以及核酸定量检测3种检验方法诊断,对比抗HIV的检测结果。结果金免疫层析试验的敏感度是93.9%,特异度是84%,准确率是91.8%;ELISA法的敏感度是96%,特异度是92%,准确率是97.3%;核酸定量检测的敏感度是95.9%,特异度是92%,准确率是95.9%,比较3种免疫检测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ELISA法要稍优于金免疫层析试验和核酸定量检测。结论 3种免疫检验方法检测抗HIV中,ELISA法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灵敏度以及特异性,且操作简易,可靠性最佳,值得临床优先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检测方法、不同检测试剂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2HIV)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双抗原夹心ELISA一步法和二步法、快速胶体硒法等检测模式来诊断HIV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双抗原夹心ELISA一步法和二步法与快速胶体硒法比较,快速胶体硒法灵敏度100%,阳性预告值95.24%;ELISA法灵敏度95.34%,阳性预告值100%。结论多种检测模式在血液抗-HIV筛查应用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不同免疫检验在抗艾滋病病毒(HIV)检测中的结果。方法 189例疑似艾滋病患者,分别接受胶体金快速法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验,以免疫印迹法作为金标准,比较胶体金快速法与ELISA法的准确性。结果 189例疑似艾滋病患者经由免疫印迹法确诊,经血清检验后其中HIV抗体阳性114例, HIV抗体阴性75例。ELISA法检测HIV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92.1%(105/114)、88.0%(66/75)、90.5%(171/189)高于胶体金快速法检测的83.3%(95/114)、73.3%(55/75)、79.4%(150/1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抗HIV临床检测过程中,胶体金快速法与ELISA法均能够达到较高检测准确性,两种方法检验特异度与灵敏度均较高,但ELISA法阳性准确性更高,更推荐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住院结核患者艾滋病病毒(HIV)感染情况及其特征.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2010~2011年住院结核患者进行HIV抗体检测(初筛),初筛阳性标本送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确认试验.结果 检测住院结核患者1 471例,HIV抗体阳性32例(2.17%),可疑HIV阳性11例(0.75%),经“省疾控中心”确认HIV阳性15例(1.02%),TB/HIV双重感染者年龄以青壮年为主,男性多于女性.结论 结核病专科医院将住院患者的HIV抗体检测列为常规检查十分必要,对防治TB/HIV双重感染工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分析ELISA法与胶体金法检测血液中HIV抗体的结果。方法随机选取我实验室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自愿咨询检测人员524例血清,分别给予ELISA法和胶体金法进行检测,并通过免疫印迹法确定,比较分析两种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经免疫印迹法检测,本组524例血清中有224例呈阳性,其阳性率为42.75%。经ELISA法检测,本组血清中有235例呈阳性,11例呈假阳性,其假阳性率为4.68%;经胶体金法检测,本组血清中有244例呈阳性,20例呈假阳性,其假阳性率为8.20%,显然胶体金法检测血清出现假阳性的概率高于ELISA法。ELISA法HIV抗体阳性血清最大稀释比例(3.18±0.32)较胶体金法(1.40±0.17)更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与ELISA法相比,胶体金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更高,但ELISA法综合准确性更高,所以临床在对血清HIV抗体检测过程中,可两种方法共用,以便于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三种方法检测梅毒的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陈善昌  胡静云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10):1813-1814
目的探讨TRUST、ELISA和TP—PA三种不同方法检测梅毒的结果分析比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150例梅毒患者、140例非梅毒患者及50例健康对照人群三种检测结果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TRUST法检测结果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明显低于ELISA和TP.PA;TP—PA检测结果敏感性也明显低于ELISA检测结果P〈0.05。结论ELISA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和总符合率好等优点,与TP—PA法相比,具有成本较低、操作方便、可实现自动化和标准化酶联免疫分析,适用于大批量标本检测,可作为比较理想的筛查试验。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艾滋病(AIDS)患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结果错误的影响因素及干预策略.方法:选取我院AIDS患者98例(2019-08 ~2020-08),均行ELISA法检测,统计ELISA法检测HIV抗体的结果,并分析检测抗体结果错误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98例AIDS患者经ELISA法检测结果中HIV抗体阳性92例,阴性6例;ELISA法诊断符合率为93.88%(92/98);漏诊患者中1例原因为标本中含有补体,1例为标本溶血,1例为标本污染,1例为标本处理不当,1例为试剂选取不当,1例为温度控制不佳.结论:ELISA法检测AIDS患者HIV抗体结果错误相关影响因素与标本、试剂、仪器、操作等多个环节均密切相关,临床应据此制定针对性干预策略,进一步提高检测准确性,为AIDS的排查筛除提供一定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调查并分析人免疫缺陷病毒(HIV)与丙型肝炎病毒(HCV)重叠感染情况。方法 用ELISA法检测抗-HCV、抗-HIV其确证实验分别采用蛋白印迹法(WB)和微板核酸杂交-ELISA方法。结果 20例HIV-1型感染全部抗-HCV阳性。结论 HIV与HCV同属经血液传播,发生重叠感染的机率很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及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8月送检患者血清共10000份,同时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IA)及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抗-HIV抗体进行检测,回顾性分析两组资料。结果 ECLIA法检测26份为阳性,阳性率0.26%。ELISA法检测中,28份为阳性,阳性率为0.28%。所有28份阳性标本后经确证中心确认,HIV阳性26份。两种初筛方法不同吸光度值/临界值(OD/CO)及临界值具体检测结果在被确诊的HIV阳性结果患者中的分布特点为,OD/CO值及临界指数越大,确认试验越有较高的符合率,临界值分布阳性ECLIA法以150-220临界指数最多,在总阳性率中占73.9%,ELISA法以35-1.80最多,在总阳性率中占60.7%。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抗HIV检测中,ECLIA法具有较高灵敏感度和特异性,降低了院内感染的发生率,自动化程度较高、简便、快速,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简政  王华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4):518-519
目的 调查医院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状况及分布特征.方法 对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患者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HIV抗体,统计分布科室、年龄、性别比例及各年度的感染状况.结果 56 208例中,共检出HIV抗体阳性血清142例(142/56 208),其中青壮年占78.87%,男女比例为2.55∶1,科室分布以门诊、内科为主,年检出率0.055%~0.481%.结论 HIV感染率以较大幅度逐年上升,且分布科室较广.建议综合性医院对所有住院患者均进行HIV抗体筛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